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漫步留有「小火車」輪跡的街巷

2020-12-15 海鳥邦

閱讀《老南京》刊登的《鼓樓小火車站那些事》,令我十分感慨,與文章作者韓今相仿,也曾與小火車有過零距離接觸。近年來,我幾度饒有興致地沿當年貫穿南京城南北的這條「大動脈」追蹤探尋,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舊有痕跡稍縱即逝的時刻,很幸運,還是採擷到了一些珍稀的,略顯模糊的珍貴遺蹟。

「鐵路埂」堪稱「骨灰級」

軌道交通乃先進的公共運輸工具,然誰能想到,南京竟然是中國城軌之發端呢。一個世紀前,南京並沒有像國內其他大城市那樣忙著上馬有軌電車,卻獨闢蹊徑,修築了一條我國最早的城軌,俗稱小火車,構築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南京小火車自1958年撤除並走入歷史深處,距今已經整整60載,當年蒸汽火車頭負重「呼哧」、「呼哧」自下關車站開出,艱難前行的路段究竟怎樣呢?大橋南路大橋飯店對面一條不起眼的小路,是如今這條通道的北入口,正在苦等拆遷。這裡得天獨厚,長期以來幾乎沒有變化,棚戶連棚戶依然破舊,擁擠不堪,細看地名叫做「柵欄門鐵路埂」。身臨其境,兒時乘小火車的情景重又浮現眼帘。

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南京城市面貌陳舊,鐵路沿線狀況更差,棚戶連著棚戶,煤煙所致黑乎乎一片。列車喘著粗氣,吐著「牡丹花」似的滾滾濃煙緩緩穿行其間,眼前還不時閃現水塘、菜田和荒丘,全然沒有在大都市中行車的感受,不免有滿目荒涼之感,這樣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眼前的「鐵路埂」濤聲依舊,路幅則更加狹窄,乘坐小火車路過時刻的場景仍依稀再現。可以這樣說,原汁原味,它是探尋小火車舊跡的最佳路段,毋庸置疑,在存世不多的由老路軌形成的南京街巷中,捨我其誰,堪稱「骨灰級」。

我心中的「鐵路北街」

從鐵路埂南下,越過城北護城河,便來到鐵路北街。北接金川門,南臨福建路,曾經那樣的破舊、狹窄,街名與現今鐵路或鐵路部門均毫不搭界,倒是與逝去的小火車有著不解淵源,清朝末年修築的「寧省鐵路」,正是從下關途經此地,再通往城市腹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從上海乘火車到達下關車站以後,改乘小火車經過這裡,直達位於東箭道的督署站(後稱國府站),進入「總統府」宣誓就職。

60年前的一天,我從下關乘上令人嚮往的小火車,就曾經路過這裡。年幼時期的經歷,記憶往往最為深刻,它是後生們總也無法理解的。

今日鐵路北街早已成為通衢,面貌煥然一新,我心繫於此,還因為這裡有座獨具特色的市民廣場。南京的廣場很多,我卻對這裡情有獨鍾,這裡綠樹成蔭,景色迷人又與眾不同,它是一個面積近萬平米的休閒式城市森林公園。首創以小火車鐵路為背景的,凸顯最早城市軌道交通景象的廣場。廣場北部,以模擬軌道狀地面、車站站臺、枕木、鋼塑火車輪箍以及浮雕景觀牆等,展示與小火車有關的歷史和文化,歷史的痕跡牢固地駐留在這塊沃土之上。

每日清晨,附近財經大學莘莘學子,在這個靜謐氛圍裡溫習功課,課餘,毗鄰廣場的田家炳中學充滿朝氣的學生常來嬉戲,周邊市民在幽雅環境裡休閒、漫步、健身,頤養天年的老人們則於此休生養息,抑或含飴弄孫,其樂融融。它是老年朋友抒發懷舊情愫,年青一代研讀歷史的極佳處所。

「中街」已去「南街」尚存

攤開上世紀90年代前的南京市地圖,目光搜尋到圖上西北位置,沿中山北路右側並與之平行,有條狹長的通道,除去鐵路北街,還有鐵路中街、鐵路南街以及平安裡等等,皆為小火車路軌拆除以後形成的街巷。

