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徐汝平 王自行)「老王,三分種,七分管。現在進行淺中耕,可破除板結,提高地溫。」近日,在郟縣茨芭鎮管村煙方裡,煙站技術員趙丙濤正在給菸農王新領講解煙苗移栽後的煙田管理要點。今年,郟縣為了更好地搞好大田管理,每天投入260名技術員對菸農進行大田管理指導,嚴格把好「三關」。
移栽關
平原煙區推行膜下小苗移栽技術,移栽時間4月15~25日,常規煙田控制在5月5日前結束。同一地塊移栽時間在2天內完成;同一煙方移栽在3~5天內完成。
移栽行距130釐米左右,株距55釐米左右,適度推廣寬窄行移栽技術(寬行140釐米,窄行120釐米,株距55釐米左右)。淺山丘陵1000株/畝左右,水澆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帶950株/畝左右。移栽前統一放線定穴,三角定苗;煙苗去大去小,大小一致;移栽實行「三帶」(帶基質、帶藥、帶肥)下地,保證煙苗成活率。
小苗膜下移栽,選用4~5片真葉整齊一致的壯苗,按照「挖大坑、適澆水、隨澆水施穴肥、穴施防蟲毒餌及防病農藥、深栽煙、蓋嚴膜」的技術要求,達到高標準移栽;常規移栽選用7~8片真葉高莖壯苗移栽,要挖大穴、澆好水、深栽煙、兩封土,穴施毒餌,杜絕高腳苗。
加大推廣機械化移栽技術。固定育苗點,育苗時間適當提前5~7天,莖稈粗壯、莖高10釐米左右。操作機手、裝苗人員事前統一培訓,統一移栽標準。機械覆膜要提前打孔,防止高溫燒苗。
煙田管理關
移栽後7天左右進行淺中耕,破除板結,提高地溫;煙苗成活後,加強小苗偏管,施「偏心肥」,澆「偏心水」,促小苗生長,確保煙苗大小一致,整齊均勻。
移栽後40天左右,根據天氣、菸葉長勢揭膜、除草、培土,嚴禁不揭膜或不揭膜直接培土,揭掉的地膜及時清理出煙田,集中回收處理;揭膜後適時中耕培土圍根,培壟高度達到30~35釐米。煙株進入旺長期後要及時深中耕,疏鬆土壤,清除雜草,確保田間衛生。
綜合防治病蟲關
除常規藥物防治外,引導菸農使用生物農藥,重點做到煉苗到位、移栽環節治蟲到位、減少機械損傷、山崗丘陵區及沙壤土地防治根結線蟲到位。煙蚜可用煙蚜繭蜂防治或吡蟲啉乳油、啶蟲脒可溼性粉劑類藥物防治。地老虎成蟲的防治可採用誘捕器、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
煙青蟲的防控採用食/性雙誘技術防治成蟲,推廣應用「赤眼蜂、生物藥劑」防治幼蟲的綜合防治技術:移栽後大田內設置食誘盒,每畝放置1~2個,均勻懸掛于田間,設置高度為1.2米,配製好的食誘劑均勻塗布到誘捕器底部墊片上,使用過程中根據食誘劑有效期及時更換。
「在今年的菸葉生產中,我們將加大菸葉新技術推廣力度,以農業生態調控為基礎,營造促進煙株生長發育的有利環境,降低發病概率。通過集成技術推廣,提高煙株營養抗性。指導菸農種好煙。」郟縣菸草分公司菸葉生產技術中心植保專家劉迎昌說。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