農村有句俗話叫「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2021-01-09 老巴哥

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漫長歲月中,根據物候、氣候與自然現象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總結出來的一些話語,也就是俗語的雛形。

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話「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不是感覺特別押韻呢?真的很有文字藝術,像詩,像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字面理解,我們也就八九不離十的知曉其中含義:正月裡要是打雷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當中可能會盜賊特別猖獗。是不是感覺無釐頭?其實話中隱含的意思就是正月天氣不好,農作物種植就比較困難,青黃不接,產量也低,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就幹起了偷雞摸狗的事。

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肯定是沒有道理的。正月打雷下雨太不足為奇了,很清楚的記得,我們這裡年初一早上打雷了,今天上午也打雷了,但是我相信我們這裡不會有盜賊和盜竊事件發生。早春的冷空氣活動頻繁,雨水也比較多,打雷下雨也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春耕是春季的主要農業生產活動,立春過後即可春耕,但是實際上都集中在3月上旬到清明前耕作。即使是正月打雷下雨,也未必影響產量。

還有一個說法是比較人文化的,「正月打雷,遍地出賊」裡邊的「賊」不是指的偷扒搶的強盜,而是用擬人的手法泛指根線蟲、紅蜘蛛、螟蟲、象甲蟲、地老虎等地上、地下蟲害和蟲卵。害蟲是侵蝕農作物的主要對象,也直接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正月打雷也就是倒春寒或者冷空氣來襲,上一年的冬天也通常比較暖和,農田裡的害蟲就比較多。事實上也不一定,倒春寒也可以凍死一部分害蟲,南方地區常年冬天不下雪害蟲也不是太猖獗。所以不管這裡的「賊」是指強盜,還是擬人手法,都沒有實質性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在今天看來似乎大家都不在意,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是迷信,但卻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不能完全相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今年我們就來看看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包含著哪些道理。
  • 農村老話「八月打雷,遍地是賊」,是什麼意思?八月打雷不好嗎?
    提要:農村老話「八月打雷,遍地是賊」,是什麼意思?八月打雷不好嗎?文/二狗農村老話是過去人們根據長期生活經驗,總結的一些大白話常識,因廣泛在民間傳播,說明具有一定道理可言,對於「八月打雷,遍地是賊」這句老話,是指農曆八月份打雷情況,而今年農曆八月份即8月30日~9月28日,一般這期間中後期也是多地秋收農忙時節,往往對於陰雨天等不利氣象影響會比較明顯,而打雷則預示著當地仍有很強的暖溼氣流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我國農業不發達的年代裡,一年中糧食能否有收成至關重要,而糧食也是人們生活的物質的重要來源。而在以前農村年代裡,氣候預測和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農業生產都是依靠農民們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通過不同時段觀察氣候變化來預測後期天氣情況。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一個村子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村子裡都有一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懂得很多古人傳下來的老規矩、老禮儀,還懂得不少富有哲理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我們現在在課本上很難學到,而農村老人儘管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說起這些來都是頭頭是道。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代指不明,於是就導致人們解讀時產生了一些誤會。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這個其實是個半截話,並沒有說完,完整的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那有些人還是不能明白,這裡說的不發愁是啥意思,跟生肖究竟有個什麼關係。黑嫂在這裡說一下這句話中的意思,然後咱們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正月打雷,墳谷堆」,這句民俗說的是什麼意思?
    「正月打雷,墳谷堆」,相信看到「墳谷堆」這三個字,大家就都知道正月裡打雷並不是什麼好事了。這是民間的一種俗語,也就是說只要正月裡出現了打雷的現象,那麼,這一年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為何說正月打雷,會影響收穫呢?原因就是正月的時候,都是立春的節氣,在立春的時候,相對來說晴天才是一個好的開始。民間俗語還有這種說法「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總之,都說是立春的期間,只有晴天這一年才是風調雨順的。
  • 農村俗話「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啥意思?這個菘是什麼?
    確切來說,這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句農村俗話,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周顒傳》中: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裡的意思是想說周顒這人甘於清貧,但假如我們仔細看,會發現有點奇怪,自己有老婆有家,卻獨自住在山裡,不過咱們題不在此處,故略過不提。那麼,這裡的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究竟是個啥意思呢?這裡的菘到底是個啥?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啥意思?雷打雪好不好?
    導讀:農村俗語「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啥意思?雷打雪好不好?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這些規矩有些非常有道理,有的現在看來則非常無稽,雖然有些非常無稽,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了這些規矩的流傳,形成了口頭語讓人們能簡單直接記住,於是就誕生了俗話這類東西。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
