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南京夫子廟、老門東?這條街巷才是老城南「寶藏」!

2020-12-12 荔枝網新聞

  南京小西湖片區毗鄰夫子廟和老門東,在文史專家看來,這裡留存著難得的明清民居群落,是古城南京重要的城市記憶;但是在當地居民看來,這裡常年髒亂差,是一個居住條件落後的棚戶區。

  如何在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注重歷史保護,留住城市記憶,成為老城改造的一道難題。去年,南京對小西湖片區正式啟動「微更新」改造計劃,現在的小西湖變樣了嗎?

  60多年老住戶參與破舊房屋「自我更新」

  南京小西湖地區共有800多戶居民,50幾個院落,現在這裡正在以院落為單位進行「微更新」。今天,記者要帶大家去小西湖片區的堆草巷31號,拜訪一位在這裡居住了60多年的老居民。

  記者剛走到院子口,70歲的陳鴻榮爺爺就迎了上來,他告訴記者,從7歲起,他就跟著父母來到了堆草巷31號居住。陳爺爺的家長啥樣呢?其實一共四十來個平方米、兩間房,其中一間既是客廳也是餐廳,還有一間做臥室。

  記者發現,陳爺爺從狹小的客廳裡單獨隔出三個平方米,當淋浴間。那麼,衛生間和廚房又在哪兒呢?「我們這片的老房子都沒有廁所,家家都要有痰盂,然後倒到公共廁所去,非常不方便。」

  「另外,公共走道搭個臺子就是廚房,兩家背對背做飯,油煙常年燻磚木結構的房子,萬一著火不得了,太不安全了。」陳鴻榮爺爺無奈地說。

  南京小西湖片區堆草巷31號共有陳爺爺等5戶居民,人均面積還不到10平方米。在挨家挨戶徵求意見後,有三戶居民願意搬遷置換新房,而陳爺爺和對門鄰居則選擇留了下來,和政府共同出資改造自己的家。

  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特意請來了東南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方面的專家操刀設計,在改造正式動工前,工程管理公司經理凌小舟一遍又一遍上門來徵求陳師傅他們的意見。

  凌小舟介紹說:「我們把已徵收的房屋拿出來給老百姓使用,像這兩邊的房子差不多各有8個平方米,改造以後陳師傅和他的鄰居都會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 ,這樣他的生活基本配套就有了。同時我們會對他們現有的房屋使用功能做一個區分和完善, 臥室、客廳、再做一些閣樓,增加屋面的採光,這樣老房子使用起來更透亮、住起來也更舒適。」

  下個月,陳爺爺他們就要搬出去過渡四個月,等到工程改造完成之後,再搬回新家。對不遠的未來,陳爺爺充滿了期待:「有他們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出一個精品來。等你們下次再來的時候,看了保證叫『哇』!政府付出了這麼大的努力,把這個硬體環境搞得這麼好,讓我們生活在花園裡面,到時候我們幸福指數肯定提高!」

  政府引導陳師傅等留住居民「自我更新」的同時,還利用院落內已經搬遷的房屋,計劃植入文創、非遺工作室等相應業態,與居民共處同一屋簷下,形成經營與居住、遊客與住戶「和諧共處的共生院落」。

  菜園變花園 走進「共享院」聽城南故事

  除了「共生院」,這裡還有「共享院」。在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工程管理公司經理凌小舟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堆草巷33號劉師傅家。

  「原來劉師傅家這個大院,種了一些蔬菜,堆放了很多東西,比較雜亂。其實他的院子裡藏著不少『寶貝』,比如這棵石榴樹已經有100年了,對面的枇杷樹也超過50年了,原來圍牆是實牆,大家從周邊路過,看不到他院子裡是什麼樣子。劉師傅是很有情懷的人,我們跟他協商以後,他願意把自家的私家院子貢獻給市民。我們就開始參與這個項目改造,把原來的實牆做成鏤空的花牆,這樣通透的院子變成一道特別的風景,我們也給他留了一塊自留地,可以再種種蔬菜。」凌小舟介紹。

