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72年10月2日,日本明治政府就公布了一道「娼妓解放令」。日本政府為了積累資金髮展資本主義,曾把販賣日本妓女到海外作為謀取外匯的一種不光彩手段。1870年代至1920年代,大批的日本青年女性——以九州西部和北部的天草、島原半島居多——到海外賣淫為生,形成世界歷史上罕見的賣淫人口大流動。
由於南洋群島是其最為龐大的聚集地之一,因此中文直接稱其為「南洋姐」。不誇張的說,「南洋姐」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北到西伯利亞及中國大陸,南到東南亞各國,向西以印度為跳板,直達非洲東海岸,一直將勢力範圍擴張至好望角;向東則滲透到夏威夷乃至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沿岸地區。僅在明治年間輸出的女性,可能達數十萬之多。日本幾乎成為輸出妓女的頭號品牌國家。
據史料記載,當時日本妓女在海外謀生的數量及分布情況大體如下:
一、上海和香港
明治十九年時的中國上海,日本人在此定居的人數大約是700人左右,這裡的設施有一半以上都是娼妓館。她們的生活來源支柱就是賣淫,有了這皮肉生意,帶動周邊飲食、旅館、雜貨業的繁榮。而香港的情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中國東北地區
1903年在中國旅順的日本妓女一共有201人,到日俄戰爭結束之後,迅速增加到了1403人,佔到當時在留日本人2582名總數的54.3%。
明治36年2月9日《朝日新聞》刊登著名記者內藤湖南的文章,他估算在中國滿洲各地大約5000日本邦人中,至少有六七成是在操皮肉生意。
三、南洋地區
從18世紀初年以來,日本妓女蜂擁而至。當時的南洋,由於橡膠和錫礦的開採,經濟頗為繁榮。日本妓女的美貌和溫柔很快壓倒了南洋各地其它娛樂項目,日本妓女以其柔弱之軀,對那些尚未開化土著居民及各界男士們展開強大攻勢,書寫了一段令人無法釋懷的「賣春史」。
(百年前在越南的日本妓女)
四、西伯利亞一帶
日本學者人江寅次在《海外邦人發展史》中這樣寫道:明治33年,在西伯利亞一帶的海外邦人往日本國內匯寄現金多達百萬元,其中63%以上為在海外的日本妓女所匯寄的。《福岡日日新聞》的探訪報導稱 「從島原的小濱署管內四個村子遠航而的日本女性,去年向家鄉的父兄送金達12000多元。全島30個村子,合計則突破30萬元」。在「硬通貨」奇缺的明治、大正時期,這批日本妓女那帶血的賣身錢,對當時日本的富國強兵起到了非常大的刺激推動作用。
一戰後,日本政府開始執行限制、取締政策,但其效果和影響極為有限。
日本電影《望鄉》,通過描寫一個海外賣春婦的一生,來揭示明治時期的日本女性史,另外作者也嘗試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現代史,並以這不幸的、沒有人性的近代女性悲慘史,真實而又嚴厲地控訴日本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種種罪惡。當時,日本電影《望鄉》曾經震撼著億萬中國電影觀眾的心。
儘管當代日本政府對這段不光彩的日本娼妓史刻意迴避,但歷史卻是不可以掩蓋的,也是否定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