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遊記》洛可可風格的優秀代表作,維斯朝聖教堂

2020-12-11 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在離菲森不到30公裡的施泰恩加登,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教堂:維斯朝聖教堂。這座建於18世紀中期的教堂外表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它卻是巴伐利亞洛可可風格的優秀代表作,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教堂是由德國洛可可風格的畫家和建築師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兩兄弟設計建造,其中蘊含的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無與倫比。

維斯朝聖教堂

進入施泰恩加登維斯地區後,我們離開17號公路,跟著導航拐進了一條彎彎曲曲的鄉村小道,在高低起伏的原野中間穿行,景色也越來越美,當車拐進這片非常開闊的草地時,一眼就可以看到建於山坡上的維斯朝聖教堂。車到停車場時,剛好遇到已參觀完畢要離開的一家子外國遊客,小男孩很熱情地把停車票給了我們,省了2歐的停車費。

教堂外表看起來非常普通,佔地面積和塔樓高度甚至都都不如我們一路經過的那些小鎮教堂。

推門進入的那一刻,我們都被教堂裡奢華繁複的裝飾所震撼,眼前所見的一卻讓人由衷驚嘆。整個教堂內部以白色為基調,再配以華麗鑲金的泥塑浮雕、精工打磨的大理石柱以及色彩豔麗的溼壁畫,每一個地方都精雕細琢,繁複華麗的洛可可風格在這裡被發揮到了極致。與很多同樣著名的哥德式教堂相比,維斯教堂沒有哥德式那種高大、威嚴和凝重,反而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無法想像,在一片荒效野嶺的地方,怎麼會有如此華麗震撼的教堂存在。

教堂中間拱頂上色彩豔麗的巨幅溼壁畫,描繪的是耶穌復活的場景。主殿的祭壇,兩邊共有十二根精美的大理石柱。

祭壇供奉的是身帶鐐銬的滴淚耶穌。相傳在1738年的6月14日,維斯的一位婦女在耶穌雕像的眼睛中看到了幾滴眼淚,消息傳開以後,人們蜂擁前來了禮拜和朝聖這座流淚的救世主雕像,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這裡建造起了一座小型的禮拜堂,它就是維斯教堂的前身。

連管風琴都顯得富麗堂皇!教堂的側殿一樣豪華精緻!這是一座凝聚了宗教信仰與藝術精華的教堂,它用虔誠的信仰和精湛的工藝深深打動了著每一個前來參觀的遊客走出教堂,雨後遠山如黛,雲霧繚繞,眼前一大片青翠欲滴的草場一直延伸到山腳,風景非常美麗。

就在我們即將開車離開維斯教堂之際,久違的太陽光忽然穿破雲層,一直陰沉的天空終於撥開雲霧露出了一點點藍天,到德國已經兩天了,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藍天,莫名地感動。同伴說這維斯教堂還真靈,剛朝聖完就出太陽了。

從維斯教堂往菲森的這一段路,風景非常漂亮,幾天不見的太陽也給這一路的風景增色不少,車在群山環繞的原野裡奔馳,心情格外愉悅!二十分鐘後,夢幻的新天鵝堡開始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送同伴到菲森的酒店,宜姐在車上隨拍的菲森街景!

看看天色還早,在谷歌上找了最近的一家超市,驅車過去買了些食品。超市旁邊剛好有一家加油站,想給車子加油,但插了信用卡之後油槍都沒有反應,問了一下路過的人,才知道原來這油站只給持會員卡的人加油。好吧,我們明天去奧地利加油。

這是我們在施旺高的住宿:Haus Alpenrose Hotel。民宿的院子裡,仰頭可見遠處童話般的新天鵝堡。

我們的房間就在一層,到達時房東已經幫我們加好了床,房間不算大,窗外隔著一片草地就是菲森通往新天鵝堡的道路,雖靠近路邊,但卻一點都不覺得吵。打開窗戶,新鮮的空氣夾雜著淡淡的青草味道撲面而來,感覺特別清爽。

