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殲-20首飛之後,全世界都關注著這款能和美國的F-22與F-35同臺競技的超級隱身戰鬥機。但是中國網友大家都懂,就是雞蛋裡都能給你挑出來雞骨頭。更別提殲-20這種非常複雜和精密的戰爭機器了。
那麼他們給殲-20挑的刺兒是什麼呢?那就是殲-20的生產能力。雖然在戰鬥力方面經過美國人的官方驗證和計算機測試,已經證明了這款戰鬥機的戰鬥力與F -22不相上下。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數量問題了。目前美國光是F-35戰鬥機就有五百多架。殲-20剛剛開發出來,數量肯定沒有F-35和F-22那麼多。
這是網友們的觀點。
不過他們的想法已經OUT了。之前在我國空軍紀念日的官方文章中,我國空軍宣傳部門明確表示,過去殲-10是我軍的骨幹力量,但是現在殲-10變成了我國空軍的主體,骨幹的位置則有殲-20替代。
從殲-20首飛到我國空軍做出這一表態, 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這個速度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目前我國空軍作戰主要使用的編隊戰術分別為三機、四機、五機以及七機。在這些編隊之中都有殲-20的位置。
同時他們還表示其實早在2016年下半年我國已經開始啟動了殲-20量產前的準備工作。早在2019年之前,我國就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殲-20戰鬥機隨著生產線的越發成熟,我國的殲-20生產速度也越來越快。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大名鼎鼎的成飛。成飛作為我國老牌的戰鬥機製造商,成飛擁有真多的戰鬥機製造經驗,曾經叱吒風雲,我國國產戰機中唯一擁有實戰戰績的殲-6C以及巴基斯坦的鎮國戰機梟龍,都出自成飛的手筆。為了讓我國能儘快裝備上艦-20,他們重啟了鈑鉗組件廠、系統組件廠,總裝一廠、總裝二廠以及交付中心這五個曾經被廢棄的飛機建造單位。並且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讓其恢復了曾經的生產能力,實現可以高效精確地運作。
當然除了這些外部條件之外,發動機也還是制約殲-20生產的重要因素。殲-20作為一款氣動布局比F-22更加優秀的戰鬥機,之所以在美國進行計算機模擬的時候只能和F-22打個平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戰鬥機的發動機實在是一言難盡。中國也知道這個缺陷,所以一直壓著不讓殲-20投入生產。
但是現在我國的發動機短板已經被突破。雖然還沒有開發出渦扇-15這個終極發動機,但是現有的渦扇-10B的性能已經超越了俄羅斯賣給我們的AL-31發動機。而現在美國的F-22作為專業制空戰機已經停產,F-35作為聯合多用途戰鬥機戰鬥力遠不如F-22,更別提對上得了「心臟病」都能喝跟-22打的五五開的殲-20了。現在美軍心裡苦啊,雖然說自家的戰鬥機有數量優勢,但是現在我國的戰鬥機量產工作已經正式展開,未來一旦美軍是去了空軍的數量優勢,他們的四代機拿頭和中國人打?
按照現在的勢頭我國將在五年之後擁有超過150架殲-20戰鬥機,這還只是保守估計,不算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生產線數量提升以及訂單量上升之類的事情。而美國人當然也可以研發五代機作為對抗,只不過現在美國人五代機的研發進度非常不容樂觀,未來如何誰都不知道。反倒是中國殲-20數量保障已經成了定局。有了殲-20守護的中國領空未來必然是堅不可摧的。
時至今日,殲20戰機早已經正式開始定型量產,我們從建國時期的「萬國牌」飛機,到如今中國已經研發出了自己的五代戰機,從曾經開國大典時候的飛機不夠,需要飛兩遍,到如今中國空軍已經有幾千架飛機,我們從「站起來」,走過「富起來」,變得「強起來」!
滄桑巨變70載,威武的中國人民空中力量,也只是新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天,我們為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驕傲,也要緬懷那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中華脊梁!
當歷史回到100年前,當中國陷入深重的災難時,山河破碎,人民陷入了困境。
是無數的仁人志士,無數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積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無數愛國者放棄了美好的生活,一路為祖國而奮鬥!
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沒有他們這些人的付出,就沒有現在強大的中國。
近年來,中國的實力迅速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這些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這些的科學家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幫助我國的科技事業實現了突飛猛進。而這些科學家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這一切離不開他們紮實的數學技能。
事實上中國早就從民國開始,就興起了數學教育熱。正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為中國在近代曾經被外國人科技壓制過,所以從民國開始,我國就養成了科技崇拜,無論落下什麼也不能落下教育。
在民國時期,更是湧現出了一大批數學專家。他們覺得數學是理科之母,只要學好數學,就能讓國家的科技水平提升一大截。所以在那個時代裡,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數學教育家。他們對數學教育都有著自己的理解。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就是劉薰宇,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觀點也是他提出來的。他覺得傳統的死記硬背絕非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興趣教育。所以他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生活處處皆數學。他教育出來的學生都對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絕大多數在畢業後都主動投身於高等數學研究或者其他理工專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建國前,劉薰宇曾在任暨南、同濟、西南聯合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大學進行過任教;建國後作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總編輯,他還參加編寫並審定了全國中小學生教材。在當時教學的過程中他比較傾向於開發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他常常把有一些枯燥繁雜的數學知識創造成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比如這個關於函數的故事:
一個故事把函數講得生動有趣,這樣的例子在他的書中比比皆是。他一生論著頗豐,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正是讀了他的書才喜歡上了數學。
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一次演講中就說到:當初正是讀了劉燻宇先生的書,才激發了我對數學的興趣。當代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也是非常崇拜劉燻宇的,他說初中學習數學非常讓人頭疼,但後來,接觸了劉薰宇先生的作品,便覺得學數學既簡單、又有趣。
《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共3冊)是一套豐富有趣的數學故事書,特別適合5-12歲孩子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