鐵路中街,南起模範馬路北至福建路,因處於這條路之中段,故名。這一帶地處早期南京城北鄉,人煙稀少,周邊多是農田和菜地,還有竹林和荒野,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這裡仍然荒涼,難以想像,附近還曾駐有勞改農場。

那天,我興致勃勃來此作故地重遊,尋找舊日蹤跡。在三牌樓廣東路口,一位和善老者,他可是正宗「土著」,手指面前的居民樓深情地告訴我,現在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這兒就是當年的鐵路中街,早已經湮滅在這些高樓大廈中,它於1992年舊城改造中被拆除,與並肩相鄰的樓子巷一道融入到繁華而寬闊的三牌樓大街之中了。星轉鬥移,面目全非。鐵路南街和平安裡,路幅雖仍然保留著火車道的寬度,但兩旁早已經矗立起了棟棟樓宇。

位於鼓樓江蘇商廈背後,尚存車站東巷一截,幾年前在巷口的一段圍牆之上,還一度出現一長溜別具一格的、橘黃色小火車造型的圍牆,可為小火車鼓樓站曾經存在的旁證。

長白街險些被「縮水」

相對於北段,整個小火車鐵道線的南段,遺蹟保留較少,僅東箭道、長白街、江寧路等,屬於這個範疇。

由於地緣關係,因為緊鄰舊時督署衙門,後為「總統府」什麼的首腦機關高大院牆,因此,東箭道不可能又不大會有較大改變,迄今,依然保持火車道那樣的走向和路幅。

北起長江路,南至白鷺洲,路基原為城內鐵路線,1958年鐵路拆除後,改築成為馬路,1982年因起訖地名而稱長白街。所以長白街其實很年輕,只有36年路齡。如按照通道來說的話,長江路至白下路段已有百餘年歷史,自白下路到白鷺洲,也有80多個年頭的資歷,因為,小火車的南延是在抗戰前1936年。難以置信,在改道為路前的這裡,竟然是另番景象,同樣是棚戶挨戶相連,兩旁雜草叢生,滿眼是黑灰,可說髒亂不堪。

幾年前我偶然發現,陰差陽錯,長白街北頭路牌竟然移至中山東路南端,北頭百多米路段竟然被當漢府街了。依照起訖地點命名法,長白街豈不要變「中白街」?在媒體強力幹預下,有關部門迅速糾正,挽回百十米的路段,還為長白街正了名。

