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啊,這麼多有故事的老街巷

2020-12-15 南京發布

南京老街老巷

風,

不急不緩地吹著。

灰瓦蒼簷,

縱深曲折,

從一條街到另一條巷。

時間在這打了個褶,

從此再無青春可回頭。

老人坐在門檻上聊天,

那些屬於他們的故事,

是塵封的美酒,

隨著一年一年老去的年華,

越來越香醇。

南京這些有故事的老街老巷,

你知道多少?

龍膊子

今年,小布發起過一個提問投票:太平門外東側的那條路叫「龍脖子」還是「龍膊子」?結果很多人都答錯了,應該是「龍膊子」。

紫金山最早叫鐘山,遠遠望去像一條盤曲的巨龍。龍膊子東連鐘山第三峰,西接富貴山,是「鐘山西麓」餘脈,地形彎彎曲曲,狀似龍的一條「腳膊子」而得名。

如果名字念錯的人多了

那就將錯就錯吧~

煤灰堆

中華門下的一個小巷子。清朝時,這裡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將他家變成了一堆灰燼,人稱「梅家灰堆」,後來誤傳為「煤灰堆」,於是乾脆變成了地名。

鳴羊街

這是一個怪地名。鳴羊街位於老門西,集慶路與仙鶴街交匯處的南側,旁邊就是著名的胡家花園。羊的叫聲是「咩咩」,「鳴」是形容飛禽的叫,「鳴」和「羊」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字怎麼能組到一起,成了地名呢?

原來,鳴羊街位於花露崗附近,傳說花露崗上曾有鳳凰停歇。鳳凰在此朝陽而鳴,臺下的老街就被稱為「鳴陽街」。後來,地名傳著傳著走了樣,訛變為「鳴羊街」。

螺絲轉彎

「螺絲轉彎」的地名由「羅寺」而來。當時有條小路在該寺的隅角,被人習慣地喊「羅寺轉彎」,後人不知道意義,就將「羅寺轉彎」訛傳為「螺絲拐彎」了。

五福街

在集慶路西段北側。相傳,明初徐達的五公子居住在此,所以稱為「五府街」,後來「五府」訛稱「五福」,就成了現在的「五福街」。

剪子巷

靠近夫子廟金榜大市場旁。明初,那裡是兵器倉庫所在,《東城志略》說:「自大英府南轉為剪子巷,古名周處街,在善和坊南,織錦坊東。」倉庫內有很多箭頭,故名箭子巷,後諧音訛為剪子巷。

南京曾是明初的都城,

那時候,

南京城有多繁華,

從這些名稱裡就能看出來~

羅廊巷

明代羅廊巷專賣高檔綾羅綢緞絲織品,做成衣服後被商家擺放在官廊上出售,所以就有了羅廊巷這個名字。

幾年前,這兒被叫做「鬼市」。其實,就是跳蚤市場,總有很多退休的人在那邊淘東西,他們更享受淘舊物帶來的精神之樂和文化享受,在這兒你能感受到老南京人隨性愜意的生活狀態。

箍桶巷、木匠營

相傳明朝時,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箍桶匠就居住在這條巷子裡,他家的匠人手藝精湛無人能及,慕名來學手藝的人特別多。再後來,來這裡找箍桶匠幹活的東家也多了起來,於是人們就把這裡叫做箍桶巷。

而箍桶匠們所用的木材活兒幾乎都交給住在附近的木匠做,所以人們就給附近巷子取了一個好記的名字——木匠營。

明瓦廊

明朝的地圖上就標有明瓦廊,當時是主要商道之一,路面較寬,中間是官廊,商鋪櫛比。

明代時,玻璃還是一種進口的奢侈品,就算是一般富裕人家也裝潢不起。人們做窗戶、搭天棚,都是用蠣、蚌之殼,磨製成半透明的薄片,鑲嵌在花格木窗上,當時稱這種薄片叫「明瓦」。

