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公募「旗手」劉格菘:緊抓華為產業鏈自主可控機遇

2020-12-11 第一財經

作為2019年最受關注的「成長股獵手」,「華為產業鏈」、「自主可控」是劉格菘把握市場機會的關鍵詞。

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當中,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管理的基金組合,前十重倉股中均出現了聖邦股份、中國軟體、康泰生物等股價漲幅翻倍甚至是幾倍的牛股。截至12月30日,全市場有4隻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收益翻倍,其中有3隻是由劉格菘管理,且包攬全市場前三名。

翻開劉格菘的履歷,就能發現他的冠軍進階之路並非一日之功。劉格菘畢業於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碩士、博士,擁有10年證券從業經歷和6年多的基金管理經驗。十年公募歷程中,劉格菘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框架,提煉出一套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輪換的投資框架,並在今年科技股的行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在業內投資人士看來,今年半導體行業牛股輩出,但其實發掘的難度很高,這比消費股的研究要難得多,搞懂整個產業鏈對投資人士是一個巨大挑戰,而劉格菘正是勇於深入研究半導體行業的高手,緊抓「華為產業鏈」以及半導體領域的「自主可控」,造就了劉格菘在2019年的成功。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劉格菘,他詳細披露了自己的投資框架和選股邏輯,表示華為產業鏈、醫藥行業的部分細分龍頭,依然是他在2020年重點看好的主攻方向,也分別代表了他心目中的「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

投資框架:從「效率資產」到「核心資產」

第一財經:你如何選擇要投資的行業?

劉格菘:我的投資框架是做行業比較為主,根據宏觀判斷、政策邊際變化、微觀基本面,選出今年可以配置的重點行業進行研究。今年如果能找到需求不受宏觀經濟影響,甚至是需求逆勢擴張的行業,都會有比較好的配置價值,我們會把當中業績確定性最高的行業找出來,在龍頭公司裡面選擇做配置。

第一財經:說說你的投資框架和選股邏輯?

劉格菘:我把資產分為兩類:一類是效率資產,效率資產就是供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的行業,是未來一到兩年時間相對業績增速最快的行業,股價也可以超越市場平均表現。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以科技行業為代表,自主可控方面具備非常明顯的供需格局變化特徵。這個原因是中美摩擦導致國內製造業龍頭產業鏈進一步向國內轉移,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產業升級階段,這些國內企業迅速發展起來,就必然跟發達國家相應發展多年的企業產生競爭,預計未來自主可控替代趨勢也會加快,很可能五年就把原來計劃十年的進度完成。

第二類是核心資產,我對核心資產的定義是供需格局沒有明顯變化,但配置的行業都是景氣度比較高的,這裡面的龍頭公司能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穩定成長,在估值相對合理的情況下可以賺公司業績成長的錢。這類資產主要以大消費板塊為主,這些公司增長比較穩定,但會受估值上限的約束,要跟蹤公司經營數據、估值變化,在估值合理的階段配置會多一點。四季度以來,我也在找消費中跌得多的、2020年增速確定的、估值比較便宜的核心資產。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的估值方式?

劉格菘:對核心資產而言,整體處於景氣度較高階段,但是行業供需格局基本穩定,因此行業公司在較長時間內的業績增速均值會比較穩定。中長期看,估值水平要和業績增速保持一致,投資應注重估值和性價比。對效率資產而言,行業供需格局變化意味著需求快速爆發或者供給大幅收縮,前者會導致龍頭公司在開始階段收入利潤快速上行,這種爆發式成長階段靜態估值可能是偏貴的,但從估值與業績增速保持一致的角度看,這種偏貴的估值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對2010年以來的A股市場估值水平與歷史中樞發生明顯變化的行業進行研究發現,過去在業績加速階段的行業大部分都發生了估值水平的系統性上行,中期業績的爆發是估值提升的一個重要源泉,爆發的確定性越大,估值提升的幅度越大。2017年白酒、家電代表的核心資產都發生了估值中樞上行,背景是消費升級邏輯下的行業增速超預期上行。效率資產與核心資產的估值方式並不矛盾,效率資產與核心資產之間也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核心要看資產背後的供需格局變化。

效率資產:緊抓「自主可控」,發掘「華為產業鏈」機會

第一財經:在科技股當中,你一直很看好半導體,也有很成功的投資案例,這個行業未來前景如何?

