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為掩護戰友,怒殺5名日軍,犧牲時年僅28歲

2020-12-14 溫故淮史

生逢亂世,保家衛國,人人有責,無論身份,中國的近代史何其黑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我國大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民多有抗日救國之輩,在山東威海,有一位道長,他便是箇中翹楚,連殺五個殘害百姓的日本兵,投軍報國,壯烈犧牲,為後人所稱讚,青史留名。

這位道長叫做畢雲,道號誌修,山東威海人,生於1915年,自幼家庭貧困,父母雙亡,食不果腹衣不覆體,他便在街上混日子混口飯吃,1922年,他七歲,被賣到七疥廟,後來幾經輾轉,到了天后宮當道士,也算是有口飽飯,有處避身,畢雲是天后年紀最小的,師兄們對他都很好,在天后宮,畢雲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當時,天后宮的大師傅原先是義和團的拳師,後來義和團敗了,他便來到天后宮做了道士,畢雲聰明伶俐,很的大師傅的喜愛,大師傅教他讀書寫字,畢雲更是學得一身好武功。實際上,天后宮確實有一位抗日戰士,是當時八路軍的一位交通員,他受了傷,畢雲把他藏在了天后宮的地窖裡。

畢雲不能說,他一定要保住這位戰士,樹枝毒打、烈日炙烤,畢雲都忍住了,日本人沒有找到這位抗日戰士。後來,畢雲將這位抗日戰士打扮成道士,送出了城。可畢雲不甘心,日本人在中國的大肆殺戮,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要為這些死去的亡魂報仇,他找了一把菜刀,磨成匕首,磨得格外鋒利,他靜待時機。

本以為畢雲的一生便是在天后宮中習武、寫字、誦經,可亂世之中,哪裡會有安寧之地。1938年3月7日,日軍大肆入侵山東威海,當時的畢雲已經是天后宮的掌門人,一天上午,那些侵略者頂著醜惡的面孔闖進天后宮,他們聲稱有一個抗日戰士躲進了天后宮,他們叫畢雲把人交出來,更是要搜查天后宮。

可是日本人把天后宮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什麼所謂的抗日戰士,他們惱羞成怒,把畢雲吊在樹上審問,那粗壯的樹枝抽到畢雲身上,他始終不說一句話,和侵略者有什麼好說的。連著殺了五個鬼子,動靜不可謂不大,天后宮已經是回不去了,畢雲選擇了投軍。

1942年春天,他在那個交通員的幫助下加入了八路軍,成為為一名抗日戰士,同年冬天,這位道長是在戰爭中為了掩護其他戰士而犧牲的,他死的時候只有28歲,在他死後70年後,他生前的照片才被找到。那是1938年的夏天,那一天,在威海南面的大石棚附近,他殺了兩名正在殘害婦女的日本鬼子。

之後,他又到日軍在威海的據點等待,終於,有一天,一個鬼子頭帶著兩個日本兵去巡視,畢雲知道他的機會來了,那三個鬼子一路囂張跋扈,為非作歹,畢雲埋伏在他們回來的路上,一個接一個的誘殺了這三個鬼子,好巧不巧,這三個鬼子正是當時在天后宮毒打畢雲的人,這下可是國讎私恨一起報了。