晚上8點多的時候,窗外還是一片亮堂。一陣忙碌之後,終於可以坐下來享用「豐盛」的晚餐,滿滿地幸福感。晚餐後兒子主動起身洗碗,看來我們的小小少年終於長大了。

相關焦點

  • 在巴伐利亞教堂裡,探尋無以替代的德國洛可可建築藝術
    我們已經知道,腓特烈大帝和路德維希二世時期的主要宮殿是洛可可建築藝術的代表作,而今天,我們從皇帝的行宮裡走出來,走進德意志人民的朝聖之所「教堂」,去探探巴伐利亞兩座洛可可教堂的前世今生。維斯教堂這裡本沒有教堂朝聖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教堂因為臨近德國最受遊客歡迎的新天鵝堡,維斯教堂雖然頂著「德國阿爾卑斯地區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單的世界遺產」名號,卻常常名列最易被遊客忽略的教堂前茅
  • 維斯朝聖教堂—德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維斯朝聖教堂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施泰因加登市(Steingaden)的維斯區。在維斯有100多個教堂和聖壇(祈禱祭拜的地方),而且從巴伐利亞北部到施泰爾馬克(奧地利東南部一州)最南端,迄今為止已發現有1500多個類似這樣的地方。
  • 維斯教堂——巴伐利亞最著名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
    維斯教堂坐落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保存十分完好,是建築師多米尼克斯齊默爾曼(Dominikus Zimmermann)的作品,是巴伐利亞的洛可可風格的優秀代表作,也是巴伐利亞最著名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歡快而且色彩豐富。
  • 德國深山的世界文化遺產,人們蜂擁而至,只為目睹「耶穌的眼淚」
    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是一個臥虎藏龍、遍地寶藏的地方,這裡不僅自然風光秀麗,在深山老林裡還隱藏了許多遺世古老建築,例如新天鵝堡,還有世界文化遺產維斯朝聖教堂。可就是這座教堂,不僅歐洲最美麗的洛可可式教堂之一,也是歐洲最知名的朝聖教堂,並於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堪稱是一件凝聚著巴伐利亞巴洛克精髓的藝術品。起初,這裡還沒有教堂,當地人只是在此安放了一座耶穌雕像。
  • 「洛可可」不是一種建築裝飾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個時期
    洛可可(Rococo)描述了一種藝術和建築風格,它的特點是精緻而清新,始於18世紀中期的法國。洛可可式的裝飾藝術通常被歸類為「晚期巴洛克式」,在新古典主義席捲西方世界之前蓬勃發展。洛可可式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
  • 德國世界遺產教堂,藏在山區鄉村牧場,建築精緻絕倫卻鮮有人知
    這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光環的教堂,名為維斯教堂(Wieskirche),位於德國旅遊熱門路線「浪漫之路」的末段,置身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施泰因加登(Steingaden),矗立在四下無人的綠色田野之上。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朝聖教堂,全稱為「維斯受鞭打的救世主朝聖教堂」(Wallfahrtskirche zum Gegei?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洛可可建築風格
    洛可可風格是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豔。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複雜。
  • 洛可可風格繪畫的主要特點
    洛可可風格在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和路易十六初期達到鼎盛,以其絢麗、豪華、輕佻和諧謔而聞名。洛可可以一種輕鬆優雅的風格使繪畫徹底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追求享樂的世俗生活和使人歡愉的愛情是洛可可繪畫的主題。巴洛克藝術常常服務於政治,為貴族和教堂樹立威信;而洛可可藝術則更加活潑、諧趣,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君主政體和教會的絕對權威在18世紀喪失了威望,這不僅因為一些世俗貴族和教會牧師的由於放蕩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信掃地,還因為自然科學和哲學發展了人的理性思維,使人們有能力認識到舊社會制度的缺點。
  • 這座教堂是人類藝術成就的瑰寶,早在18世紀就遠近聞名
    因此,作為宗教活動傳播的主要場所,教堂大多歷史久遠,並且遍布城鄉各地,成為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教堂在西方國家的重要性。下面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德國的維斯教堂。維斯教堂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是具有巴伐利亞人特色的洛可可建築的典型代表。這座接待四方朝聖者的教堂充溢著德國人對神的讚頌。