劉格菘:從2020年業績增速和業績來看,很多半導體龍頭2020年還有很好的配置價值。自主可控這條線應該是3-5年的長周期,有點類似2010-2013年的消費電子,那個階段隨著智慧型手機、智能終端的普及,產生了立訊精密(002475.SZ)等大市值公司,預計這一波半導體也會產生大市值的公司。

我們國家現在每年大約進口2000億美元以上半導體產品,這一塊如果能國產替代20%,就會產生很大市值的科技公司。2019年5月開始,半導體產業鏈景氣度向上加速非常明顯,從製造到封測、設計公司,訂單都非常好。這主要來自於幾個方面,一是龍頭科技公司訂單向國內轉,二是手機攝像頭的增加帶來攝像頭模組的需求,三是5G投資帶動。微觀層面,我們通過調研了解到,國內半導體封裝產業從2019年6月份以來持續處於滿產狀態,側面印證了整體半導體產業鏈的景氣度。這種固定資產佔比較大、經營槓桿較高的行業,在需求向上加速的階段,業績彈性非常大,2020年可以看到封裝板塊毛利率提升的趨勢會非常明顯。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國內科技企業技術和海外的差距?

劉格菘:現在很多關鍵技術已經到臨界點,比如晶片製造的14納米已開始量產,下一步研發7納米,跟海外的差距也就1-1.5代,存儲晶片同樣出現了突破,三年前你都很難想像中國的高科技領域突破這麼快。不少國內企業做出來的產品並不比海外企業差,只是品種依然需要拓展,不過這些已經做起來的品種,已經可以替代掉一部分進口的同類產品。

對華為產業鏈的公司而言,華為的訂單向國內轉,給半導體企業提供更多機會,這些企業的發展就會越來越成熟,科技行業就是這樣。華為產業鏈公司2020年上半年大概都是類似趨勢,這一情況也將帶動國內封裝測試企業,包括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產能利用率非常高,從各個角度可以印證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度,至少是三年以上的高速成長周期,預計業績增速要到2021年開始才會放緩。

核心資產:看好食品、疫苗、血液淨化

第一財經:核心資產當中,你看好哪些行業?

劉格菘:食品、醫藥裡面沒有估值泡沫的品種,我們主要從這裡面選。

醫藥板塊我比較看好疫苗板塊的發展機遇,《疫苗法》出臺後,會加大行業內企業的優勝劣汰,相當於疫苗行業持續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需求向龍頭公司集中。血液淨化這個細分領域也值得看好,從估值成長性來看,現在有非常好的配置價值,不過需要尋找龍頭配置。醫藥生物是站在核心資產角度考慮的,核心資產的邏輯是行業要始終比較高景氣度,估值比較合理。

第一財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怎麼看?

劉格菘:在過去幾年有大量補貼的情況下,電池環節爆發比較快,但補貼一消失,行業終端車輛消費增速馬上就下來了,目前看它不是有自發需求的行業。雖然新能源汽車目前數據看不到上行,但2019年底大家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預期可能會改變,如果政策真的有變化,我覺得這個板塊有可能出現階段性行情,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配置方向。

2020年的整體風險有可能是來自於估值的大幅波動,過去三年的核心資產走到這個階段,2019年基本上是在賺估值的錢,2020年會不會要「還債」?我覺得存在這個可能性。如果有預期業績上升就比較容易被市場接受,但是由於風格原因導致的估值提升就是一場泡沫。相比而言,在科技領域的子行業龍頭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業績增速都在一兩倍以上,對應40、50倍的市盈率估值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相關焦點