今天長白街,一派勃勃生機的繁榮景象,新一輪出新改造以後,街道兩旁的建築色調以灰白為主,整齊劃一,彰顯清新的民國風情。

繼續南下,當年小火車進入今日白鷺洲公園之東隅,沿明城牆至江寧路,再出雨花門,到達養虎巷附近,與其時的江南鐵路銜接,至南端終點站中華門。

來源:谷萬中

相關焦點

  • 坐小火車眺望阿爾卑斯,漫步在瑞士童話裡
    「我心有掛念,無處不生火。」這句話是我八月中旬從瑞士回來之後寫在朋友圈的。瑞士的純淨,一直是心之所向。去往所有國度,總在抵達後才會有新的驚喜發生。漫步在蘇黎世老城區的時候,正值一個晴朗的午後,金色的陽光鋪灑下來,使老建築更帶有電影畫面般的質感。即便是開滿奢侈品商店的班賽霍夫大街周圍,也延伸開無數條充滿地方特色的小巷。狹窄的街巷裡,開滿用心設計的餐廳和手工品店,當地人喜歡坐在露天桌椅旁,買上一杯精釀與好友聊一下午天,或獨自拿份報紙閱讀,陽光在這裡從不會被浪費。
  • 繁華深處的街巷|南京小西湖,留下搬不走的煙火氣
    南京有著近2500年的建城史,老城區每一條街名幾乎都有歷史的淵源,每一個牆根幾乎都有美麗的傳說,每一處院落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原本老舊斑駁的街巷和房屋,顏值悄然提升,人居環境同步改善。在共商、共享的微更新過程中,保留的不僅是原汁原味的老城南民居、老街巷肌理,還有沉甸甸的記憶、情感與煙火氣。
  • 只知道南京夫子廟、老門東?這條街巷才是老城南「寶藏」!
    南京小西湖片區毗鄰夫子廟和老門東,在文史專家看來,這裡留存著難得的明清民居群落,是古城南京重要的城市記憶;但是在當地居民看來,這裡常年髒亂差,是一個居住條件落後的棚戶區。
  • 湖山小火車漫步公園,親子遊的好去處!
    湖山小火車漫步公園位於湯山街道北部,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這裡不僅是江蘇省四星級旅遊鄉村,更是南京市第一家以火車元素為主題的鄉村親子公園。        公園境內目前有五列火車,分別是景區東邊運礦石的小野田小火車;景區西邊,運礦石的中國水泥廠小火車,也是目前南京僅存的幾條窄軌小火車;橫穿景區的現代化高速鐵路京滬高鐵;景區入口,用於展示上個世紀採礦場運送工人上下班的小火車以及景區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託馬斯小火車
  • 上世紀南京有一條市內鐵路 民間俗稱為「小火車」
    南京小火車鐵道通過金川門很多南京老人都還會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南京有一條市內鐵路,民間俗稱為「小火車」。「小火車」拆除已經快60年了,最近,有讀者告訴「老南京」版,城北下關還保留著一些鐵軌,有可能是小火車的遺蹟。他呼籲將老鐵軌列為文物,或者設置介紹牌,讓後人記得「南京小火車」。廢棄的老鐵軌曾經的「小火車」「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吐著黑煙,速度比現在的電動車快不了多少的『小火車』。」
  • 南京啊,這麼多有故事的老街巷
    南京老街老巷風,不急不緩地吹著。南京這些有故事的老街老巷,你知道多少?其實,就是跳蚤市場,總有很多退休的人在那邊淘東西,他們更享受淘舊物帶來的精神之樂和文化享受,在這兒你能感受到老南京人隨性愜意的生活狀態。
  • 這,就是南京街巷啊!
    一聲拉長的吆喝自街巷深處傳來總有一處街巷讓人一見如初,仿佛記憶從未遠去曾經的六朝古都乾隆十八年(1753年),73歲的梅轂成告老,乾隆賜宅第於南京。在明瓦廊梅宅,梅轂成把祖父梅文鼎(清初著名數學家、史學家、天文學家)一生文稿編為《梅氏叢書》。據考證,梅宅的大致位置在今明瓦廊64—66號。這裡現在是南京信息管理學院,前身是明瓦廊小學。每當夜幕降臨,丹鳳街就變得熱鬧起來。在這裡,總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玩意兒。在這條街上走走逛逛,這就是生活呀!
  • 這,就是南京街巷啊
    一聲拉長的吆喝自街巷深處傳來總有一處街巷讓人一見如初,仿佛記憶從未遠去曾經的六朝古都如今的文學之都南京的大街小巷半街煙火氣半街文脈香明瓦廊如今的明瓦廊,因小吃一條街聞名遐邇。乾隆十八年(1753年),73歲的梅轂成告老,乾隆賜宅第於南京。在明瓦廊梅宅,梅轂成把祖父梅文鼎(清初著名數學家、史學家、天文學家)一生文稿編為《梅氏叢書》。
  • 南京竟有個「小西湖」
    都知道杭州西湖風光秀麗然而南京也有個小西湖!它在哪裡?為什麼叫小西湖?小西湖片區是南京22個歷史風貌區之一這裡是很多老城南人的童年記憶清水磚牆、條臺石階街巷蜿蜒悠長,無規則延伸……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築風格處處有老城南獨特的味道保留了老南京傳統的空間格局和肌理有成片的歷史風貌和歷史遺存
  • 回望消逝60年的南京小火車
    民國年間,有一首秦淮竹枝詞:揚子江頭看落霞,秦淮河上聽鳴蛙。乘車直入華燈市,風鼓鐵輪送到家。說的是南京市區小火車的方便快捷。光陰荏苒,這條曾令南京人引以自豪、中國最早的城市軌道交通,闊別南京已整整60年。在南京地鐵日益發達的今天,再現當年小火車的光影片段,聊作對小火車的紀念!
