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店裡這兩天的情況,隊伍從店裡一直排到店外,依然是排隊一小時,吃麵5分鐘的盛況。
新店開了,老闆小任很低調,沒有做什麼宣傳,甚至自己的朋友圈也沒發,但已有不少食客聞香而來。6張桌子,狹長的店面明亮乾淨,牆上的山水裝飾,多了幾分江南的柔情。和老店一樣,新店依然是自行排隊和端面。遙想不過四張桌子的老店,老客已經很習慣復興面王的「無服務」,也習慣了站在透明廚房前和廚師面對面交流。
他們對口味的要求也很高,除了老闆小任,店裡還有兩個阿姨掌勺,常來吃的食客,一吃就知道這碗面出自誰手。
兩位阿姨是小任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一開始,很多人會點名老闆小任親自燒面,到後來,兩個阿姨也積累了自己的「粉絲群」。食客每每站在窗口前等面,除了會要求加澆頭,面生一點或者熟一點,還會「欽點」自己喜歡的阿姨燒面。油渣免費、加面免費,澆頭量多,也貫徹了老店傳統。菜單所有價格和老店一樣,沒有任何調價。打頭新增的咖喱醬拌川和咖喱牛腩面讓我生出了幾分期待。這是老闆小任打磨了將近一年的新口味麵條,用偏日式較柔和的咖喱調醬汁,將在月底上新。茄汁拌川、蝦爆鱔面、腰花片兒川依然是招牌。很多人覺著奇怪,唉?茄汁拌川不是方老大家的招牌嗎?老闆小任很坦誠感恩,他說他和方老大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髮小,二十出頭,他和方老大一起就跟著方老大的爸爸學廚,很多基礎的面點,都是方老大的爸爸傳授的。這碗茄汁拌川也是方老大首創,他還對小任進行了指導。不過雖然同是茄汁拌川,但各家還是有各家的不同,比如方老大麵館的茄汁拌川在基礎的番茄雞蛋以外會加韭菜,而復興面王則加肉絲筍乾。我總認為,復興面王的面之所以好吃,是老闆小任藏了什麼不能說的獨門絕技,一直反覆追問箇中原因。老闆小任強調最多的是,沒有什麼大配方,只是對食材選擇有自己的要求。拿最常見的片兒川來說,如果你是老客會發現,復興面王的片兒川一年四季用的都是鮮筍,春天春筍,冬天冬筍,按照季節吃時令的筍,從不會用筍乾或者茭白代替。新鮮正宗雪裡蕻,選用蕭山農村裡種植的,顏色在青黃之間,如此,雪裡蕻不過老,同時也不失新鮮感。再比如,店裡所有肉絲肉片都只用裡脊部位;豬油,老闆小任必須買成本更高的彪肉來熬,雖然出油少,但香且油渣好吃。同樣的量,用普通板油至少能熬出5斤油。
杭州的面界也是個江湖,分門別派,城南的麵條門派以為鹼面為主,老杭州人喜歡帶點夾生的口感。而城東則以圓面為主,內裡打入雞蛋。復興面王雖帶有「復興」二字,可實際在河東路。很多人不解,既然在河東路上,為何叫復興面王。他們不知道,復興面王最早開在復興路上,那時候它喚做「壬鴻餛飩」,後來搬到了復興路,才取此名。老闆小任的麵店從城南復興路起家,所以也是鹼面為主,但各家定製的面還是有各家的不同,復興面王的面稍稍粗,鹼味稍稍重。
「燒湯麵有秘訣的,下面3分熟,燒好時6分熟,端到食客面前正好9分熟」,這也是老闆小任一直定製稍稍粗的面,且不想做外賣的原因,「我無法把控配送的時間」。拌川的面則要煮熟一點,下鍋時間長一點。
老闆小任還堅持一點,無論點一碗麵還是十碗面,都是一碗碗地燒,一碗碗地出鍋,澆頭也必須一碗碗地炒。比如蝦爆鱔,先爆鱔,再爆蝦,鱔透透的,蝦脆脆的,才算一份好澆頭。
面對點很多澆頭的食客,老闆小任會建議面上加一種澆頭,另外澆頭用小碗裝,如此,不會過於油膩,也不會躥味。
新店還延續了小任一直以來未完成的夢想,一分為二,兩店相通,左邊是復興麵館,右邊是老闆小任一直心心念念想開的小吃店,他取名蒸煎麥忙,將在本周四左右開始營業。
小吃一直是老闆小任心裡念念不忘的檻兒,早在復興路時期,老闆小任的麵館就是做餛飩起家。後來漸漸聚焦品類,專心燒面。
現在,老闆小任終於重新大展拳腳。蒸煎麥忙價格平價,做的都是杭州人熟悉的小吃,生煎鍋貼小籠燒麥,現在很少人在做的油墩兒也有,因為老闆小任的太太是千島湖人,所以後期可能還會加淳安小吃。
因為有了復興面王,往後,杭州人心裡的寶藏馬路——中山北路大概會變得更寶藏吧。
本期互動
# 你吃麵有哪些習慣? #
中獎信息以後臺回復為準
復興面王
中山北路新店
地址:中山北路店8-2號
營業時間:8:00-20:00
河東路店
地址:下城區河東路178號
營業時間:8:0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