  • 廣發基金劉格菘:挖掘科技股確定性機會
    十年公募歷程中,劉格菘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框架,提煉出一套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輪換的投資框架,並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中得到了驗證。展望2020年,科技股仍是他看來增長比較確定的品種。  捕捉行業配置的「阿爾法」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寫道:「一次好運,或者一個超級明智的決定,可能比一輩子的努力都更重要。可是誰又能分得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呢?」
  • 基金冠軍劉格菘:在產業趨勢中找牛股這些板塊要小心
    在劉格菘拿下2019年全市場公募基金冠軍的同時,質疑的聲音已經響起。對於「冠軍魔咒」的說法,劉格菘並不認同。在他看來,行業內多位年度冠軍都屬於經歷市場考驗的頭部選手,只是在某個特殊的時期得到了「運氣」的加持而已。
  • 廣發基金劉格菘2020年打算這麼幹
    這是劉格菘投身公募十年來獲得的首個冠軍。十年曆程中,劉格菘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框架,提煉出一套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輪換的投資框架,並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劉格菘的奪冠秘籍是什麼?蟄伏公募基金行業整整十個年頭,對於2019年首度奪冠,劉格菘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運氣好」,但追蹤他十年的奮鬥路徑卻發現,能夠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當中一馬當先,絕非一時之功,而是他十年來持續優化自己投資框架的結果。從劉格菘2019年的投資組合中可以看出,他的超額收益大部分來源於7月份的精準調倉。
  • 公募「頂流」+成長「新銳」,這隻基金未來投什麼?_騰訊新聞
    公募基金圈流傳著「冠軍魔咒」,即上一年業績奪冠的基金經理,第二年大概率「平平無奇」。但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打破了這一「魔咒」。 從基金季報可以看出,廣發鑫享在2020年一季度以自主可控與雲計算為主要配置方向,二季度繼續沿著核心資產和效率資產兩條方向配置,新增效率資產光伏板塊的配置,三季度主要新增電子板塊的配置。
  •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中央有何深意?
    事實一再證明,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技術和環節上,不能自主就容易「失控」。正因為如此,如何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順暢,就成為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必須逾越的一道坎。今年以來,圍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政策表述不斷遞進,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再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 國金策略:關注國產化與自主可控
    建議關注兩條投資主線:1)擁有基本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多個環節的高科技企業:①中國軟體(600536.SH):基於中國電子PK體系,真正實現了從基礎層晶片開始的自主可控。此外,我國自主可控相關產業起步相對較晚,高端製造業、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技術產業前期產業鏈布局時間較長,資金投入較大,先發優勢不明顯,從而導致我國多個重要產業的核心環節受制於外國巨頭。強調自主可控,實際上就是在強調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會議中表示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 廣發基金明星發經理劉格菘:尋找高性價比新品種
    但劉格菘並不想給自己貼上「科技成長」的風格標籤。十年公募從業經歷,劉格菘不斷精進其投資框架,提煉出一套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輪換的投資體系,在不同階段根據產業景氣度和供需格局變化,找出市場中的高性價比品種,動態調整效率資產與核心資產的配比。正是基於這樣的投資邏輯及框架,讓他管理的基金在取得良好收益的同時又能有效控制回撤。
  • 華泰證券:發揮舉國體制優勢 加速IC自主可控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華泰證券核心觀點美國加大對華為的限制,中國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加速自主可控決心彌堅我們認為,如今的華為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矛盾,然而類似於美國此前將華為供應商的臨時許可證不斷延期的過程,BIS此次公布的計劃在120天後引發華為供應商全面斷供仍是小概率事件,但類似於谷歌停供對華為歐洲市場的衝擊,此舉難免對華為的新品研發、推出進程造成長期阻礙,而這也同時會加速華為供應鏈國產替代的進程。我們看好國內IC產業鏈在政治局常委會上所強調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下加速自主可控。
