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英國那麼多海外殖民地,為什麼派去的總督卻沒想過獨立?

2020-12-12 一號歷史

當年英國那麼多海外殖民地,為什麼派去的總督卻沒想過獨立?

在大英帝國眾多的殖民地中,通過武力手段獲得獨立的,最典型的就是北美的13塊殖民地,而其他的地方就是白人較多的國家,在大多數時間裡總督都沒有過想要獨立的想法。甚至那些當地土著佔有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家,也是通過與大英帝國友好協商最終獲得獨立的!

其實就好比古代中國的軍閥,平時國泰民安的時候可能很老實,一旦天下大亂,就都開始稱王稱帝了。作為英國海外殖民地的總督來說,他們肯定也都想自己做國王,或者總統,而不是一個受制於人的總督。而之所以沒做,這完全是不敢,同時也不能。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有兩種殖民地,一種是自己的移民建立的殖民地,另一種就是佔領外國,實行殖民統治。

英國的廣大殖民地的總督們也不是沒想過獨立,他們是沒有獨立建國的基礎。英國的封疆大吏不是中國古代王朝的那些軍政一體的節度使,英國議會對總督有嚴格的權利限制。正是權力細分避免極權才讓英國的總督們失去了獨立建國的機會,權利細分給總督們帶來很多不便。

他們都是來自繁華的大英帝國,都只是想來帶著財富回到倫敦去。還有冒著險獨立,那麼是不是代表不需要英國出面了?所以實力沒有太強大,即使英國不打那麼獨立會不會受到其他列強攻打?

還有總督冒著風險,自立為王,叛變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跟一群未開化的落後民族在一起,就算稱王稱霸,划算嗎。何況近現代跟中世紀封建社會不一樣,總督若真自立為王,他手下的將軍士兵會聽他的嗎,英國軍隊效忠的國家政府,聽議會的,而不是效忠某個人,不是某個長官的私人部隊。總督實際上就是當地的老大了,在當地權利很大,儼然太上皇,背後又有自己強大的國家撐腰,何樂而不為呢,比造反划算多了。

總督更多是代表英國本土以及英國皇室的利益,天然和本土實權派有利益衝突。相當於中央空降的幹部,能執掌權利壓制抗衡本地實權派的根基是英國皇室和英國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自己獨立等於毀了自己的權利基礎。總而言之,沒有本國的支援,總督想要像個上流人物生活下去都很難,別提還要面對英國本土的報復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了。