  • 南京老門東小西湖地塊將「微更新」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老城南的巷子,承載著南京的歷史和文化。位於老城南門東的小西湖地塊(大油坊巷歷史風貌區)是南京22處歷史風貌區之一。8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小西湖地塊(大油坊巷歷史風貌區)保護及微更新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公示,徵詢公眾意見。
  • 湖山小火車漫步公園國慶開園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江寧區政府了解到,湯山的湖山小火車漫步公園十一開園,大家可以乘坐託馬斯小火車,遊覽湖光山色。  湖山小火車漫步公園位於江寧區湯山街道湖山社區,這裡原先是一個採礦區,廢棄後,打造成美麗鄉村。湯山街道相關人員介紹,公園的西北側有一株千年古銀杏樹,原為當地一座寺院僧人所種。古寺早已損毀,公園將僅存的石牌坊進行修復,將此打造為一個具有紀念性的地標景點。
  • 南京老門東,比夫子廟更值得去的地方,承載著無數南京人的回憶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有「六朝古都」的美譽,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旅遊景點吸引了無數遊客慕名而來。一般來南京旅遊,大部分人都會去夫子廟遊玩,而忽略了一些小眾的景點,「老門東」就是其中一個。
  • 南京城內的小火車(民國南京)
    但南京人習慣稱其為「小火車」。其實,這條鐵路不論是鋼軌、軌距,還是機車、車輛、都和滬寧鐵路設備並無兩樣,只因僅限在市內行駛、線路短、站間距離短,所以才有「小火車」之稱。市內走火車,在當時可以算是南京一奇。
  • 以火車之名,在南京與你同程!
    火車N次陪伴自己同程,但遺憾都未曾靜下心來看看它們的模樣。這次不妨走進南京火車打卡地,與🚂來次跨越時間的對話。 -01- 南京北站-浦口火車站2004年,從「南京北」開往「蚌埠」的列車出發,南京北站賣完了最後一班班車的客運票。即使車票上寫的是南京北站的名頭,老南京人還是習慣性把南京北站稱為浦口火車站。
  • 這才是老街巷該有的樣子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老街巷都有哪些呢?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還是成都的錦裡古街?而我們大山東表示,我們最不缺乏的就那些人來人往的老街巷,本期「00後」主持人程帆就帶領我們踏遍濟南最有趣的老街巷!南京有夫子廟,成都有寬窄巷子。而濟南有芙蓉街。芙蓉街以芙蓉泉而得名,是濟南特色的老商業街,這裡各色小吃琳琅滿目,美食的香味和小販的叫賣吆喝聲迴蕩在小巷子裡,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絕對能讓你吃到飽!
  • 南京明年600條街巷整治不搞大拆大建 「微出新」留住背街小巷老味道
    南京邁皋橋街道這條老街,長1.3公裡,自上世紀30年代就有,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漸漸變為違建亂搭、汙水亂排、杆線亂架的老街。在背街小巷治理過程中,邁皋橋街道突出特色,打造出一條清新別致的民國風情街。「街巷整治,不能同質化。」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丁勤華笑言,滬寧杭3個城市很多地方很相似,包括設計、色彩等,一些出差的人,一覺醒來,常常不知在哪個城市。
  • 南京:下關火車主題園
    南京下關火車主題園位於南京鼓樓濱江商務區濱江岸線風光帶,南銜鐵路輪渡棧橋遺址,北仰南京長江大橋,東臨民國南京下關火車站,西眺浦口火車站歷史文化休閒區,將區域內所有鐵路元素有機融合。公園內布置一節蒸汽火車頭,三節綠皮火車車廂,以及軌道、信號燈、具有民國特色的老式火車站候車廳、站臺等輔助建築設施,都仿佛人們所熟知的舊式火車站布局。這裡的綠皮車廂將變身為別具風情的咖啡廳供市民休憩,公園裡還配有鐵路文化藝術牆,南京鐵路的歷史沿革展示,讓市民遊人休閒的同時還能學習了解相關的歷史人文知識。
  • 江西北門街,極具特色的贛州老街巷,古建築多古韻濃,於都人知道
    每個城市都隱藏著一條極具歷史特色的老街巷,街巷不僅是做買賣的地方,也是漫步休閒充滿生活韻味的地方。如今隨著許多城市的改造很多老街巷也隨之改變了模樣甚至從此消失在人們生活裡。對於贛州人來說都知道贛州老城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老街老巷,同樣在贛南的各個縣區同樣隱藏著許多這樣的街巷。
  • 濟南老街巷•湧泉胡同
    光滑的青石板路,恩愛小兩口,孩子坐在大人的肩上,漫步在這條古韻悠長的老街巷。這本就是一個生動的市井畫面,從曾經的熟悉,到現在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