  • 劉格菘、胡宜斌等贏了規模輸了業績 2020公募狀元花落誰家?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記者 | 張桔2020年僅剩下一個半月時間,公募基金年度狀元即將出爐。2019年的明星基金集體「退步」劉格菘、胡宜斌等「贏了規模輸了業績」2019年時,科技股的集體井噴造就了內地部分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經理迅速躥紅,劉格菘、胡宜斌、郭斐、黃興亮、董偉煒、金梓才、鄭巍山、蔡嵩松、馮明遠等一眾年輕才俊的名字湧上臺前,特別是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史無前例地包攬了年終排名前三甲
  • 頂級公募重倉股曝光!睿遠基金、易方達張坤、廣發劉格菘買了啥?
    格力電器、恆瑞醫藥「失寵」,瀘州老窖躋身公募重倉股前十從三季度公募基金重倉股來看,公募基金也是繼續維持「喝酒+喝藥」的配置,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10月29日盤後,按持股市值計算,公募基金重倉股依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
  • 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最新策略曝光,重倉股...
    劉格菘目前管理廣發雙擎升級、廣發科技創新、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等多隻基金。今年1月下旬,廣發科技先鋒基金成立,成立時的規模接近80億,目前的基金規模高達248億。數據顯示,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合計規模接近600億,這些基金風格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堪稱一隻「超級基金」,儘管其中有部分基金為劉格菘與他人共同管理。
  • 答卷2020|晶片被卡脖子,高鐵、北鬥卻不怕,產業鏈自主可控沒那麼難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永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自主可控!山西「太行220」臺式機亮相:搭載華為鯤鵬處理器
    雖然它們都很好用,但是畢竟是他國產品,無法做到安全自主可控,在國家關鍵領域使用場景難免存在風險。這就要求我們打造一款國產自主可控的軟硬體產品用於這些國家安全十分重要的領域。此前消息稱,華為技術和山西百信將共同建設年產60萬臺臺式機的大型生產基地。
  • 劉格菘一日吸金800億 冠亞軍基金四季度重倉股完全重合
    畢竟,國內短短二十多年公募基金歷史上,躁動一時的基金經理不勝枚舉。   許多人留給東家無盡的煩惱,甚至留給投資人一地雞毛。誰會是例外,未來無法預測。   而投資人關心的是,盛宴之下,劉格菘2020年投資會使用什麼「配方」?   值此之際,2019年四季報發布,劉格菘四季度重倉股爆光。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劉格菘管理的多隻基金的重倉股高度重合,集中在科技股和成長股。
  • 軟硬體均實現自主可控的華為「太行220」桌上型電腦,您會支持嗎?
    這款臺式機最大的優勢在於軟硬體全國產,可以實現自主可控,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考慮,這將是我國電腦產業一次極大的飛躍;這款臺式機最大的弱勢在於設備性能以及配套的軟體應用,軟體應用將會是制約國產電腦發展的最大因素。一起來詳細的看看這款華為電腦的配置,究竟能否在我國得到快速的推廣呢?
  • 廣發基金劉格菘:A股現中長期配置時點 科技股仍是主方向
    劉格菘:科技股仍是主要方向去年,廣發基金劉格菘包攬權益基金業績排名前三,其對市場的判斷廣受關注。「對A股來說,疫情衝擊影響的是分子,分母端還有產業政策、流動性等因素,預計後續還有對衝政策出臺。」劉格菘分析稱,今年A股存在結構性機會,其中一條主線是新基建,如5G、數據中心、雲計算;另一條是自主可控產業鏈,包括半導體、計算機、作業系統等。在劉格菘眼中,上述主線是市場中長期主線。此外,疫情可能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估值合理的必選消費品也有機會。
  • 詳解華為晶片供應鏈,半導體產業機遇挑戰並存!
    相較徵稅,技術禁運的影響更為深遠,在中美貿易糾紛的大背景下,半導體自主可控的迫切性凸顯。2、華為引領硬科技發展,沉著應對禁運令重壓:華為歷經三十餘年耕耘拼搏,構建了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板塊。2018年公司營收7212億人民幣,研發投入率達14.1%,全球專利申請數第一。
  • 華為桌上型電腦來了,太行220問世,軟硬體全國產實現自主可控
    2019年以來,華為的遭遇讓很多科技廠商認識到作業系統和核心處理器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問題。過去在這一領域,國內各大廠商幾乎都使用西方的產品,手機領域使用安卓系統和高通晶片等,電腦領域則使用Windows系統和英特爾晶片等等,只是國外的產品終究不是自己生產的,一旦斷供或出現其他問題就會造成很多麻煩,而且有時還存在安全性的問題,帶來很大的風險,所以說打造國產自主研發的軟硬體產品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並提出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怎樣才算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這與國際開放與合作是否矛盾?我們應該怎麼做?為此,記者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
  • 公募最新調倉路線圖曝光,疫情影響基金操盤手法
    百年一遇的疫情,造就了一次特殊的公募基金一季報。4月23日,公募基金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統計顯示在一季度,公募基金基本依循疫情的影響程度對行業進行了調倉,醫藥超越食品飲料成公募第一重倉行業,而持股集中度則進一步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