  劉師傅告訴記者,只要在家,他就會把大門打開,街坊鄰居、市民遊客都可以進來,在院子裡歇歇腳、賞賞景,順便還能聽他韶一韶老城南的故事。於是,劉師傅家的院子,就變成了一個網紅「共享院」。

  通過私房自願收購或出租、公房騰退、廠企房搬遷,南京小西湖片區歷史地段的人口規模得到疏解。政府部門對經濟困難的居民老舊房屋或出資改造,或「平移安置」,打造出一個個「共生院」、「共享院」,不僅延續老城南歷史文化風貌,更留住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和城市記憶。

  螺螄殼裡做道場 微型管廊生活設施配齊

  南京小西湖片區的「微更新」對院落改造用足了「繡花」的功夫;而在改善街巷市政基礎設施方面,則是在「螺絲殼裡做起了道場」。

  為了更好保護古建築,南京小西湖片區創新採用了微型市政管廊的施工方式,把狹窄的巷子下挖了兩米多深,然後將弱電強電、雨水管道、汙水管道、自來水管道、消防管道等各種生活配套管道集成在了地下。每隔一段距離,工程人員預留了一個檢修口,以後一旦管道出現問題,施工人員可以下到微型管廊中進行檢修或是更換。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更新」改造中,困擾南京小西湖片區居民多年的消防隱患得到了治理。凌小舟表示:「前年堆草巷27號失了一把火,消防人員來了以後都找不到地方接水,這次小西湖片區改造,我們對整個片區布置了消防管道,在25米範圍內,就能找到一個消防水喉,讓居民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自救,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

  到今年年底,南京小西湖片區改造就將初見成效。走進蜿蜒悠長的街巷,傳統江南民居、社區博物館、24小時書屋、轉角咖啡、民間小吃……將和你不期而遇,城南故事也將在這裡延續。

  既要改善民生,也要留住城市記憶,小西湖片區的微更新成為南京探索古城保護的新模式。期待小西湖的變化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也希望在這場「有溫度」的改造中,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新聞連結:江蘇古城保護各有「妙招」

  從注重傳統建築單體符號傳承的夫子廟街區更新,到著重傳統街巷肌理尺度再生的老門東街區實踐,再到如今小西湖地塊基於社區生活的「微更新」,可以說南京歷史地段更新方式,已經進入3.0版本。通過「自我更新、有機更新、持續更新」的全新探索,不僅恢復老城歷史風貌、改善百姓民生,還能記住美好鄉愁。

  古城保護,蘇州同樣當仁不讓。2019年,蘇州對平江片區整體按照「全域旅遊」和「蘇式居住」的功能定位,實施成片保護修繕。如今,走進蘇州園林欣賞崑曲、評彈;坐在平江河裡的特色搖櫓船上,體驗水路「慢生活」;走在山塘街的青石板路上,感受江南水鄉之韻……都成為蘇州網紅的打卡地。

  有著2500年歷史的揚州,2017年制定出臺了《揚州古城保護條例》,飽含老揚州記憶的一磚一瓦,從此被保護起來。同時,揚州採取「外舊內新」的改造方式,讓古城古味更濃,居民生活更新。這幾年,揚州還興起一股私家園林建設之風,老城內冒出100多座私家園林。園主大多為普通市民,他們在自家院子修小園林,充分展示了老城區裡現代揚州人的精緻生活。

  越來越科學化和精細化的古城保護、老城改造,讓「身邊的改變」看得見、摸得著,也讓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網、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顏斌 編輯/梁瑄)

