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二毛之酉陽美食.

2021-02-19 酉陽在線



酉陽的美食從古至今便是渝東南一大美食文化,集合了川、湘、渝與一體,特色十足.

不過你要問我特色待哪些地方嘛,我,我,我也不裝X了,我也不曉得,反正逗是好吃嘛……

一、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餵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裡烹煮,香飄十裡,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二、扣肉

想必酉陽人都吃過吧,最簡潔話形容它香而不膩。對於女孩子來說,看到這個東西肯定比較害怕其實,你真正吃過之後就會覺得。
吃過了不枉此生啊。

三、洋芋飯

我們的洋芋飯的粉絲在哪裡,現在來說洋芋飯了,個人覺得洋芋飯要用灶臺用大鍋把洋芋用米飯蓋在下面這樣炕著讓洋芋慢慢起鍋巴,這樣的才是最好吃的。

四、油茶湯

酉陽前幾年還有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特別喜歡吃,不過最近是不多了. 前陣子會農村老家好不容易吃了一頓,還發了個朋友圈,哪想到二B同學來句:你那碗裡的是蛆嘛…… 老子上去逗是一誇爾!

五、社飯

酉陽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過社。按照農曆推算,每年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做社飯、吃社飯是土家族、苗族群眾過社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飯,是將田園、山坡上的鮮嫩社蒿(香蒿、青蒿)採擷回家,洗淨剁碎,揉盡苦水,焙乾,與野蒜、臘豆乾、臘腸等輔料摻合糯米蒸或燜制而成,其味鮮美。過社當天,人們互相贈送自家做的香噴噴的社飯,民間有「自家社飯送不夠,別人送來的社飯吃不完」之說。

六、特色涼菜

我們的大酉陽的特色涼菜,親們知道多少~~~~
黴豆腐。豆絲,折兒根。每次吃飯不來點,都會覺得沒得味道。

七、鮓海椒

鮓海椒,它是以酉陽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多用來配合炒半肥半瘦的臘肉或雞蛋。不管是餐館、小吃還是食堂都不會少鮓海椒炒的菜,個人覺得鮓好角炒土家臘肉超級好吃。

八、油粑粑

油粑粑也叫做油香,是酉陽獨特的風味小吃,多用作早點。製作方法是;將大米、黃豆浸泡發脹,磨成細漿待用 l以專用模具(油香瓢)盛料,底層為米漿,中間放肉絲、蔥、辣椒等 佐料,上面復米漿;投入油鍋炸熟,即可食。油香兒呈圓狀,深紅色,清香可口,有「中國漢堡包」之美稱。


九、麻辣洋芋

「洋芋」就是土豆。做法是,先將洋芋刮皮洗淨,放在鍋裡煮一煮,不等全熟撈起來,立即放在鍋裡炕,放進菜油或漆油,翻來復去將表皮炕得焦黃,再放進鹽,蒜末、辣椒粉(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泡菜,魚腥草等佐菜),拌勻即可。酉陽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十、菜豆腐



菜豆腐,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石灰點清加入青菜碎末也可以不用去豆渣,這也是別一般風味。

十一、酉陽酸菜


我看見初戀的冬菜心/被一遍粉紅所風乾/廚者正加細嫩之詞微醃/然後加糖、蜜月、醋、熱吻、芥、帶滷入依偎之中/當盛大的宴席醉雲飽雨/青脆的酸菜開始解酒解膩 ——酉陽美食家:二毛

十二、綠豆粉


這個逗不多說了,總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到過一句說它壞話哩.

回復「MM」報名參與酉陽在線《微女神》封面.

回復「GG」報名參與酉陽在線《微男神》封面.

回復「BB」報名參與酉陽在線《萌寶秀》封面.


