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衰老帶來認知衰退有望逆轉,小分子藥物的可能

2020-12-14 陳根

文/陳根

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當近社會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對抗衰老也得到了學界和社會更多的關注。

的衰老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是因時間推移和與環境作用而引起的分子、細胞和機體結構與功能的隨機改變。衰老以進行性的生理功能和組織內環境穩定能力下降為特徵,會導致退化性疾病和死亡的發生率增加。

人們通常認為,衰老是不可逆的。尤其是隨著預期壽命的增加,即使在沒有可識別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情況下,人們的認知能力也往往逐漸下降。

而近日,一項發表在《eLife》上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家團隊只用幾劑實驗性藥物,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恢復了動物的正常大腦功能,逆轉其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記憶力衰退和思維靈活性下降。

該研究顯示,這種名為ISRIB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在創傷性腦損傷數月後恢復記憶功能ISRIB由Walter實驗室在2013年被發現,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細胞被其中一種應激反應抑制後,重新啟動其蛋白質產生機制。此外,它還能逆轉唐氏綜合症認知障礙、預防與噪音相關的聽力損失、對抗某些類型的前列腺癌,甚至還能增強健康動物的認知能力。

在這項新研究中,用藥後的衰老小鼠的認知能力迅速恢復,同時,大腦和免疫細胞也會恢復了活力。其相關研究人員表示,ISRIB非常快速的效應首次表明,與年齡有關認知喪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能是由一種可逆的生理性『阻滯』造成的,而非永久性的降解所引發。

這一方面提示,衰老的大腦並沒有像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永久喪失必要的認知能力,反而這些認知資源仍然存在,但由於細胞壓力的惡性循環導致了某種程度上的阻斷。另一方面,展示了ISR的藥理學幹預策略的可挖掘潛力,可以對抗其他健康個體中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