相關焦點

  • 8個女英雄掩護部隊從背後襲擊日軍,犧牲前告訴戰友:保住手中槍
    8個女英雄為掩護大部隊從背後襲擊日軍,犧牲前告訴戰友:保住手中槍!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人民都站起來對抗敵人,誓死要將敵人趕出中國。當時不管是青壯年,還是老年,少年和婦女都在為抗日而奮鬥。當時東北抗聯的第4軍第5軍為了擺脫困境決定要向西轉移,可奈何卻遭到了日軍多次圍剿和追殺,很多抗聯戰士犧牲。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第一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準備向西轉移的時候,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但又在那時,抗聯戰士發現了要圍殺他們的日軍,於是他們只能往外衝去。當時在這一百人的軍隊裡,有八名婦女團的女戰士。
  • 烈士黃君鈺,孩子出生三天便被寄養老鄉家,犧牲時年僅三十歲
    文/高飛她是著名的革命烈士,三十歲生日那天被日軍發現行蹤,為了不當俘虜縱身跳下懸崖,以身殉國;她是女中豪傑,為了不影響工作,孩子出生後三天便被她送給老鄉寄養,從此母子再沒相見。這位女烈士叫黃君鈺。她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15歲就已入團,在長沙從事婦女工作。1927年5月,長沙爆發了馬日事變,5月21日的晚上,駐守長沙的許克祥率軍搗毀了"湖南總工會"、"農民協會"、"農民講習所"等進步組織,武裝鎮壓革命活動,百餘名進步人士和工農群眾被殺害。為了躲避迫害,黃君鈺前往上海,進入上海中學讀書,以學生身份繼續參加革命活動。後來又轉到復旦大學經濟系就讀。
  • 李林: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華僑抗日女英雄,24歲犧牲時已懷胎三月
    出生一個多月,她就被同縣僑眷陳茶收為養女。3歲時,她隨養母遠渡重洋,來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泗水投奔養父李瑞奇。李瑞奇在當地經商,經濟比較富裕。在印尼的十幾年裡,她親眼目睹了當地居民和華僑所遭受的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幼小的心靈裡逐漸形成了濃厚的反抗意識和民族自尊心。1929年,華僑學校畢業後的李林隨養母回國,進入了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學校學習。
  • 我的曾祖父:為抗戰犧牲的莊河大刀會團長婁安恭
    上世紀30年代,曾祖父主要參與成立了莊河大刀會,任大刀會第五團團長,率眾剿土匪、殺日寇,後因叛徒出賣犧牲在抗日戰場。走上抗日道路參與成立大刀會1917年,曾祖父婁安恭經考試合格任莊河光明山鎮小河沿警察所文書,3年後升任莊河仙人洞警察所所長。任職期間,他為人耿直,愛護百姓。
  • 八路軍特級英雄,被日軍砍頭未死,遺憾:犧牲於日本投降前3天
    他被日軍在脖子上連砍幾刀而未死,在歷次戰鬥中斃傷日軍多人,榮立多個戰功。遺憾的是,日軍投降前夕,這位戰鬥英雄在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 直到9歲時,衛金柱才勉強進半讀半農的小學讀書。 1938年,12歲的衛金柱參加了本縣的抗日自衛隊。他人小志氣高,不論學文化、學軍事都特別用功。他軍事技術好,又非常勇敢,在歷次戰鬥中表現突出。 1941年春,一連護送一批幹部和重要物資從太行根據地返回太嶽區,衛金柱隨指導員蘆中和擔負收容掉隊人員的任務。
  • 真實的鐵道遊擊隊第三任政委,在衝出日軍包圍後折返救人而犧牲
    全面抗戰期間,確有一支活躍在臨棗線和津浦線上的鐵道遊擊隊,其正式名稱為八路軍魯南軍區獨立支隊第二大隊。1945年夏,時任獨立支隊政委兼鐵道遊擊隊政委張洪儀和大隊長劉金山率部在山東滕縣一帶鐵路沿線進行抗日活動。一天,部隊突然被大批日軍包圍,在掩護文職人員轉移後,部隊又遭到數千日軍包圍。經過數小時激戰,張洪儀終於率部衝出了包圍。
  • 抗戰時吳積衝兄妹3人捐軀 妹妹為掩護鄉親撤退犧牲
    為救鄉親她獻出25歲生命  太嶽日報號召全區人民學習女英雄  翻開《沁源縣婦女運動史資料選》中,專門有一篇《恢恢男兒志 杲杲太嶽魂——吳清化傳略》。文章內容來源於吳清化的日記和她的戰友們的回憶。定湖村的八十多個父老兄弟都安全逃出虎口,而清化身受十七處重傷,壯烈犧牲在定湖河灘。合工隊員郝壽卿、李巖兩位同志同時殉難。」  吳清化犧牲時,年僅25歲。她犧牲的前一年,唯一的兒子在出生兩三個月後夭折。  1943年10月,太嶽日報發表了題為《模範共產黨員吳清化同志永遠活在沁源人心上》的文章,號召全區人民向清化學習,為全面奪取抗戰勝利團結一致英勇奮鬥。
  • 對越反擊戰,此人為掩護戰友,一人與敵周旋6天5夜,結果實在令人惋惜?
    在犧牲的這些烈士當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犧牲之後甚至都無法找到健全的遺體,他的身體被敵人澆築在了水泥中,而他的犧牲也轟動了整個雲南軍區的部隊,對於這名戰士的評價,當時一名參加過這場戰鬥的老兵做出了回復