但明代南京的許多明瓦並不是用這種原料做成的。南京不產海蚌、海蠣、蠔之類,要獲得它們就得千裡迢迢從海邊運來,其質硬而脆,加工時稍不留神就會破碎,成本很高,因此南京人用它們作裝飾得較少。當時南京大量的明瓦是用羊角熬煎成膠,然後再擠壓成薄片而成,成本低,且堅固耐用

羊皮巷

羊皮巷是明代製售羊皮的中心。相傳商人自羊市橋購入皮色優良羊群,驅趕至羊皮巷剝皮整理,製成衣物。

御道街

御道,顧名思義,是皇家專屬領地的道路。明朝的御道,就是現在的御道街。

它的起點在午朝門內,有一條寬約6米磨得極其光亮的青石板小道,從前,這條只有皇帝及其親信大臣才能走的青石板小道一直綿延到2公裡外的光華門。

長樂街

長樂街古名長樂巷、長樂坊,又稱篾街(滅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篾街」的稱呼來源於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業工人集中於此。

三元巷

新街口南邊,毗鄰著程閣老巷、中山南路(古時候叫馬巷)。

什麼叫「三元」?在鄉試中考取第一名「解元」,接著在會試中取第一名「會元」,殿試中又考取第一名「狀元」。這種「連中三元」的喜事極為罕見。

明嘉靖年間,有個叫尹鳳的人居住在此,在武舉科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因此這個地方就被人稱為三元巷了。這個人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跟隨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抗擊倭寇,屢建大功。

居住在三元巷老人們講,很多年前,不少娶親的花轎首先都要經過三元巷,就是希望能夠沾沾喜氣貴氣,希望子孫後代都能出人頭地。

金沙井

明朝時有一年大旱,河水乾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卻不料井中有沙,沙中還有閃閃發光的金粒,因此就將這口井取名金沙井。現在的金沙井儼然一條街名,東接中華路,西接洋珠橋,悠悠長長有二百多米遠。

琵琶巷

琵琶巷在武定門內,南起長樂路,北至鈔庫街。

明朝時期,街面鋪長石條,下為下水道,雨過路幹,甚為方便。古南京人雨天出行,人們總是穿皮靴或棉布做成的靴子,浸以桐油,靴底釘有防滑白鐵釘。雨天在這條路上行走,鞋釘拍擊石板聲伴隨石板下的水流聲,形成一曲叮叮咚咚的琵琶樂章,琵琶巷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釣魚巷

玉壺坊在白鷺洲公園附近,東起內秦淮,西連建康路。相傳明朝朱武宗在此看花船,觀燈之時,玉壺掉落此處而得名,後來明武宗朱厚照又在此釣魚,於是更名為釣魚巷。

當然,

這裡也少不了與朱元璋有關的傳說~

神馬路

幾年前,「神馬都是浮雲」橫空出世,成為當年使用率最高的網絡詞彙,以致於帶火了南京馬群新街後面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路。

「神馬」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馬群一帶在明朝時是全國最大的養馬場,重新規劃以後,南京的很多路是以馬的五種顏色命名的,像現在的白馬公園、金馬路等,都是這麼來的。

至於「神馬」,還有一個傳說,朱元璋在九華山祭祀完從山中出來,在外等候的一匹馬抬起了前蹄,朝他恭賀。

糟坊巷

一聽糟坊就知道必與酒有關聯。相傳這裡是朱元璋釀酒的地方。糟坊巷在長樂路中段北側,南起長樂路,北至長生祠。當年這裡所釀之酒以香味滿溢聞名全國,百裡之內都能聞到酒香味。

糖坊廊

位於城南中華門內鎮淮橋西北,東南起中華路,西北接長樂街,因設糖作坊於此,故而得名。

窄仄的石板路,

悠長的叫賣聲,

油亮的青苔,

微醺的爐火,

關於南京街巷的一切,

猶如昨日。

烏衣巷

位於夫子廟南,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曾經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關於它名字的由來,坊間傳聞很多。

傳說一:這裡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於軍士穿烏衣,由此得名烏衣營,後改烏衣巷。

傳說二: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於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這個傳聞在南京民間廣為流傳。