  • 農村有句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是11月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觀察和總結,雖然詞語簡練,但是包含著的內容和含義卻非常豐富,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是11月就是體現了農民在冬天各月份的生活狀態,雖然是俗語,但還適用於現在的農村生活。緊臘月:這個說法是因為臘月過後即將要過年了,農村的年味比較濃,所以從臘月開始就準備忙活著過年所需要的各種東西,從臘八節開始就進行各種準備活動,殺豬宰羊也多在臘月時候開始。過了臘月初十市場上各種商品也豐富了,人們忙活著每年上街採買過年物品。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會茫然不解,下意識地認為這個五月二十六應該是個很重要的日子,但其實這一天普普通通。那我們就會感覺奇怪了,既然這是個普通日子,為啥會有這麼一句話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和為什麼要這麼說,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到底是啥意思?
    而關於農村的九月和十月,農村有那麼句俗語非常值得一說,乍一聽有點讓人害怕,但其實正是含義其實說的是農村生活的不易。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這句農俗的含義吧!九月打雷谷堆多,十月打雷墳堆多這句話簡單理解就是,農曆九月打雷下雨對農作物比較好,對收成有幫助,自然就谷堆多。而農曆十月打雷降雨,對農村卻是相當不利,非常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莊稼收成不好,換在以前,沒吃的自然只能餓死,自然墳堆就多了。
  • 農村有句俗話:桌上不擺三盤菜,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終於知道了
    我們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說從老祖宗那一輩兒就傳下來許多的規矩,雖然說現在科學技術進步了,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再關注這些方面的問題,而且現在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隨意了,但是對於許多農村家庭來說這種禮儀還是非常講究的,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一些就餐的禮儀是非常講究的,比如說在農村有一種說法
  • 農村俗話「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有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都是經典,雖說有些俗話聽起來很無釐頭,但是蘊含著大道理,農村有一句俗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地」,那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這是一句警戒語,提醒人們一定要有志氣,人窮志不窮,這句俗話從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嶽父家的地就算窮死也不能去耕種,餓的時候,就算餓死也不能進蘿蔔地。
  • 農村有句俗話: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話: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什麼意思?小時候總會聽到村裡會算命的老人講「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去當官,九鬥十鬥享清福」,就這樣村裡的大小孩子都去數自己手上鬥的數量,去大概判斷自己將來能做什麼。我手上有八個鬥,所以身邊的幾個朋友們都認為我會當官,直到現在朋友們仍然會叫我外號「羊倌」,意思是一個放羊的官。
  • 「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是啥意思呢?為啥沒有別的動物呢?
    民以食為天這一觀點現已深深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只要吃飽飯,才有力氣做別的事情,在平常咱們姑且十分注意飲食的好壞,一趕上過年過節,在北方大多數當地,好像只要大口的吃肉才幹滿意人們胃裡的饞蟲,豬肉牛肉天然也就必不可少,可是你知道嗎,在這方面,咱們的老祖宗就現已留下過俗話,總結出了他們對於吃這些肉的看法
  • 農村俗話「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我國農村是一個相對傳統的社會結構。在為人處事方面,農民都教導自己的子孫後代,要儘可能地保持謙虛謹慎,要戒驕戒躁,不能狂妄自大。為此農村裡面還有專門在教導人們為人處事方面的一句俗語,叫做人狂天收,狗狂人收,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院中栽樹有講究,俗話「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是啥意思?
    不論做什麼都是有講究的,農村的環境好,生活情景和諧,花草樹木讓空氣美好、生活舒服。然而農村的俗話卻說「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一看就不是什麼好話,怎麼在院子中栽樹還不好嗎?聽我慢慢的到來。這麼多年來長得很是高大,別看只有一棵樹,一到夏天,它的樹蔭可以遮住大半個的院子,真的不錯。你看就這一棵樹就這麼厲害了,如果再多的話,反而就有負面的作用了。農村的房屋、院牆都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如果院子裡的樹太多的話,就會讓院子顯得十分的陰暗,沒有足夠的光線,這對於人的健康其實是不好的。認為這樣尤其對老人和孩子不利,長期這樣,他們會容易患病。
  • 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開門見灶,財多消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南北方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南北方的俗話差別還是蠻大的,俗話反映這各個地方的日常生活,還有很多關於建房的俗話,根據不同情況流轉下來了。1、開門見灶,財多消耗風水上有入門三不見,分別是:一不可開門見灶,二不可開門見廁,三不可開門見鏡。《陽宅集成》指出:開門見灶錢財多。大門正對廚房(開門見灶),會導致家庭錢財流失。灶乃獨陽之氣,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 農村俗話「樹搖葉落,人抖福薄,嘴松命孬」,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老話兒,雖然只有隻言片語,但是卻教給後代子孫很多道理。這些老話兒俗語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髓,讀起來淺顯易懂,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許多農村的俗話卻漸漸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中,年輕人懂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