相關焦點

  • 重啟衰老大腦!科學家發現可逆轉衰老導致認知衰退的小分子
    對於所有的生物來說,衰老都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而隨著人均壽命的逐漸增加,與年齡有關的各種疾病也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其實就算是沒有患上相關的疾病,機體的機能也會隨著衰老而下降,比如肌肉質量的喪失,又比如認知能力的下降。 不想「越老越糊塗」,有逆襲的方法嗎?
  • 亞盛醫藥聯手君實生物探索小分子藥物與PD-1聯合用藥
    作為明星藥品,PD-1藥物是大分子抗體類生物藥的一員。當PD-1遇上小分子藥物,會有什麼「化學反應」?亞盛醫藥是創新藥企,主攻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等治療領域。據記者了解,亞盛醫藥在研的APG-1387為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高效特異性抑制劑,是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及慢性HBV感染。此外,APG-1387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IAP靶向藥物。
  • 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可提高C肝治癒率
    中國C肝患者對疾病缺乏認知近年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38%的人聽說過C肝,遠低於對A肝(91%)和B肝(95%)的知曉度。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不知道C肝是可以治癒的。C型肝炎隱秘性強,低診斷但是高誤診率,早發現、早診斷目前很難實現。
  • 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帶來希望
    發生心肌梗死,常常會給心臟留下累累瘢痕,帶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心力衰竭。科學家們曾絞盡腦汁地試圖修復這些受損的心臟組織使其再生,但往往收效甚微。好消息是,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由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學家Matthew Disney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能夠靶向衰竭心肌中表達水平激增的重要生物分子,為藥物治療受損心臟組織帶來了曙光。
  • 《科學》:逆轉肌肉衰老的分子找到了!斯坦福科學家發現恢復肌肉...
    近日,Blau教授團隊在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重磅研究成果[1],她們發現一個調節肌肉量和強度的關鍵分子,在小鼠身上阻斷這個分子可以逆轉衰老相關的肌肉功能衰退,只需一個月的治療,老年小鼠的肌肉力量就可以增強15%-20%。看到這個研究成果,本奇點糕內心激動不已。
  • 陳根:抗衰老聲勢下,研究揭示抗衰老分子消失之謎
    文/陳根衰老曾令人難以理解。整個20世紀,科學家都試圖發現衰老的秘密。從衰老的本質來說,衰老的發生一般是從微小的基因層面上開始的。這與染色體和染色體端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會把染色體保護起來,而端粒縮短,則會導致染色體不斷地縮短,基因不斷丟失。這個過程,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衰老的過程。
  • 小分子藥物的優勢與突破
    嘉賓們普遍認為,相比於大分子藥物,小分子藥物仍在多個方面保持著自己特有的優勢,並且近幾年小分子藥物研發方面也有諸多突破。但是嘉賓們對小分子藥物的態度更加樂觀。他們普遍認為,與大分子相比,小分子藥物仍然在靶點、製劑、成本等多個方向上保持著自己的優勢。  包駿認為,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上看,FDA去年批的藥中有三分之二依然是小分子,近期一些50億美金以上的大交易也都是小分子。另外小分子藥物大部分都是口服製劑,有助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 《自然》雜誌:哈佛科學家實現衰老組織逆轉
    《自然(Nature)》雜誌12月3日最新一期發刊,來自哈佛的科學家們,通過編輯三種基因,成功讓損傷老化的視網膜神經細胞「返老還童」,參加實驗的自然衰退小鼠,重獲年輕時視力。該項研究採用的是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利用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將Oct4、Sox2和Klf4三個基因(簡稱OSK)送入小鼠的視網膜,然後再通過藥物控制三個基因閉合,這三個基因加上c-Myc被統稱為「山中因子」,幾個因子組合在一起,能將成體細胞變成幹細胞(一種幾乎能夠發育成任何形態的細胞),利用這一原理,很多原本受損的細胞能夠實現「返老還童」。
  • 小分子藥物將引領C肝治療新方向
    與此同時,治療口服抗C肝病毒的小分子藥物在近兩年出現了空前的發展局面,尤其是在C肝治療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治癒率大大提高,而且副作用大大低於幹擾素。魏來教授認為,對於那些無法使用幹擾素,或無法承受幹擾素副作用的患者,小分子抗C肝病毒藥物有望給他們帶來治癒的希望。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拓展小分子發現 阿斯利康達成藥物開發新合作
    近日,專注於小分子發現的生物技術公司X-Chem 宣布,進一步擴大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關於全球藥物發現項目的合作。新協議的重點是合成和交付阿斯利康的定製庫,以及DEX平臺的轉讓,允許阿斯利康對DNA編碼文庫進行篩選。
  • 羅氏關閉四處生產基地,小分子藥物何去何從?
    羅氏是老牌製藥大廠,早期以Leo Sternbach發明的苯並二氮卓類小分子中樞藥物聞名,後來開始逐漸依賴基因泰克的抗體藥物。今天這個舉動反映現在傳統小分子藥物面臨的生存壓力。傳統小分子藥物指針對大眾常見病的口服藥物,這曾經是支撐製藥工業的主打產品。但過去20年抗體藥物的出現開始挑戰小分子藥物的生存空間。抗體藥物選擇性好,脫靶副作用少見,因此臨床開發成功率高於小分子藥物。專利保護方面大分子藥物也有優勢。小分子藥物如波立維專利過期一個季度即可令其銷售下降90%,而大分子藥物緩衝期要長的多。
  • INC:提高堅果消費量有可能幫助預防老年人認知功能衰退
    由INC(國際堅果及乾果委員會)提供資助的一項近期研究,在《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期刊上發表了研究成果[1],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堅果攝入量,可能會幫助保護老年人,避免他們出現認知功能衰退。
  • 清除衰老細胞抗衰老新藥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結果積極
    今日,專注於減緩,停止或逆轉與衰老相關疾病的生物醫藥公司UNITY Biotechnology宣布,其在研抗凋亡蛋白抑制劑UBX0101,在治療中重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的1期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結果。
  • 回歸需求,融合創新,迎接小分子藥物的春天
    假設同樣都是5個產品管線,大分子藥物肯定比小分子藥物花更多的錢,公司面臨的融資壓力就會增加。 江磊: 如果拿大分子和小分子來比較,小分子藥物已經做了許多年,而大分子藥物是近期出現的,有後發優勢。就像一個新興事物出來馬上擁有發展期,但它也會在這個階段後,回歸到一個正常階段。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雖然人類醫藥歷史上多款具有重大意義的藥物包含共價作用機制,然而很久以來,藥物研發人員在選擇靶點的抑制劑時會有意避免能夠與靶點共價結合的化合物。他們擔心這些化合物的選擇性不夠強,而一旦它們與其它不相關的蛋白結合,就可能產生嚴重的毒性。
  • 璧辰醫藥獲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
  • 陳根:李若彤十天腹肌速成,揭秘神仙姐姐的抗衰老秘密
    文/陳根5月15日,李若彤在微博分享健身前後以及與20多年前自己的對比照,發文:「經過十多天不間斷的恆常訓練,居然意外地出現六塊腹肌,不管多少歲的你和多少歲的我,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先來看幾張神仙姐姐的照片:正如我在《陳根:長生不老得以實現,會是一件好事嗎?》一文中所探討的,對抗衰老除了依靠科技的力量之外,對於我們人體自身而言,最重要,也是成本最低廉,效果最突出的一種保養「藥物」就是運動。
  • 交叉學科|小分子探針與藥物發現
    「小分子探針,一般是指小分子螢光探針。即:通過某種物質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判別某種未知物,稱該物質為探針。螢光探針是建立在光譜化學和光學波導與測量技術基礎上,選擇性的將分析對象的化學信息連續轉變為分析儀器易測量的螢光信號的分子測量裝置。
  • 治療COVID-19 抗體藥物比小分子更具潛力?
    氯喹/羥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小分子藥物,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19推薦該藥,稱其可能對新冠病毒起到治療作用,隨後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討論。目前比較可信的機理是,病毒在進入細胞內體後需要逃離細胞再感染其他細胞。這個逃離過程需要依賴於細胞內體的酸化和與溶酶體的融合, 只能在低pH值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