傳說三: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跡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將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走在這條古樸的巷子,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氣息。

邀笛步

建康路淮清橋西南,古稱蕭家渡。東晉時,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才華出眾,一派名士習氣,他素聞京城中的桓伊是著名的吹笛高手,但是兩人素不相識,從未見過面。

一次,王徽之坐船停靠碼頭,恰巧桓伊岸上經過,於是,王徽之請人傳話邀請演奏一曲。桓伊當時已經是朝中大官,聽到此言,立刻下馬依馬而奏,連吹三遍,其音嫋嫋,其情切切。

王徽之聽得如痴如醉,如夢如幻。桓伊奏畢,打馬而去,不復回顧。徽之聽完,不發一言,凝神遙望,蕩舟而去,兩人從始至終沒有交談一句。

從此,這個秦淮河邊奏笛之處,便被稱為「邀笛步」,而所奏之曲便是有名的《梅花三弄》。

繡花巷

是從前經營服裝行業的巷子,位於馬路街西側。

在100年前的今天,繡花巷是金陵女子大學的所在地。那時候,街頭巷尾來往的皆是高知識的女青年,她們優雅、獨立、自信。

100年後的今天,金陵女大早已搬離,校園的文氣被滿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替代。那些被生活煮煉過的人,坐在煙火氣裡,顯得悠然自得。

碑亭巷

碑亭巷位於珠江路與中山東路之間,寬約十米,在與之平行的太平北路未開通前,它是南京城內南北走向的一條主要道路。

碑亭巷得名,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一塊刻有「紅樓一角」四字的石碑。據考證,碑亭巷為清代江寧織造府西界,在此地曾經發現過一塊刻有「紅樓一角」四字的石碑,碑亭巷因此而名。近年來,在這一帶還發現過不少假山石等文物,不少紅學家認為《紅樓夢》裡大觀園的場景布局,就是以當年這裡江寧織造府為原型的。

仙鶴街

古代城南仙鶴街也是雲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傳這裡的工匠師傅善於織各種仙鶴圖案的雲錦。他們所織的仙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態,每隻仙鶴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態,還曾被定為御用貢品。於是,人們就把這裡叫做仙鶴街。

世世代代住在老巷子裡的南京人

似乎也自帶詩意的生活方式

管它什麼煩惱

都讓它煙消雲散

第十六期

第十三期丨秦淮河對南京意味著什麼?

第十四期丨南京北極閣藏著中國千年氣象史

第十五期丨鼓樓公園,636歲了!