相關焦點

  • 南京老門東,比夫子廟更值得去的地方,承載著無數南京人的回憶
    老門東,位於南京秦淮區中華門以東,因此稱為「門東」。老門東距離夫子廟非常近,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自2013年對大眾開放後,即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人遊覽過夫子廟後大多都會到老門東看一看。
  • 南京著名的歷史街區,毗鄰夫子廟,再現了南京老城南傳統民居風貌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所以南京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格外的豐富。提到南京的旅遊景點,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夫子廟,而忽略了距離夫子廟不遠處的「老門東」,我認為這裡相比夫子廟更值得遊玩,當然第一次來南京還是要去夫子廟的的。
  • 逛完南京夫子廟,順腳再去老門東看看,德雲社就在這裡
    接著分享我的南京行。南京在我心中是一座很大氣的城市,蓬勃鮮活的城市氛圍令人振奮,今天要分享的是老門東,也許匆匆一遊的遊客,一般不會到這裡。「老門東」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額上以幹掛工藝敷設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藝人設計雕琢。穿過「老門東」牌坊,街區裡的一條條老街巷,將老城南傳統民居生活場景展現在遊人面前。
  • 逛完南京夫子廟,順腳再去老門東看看,德雲社就在這裡
    從短短的烏衣巷出來,向南步行幾百米就到了另一處熱鬧的所在——「老門東」。「老門東」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額上以幹掛工藝敷設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藝人設計雕琢。穿過「老門東」牌坊,街區裡的一條條老街巷,將老城南傳統民居生活場景展現在遊人面前。
  • 南京旅遊別總去夫子廟,老門東也值得一去,感受老南京的最佳去處
    #南京旅遊別總去夫子廟,老門東也值得一去,感受老南京的最佳去處南京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無比繁華的城市,本身南京地處長江下遊,憑藉距離海洋位置較近,佔足了各種地理優勢。而且是一座擁有2600年建城史以及500年建都市的文化名城,因此使得大批遊客都喜歡前往南京一遊,這裡能找到「六朝古都」的韻味,本身在南京就能找到很多名氣較高的的旅遊景點,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夫子廟以外,老門東依然擁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 南京的老門東,能感受到老城南的風情,體驗「慢生活」好地方!
    夫子廟是南京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也是南京的代表性景點,不過如果去南京玩,當地一些會玩的人推薦你去老門東,很有情調。那麼,老門東和夫子廟有什麼不同的體驗呢?喜歡南京,因為這座城市給人留下了太多深刻的記憶。
  • 南京為何叫做「金陵」?答案在老門東
    進入中華門,東側即是老門東,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吃住娛」密集扎堆兒的一條古韻老街區。成都有寬窄巷子,西安有大皮院,福州有三坊七巷,南京則有老門東和熙南裡。老門東處在夫子廟秦淮風光中心位置,從夫子廟出來,一路溜達到老門東,吃完飯再爬上南門,可欣賞到城外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玄妙。
  • 南京老門東,再現了老城南傳統古民居風貌,夜色下盡顯古香古色
    南京,古稱金陵,地處長江下遊、瀕江近海的位置,是一座有著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使得如今這座現代化高度發達的大都市瀰漫著「六朝古都」的古韻風情。南京擁有許多熱門景點,除了著名的夫子廟外,老門東也是一處不可忽略的人文景點。
  • 南京,不一樣的「老門東」,一樣的「夫子廟」
    經歷了上午鐘山半日遊,下午的總統府以及南京博物院其實已有些許的累了。從南京博物院出來已經下午四點半。坐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還是決定出發去「老門東」。然後往向夫子廟前進。老門東會像各大城市的「一條街」那樣。其實不然,到老門東你會覺得老門東特別安靜。順著一條條巷道一直走。總會發現別致的建築,以及特色小吃。遠看都是青磚白牆,但好像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走了一圈兒下來發現,老門東帶給我安靜的感覺很舒服。他似乎只想做一個。安靜的老街。其實我去問了旁邊的老闆,晚上還有周末的時候,人都是比較多的。
