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擴容400多倍,70年成都成長的秘密在這7張地圖!

2020-12-18 紅星新聞

地圖,擺滿了遊世龍的辦公室。

「這就是最新版的《成都市六環地圖》!」

8月27日

他在辦公室裡展開一幅

嶄新泛著光亮的巨幅地圖

對紅星新聞記者興奮地說

成都可是繼北京之後

全國第二個在地圖上標有六環的城市!

遊世龍是成都地圖出版社的責任編輯。他多年以來的工作,就是根據最新的城市規劃建設及最新的測繪情況不斷更新地圖、再版地圖。

更新的速度太快了。

儘管,城市再大的變化投射到二維的平面圖紙上,也只能是寥寥數筆。但即便再版的時間間隔再短,地圖上的變化也是顯著的,那裡意味著城市進階的步伐。

「70年前的成都,只有中間這一點點大。」

遊世龍指著新版地圖最中間的位置說,1949年之前的成都,總面積只有不到30平方公裡。即便將彼時的街巷詳細勾勒,地圖上的線條也不會太多。

後來的圖,一張比一張密。

就像每個年代的每位成都人都在揮灑汗水親自執筆作畫一樣,萬千筆劃疊加後,城市今天的地圖,終於成為色彩斑斕線網綿密的一幅巨畫。

▼成都地圖出版社工作人員遊世龍在講述最新版的成都市地圖

初次規劃 始於1953

翻開一張古早的成都地圖

或實或虛的線條中

有許多至今仍熟悉的地名

北面有路,通向新都、新繁;

南面有路,通往神仙樹、石羊場。

▼這張成都市街道地圖1948年測繪,1949年出版。

遊世龍說,那個時代,地圖都是手繪的。

好在,那時代,成都還不算太大。

根據《成都市志》的記載,1949年,成都總面積29.9平方公裡,城區面積18平方公裡。城區面積,僅相當於現在錦江區的不到四分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成都開始了多次的行政區劃調整。

1951年,原本的成都縣、華陽縣部分鄉村劃歸成都市;1952年,成都縣直接撤銷,併入了成都市。到了1955年,許多「老成都」開始對這次變化有了記憶:這一年成都將城市調整為三區→東城區、西城區、市郊區。

姬勇退休前一直在成都市檔案館擔任調研員,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站在如今的天府廣場,面對著四川科技館,你的右手邊就是東城區,左手邊就是西城區。」而包圍著東西城區的市郊區,在1960年進行了更名,改叫金牛區。

▼航拍城市中軸線天府廣場和四川科技館 圖據ICphoto

彼時,金堂、新都、灌縣、華陽、雙流、簡陽各縣的部分公社也都劃歸成都市,於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0年裡,成都市的面積已經擴大到821.9平方公裡,為1949年的27倍,城區的面積也已達到39.06平方公裡。

翻看上世紀50年代的成都地圖,有個不得不提的關鍵人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作家馬識途。「馬識途老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了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姬勇說,馬老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開始牽頭做成都城市規劃的人。

▼50年代成都市城區圖

成都自1953年開始編制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馬識途在早年撰寫的一篇文章《解放初期 成都城市建設的日日夜夜》之中,曾講述過那段經歷。

「我們總算找到了劉昌誠工程師,看來他對城市規劃並不陌生,而且樂於承擔。劉昌誠不久就搞出一張成都城市規劃的草圖來……」

他還在文中回憶了彼時的規劃:

「首先是把成渝鐵路火車站擺在城北,貨站擺在城東北八裡莊,新工業區自然就放在貨站不遠的東北郊。城市的中心還是放在皇城三座門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天府廣場一帶。要從城市中心輻射出幾條幹道出去,首先要修建的就是一直通火車站的人民北路……外圍規劃一條環形的一環路……」

也正是在1953年的這次規劃中,成都形成了放射加環狀的道路系統。

▼成都市古地圖

後來的半世紀

手繪線條已描不盡發展軌跡

53歲的李老師一直在成都實驗中學當語文老師

地圖是再平常不過的教學工具

不論是她自己讀書時

亦或長大教書後

她親眼看著城市從點滴前進到巨變

也見證了那一步步進階在地圖上再版呈現

▼在她的記憶中,成都地圖東西城區的標註延續了很多年

兒時她就住在東城區,如今的建設路一帶,「那時候住在工廠家屬院,建設路到東郊一帶,都是老國企、工業區」。

那是上世紀70年代,成都一環路外還有著大量的農田。李老師中學就讀於培華中學,後來學校更名為30中,也就是如今的成都石室初中學校培華校區。記得從家屬院通往學校,她每天都要穿越農田。

