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澱山湖風景區的路上,看到一塊叫做「磧礇古銀杏」的指示路牌。銀杏樹南方很多,金黃色的銀杏樹葉引無數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
然而「磧礇」二字則讓人難讀而費解。喜歡古蹟古樹的林間泉韻毫不猶豫地拐進村子裡一探究竟。
原來,磧礇是一個村名。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澱山湖鎮管轄,是永新村的一個自然村。
據說,古銀杏樹是三國時期孫權的母親和女兒孫尚香到磧礇寺進香拜佛時親手栽種的。選用長生樹種,象徵吳國江山社稷與寺同存。不曾想,古樹枝繁葉茂,而寺院早無蹤影。
至於是先有磧礇村,還是先有磧礇寺,已無從考證。只是從生僻的地名來看,來歷不凡。磧,淺水中的沙石。礇,像玉的美石。想必與煙波浩渺的澱山湖有關。
磧礇寺建於何年毀於何代已經沒有明確的說法。只是傳說中寺內,距銀杏樹不遠處有一口水井叫子嗣井,進香時飲用這井水求佛十分靈驗。何況吳國太能去進香,想必寺院一定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後來,磧礇寺來了一位無賴和尚,見到有些姿色的進香女子,便擄至私設的地下室裡胡作非為。有一位叫葉苗的義士,帶人殺死了無賴和尚,燒毀了寺廟。
史書上記載的磧礇寺,又名福嚴寺或福嚴禪寺,始建於距三國時期近千年之後的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明、清時代多有修葺。相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這裡還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而且還有當地特色明顯的民間表演吸引人們。
清代同治年間,寺院毀於戰火。後來寺僧募建觀音殿,但起初的繁華與風光已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化而不復存在。到了如今,也只有這棵古老的銀杏樹在訴說著它過往的輝煌記憶。
當年,吳國太的願望是美好的。但任何建築都難以長久永存,再熱鬧的戲劇也有收場的時候,唯有這具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樹,在以頑強的生命力量存留於世,講述著早已塵封的故事。
#冬日旅行地圖#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於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若能喜歡,請點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