相關焦點

  • 吃貨們 酉陽第七屆美食節要來了
    酉陽新聞網訊(記者 石嘉黎 通訊員 石富邦)8月25日,記者從縣商務局獲悉,第七屆中國•酉陽桃花源美食節暨餐飲扶貧活動將於9月7日至11日在桃花源廣場舉行,截至8月25日,有來自重慶酉陽縣各鄉鎮及湖北來鳳、湖南吉首、貴州松桃等周邊12個區縣的共計110餘家餐飲企業報名參展。
  • 【方志四川•美食】詩人大廚二毛: 行走肆間「淘美食」
    2019年5月,二毛在成都博物館舉辦了「中國美食(菜譜)文獻展」,他從近30年的數千冊老菜譜中選出1500本菜譜文獻展出,而在博物館舉行美食菜譜類文獻展還是中國首次。二毛說,鮓辣椒蒸肉,實際上是川西壩子田席(三蒸九扣)中的一道菜。田席,也叫八大碗、九鬥碗,食材基本都是來自自家園子,多在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或慶豐收時辦,常常是幾十上百桌,從自家的大門口一直擺到田間地頭,場面浩大,熱鬧壯觀。在二毛看來,不論從飲食還是民俗的角度,很多傳統菜品都應該得到傳承。
  • 二毛:收藏上千冊老菜譜,復原舊時味道
    敏感而挑剔的味覺,有舌尖上的思念與眷戀,更包含了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或一個家庭的性格。「莫說吃遍全國,只是吃遍一個菜系或者一隅地方菜,花後半生的時間也未必能吃完。」二毛如是說。媽媽的柴火灶成為他童年的味覺記憶,滿是觸動內心的人間煙火。收藏老菜譜,則成為他重新發現一個地方「味之道」的秘徑。
  • 《二毛的老菜譜》第10期:在綠皮火車的年代,餐車上都吃些什麼?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21期: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臘肉特別好吃?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舌尖上的酉陽,桃花源裡的土家美味
    雄奇險峻的自然山水風光,造就了《桃花源記》原型地——桃花源,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煙火,造就了《舌尖上的酉陽》。今次,讓我們走進桃花源,品嘗一道道唇齒留香的特色美食。社飯其味鮮美,芳香撲鼻,鬆軟可口,老少皆宜,色澤晶瑩透明,油而不膩,人們吃這種飯的時候,食慾大增,吃了一碗,還想吃第二碗.....
  • 美食文獻收藏家二毛:無聲菜譜述說中華飲食文化脈絡
    (亞洲文明對話)美食文獻收藏家二毛:無聲菜譜述說中華飲食文化脈絡中新社成都5月15日電 題:美食文獻收藏家二毛:無聲菜譜述說中華飲食文化脈絡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明朝永樂年間出版的《清異錄》、日文版《隨園食單》、1923年在紐約出版的《中國美菜》等1500冊(件)美食文獻,近日隨美食文獻收藏家二毛一同來到成都,參加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
  • 好吃文章:二毛美食散文研究
    《舌尖上的中國》1-3季,季季火爆,收視率高,口碑上佳。這就是一個明證。在當下文化語境中,美食除了讓人大飽口福,還有慰藉心靈之功效。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就來兩頓。這個看似調侃的流行語,道出了在精神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美食也是一種心靈放鬆劑的實質。修辭學家沈謙有名言:「中華民族有兩大絕活。第一是美食;第二是美辭。」而當這兩大絕活融為一體,會有怎樣的精彩?
  • 《二毛的老菜譜》第23期|從釀豆腐到牛肉丸,客家菜豐富了粵菜的內涵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譜》第22期:從民間小吃到官場...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30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二毛的老菜譜》第2期:關於大白菜,你不知道的一百種吃法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人物名片: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17期|讀完1980年代的這套雜誌,你就能了解整個...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個人簡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
  • 《二毛的老菜譜》第11期丨世界食用菌超過半數在雲南,松茸竹蓀遍地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二毛的老菜譜》第6期:大畫家裡的美食家是怎麼做菜的?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二毛的老菜譜》第1期:正宗的四川滿漢全席要吃三天三夜?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二毛的老菜譜》第八期:川菜在過去的國宴中是什麼級別?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二毛的老菜譜》第15期丨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小吃,多到每個月不重樣
    【編者按】「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