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車」司機最近在休息,因為集中整治又開始了。但他們相信,整治是有時限的,他們等著整治結束的日子……
8月1日起,《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若干規定》和《上海市查處車輛非法客運辦法》兩則新規正式實施。本市新一輪「黑車」集中整治行動也於7月25日拉開序幕。據稱,本輪整治行動「密度罕見」,全市性執法每月1次,區級整治每周1次,將持續至年底。而3月至6月,本市已經開展過一輪非法客運專項整治。
老周是一位「黑車」司機,他剛和妻兒結束7天的浙江「自駕遊」。老周說:「我開『黑車』7年,也知道這是違法的,但是市場誘惑巨大,如果合法的公交不跟上,『黑車』恐怕很難打掉。」
拉客模式變成「熟人包車」
老周從2007年告別了務農的日子,邊打工邊開「黑車」。他說,這些年,城市的交通狀況不停在變,「黑車」也隨之在變化。與過去明目張胆攬客不同,如今「黑車」司機行事更為謹慎。在地鐵1號線共富新村站點外,「黑車」的流動運營頗為猖獗,卻遲遲未能整治。站點外,人們已很難看到大量停著的社會車輛,「黑車」正圍著站點慢速繞圈,看到需要車的人就按喇叭,懂的人就會攔車。
與整治違建與群租相比,這樣流動著的「黑車」更具隱蔽性,難以查處。還有一類「黑車」司機就更為隱蔽,老周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放棄計程車式的拉客模式,而是選擇了「熟人包車」形式。老周有十多個長包客,還有固定的賓館前臺工作人員給他提供客源。這樣他不必在馬路上攬客,照樣生意穩定。老周說:「開了7年,我一次也沒被抓過,可能與我只在晚上和郊區攬客有關,也與我多做長包客的生意有關。」
當然,老模式的「黑車」依然眾多,他們更多地開始拉幫結派。住在老閔行的人都知道,以前過了顓橋後的各路公交站點、第五人民醫院門口以及東川路一帶都曾是「黑車」的勢力範圍,這些「黑車」司機形成幫派,正規計程車根本不敢出現在這些區域。經過多年整治,這裡的「黑車」已明顯減少,但在東川路地鐵站周邊道路仍是「黑車」的主要聚集區。
最了解公共運輸配套漏洞
老周只在金山亭衛鎮裡跑,原因是這裡公交車極少。一到晚上,人們基本找不到可以代步的出行工具,「黑車」市場很大。老周說,他一般晚上6點開始上路,最晚開到凌晨兩三點,一天收入一二百元不成問題。如果運氣好,接到幾個去上海市區的客人,一晚上還能賺個三四百元。「一個月除去油費,能進帳三四千元,還老家房子的貸款不成問題。」他說。
「黑車」們對公共運輸薄弱點最了解,有人甚至戲言,應該請「黑車」司機為公交規劃出謀劃策。凡是有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的地方,都是「黑車」泛濫區域。
九亭鎮是人口導入區域,自從地鐵9號線九亭站開通後,晚歸的人們有了依靠。但是,地鐵站無論是與北九亭還是南九亭之間都相距三四公裡,而南、北九亭都是居民區密集的地方,人口眾多。每天晚上11點18分,末班地鐵都會送來100多人,可此時再無公交可乘,人們自然尋求「黑車」司機的幫助。老周說,「黑車」的「生命力」在公交配套的漏洞中。等有一天公交真正發達了,計程車也規範化了,「黑車」就會從此消失,不必再費心「抓」了。
掛發光珠串用車人心領神會
儘管老周不屬於任何一個幫派,但他依然有一些同樣開著「黑車」的司機朋友。「前段時間,有關係硬的人傳消息說,全市都在大力打擊『黑車』,讓大家收斂點,所以大家都歇了,什麼時候再去要等消息。」
做不合法的生意,自己其實冒著更大的風險。為了隱蔽地表明身份,「黑車」司機們想了一個辦法與普通小車區分,他們統一出錢買了一些發光的珠串,掛在後視鏡上,夜裡就會發出明顯的紅光,當地要用車的人一看就明白。
對於目前的集中整治,在「黑車」司機們看來,主要還是靠執法部門的「人海戰術」,似乎很難長期維繫。「以後『黑車』生意還能做嗎?」面對記者提問,老周表示,近期打算歇上一兩周,不再去路口接「散客」了。「看風聲再做打算,反正白天還有份工作,生計暫時不受影響。」 本報記者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