  • 令人著迷的幾種歐式建築風格,奢華的洛可可竟導致法國皇室的覆滅
    由於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築的風格均有很大差異,卻又互相影響、交融而產生新的風格。由於種類太多就不一一詳述了,這裡主要介紹布拉格流行的六種風格:羅曼式、拜佔庭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 家裝的洛可可風格到底是什麼?看了這個你就明白了
    起源於18世紀法國的洛可可風格,洛可可Rococo從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併而來,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的室內裝飾物。洛可可最先出現於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路易十五給宮廷藝術家和一般藝術時尚帶來變化,最初只是在皇宮,後擴展到整個法國上層社會。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婦、社交名媛蓬帕杜夫人,憑藉才色,影響到路易十五的統治和法國的藝術20餘年。她是洛可可風格當之無愧的主導者和推動者。她對凡爾賽宮進行了洛可可式的裝飾。洛可可反映出當時社會享樂、奢華及愛欲交織的風氣。
  • 如何區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雖然巴洛克和洛可可都很華麗,但巴洛克更加雄偉,而洛可可相對比較陰柔。從出現時間來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1774)。先來看看什麼是巴洛克?上面這個娘娘腔的男人,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他也是巴洛克風格最忠實的擁躉和推動者。
  • 德國這座被迫開放的私人教堂,驚豔了世人,原來是迷人的洛可可風
    只是教堂看得多了,也難免會審美疲勞,但在德國慕尼黑的這座私人教堂,卻絕對會令所有人驚豔,被譽為是德國洛可可風格建築最輝煌的成就。這座私人教堂隱沒在慕尼黑一處並不起眼的街道,距離知名的瑪利亞廣場不遠,步行可達。教堂由18世紀的先鋒藝術家阿桑兄弟設計建造,因此被稱為「阿桑教堂」(Asamkirche),建於1734年至1746年。
  •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分析
    洛可可與巴洛克的異同洛可可藝術也借用古代的一些題材,這些古代題材主要的是古希臘裡面的,表現親愛的一種題材,是去滿足貴族的、視覺的一種感官刺激。而在從內容上來說呢,洛克克風格表現的是人類的一種情愛。使人那種情愛,那麼從接受程度上來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是表現雄強的。它是一種男性的風格。
  • 德國旅遊攻略:萊茵河畔,德國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導語:萊茵河畔,德國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堂:古往今來,教堂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是雄偉的建築和無價藝術的寶庫。科隆大教堂:萊茵河畔,德國最大的天主教教堂的雙尖塔主宰著科隆的天際線。亞琛大教堂:約有30位德國國王在亞琛大教堂加冕,查理曼大帝就埋葬於教堂內一座精緻的鍍金聖物箱中。城堡教堂:新教改革者馬丁·路德安葬於路德城-維滕貝格,就在當年他裝訂《九十五條論綱》的教堂裡。
  • 藝術風格簡析:發現沒?巴洛克風格和洛可可風格其實離你很近
    洛可可也是一種風格,那麼這個品牌和洛可可風格是否有某種聯繫。我猜想品牌創始人當初命名的時候肯定是有所考慮的。於是我從網上扒了一張店面裝修圖以及可以看到的部分款式。查閱了這個品牌的簡單介紹,果然是跟洛可可風格是有關係的。說是品牌設計師在英國留學期間對於歐洲十八世紀的洛可可風格充滿嚮往而創立的品牌。
  • 細說歐式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巴洛克藝術,洛可可風格,路易十六風格,亞當風格,督政府風格,帝國風格,王朝復闢時期風格,路易-菲利普風格,第二帝國風格構成了歐洲主要藝術風格。
  • 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建築上的洛可可風格首先是在法國室內裝修的演變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他們主要是從工藝品上看到了迥異於西方傳統的立意和布局,再加上一些傳教士和商人道聽途說的東方古國宮室園林之美和城廓樓宇之盛等傳言,半真半假地推想出各類帶有中國色彩的圖案紋樣、裝飾和建築模式,其基本風格和手法也是怪奇秀巧,空靈纖細,與洛可可所追慕的情調可謂情趣相合。因此,中國風的流行成為促進和推動洛可可風格形成的一大動力。
  • 聊一聊巴洛克與洛可可婚禮風格的前世今生
    說起歐式古典主義風格代表,就不得不提到巴洛克與洛可可,作為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兩種藝術風格,兩者既是一脈相承,卻又各具特色,同樣的華麗奢靡,同樣屬於貴族藝術,而巴洛克宏偉雄壯、洛可可細膩繁複。將巴洛克風格運用到婚禮的設計上,奢華壯麗的背景裝飾,仿佛將賓客們帶回了17世紀的凡爾賽宮。洛可可風格如果說巴洛克風格是一生崢嶸的強權君主,那麼洛可可風格便是內心柔軟、喜好打扮的小公舉。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來看,都是富麗堂皇,金光璀璨,令傻傻們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