相關焦點

  •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同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是什麼態度?
    加拿大地區曾經實際上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境內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天主教徒並且說的是法語。1759年,英國的軍隊攻克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從這個時候其,這裡就成為了英國的海外領土。長期以來人口佔多數的法國後裔被少數的英國新教權貴所統治。實際上,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矛盾和摩擦,但是這個磨合期沒多久,北美就宣布要獨立了。英國當局在這個時候趕緊調整政策。
  • 法屬蓋亞那為什麼不願意獨立?真相其實很複雜
    第一種是英國的標準的海權殖民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英國取得香港後,最多派一位總督和若干名英軍駐紮,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扶植當地領袖,改革當地制度,建立市場經濟。基本上不會幹涉當地人的本土習俗、政治傳統和文化背景。香港人想拜菩薩就拜菩薩,想說粵語就說粵語,英國人不幹涉。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殖民地反抗程度低,維護成本低。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英國的絕大多數前殖民地在獨立後都選擇留在大英國協的框架體系之內,這其中的例外有緬甸、愛爾蘭、甘比亞和馬爾地夫:緬甸在1948年獨立後沒選擇留在大英國協內。愛爾蘭在1921年從英國獨立以後曾是大英國協會員國,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成立後脫離了大英國協。2013年10月2日西非國家甘比亞宣布退出大英國協。2016年10月13日馬爾地夫脫離大英國協。
  • 英國移民為何在殖民地設置責任制政府?
    實質上早期英國宗主國對於殖民地的管控者叫做地方總督,後來演化成代議制,再發展成為地方責任制政府。毫無疑問,這種山高皇帝遠的管理方式就註定了責任制政府下的殖民地會走上獨立的道路,那麼為什麼英國沒能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呢?還是說這是英國的放任自流的結局?
  • 當年馬來西亞為什麼逼著新加坡獨立?
    那麼,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新加坡獨立呢?都是英國殖民地,走在一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曾經被英國控制,二戰時期又被日本佔領,但是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又捲土重來,重新佔領此地。因為日本佔領時期就已經激起馬來西亞人民的反殖民主義的熱情,隨著反殖民主義的高漲和英國因二戰實力削弱開始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雖然英國軍方強烈鎮壓,但還是阻止不了馬來西亞的獨立,1957年,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 馬來西亞當年為什麼逼迫新加坡獨立?
    ​那麼,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新加坡獨立呢因為日本佔領時期就已經激起馬來西亞人民的反殖民主義的熱情,隨著反殖民主義的高漲和英國因二戰實力削弱開始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雖然英國軍方強烈鎮壓,但還是阻止不了馬來西亞的獨立,1957年,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 英國當年怎樣管理殖民地
    英國研究殖民地公職機構史的專家,一般把1837年作為「殖民地公職機構」的開始,因為這一年英國首次印發了《殖民地規章》,為殖民地公職人員提供了關於工作職責、待遇、紀律等方面的指南。   但實際上,英國殖民地的「公職人員」是早已存在著的,可以說英國在海外有了殖民地就有殖民地的「公職人員」。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現如今,哪怕經過了二戰之後的殖民地獨立狂潮,英國和法國依然在全球各地佔據著不少殖民地。 其實,德國還是有過殖民地的,只不過最終失去了而已。當然,即便巔峰時期,德國的殖民地也遠少於英國和法國。最多時,德國曾擁有德屬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德屬紐幾內亞及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等等。
  • 英國為什麼放棄殖民地變成世界第一大國的機會
    近代史中的英國很多人都知道,一提出大英帝國就自然想到「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就是當年英國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這也是大英帝國但年稱霸全球的基礎。英國殖民地指的是從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期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
  • 作為法國最大的海外領地,法屬蓋亞那為什麼死活不願意獨立?
    並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想獨立,再說法屬蓋亞那也不算是殖民地,法屬蓋亞那是法國的正式領土,法屬蓋亞那不僅不想獨立,還拒絕擴大自治權,非常擔心法國政府藉此將它趕出家門 法屬蓋亞那地處南美洲北部,這裡曾是法國在南美洲唯一的殖民地,到1947年時法國將法屬蓋亞那升格為法國的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 香港淪為殖民地後,受英國香港總督的邀請,滿大人到達香港探查
    這個原來的漁村,落到英國人手裡兩年多,已經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樣子肯定是變了一點,但變得不會太多。這時候,受英國香港總督的邀請,滿大人到達香港探查。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當時的過程吧!據英國報紙報導,這一年的6月20日黃昏,中國負責籤訂南京條約的欽差大臣,當時的兩廣總督耆英來了。英國記者以嘲弄的口吻,談論著這位中國欽差長長的儀仗隊和他的八抬大轎。
  • 英國在全球還有多少「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方面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英國曾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是英國殖民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其國土面積約佔地球總陸地面積的25%,成為「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 蘇格蘭作為英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何沒有自己經營的殖民地?
    看到英格蘭海外殖民收穫頗豐,蘇格蘭人也動起了腦筋,計劃走出蘇格蘭,打造自己的殖民王國。他們第一個選中的目標是達連灣,位於如今的巴拿馬,雖然屬於西班牙人的勢力範圍,但當時還沒有人去開發。遺憾的是,蘇格蘭人幾百年來光顧著跟英格蘭人鬥,幾乎沒有參與過大國競爭,對國際關係認識不深。
  • 留尼旺是法國的海外省份,為什麼不願意脫離法國獨立?
    但其實不然,長期以來,最長的國內直飛航線是從法國巴黎前往留尼旺島,全長達9300多公裡,耗時近12個小時。▲世界上最長的國內直飛航線(不完全統計)不僅如此,在全球最長的幾條國內直飛航線裡,法國依然佔據前列,這正是當年龐大的法蘭西殖民帝國的一個縮影。
  • 同被英國殖民,美國人奮戰8年才獨立,加拿大獨立為何卻不流血?
    加拿大在1867年獲得自治領地位,二戰之前獲得事實上的獨立,但當時英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地位,還沒讓位美國,英國為什麼允許加拿大就這樣和平獨立了?作為鄰居,兩國獨立過程的差距為什麼這麼大?總督只對英王負責,而不是對殖民地議會負責,殖民地議會有部分領域的立法權,但是不能同英國議會的立法相衝突,這使得殖民地議會形同虛設。這種情形下,英國在加拿大的統治政策往往會忽視當地人的利益。因此,加拿大改革派要求擴大殖民地議會的權力,改變殖民地議會形同虛設的局面。
  • 英國在全世界進行殖民統治,為什麼殖民地的人們卻都不討厭英國?
    英國曾在海外建立了非常多的殖民地,可是為什麼受殖民統治的那些老百姓卻並不仇恨英國呢?我們知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統治遍及全球,照理說受殖民統治那是一件非常悲慘的事情。但事實上英國曾經殖民過的那些地方的老百姓,他們並不仇恨英國。
  • 清朝曾經佔領過殖民地嗎?古代有殖民地的國家才算是帝國嗎?
    殖民地其實就是宗主國派出去一些人,前往其他地區去建立政治上的獨立國家,但承認與母邦的聯繫。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出去獨立建國呢?原因各異,比如由於貿易或戰爭,為母邦建立在海外建立一個前哨基地,比如地少人多,只能扔出去一些人,比如被政敵迫害,遭到放逐。相對於母邦,也就是宗主國來說,這群人在外面建立的城邦國家就是殖民地。
  • 英國怎麼管理殖民地?以美國為例,北美洲3種方法,英國權力鬥爭
    眾所周知,在殖民時代,英國擁有最多的殖民土地,世界各大洲都有它的地盤。但英國本土,卻依然小的「可憐」,只有西歐「那一點領土」。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弱小的」英國,是如何管理龐大的殖民地呢?這裡,我就以英屬北美洲殖民地的管理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參考美國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其它地區也差不多。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