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都的行政區劃是有著諸多調整的。

1976年,金堂、雙流兩縣和彼時簡陽縣的洛帶區劃歸成都市轄;1983年5月,原溫江地區的灌縣、彭縣、崇慶、邛崍、溫江、新都、郫縣、新津、大邑、蒲江10個縣劃入成都市。再往後,灌縣、彭縣、崇慶、邛崍4縣改建為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崍四個縣級市,為成都市轄。至此成都市總面積達到12390平方公裡,市區建成面積192平方公裡,較新中國成立前的18平方公裡,增加了9.7倍。

▼成都市中心區鳥瞰圖 1985年

無論對於李老師

還是大多「老成都」們而言

1990年的記憶都是頗為深刻的

那一年,

國務院正式批准成都市的區劃調整方案

將東城、西城、金牛三個區調整為

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華五個城區

▼成都市市區圖 1991年4月

也是在那一年,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獲批成立。規劃面積40平方公裡,先期開發2.5平方公裡。次年,高新區正式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從那時起,成都的地圖越來越接近成都人現在看到的樣子,但也越來越隨著城市加速發展呈現出莫測的變幻。

比如上世紀90年代相繼建成了二環路、機場高速路等幹道以及包括人民南路立交橋在內的12座立交橋,到1998年,成都城區道路總長已達到909公裡。

▼人民南路 1991年

地圖上早已不是手繪的線條,而是精準的測繪製圖。

也是在那個時期,遊世龍來到成都。他所在的成都地圖出版社,早已開始根據市場所需出版多元化多類型的成都地圖,比如成都旅遊地圖、成都市區鳥瞰圖、成都市街道詳圖等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一幅圖,已然很難承載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了。

今天

長卷鋪開 繪新圖

到了最近幾年

成都的地圖仍在發生著明顯改變

比如近三四年間

雙流與郫都相繼撤縣設區

簡陽市劃歸成都代管

2014年

四川天府新區正式獲批國家級新區

此後成都的地圖上有了諸多調整,很顯著的,就是多了面積可觀的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

如今成都的城市面積已超過1.4萬平方公裡,路網密集,高樓林立,產業聚集……其實,再詳盡的地圖,也很難全然呈現這座城市的今時今日。

▼成都市地圖2019年6月

於是人們更習慣於在分類地圖上尋找需要的坐標。

比如李老師的兒子小迦,他剛剛工作,經常需要奔走於成都的各個街巷,所以小迦最常打開成都的地鐵線路圖,去尋找最便捷的地鐵線路,雖然那五顏六色紛繁複雜的圖經常會讓他研究上好一陣子。

▼「成都的地鐵發展太快,短短幾年,1、2、3、4、7、10一共6條線路開通,恍然一看線路圖,確實有些密」。

還有近些年流行起來的美食地圖、綠道地圖等等,不斷「進化」的成都地圖,似乎也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有了時尚的味道。

但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最觸動人心的地圖,仍是那張不斷再版的成都全域圖。它越來越大,越來越密,越來越多的線條與元素,但它的每一筆,都是成都人用拼搏繪製的。並且仍在描繪,用全新的思路與智慧。

於是人們看到,正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成都,地圖上越來越多綠色的著墨。也看到,提出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成都,打破了千年城市格局,開始向東進階,打開面向未來的永續發展新空間。

龍泉山在地圖上的角色變成了城市的「綠心」,連接東西兩翼。而東部新城的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也已在前不久出爐了。

▼東部新城效果圖

戰略規劃中的一大批新詞

挑戰著人們對於未來地圖的想像空間:

「新鎮」「組團」「快速路盒子」

「土地鎖定」「戰略留白」

……

規劃是白紙作畫,因為描繪的,是將由自己締造的未來。

但可以預見的是,成都地圖將繼續迎來不斷的更新再版。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翻拍資料圖據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四川省第二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院)