部分素材來源 | 南京旅遊、這裡是南京、南京小資、南京有個號

攝影 | @金陵詠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南京街巷啊
    一聲拉長的吆喝自街巷深處傳來總有一處街巷讓人一見如初,仿佛記憶從未遠去曾經的六朝古都如今的文學之都南京的大街小巷半街煙火氣半街文脈香明瓦廊如今的明瓦廊,因小吃一條街聞名遐邇。乾隆十八年(1753年),73歲的梅轂成告老,乾隆賜宅第於南京。在明瓦廊梅宅,梅轂成把祖父梅文鼎(清初著名數學家、史學家、天文學家)一生文稿編為《梅氏叢書》。
  • 這,就是南京街巷啊!
    一聲拉長的吆喝自街巷深處傳來總有一處街巷讓人一見如初,仿佛記憶從未遠去曾經的六朝古都乾隆十八年(1753年),73歲的梅轂成告老,乾隆賜宅第於南京。在明瓦廊梅宅,梅轂成把祖父梅文鼎(清初著名數學家、史學家、天文學家)一生文稿編為《梅氏叢書》。據考證,梅宅的大致位置在今明瓦廊64—66號。這裡現在是南京信息管理學院,前身是明瓦廊小學。每當夜幕降臨,丹鳳街就變得熱鬧起來。在這裡,總能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玩意兒。在這條街上走走逛逛,這就是生活呀!
  • 只知道南京夫子廟、老門東?這條街巷才是老城南「寶藏」!
    南京小西湖片區毗鄰夫子廟和老門東,在文史專家看來,這裡留存著難得的明清民居群落,是古城南京重要的城市記憶;但是在當地居民看來,這裡常年髒亂差,是一個居住條件落後的棚戶區。
  • 「老南京」:漫步留有「小火車」輪跡的街巷
    閱讀《老南京》刊登的《鼓樓小火車站那些事》,令我十分感慨,與文章作者韓今相仿,也曾與小火車有過零距離接觸。近年來,我幾度饒有興致地沿當年貫穿南京城南北的這條「大動脈」追蹤探尋,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舊有痕跡稍縱即逝的時刻,很幸運,還是採擷到了一些珍稀的,略顯模糊的珍貴遺蹟。
  • 來這裡,告訴你鹿城老街巷的故事
    溫州網訊 鹿城老街、老巷,條條有它的故事,這些掌故你可知道?10月22日—30日,市區信河街飛鵬巷98號馬孟容馬公愚藝術館將舉辦一場「溫州老街巷掌故圖文展」,共計有40條老街、老巷掌故圖文作品展出,市民可免費參觀。
  • 這才是老街巷該有的樣子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老街巷都有哪些呢?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還是成都的錦裡古街?而我們大山東表示,我們最不缺乏的就那些人來人往的老街巷,本期「00後」主持人程帆就帶領我們踏遍濟南最有趣的老街巷!南京有夫子廟,成都有寬窄巷子。而濟南有芙蓉街。芙蓉街以芙蓉泉而得名,是濟南特色的老商業街,這裡各色小吃琳琅滿目,美食的香味和小販的叫賣吆喝聲迴蕩在小巷子裡,可以從街頭吃到街尾。絕對能讓你吃到飽!
  • 繁華深處的街巷|南京小西湖,留下搬不走的煙火氣
    南京有著近2500年的建城史,老城區每一條街名幾乎都有歷史的淵源,每一個牆根幾乎都有美麗的傳說,每一處院落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原本老舊斑駁的街巷和房屋,顏值悄然提升,人居環境同步改善。在共商、共享的微更新過程中,保留的不僅是原汁原味的老城南民居、老街巷肌理,還有沉甸甸的記憶、情感與煙火氣。
  • 南京這18條老巷子的故事,大多數南京人都不知道!
    一定不能錯過隱藏在城市深處內那些彎彎繞繞的老街老巷對於很多南京人來說窄小狹長的巷子是兒時不可缺少的回憶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鐫刻著歲月的故事離開鱗次櫛比的主街道這裡才是生活的秀場而關於這些老街巷的故事你還記得多少呢?
  • 南京明年600條街巷整治不搞大拆大建 「微出新」留住背街小巷老味道
    滬寧杭城市市容景觀研討會日前在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南京啟動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工作,全市573條街巷實現「潔、淨、平、亮、序」,明年還將實施600條街巷的精細化整治。如何打造更高品質的背街小巷?
  • ​總有一處街巷,讓你一見如初
    圖源:南京文旅共享圖片庫今天小遊給大夥推薦南京幾條值得打卡的街巷看看誰才是你心中的」網紅「!以上圖片來源:南京發布江寧織造博物館、六朝博物館……閒逛長江路,千年文脈,一路經典距離長江路不遠的成賢街也是有故事的老街了何記魚館、
  • 繁華深處的街巷①│舌尖上的三七八巷:煙火氣裡的老城南記憶
