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周末從市裡回來,妻子張羅吃一頓涮羊肉,這就需要到超市去選購各種食材包括羊肉卷、各種蔬菜和蘸料汁,如芝麻醬、豆腐乳、韭菜花醬等。
說到韭菜花,每年秋天我都會自己動手做一大罐,存放到冰箱裡,隨吃隨取,從秋天能吃到次年春。韭菜花醬是我國民間一種調味品,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主要製作材料為大朵韭菜花、鹽、鮮姜、雪花梨或蘋果。
我們趙縣盛產雪梨,一季產四季銷。每年秋天韭菜開花的時候,窖藏的雪花梨還很鮮,正好拿來做韭菜花醬。韭菜花醬的做法特別省事,買來的大朵韭菜花去梗洗淨加鹽醃上半天,將鮮姜,雪花梨切碎待用。用電動絞餡機把醃過的韭菜花、碎姜、蘋果塊打成漿,盛在罐裡,蓋好罐口,過一周就可以吃了。羊肉火鍋的調料裡包括芝麻醬、辣椒醬、豆腐乳而韭菜花醬必不可少,蘸料裡因了韭菜花的加入更加美味,而且生津開胃、增強食慾,吃過京城的「東來順」的人,不會忘記韭菜花那獨特的鮮香吧。
韭菜有兩種,一種是大平原菜園子裡種植的韭菜,一種是山坡上隨處可見的山韭菜,山韭菜做韭花醬似乎味道濃鬱、辛辣。在太行山區,山韭菜在太行山的山坡上隨處可見,秋天的時候,韭菜的菜心上開出的一朵朵白色的花簇,遠遠的望過去,像一朵朵的雲,點綴在綠色的原野上,白的晃人的眼睛,綠的清新自然。賞心悅目用到山韭菜身上最合適不過。山裡人喜歡吃韭菜花,在韭菜花欲開未開時採摘,磨成糊狀,然後封在瓶子裡,放在冰箱中,隨吃隨取。
我曾在太行深處的大山裡住過一段日子,一到八月份,人們就三三二二的結成群,帶上食物和水,早早的起來,向山裡出發。人們扛著大口袋,挎著竹籃子,村民採,縣城的人採,大人採,孩子也採,漫山遍野的韭菜花,漫山遍野採韭菜花的人,簡直就是一道風景。
山韭菜一般都生長在高山上,背陰處,而且體型比較細小,枝葉長長的,挺拔尖細。當地人採摘韭菜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手,兩根三根韭菜抓在根部,使勁一拽,韭菜就到手了,碰到大片大片的韭菜,工夫不大,袋子就會裝滿,嫩的韭菜山民們經過醃製,當作鹹菜食用,開花的韭菜花,就直接把花蕊摘下來,做成韭菜花醬,放在瓶子裡,一冬天就有韭菜花可以食用了。山韭菜作為一般的醬菜不但是下飯的好伴侶,用它做熗鍋面、做絲瓜湯、做涼拌菜味道最地道。
吃韭菜也是講究季節的,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初春時,韭菜最好吃又嫩又鮮。新割的韭菜的香味撲鼻而來,韭菜茬嫩得冒水。割回來的山韭菜包餃子吃,做餡蒸熟了之後,韭菜的辛辣就沒有了,而且味道很正。
韭菜中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可以預防便秘和腸癌。這些膳食粗纖維還可以把消化道中的殘渣包裹起來,隨大便排出,所以韭菜素有「洗腸菜」之稱。《本草綱目》就記載:韭菜有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之效。韭菜別名「起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