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冠軍年年有,但一人包攬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前三,在基金行業還是歷史第一次。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業績排名前十的主權權益類基金中,廣發基金劉格菘一人有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3隻產品上榜,收益率分別達121.69%、110.37%、106.58%,包攬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前三名。
這是劉格菘投身公募十年來獲得的首個冠軍。十年曆程中,劉格菘不斷完善自己的投資框架,提煉出一套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輪換的投資框架,並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劉格菘的奪冠秘籍是什麼?對於2020年的A股他又有哪些布局?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娓娓道來。
冠軍攻略:
捕捉行業配置的阿爾法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寫道:「一次好運,或者一個超級明智的決定,可能比一輩子的努力都更重要。可是誰又能分得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呢?」
格雷厄姆的這段話,談到的不僅是投資當中的偶然性,還有偶然性背後長期的努力和積累。
蟄伏公募基金行業整整十個年頭,對於2019年首度奪冠,劉格菘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運氣好」,但追蹤他十年的奮鬥路徑卻發現,能夠在2019年科技股的行情當中一馬當先,絕非一時之功,而是他十年來持續優化自己投資框架的結果。
從劉格菘2019年的投資組合中可以看出,他的超額收益大部分來源於7月份的精準調倉。他當時大幅調整了組合結構,加大了電子板塊的配置,其重倉股聖邦生物、康泰生物、中國軟體等均是2019年的大牛股,聖邦股份2019年漲幅超過370%。截至2019年9月末,廣發雙擎升級組合前十大重倉股中,有7隻電子股,2隻計算機,1隻生物醫藥。
為什麼能精準地把握科技股的行情?
劉格菘解釋道:「自己的投資主要是從行業供需格局出發,將自上而下宏觀分析與自下而上的選股相結合,先對宏觀判斷、政策邊際變化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再結合微觀定量研究,例如行業變化、產業鏈調研等分析行業供需邊際變化與競爭格局,判斷行業的成長趨勢,確定重點關注的行業,再從中優選個股。」
事實上,早在2019年年初,劉格菘就看到科技行業在需求領域出現顯著變化,行業景氣度提升,產業鏈上下遊公司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他在年初便開始布局半導體相關的自主可控產業鏈。7月,劉格菘在調研中發現電子行業很多公司業績大幅超預期,行業需求出現趨勢性擴張,於是提升了電子行業的配置,組合主要以半導體自主可控產業鏈、國產電腦替代為主,成功地抓住了這波科技股的大行情。
在二級市場中獲取阿爾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行業中性,靠自下而上選股戰勝指數;另一種則是通過做行業配置。劉格菘在十年投資的積累總結中逐步過渡到了第二種打法,其通過對產業鏈進行深入調研,找到處於擴張階段的行業,只要判斷對了產業趨勢,就能把握住行業配置的阿爾法。記者注意到,與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的基金經理不同,劉格菘管理的組合具有明顯的板塊屬性。
把握效率資產與核心資產輪換規律
回顧過往的投資經歷,劉格菘坦承自己也曾吃過波動的虧。
他在融通基金管理融通領先成長的時候,就側重研究戰略新興行業及個股,當時其組合貢獻更多來自個股。在2015年上半年的成長股行情中,他的基金業績也一度排在市場前十的行列,但隨著下半年A股行情突變,他管理的基金淨值也遭遇了較大的回撤,引發了他對自己投資風格的深沉思考。
「當時主要是固守自己的風格,路徑依賴比較嚴重,導致沒有看到市場的變化。」劉格菘說,在一步步學習思索過程中,他重新認識到,投資當中不變的應該是框架,變化的是框架下面不同的資產,隨產業趨勢而變。
核心資產,劉格菘對它的定義是行業供需格局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行業景氣度較高,龍頭公司可以享受行業成長的紅利,甚至是比行業成長增速更快的成長紅利。假設估值不下滑,核心資產至少可以賺公司成長的錢。現在符合核心資產定義的板塊是食品、疫苗、血液淨化等。
效率資產,則是行業供需格局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或是由於供給收縮帶來需求向龍頭公司集中,或是行業本身發生了需求擴張。效率資產具備未來幾個季度利潤快速成長的基礎,這是行業配置方面阿爾法收益的最主要來源,如果配置了效率資產,可以給基金帶來比較可觀的回報。
回顧歷史上的A股表現,在政策或產業等某種因素驅動下,效率資產的機會經常會出現,比如2010年-2012年的蘋果產業鏈,2012年的安防產業鏈,2013-2015年網際網路浪潮中受益於網際網路流量爆發的企業以及2019年啟動的科技板塊均具備效率資產的特徵。
「我的投資組合就是在效率資產和核心資產之間進行輪換。核心資產的彈性也許沒有效率資產大,卻是基金淨值穩定的壓艙石。」談及如何控制組合的波動,劉格菘介紹,如果判斷未來市場總體處於底部水平,風險偏好可能會提升,效率資產配置的比例會高一些。如果效率資產沒有很好的投資機會,就在核心資產中找一些能夠為組合提供穩定收益的資產來配置。
春季行情可期
科技是增長比較確定的品種
「今年春季行情是可以期待的。」劉格菘指出,當前A股指數處於比較低的位置,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比較小。而且,其預計一季度的流動性會邊際寬鬆,但企業盈利很難出現全面系統性回升的局面,所以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但他也指出,今年的市場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消費板塊經過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上漲,很多公司的估值處於歷史上比較高的區間,部分公司的股價出現了泡沫化的跡象。低估值的周期板塊可能有脈衝式的機會,不過基於經濟結構仍處在轉型的過程中,大概率不會有總量方面的政策出臺。
站在現在的時點看,劉格菘最看好的仍然是科技股。「科技板塊的盈利增速還沒到歷史最好的水平,從我們微觀調研的情況來看,半導體整個產業鏈從設計到製造到封裝,整個產業鏈都處於高景氣狀態,這個狀態至少可以持續一年半的時間。」劉格菘說,2019年市場平均漲幅35%左右,這從歷史上看也是表現非常好的年份。今年要防止估值過高股票的回踩風險,沿著相對業績增速最快的方向去尋找具有配置價值的機會,是阻力最小的一個方向。
至於相對業績增速最快的方向,他認為有兩條主線:
一條是自主可控為核心的半導體、電子板塊,這個板塊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業績出現了加速,預計今年還是處於快速成長階段。
另外一條線,是國產的CPU作業系統這條線,這也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
他也看好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比如可能出現需求擴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他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還處於比較好的位置,如果今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變化,這個板塊有可能複製此前光伏板塊的表現,雖然幅度不會那麼大,但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配置方向。此外,核心資產中增長比較確定、估值合理的公司,如疫苗、食品等也值得關注,例如,《疫苗法》出臺後,加速了行業內公司的優勝劣汰,強監管會加快行業內龍頭公司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編輯:鄭雅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