    南京有著近2500年的建城史,老城區每一條街名幾乎都有歷史的淵源,每一個牆根幾乎都有美麗的傳說,每一處院落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街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藏著幾輩人的記憶,藏著我們兒時的歡聲笑語,承載著一座城市最為細膩、廣闊而深厚的文化。從今日起,石頭記欄目推出《繁華深處的街巷》系列報導,打撈歷史的碎片,一探街巷的時光變遷。
  •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
    >滿街跑的孩童老城南的面貌仿佛在眼前一一浮現老門東的每一條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剪子巷、箍桶巷還有三條營……古街每一處雕像都描繪出一個生活場景,有黃包車夫、糖芋苗、老郵差、學童進私塾……仿佛穿越回明清時的南京,歷史之門被緩緩打開,當時的明清民居生活場景就在眼前。
  • 玉泉故事匯|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玉泉故事匯|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2020-11-20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城裡的那些老地兒
    城市裡的地名兒,凡加一個老字,便就有了嚼頭。這老字透出的是滄桑,讓人嗅出了一股老味兒。老門東,是南京老城南地區的古地名,位於南京夫子廟箍桶巷和剪子巷的交叉處。如今的老門東保護區東到江寧路,西到中華門城堡段的內秦淮河,北到馬道街,南到明城牆。「你哪塊人啊我老城南人哎,我家在邊營哎,你呢」「我啊,我也是哎,我門東剪子巷轉龍車(念JU)滴哎。」
  • 江西北門街,極具特色的贛州老街巷,古建築多古韻濃,於都人知道
    每個城市都隱藏著一條極具歷史特色的老街巷,街巷不僅是做買賣的地方,也是漫步休閒充滿生活韻味的地方。如今隨著許多城市的改造很多老街巷也隨之改變了模樣甚至從此消失在人們生活裡。對於贛州人來說都知道贛州老城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老街老巷,同樣在贛南的各個縣區同樣隱藏著許多這樣的街巷。
  • 南京秦淮河畔有一片老房子,環境清幽少有人來,卻有講不完的故事
    濟南回來的路上,我特意在南京中轉,計劃去遊覽秦淮河。這是我第一次來南京,出發前沒有查過攻略,只在高德地圖上草草地看了一下,就乘坐地鐵去了。我從南京南站出發,在雨花門地鐵站下車,鑽出了地面順著馬路一直往前走。
  • 南京老地名:黃土山、黃土山三巷、桃源村
    不斷崛起的鋼筋水泥將老城的街巷包圍和吞沒,許多金陵石城的街巷在不斷消失。南京城每一條老街巷都有故事,每一塊磚瓦都飽經滄桑。當轟隆隆的推土機急速地碾壓而過,古井、迴廊、窗欞、門頭、拴馬樁……南京一條條街巷徹底消失不見,永遠成為了我們記憶中的風景,失去的將不再重來,唯有記憶中的印象。黃土山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挹江門內中山北路北側。南起中山北路,北至驢子巷。
  • 南京竟有個「小西湖」
    推理館帶來年輕人喜愛的沉浸式實景推理遊戲還會引入精品民宿花間堂等等改造效果圖看了這麼多有趣的文創項目又怎麼會吸引這麼多項目呢?清水磚牆、條臺石階街巷蜿蜒悠長,無規則延伸……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築風格處處有老城南獨特的味道保留了老南京傳統的空間格局和肌理有成片的歷史風貌和歷史遺存
  • 南京為什麼有這麼多梧桐樹,背後故事遠不止浪漫這麼簡單
    去過南京的朋友可以發現,南京到處都是梧桐樹。尤其是南京裡面的而老城區,梧桐樹看起來就知道有很長的歷史的,有的都有百年左右的歷史。可以說梧桐樹已經成為南京街上的一個標誌性風景。不過關於南京街上梧桐樹的起源,卻有很多的說法。大家習慣性把這件事想成浪漫。我們看一下真實的版本就知道了。
  • 盤點南京4個熱門擺攤點,每個都是老南京無法割捨的情懷
    近來,擺攤經濟愈演愈烈,那麼南京除了丹鳳街還有哪些人氣頗高的擺攤點位呢?這次蘇克又去探街了,快來看看哪裡最熱鬧吧。湖南路美食街湖南路美食步行街是許多老南京人的執念。這裡藏著他們太多的青春與故事。每次招待外地朋友,他們總愛帶他們來這裡品嘗美食。馬祥興、南京大排檔、獅子樓是鼓樓人繞不開的美食情結。 隨著地攤經濟的盛行,湖南路美食街也被納入了可擺地攤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