編輯 陳怡西

相關焦點

  • 專家談70年來成都城市地理變化 最新版圖像一片芙蓉葉
    本報記者 蔣藍 文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成都地圖出版社提供  提要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輝煌歲月裡,無論城市格局、城市走向、城市氣質,成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變化。今天,讓我們來聽一聽成都地圖出版社的專業人士詳解成都70年來城市地理、格局空間的發展。
  • 又一個「特大城市」 在謀劃擴容!
    來源:劉曉博說樓市作者: 劉曉博 2020年堪稱中國城市的「擴容年」。到目前為止,在2020年實現總面積擴容或者中心城區擴容的城市,就已經有長春、成都、邢臺、蕪湖、煙臺、南通等6個城市。至於只擴權、不擴容,或者搞城市圈協調,其實都是低效率的,沒有哪個城市真心幫助周邊城市發展的,因為官員之間是競爭關係。如果洞悉中國的國情,就是直接擴容,簡單、粗暴、管用。上圖是武漢及周邊地圖。
  • 18張歷代地圖看成都2300年震撼變遷
    18張歷代地圖 帶你看遍成都2300年變遷史 秦 公元前311年 秦國張儀、張若按照首都鹹陽的建制
  • 為什麼內陸城市擴容這麼容易!南京擴容卻難上加難呢?
    南京需要擴容南京2019年經濟總量約1.4萬億,緊追北方大市「天津」南京2019年經濟總量排全國城市第十一名,今年有望第九位,南京超越天津是必然的,武漢因不可抗力因素,恐無法進前十,因此南京再被動上升一位。
  • 70年,車輪上的成都史
    發出的第一班車懸掛毛主席畫像,車牌號為7☆10855;第二輛班車懸掛朱德總司令畫像,車牌號為7☆10961。這就是成都公交的第一線(後來的1路)。次年,該線全年載運乘客達1375萬人次。據資料記載,1964年,成都的自行車已發展至7.7萬輛,並有人力三輪車1300輛左右。上世紀80年代三毛來成都遊玩時,就曾與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輪車夫親切合影。彼時,這一批三輪車夫有一半都是從黃包車夫轉變而來,他們身後這輛經過改造的人力三輪車,也曾在過去作為黃包車陪伴了他們的大部分歲月,他們亦是成都最早的持有加蓋印章、書有「駕駛員」的正規駕駛執照的車夫。
  • 新一輪擴容!這些城市區劃大調整!南京還遠嗎?
    在剛剛過去的4天裡,全國已經有長春、成都、煙臺三座城市實現擴容!其中兩座還是省會城市!可見,中國新一輪的行政區劃大調整,正在拉開帷幕!相比之下,南京作為亟需提升首位度、做大做強影響力的省會城市,在「擴容」這條路上就走得非常艱難......
  • 一張老地圖見證長沙40年成長,長沙魅力在升級!
    這張地圖十分具有時代特色,「你看這兩個五角星,標註的還是省革委和市革委。」蔣連軍小心翼翼地指著地圖說。該地圖為4開紙,地圖封面信息顯示地圖由湖南省測繪局編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名為《長沙市交通圖》,封面印有長沙火車站、烈士公園、嶽麓公園。
  • 天價崑崙雪菊跌出「白菜價」 價格相差20多倍
    2萬元跌到了最低每公斤不到100元,縮水200多倍,令人咋舌。目前成都市場上售價最高的崑崙雪菊每公斤1萬元,而最低可到400多元,價格相差20多倍,市場為何如此混亂?  崑崙雪菊為何會從「黃金價」跌到「白菜價」?目前市場上一公斤1萬元的崑崙雪菊和400多元的崑崙雪菊有什麼差別?華西都市報記者通過多方調查,一一解開這些謎團。
  • 跨越4500年!五十張地圖中的成都城建史,從古蜀國到天府新區
    前言「圖上成都」是我去年下半年在大量參考2011年版《成都通史》的基礎上,寫的一篇文章。其中用了一系列地圖,簡要地講解了成都的城建歷史。作為一個四川人,我本人在成都已經工作生活十多年;而作為一個地圖愛好者,我也很希望能用地圖去解讀這座城市的古老歷史。
  • 四十年雄心:蘇聯軍方地圖背後的秘密世界
    最精細的地圖是1∶25000的,收錄了蘇聯和東歐之外全球數百甚至上千個城市的詳細情況。在這種比例下,城市裡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清晰可辨。此外,蘇聯人還製作了數百張1∶10000的城市地圖,大部分與歐洲有關。據估計,蘇聯一共製作了超過110萬種秘密地圖。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評判,這些地圖非常靠譜。
  • 這張地圖,躲過了納粹,騙過了美國,拯救了英國,扭轉了二戰局勢