  • 南京老城南好玩的絕不止老門東夫子廟!
    提起南京的老城南,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老門東、夫子廟,秦淮河還有明城牆。儘管那裡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去遊玩過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無論到了哪個景區,都是走馬觀花,很難停留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歷史底蘊。
  • 老城生活老門東
    老城南曾是南京商業及居住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老門東就在老城南,地處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以東,所以被稱為「門東」。門東是南京傳統民居聚集地,早在三國時期,此處就有民居聚落出現。自古就是江南商賈雲集、人文薈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
    >滿街跑的孩童老城南的面貌仿佛在眼前一一浮現老門東的每一條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剪子巷、箍桶巷還有三條營……古街每一處雕像都描繪出一個生活場景,有黃包車夫、糖芋苗、老郵差、學童進私塾……仿佛穿越回明清時的南京,歷史之門被緩緩打開,當時的明清民居生活場景就在眼前。
  • 《金陵老門東》一本書說透南京老門東「前世今生」
    中國江蘇網5月9日訊 (記者 張可)昨天下午,由秦淮區方志辦編纂、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金陵老門東》正式首發。從街巷、典故、詩詞、童謠,再到名人故居、小吃老字號……這本書堪稱關於南京老門東的「百科全書」,系統地將老門東的歷史文化和當下文化、業態一網打盡,說透了老門東的「前世今生」。
  • 南京夫子廟、老門東景區恢復開放
    2 月 19 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當天起,南京夫子廟景區、老門東街區已有序復工,開放時間為上午 10 點至晚上 9 點。要提醒大家的是,大成殿、科舉博物館等人員易聚集的景點暫不開放,秦淮燈會的燈盞也不會點亮。景點和燈會開放時間將另行通知。
  • 荒地上新建的「南京老城南」又稱老門東,真老城南在哪?往西看!
    立春剛過,南京武定門就掛上了秦淮燈會的大紅對聯。又是一年賞燈時,夫子廟、秦淮河、老門東張燈結彩人頭攢動的」南都繁華圖「馬上就要展開。站在中華門甕城最高處俯瞰中華東門那頭,只見白牆黑瓦的長樂渡連著老門東的建築群,氣象萬千。
  • 南京老門東,比夫子廟體驗更好的旅遊目的地?
    在南京旅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夫子廟和秦淮河。另一個也很驚豔的遊玩地點在這裡安利給大家,就是老門東。是老門東,不是老東門!這麼說吧,德雲社南京分社就藏在老門東的最裡頭,德雲社這麼會挑地兒的男子大型社團都在這裡紮根了,我就知道老門東肯定錯不了。從上面圖片的大門進去就是主幹道,整條街古色古香,整體都是仿民國風格,感覺像進了某個影視城。
  • 南京城的縮影不是夫子廟,歷史和現代在這裡碰撞,它叫老門東!
    提到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大家熟知的有中山陵、夫子廟,但說到「老門東」,大部分遊客感到陌生,其實它離著名的夫子廟街區也很近,步行10分鐘左右便可抵達。
  • 老門東:最南京的南京
    老門東在南京城南,主要指中華門以東的區域,這裡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傳統民居聚集地,聽人說要了解南京的歷史就要到這一帶。應該說,穿過「老門東」的牌坊,就恍若隔世,也恍然大悟,一派鬱鬱蔥蔥的老城南風貌,竟如此真切地浮現在了眼前。
  • 南京遊學丨江南仲秋,行走南京老城南(9.26)
    老門東歷經開發復建,成為著名景點。老門西則愈顯低調,在似水流年中,靜靜訴說著老南京的市井聲色。要想探尋南京的文化底蘊,怎能繞開藏在南京城南深處的老街巷。以中華門為界,老城南被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其中東側的門東地區已打造為一片新的休閒商業區,而另一側的南京最早原住民聚居地之一的老門西,是城區碩果僅存的未開發地區。
  • 梅花山、玄武湖、夫子廟、老門東,好久不見!
    從昨天開始,南京許多景點重新開放,允許市民進入。 夫子廟的街巷,有了人煙;梅花山的枝頭,花海漫天。 南京的春光正好,萬物復甦,一切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