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質問:不生孩子誰給你養老?兒子:我連給你養老的能力都沒有

2020-12-19 靜靜喝糖水

一、前言

每個人生孩子的目的都不一樣,有人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人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感覺,更有人純粹是因為喜歡孩子……

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人願意生孩子,就會有人不願意生孩子。願意生孩子是人家的自由,而不願意生孩子也是如此。

現在孩子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甜蜜的負擔,所以有部分人選擇了不要孩子。而我的堂弟也是其中的一個。

二、父母質問:你不生孩子誰給你養老?兒子回:我連給你養老的能力都沒有

堂弟在長輩的眼裡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因為他和他的妻子是丁克一族,他們在婚前就已經協商好婚後不會要孩子的。但他們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嬸嬸的強烈反對。

堂弟並不是家裡的獨子,在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哥哥已經完成了結婚生子的過程。所以嬸嬸現在操心的不是大兒子,而是堂弟這個小兒子和小兒媳婦。

嬸嬸一開始從堂弟處說不通,便把目光轉向了兒媳婦,她說了很多的大道理,說不生孩子會影響家庭幸福之類的。但兒媳婦一句「我只聽老公的話」就把嬸嬸給噎住了。

嬸嬸不止一次質問堂弟:你不生孩子誰給你養老?對此堂弟的回答是:我連給你養老的能力可能都沒有。堂弟連自己有沒有能力給父母養老都不知道,難道他還能指望他的孩子給他養老嗎?

養孩子並不意味著就能給父母養老,父母和孩子在本質上不是彼此依附的關係,「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已經是最好結局,不會有再多的指望了。

嬸嬸並不死心,甚至她還做過把堂弟抽屜裡的保險套用針戳穿的事情,但嬸嬸不知道的是,堂弟已經做了結紮手術,他們不要孩子的決心在他去醫院的時候就已經成定局了。

嬸嬸試圖給堂弟和他媳婦洗腦:「別人想生都生不了,而你們能生卻不願意生,一點都沒有社會責任」等話來道德綁架他們,最後卻是無疾而終。

對於嬸嬸的很多舉動,堂弟和老婆都是知情的,只是他們懶得理會罷了。他們明白要改變父母的想法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父母想要改變堂弟他們倆的想法也是非常難的事情。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家都僵持著,只要不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雙方就可以很愉快地相處。幸好堂弟夫妻倆都是在外面工作為主,一年就回家一次而已。

最近還聽說堂弟和他媳婦準備買房了,兩人一直在工作,工資也不低,也沒有孩子要花錢,所以存了不少錢。我想堂弟夫妻倆之所以要買房,很大原因是不想天天聽父母的嘮叨。

堂弟他們夫妻倆不想生孩子其實是在對孩子負責,因為他們不喜歡孩子,所以乾脆一刀砍斷自己和孩子的緣分,免得以後不喜歡孩子而虧待孩子。

相信作為丁克夫妻的堂弟兩口子,他們早在做下這個決定的時候,已經考慮清楚了。若非不是他們不想要,又有誰能阻止得了他們呢?同樣,當他們下定決心不要孩子,那誰也勸不了他們。

當你有足夠的能力去讓自己活得更好時,孩子也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畢竟我們活著都是為自己而活,自己活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孩子並不是必需品,得之我幸,沒有也不強求。

三、結語

魯迅曾經說過:「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一個完全的人。」

所以,孩子並不是生下來就可以了,還要想如何去把這個孩子教育好,讓他不至於成為社會的壓力,我們現在生孩子也不是為了給自己養老,而是為了讓孩子陪著我們走一段路,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整。

但是,並不是說不願意生孩子就是不完整的,這只是夫妻的個人選擇。希望每個父母都是因為想要孩子才選擇生孩子,而不是長輩逼著才選擇生孩子,這樣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