  • 太行山抗戰小英雄,憑一己之力消滅數十日軍,犧牲時僅僅17歲
    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山小英雄崔振芳,他當年憑一己之力消滅數十日軍,犧牲時僅僅17歲。客觀來說,這個年紀的孩子,人生才剛開始沒多久,可崔振芳卻為了抗戰,付出了自己寶貴的性命,這種犧牲令人痛心,也令人惋惜。崔振芳出生於1937年,山西省洪洞縣人,因為家庭比較貧苦,一直在社會底層掙扎。
  • 這一戰,日軍三次增援,八路軍殲敵兩千,犧牲一25歲團長
    129師師長劉伯承見情況緊急,下令陳賡調一個連守住戴家堖,阻擊日軍。772團10連擔任阻擊任務。戰士們同十倍於己的日軍浴血奮戰,堅持4個多小時,全部壯烈犧牲。 戴家堖陣地被日軍攻佔了。 這是中午12時發生的急劇變化。 正在這個危急關頭,八路軍115師689團急馳而來。
  • 新四軍血戰大魚山島,抗擊十倍於己敵人7小時,殺得日軍膽戰心驚
    敵人參戰的部隊有日軍200餘人、偽軍300餘人。25日凌晨,大魚山島上空出現了低空盤旋的兩架日機。很快,我部哨兵又發現海面上出現了日軍5隻小汽艇、5艘機帆船、1艘登陸艇和1艘標號為「105」的大型戰艦,正氣勢洶洶地朝大魚山島撲去。面對十倍於自己的強敵從四面衝上來,勢在必得,要將所有抗日隊伍一網打盡。
  • 女護士砸死日本軍官,年僅18歲英勇犧牲,如今老照片曝光,太美了
    女護士砸死日本軍官,年僅18歲英勇犧牲,如今老照片曝光,太美了。讓我們在心中一直有個哽的就是在近代中國史被一個小小的島國侵略了。那時候雖然是出於民國時期,新中國的政權還沒有建立的完全,但是也是社會處於解放的時候。
  • 一二九師一次重大損失,26歲團長犧牲,該團是八路軍模範青年團
    有個團是八路軍「模範青年團」,團長26歲犧牲,被稱是129師重大損失。 此戰粉碎了日軍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朱老總稱讚為「模範青年團」。 在這次戰鬥中,丁思林表現出了他的英勇頑強和靈活機動,受到了八路軍總部和129師部首長的肯定。 1939年7月,日軍抽調5萬餘人,對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丁思林團長率領新1團對太谷至分水嶺一帶敵軍展開遊擊戰,連續對太谷縣黃桂鎮、榆社縣雲簇鎮的日軍進行夜襲。
  • 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原標題: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 75歲維族老兵為犧牲戰友守墓 45年種6000多棵松柳(圖)(1)
    75歲的維吾爾族退伍老兵艾買爾•依提,重情重義、守信守諾,紮根南疆邊陲葉城烈士陵園45年,帶領全家為犧牲戰友守墓------戰友,我用一生守護你本報記者宋歆、特約記者許必成、毛德海(一)戈壁無垠,夕霞一抹。當清明祭奠的人群漸漸隱去,艾買爾•依提又如往昔一般,開始了陵園內的獨自逡巡。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丈夫戰死後,她痛殺10個日本兵報仇,犧牲時日軍將她封為戰神厚葬
    日軍侵入城中晚上9點,500多日軍已然殺到了指揮部。彭團長親自率領衛隊迎戰日軍,與鬼子展開了激烈巷戰。彭團長抓起一挺捷克機槍,接連擊殺了10幾個鬼子。晚上11點,彭團長在率隊衝殺到城隍廟附近時,被日軍重機槍掃中,當場壯烈犧牲。彭團長犧牲後,鬼子繼續掃射團長遺體,飛起的子彈打得城牆磚石亂飛,泥沙紛紛落下。
  • 為抗日犧牲的日本人:曾拿起步槍痛殺鬼子,為救連長壯烈犧牲
    這些事跡不僅包括了用血肉築起堅固長城的先輩,也包括了那些為抗日戰爭犧牲的日本人。松野覺就是這樣一位為抗日而死的日本人。1942年12月18日,日軍一個大隊加上偽軍施亞夫部(約1000餘人),向新四軍蘇中根據地進行「大掃蕩」。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羅忠毅拾起一位犧牲戰士手中的三八蓋槍,等敵人逼近時,大喊一聲「打!」密集的槍彈、手榴彈射向敵人,四五次反覆衝鋒以後,敵人敗退了,我們的部隊得到了短暫的休息。緊接著,瘋狂的日軍又開始衝鋒,並且比以往更兇猛。羅忠毅命令機槍手:「把機槍架到村子外面去!」接著向大家說:「我們的子彈完了,手榴彈也光了。我們要用刺刀,用拳頭,用槍託子向南突圍。」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輓聯慰忠魂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但是,每當毛澤東遇到戰友犧牲,總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這裡特輯錄詩人毛澤東為戰友寫的幾副輓聯,藉此來感悟詩人毛澤東的戰友情懷。這些文字情真意切,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革命戰友的倚重、讚賞、信任和追思。 第一副輓聯是為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