    但一張地圖不僅會引發戰爭,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在大英博物館二戰展廳裡,陳列著一張不太顯眼的地圖——《中南美洲戰後疆域圖》,這張地圖,它曾經挽救過歐洲和大英帝國的命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強大的德軍橫掃西歐,將歐洲大陸攪得天翻地覆,法國投降後,希特勒調集了2個集團軍25個師的德軍雲集英吉利海峽,併集中 1480 架轟炸機和1000多架戰鬥機,發動了不列顛之戰。
  • 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拉開大幕:5個城市擴容,3地撤縣設市
    自今年6月起,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大幕拉開,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截至發稿,共有成都、長春、煙臺、邢臺、蕪湖等5個城市完成擴容,青海同仁縣、江西龍南縣、安徽蕪湖縣等3個縣完成撤縣設市。所謂城市「擴容」,一般通過「撤縣設區」來完成,即將縣或縣級市轉變為市轄區,這樣一來,此前相對獨立的縣域便可納入市管轄,統籌發展。
  • 抗戰時期 日本擬侵略四川地圖驚現成都
    四川新聞網消息       抗日戰爭年代,作為大後方的成都是日本侵略者未能染指的地區。然而,近日成都市檔案館在整理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份檔案資料時發現了日軍1941年繪製的企圖從4個方向攻佔成都和重慶的18件軍事地圖。
  • 成都成華區首張「生態地圖」出爐 17個城市公園最「養」眼
    原標題:成都成華區首張「生態地圖」出爐 17個城市公園最「養」眼 成華區生態地圖年內將新建三大公園,未來兩年內公園綠地數量將增至24個……今(3)日,成華區首張生態資源分布地圖問世,哪條路有哪些已建成公園,未來有哪些待建公園,在生態資源分布地圖上均一目了然。
  • 7張地圖1900個場館 「文化上海全景地圖」發布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25日報導:7張地圖,1900個文化、體育、旅遊場所,10萬套免費發放……今天上午,2019版「文化上海全景地圖」在2019上海市民文化節故事大賽暨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別活動上發布。
  • 2020年,我國萬億GDP城市將迎大規模擴容,哪些城市入圍?
    萬億GDP城市大規模擴容在2019年的時候,我國有7個城市的GDP處在9千—1萬億之間,這7個城市都有機會在2020年成為萬億GDP城市。而到目前為止,這7個城市中,有4個已經提前預計2020年的GDP將突破萬億。第一個城市就是福建省的泉州市。泉州在2019年的GDP就已經有了9900多億元,所以2020年GDP破萬億基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經濟不出現衰退即可。
  • 70張照片看四川70年巨變!
    2016年9月,錦江賓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公布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1962年1月1日,成都無軌電車開通。1996年6月12日,無軌電車正式退出城市營運。1963年7月,瀘縣川劇團編排傳統劇目送戲下鄉。
  • 地圖上被抹去名字 俄羅斯有43座秘密城市
    這座戒備森嚴的小城叫紅旗城,始建於1981年,有3.1萬居民,主要從事宇航工業生產。由於小城每天只在早晚開放兩次,因此又被戲稱為「郵箱」。在俄羅斯,像紅旗城這樣的城市還有一個更加正式的稱謂——保密行政區。·又一座「秘密城市」將被解密俄塔社8月7日的一則消息勾起了人們對保密行政區的興趣。
  • BTS的《靈魂地圖:7》入選滾石雜誌「2020年50張最佳專輯」榜單
    12月4日星期五,滾石樂隊發布了他們的「2020年50張最佳專輯」排行榜。在上榜的西方大牌藝人中,韓國流行音樂超級明星防彈少年團(BTS)位列前20名。繼續閱讀以下內容,了解更多!
  • 蘇聯的秘密城市
    最近,諾蘭新作《信條》上映,讓蘇聯時代的「秘密城市」重回人們視野。與電影中無人居住的荒廢狀態不同,至今,仍然有不少居民住在「秘密城市」裡。在蘇聯時代,這些城市不會在地圖上標示,也不對外公開,戒備森嚴,有自己的特殊代號。它們的正式名稱是「保密行政區」,有些俄羅斯人也稱它們為「被封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