相關焦點

  • 啃老又升級了,子女不結婚不生孩子給你養老送終能接受嗎?
    自從我家搬進了號稱土豪扎堆的新小區後,我還自豪了一陣子,不過很快,我的虛榮心就被鄰居打敗了。我家樓下樓下,都是新婚的小夫妻,他們的新房都是父母幫著買的,父母不但給買房,連裝修都親自上陣,只有在完工入住時,小倆口才現身。
  • 自古以來養老就是大難題,你連自己都靠不住,別說靠別人
    越來越多人主張以錢養老,就是誰也靠不住,自己賺了錢,用錢自己養老。而事實證明,以錢養老也不完善。因為人老之時,身體機能衰竭,長期癱倒在床,或者長期生病的情況是最常見的。甚至許多老年人思維都不清晰,根本無法靠錢養老,必須要有專人的照顧。
  • 父母把3套房子都留給了兒子,卻讓女兒養老,父母這樣做太讓人心寒!
    ,兒子又不養老,就去女兒家要女兒養老送終,如果女兒不給養老送終,就說女兒不孝順。自從有了兒子之後,王耕兩口子對兒子是百般的溺愛,有什麼好東西都給兒子,兒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對兒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順。 對於王耕的女兒來說,本來父母和爺爺奶奶就重男輕女思想非常的嚴重,自從有了弟弟之後,她更成了受氣包,就連在飯桌上也是,把好吃的給弟弟,自己什麼都吃不著,而且一句重話都不敢對弟弟說。
  • 老公買房留了一間要給我父母養老用,但他就是不買床,啥意思?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給父母養老,老公主動提出要給我父母養老,我還是很欣慰的。老公家裡農村的,但是他家條件相當好,為了老公結婚,他的父母給他在市裡買了房買了車,還託關係幫他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老公還有一個姐姐,已經出嫁。
  •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父母都是什麼心理?真相戳心窩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總以為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電視劇才有的情節。沒曾想同事小瀟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前幾天上班,同事們都在議論,原來小瀟的父親重病住院,母親來單位找她,說讓她籌款給父親看病,小瀟不同意她母親就在單位眾人面前各種扮演可憐。不知情的還以為我這同事不孝順,可知情的都知道小瀟的父母就是自作自受。
  • 「我養你小,你養我老」 50歲父母強迫兒子給生活費,最終釀悲劇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養你小,你就必須要養我老,否則就是不孝。年紀不大身體健康,50歲父母強迫兒子給生活費,最終釀悲劇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趙康是一名典型的「鳳凰男」,出生大山,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入到一所985大學。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一位72歲老人哭訴:「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指望兒子養老。霍阿姨/72歲我72歲了,我只有一個獨生子,當年兒子出生後,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開心,特別的疼愛兒子,因為有一個孩子在家,特別的熱鬧,本身我就很喜歡小孩子,所以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不管兒子需要什麼,我都會滿足。
  • 「遲鈍」的兒子終於知道:我不要你再生小孩,那樣你就不疼我了
    二胎的到來,肯定會分走很多父母的注意力,這等於直接影響了老大的直接利益,如果有人打著為你好的口號,侵犯你的利益,你肯定也不會同意,為什麼孩子就只能任別人來奪取自己的利益呢?有的父母可能更過分,有了小的以後,會對大的產生厭煩心理。孩子有的時候都是很敏感的,父母的態度,他不可能感覺不到。
  • 「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或者全程僱保姆帶孩子,都不現實。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擔帶孩子的壓力。正好退休的年齡,身子骨也還硬朗,孫輩繞膝,盡享天倫,仿佛是很美好的畫面。可誰帶孩子誰知道,那是最難、最累的活。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我不需要讓座」。趙樸初先生說過:「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凡事都圍著兒女轉,不僅自己活的不舒心,有時還會惹兒女嫌棄。 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到老了也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彼此成全,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
  • 「兒媳,你憑什麼不為我養老?」女人只回答3句話,婆婆無言以對
    老是以為晚輩給自己養老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卻從來都不懂得去付出,善待他人,更不懂得什麼叫做將心比心。畢竟講真的,除了子女對於父母有贍養的義務之外,而對於女婿或是兒媳來說,並沒有這個義務和責任。要知道很多時候,想要對方為自己養老,講究的並不是本分,而是所謂的「情分」二字。只有年輕的時候,可以善待對方,做到將心比心,才能在將來自己老去的時候,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68歲老人的心酸:寧願僱保姆自己生活,也不去會再去兒子家養老
    小區的張大爺說:我寧願僱保姆自己生活,也不會再去兒子家養老,到最後連這把老骨頭都啃了,還會遭嫌棄。 張大爺為何這樣說? 本來想著,孫子上幼兒園了,我就回我的小縣城去單獨生活,可兒媳婦一聽就不願意啦,說工作忙,接送孫子趕不上趟,就非要我留下。 我就這樣每天接送著孫子,買菜做飯,收拾家。我就成了典型的家庭婦男,老伴活著的時候我都沒有這樣幹過,可又能有啥辦法呢? 誰讓老伴過世的早,留下我一個孤老頭子。
  • 65歲婆婆千裡迢迢「投奔」兒子,兒媳:住一陣兒可以,但養老不行
    劉阿姨有些不滿:「你什麼意思?我過來看看我兒子、孫女,難道不行嗎?再說了,我現在身體本來就不太硬朗,一個人在家萬一有什麼事兒,身邊都沒有搭把手的人,說不定哪一天死在了院子裡,兒子都不知道!所以,就算我說要一直住在這裡養老,兒子他也不能說一個不字。」
  • 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應該兒子和女兒共同分擔嗎?
    按照法律的規定,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共同贍養老人。但是,在農村,大多數都是兒子負責父母的養老,而女兒則是出於自願的原則。沒辦法,這就是現實 ,這就是很多地區農村的現狀。舉個例子:農村的老人,如果生了大病,花費幾千上萬元,兒子一定是出大頭,可能兒子負擔七八千,女兒只拿一兩千,甚至女兒不需要金錢上的分擔,只是帶禮品來看望老人,就覺得閨女也很有孝心了。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高知兒媳閉嘴
    昕莉結婚兩年後懷孕,要生孩子了,可自己父母還沒退休,到時候生了孩子誰來伺候月子是個問題,於是,昕莉就和老公商量,讓婆婆到時候來家裡照顧她坐月子,陳揚一口答應,說:「沒問題,我媽想孫子都想瘋了
  • 抱團養老,旅行養老,你還要被這些不靠譜的「新型養老」騙多久?
    旅行養老:聽起來很美,實際燒錢又傷身 「等我退休之後就準備和你媽旅遊養老了,我們打算先把中國都玩一遍,玩到哪算哪,累了就停下來住幾天。」 這番話是方靜的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老人思想開放,觀念新式,享受生活一直是他最大的憧憬。 對於父親的決定,方靜雖然有點擔心,但還是答應了。
  • 「爸爸,把我養大花了多少錢,我還給你,你在就老家養老」
    徐大爺退休後,給兒子寫信說,要去北京跟兒子一起生活,誰知道兒媳代表兒子回信說:「爸爸,你別來北京了, 你把我養大花了多少錢,我全部打錢給你,在老家養老算了。」我有話要說:結婚後,如果父母健康,能生活自理,不建議一起住,況且年輕人和老一輩的思想觀念不同,對上下兩代人都有好處,互不侵佔隱私,彼此自由,小年輕夫妻之間交流,也可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穿就怎麼穿,想撒個嬌就撒個嬌,不必顧及公婆的眼光,想睡個懶覺,就睡個懶覺,不小心講錯話,也不要緊,老一輩也是,想吃硬點、軟點隨自己便
  • 我逼兒媳跟娘家斷絕關係:你明碼標價,就別怪別人把你當商品
    姑娘說,她們那地方都這麼多,而且她們沒有給嫁妝的風俗。她父母養大她不容易,她得給父母留點保障。劉阿姨聽了這話覺得很好笑,光要彩禮不給嫁妝,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她說:「你這意思是我養大兒子很容易?你父母養大你,應該是你給他們保障,怎麼就找我們家要保障呢?」
  • 子女給父母養老有兩個「潛規則」?過來人表示看破不說破
    原來,李大爺和張奶奶在去年就給兒子買了一套房,最近李大爺聽說兒子要裝修房子,自己也開始興衝衝地開始挑選家具,想要搬進新房子和兒子兒媳一起居住。但張奶奶卻不同意,認為住在自己的老房子裡更好,因此兩人就為這事吵了起來。
  • 50,60,70後,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方式都有哪些?你想好了嗎?
    第一,如果自己家裡有居住條件,個人性格又喜歡獨處的則可以居家養老。但是,最好與當地社區建立一個社區養老保障檔案聯繫卡片,方便有事情處理或解決。在不增加獨生子女負擔壓力情況下,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時間都可以回家看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