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江全魚宴:一種魚,十二種吃法

2020-12-12 騰訊網

  論魚之味美,宋代詩人範大成早有詩作流傳於世: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在魚的生長過程中,水質是至關重要的。「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黑龍江省舉世無雙的天然環境孕育了無數純綠色魚鮮。

  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中,烏蘇里江流域人煙稀少,位置得天獨厚,森林草原沼澤廣布,水域豐盈,又處於鳥類遷徙繁殖的重要地帶,給珍禽異獸提供了生棲、休歇、覓食、活動、繁殖的良好場所。所以這一帶是虎狼麋集之地,又是雉鳥薈萃的地方。過去曾有「榛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之說。

  烏蘇里江,就是這樣一個讓吃貨們心馳神往之地。於軍就是生長在這一片土地上的美食締造者。

  於軍,從業三十餘年,他曾多次獲得烹飪大賽金獎,技藝早已爐火純青。

  在他手裡,一條魚能做出一桌子菜。一條魚,可以做出十二甚至十六種吃法。魚鼻子、魚頭、魚筋、魚塊、魚尾、魚雜、魚腹,魚的每個部位,都可以單獨做成菜,變成一桌全魚宴。一魚多吃,絕對是舌尖上的多重味覺享受。

  於軍自家的店,漁公館,便是一家專門吃魚的餐廳。全魚宴的食材一共有三種選擇,黃魚、馬哈魚、江胖頭魚。三種魚均出自烏蘇里江。除了用魚做菜,他家最有特色的莫過於連主食都跟魚相關。魚肉湯飯、黃魚餡兒餃子,就連白米飯,都選用稻花香,用礦泉水蒸熟,現點現蒸,保持一桌飯菜的鮮甜口感。

  全魚宴簡介

  鰉魚是黑龍江中特有的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活化石」「水中大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現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

  鰉魚的嘴又尖又長,有點象鯊魚。身體兩側各有5行黃褐色菱形骨板,每行13塊,上面長著利刺,當地漁民稱之為「鐵甲鱗」。鰉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名貴魚類。鰉魚籽尤為難得。一條雌鰉魚可產5公斤多魚籽,約15萬粒,每粒大如黃豆,三粒鰉魚籽就抵得上一個雞蛋的營養價值。魚鰾可制魚肚,脊索可制魚膠,魚骨均為脆骨,晶瑩透明,曬乾後為珍貴的美味,鰉魚之鼻也能烹製宴上的名餚。用鰉魚的各個部位可烹製成一席著名的鰉魚宴,非一般宴席可以比擬。

  鰉魚魚宴

  扒鰉魚鼻子

  鰉魚頭燉土豆

  拌鰉魚筋

  香煎魚塊

  清蒸魚尾

  蔥油鰉魚絲

  鮑魚燒紅燒肉

  香燻笨鵝

  青菜兩道

  大馬哈魚又稱鮭魚,是一類典型的洄遊魚類。每年秋風一開始刮的時候,中國的烏蘇里江裡聚滿了大馬哈魚。居住在兩岸的赫哲族人這時就會歡呼雀躍的喊:「達依馬哈」,意思是說定時往來的魚兒到了。這就是大馬哈魚名字的來源。

  它們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卻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長大。大馬哈魚是肉食性魚類,它們的本性兇猛,到大海後以捕食其他魚類為生。而在幼魚期則以水中的底棲生物的水生昆蟲為食。大馬哈魚可以長到6公斤,它們是珍貴的經濟魚類,深受人們的喜愛,其卵也是著名的水產品,營養價值很高。大馬哈魚素以肉質鮮美著稱於世,歷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

  江馬哈魚魚宴

  馬哈魚頭燉蘿蔔土豆

  蔥燒馬哈魚腹

  香煎馬哈魚肉

  炒馬哈魚雜

  拌生馬哈

  炒馬哈魚丁

  香燻笨鵝(半隻)

  椒麻鮑魚

  青菜兩道

  胖頭魚,學名鱅魚,個體通常在10千克以上,最大者可達50千克。其體質健壯,味道鮮美純正,肉質細嫩富有彈性。魚體富含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

  江胖頭魚魚宴

  家燉魚頭

  紅燒魚尾

  拌生魚

  塔拉哈

  蔥燒魚腹

  孜酥魚條

  手撕雞

  紅燒排骨

  青菜兩道

相關焦點

  • 賞烏蘇里江,品開江魚宴,享年年有餘好運氣!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一曲悠揚的《烏蘇里船歌》描繪出烏蘇里江的美景畫卷,傳頌魚米豐收的讚歌。▲烏蘇里江現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品烏蘇里江開江魚時節,沿岸的漁民們的開江魚生意風生水起,特別是今年異軍突起的直播賣貨火遍全網,讓烏蘇里江開江魚的美名傳播四方。
  • 烏蘇里江開江盛宴!
    , 4月9日,八五九農場東安鎮江段開始跑冰排,這是烏蘇里江連續33年「文開江」。 這「十八子」的稱法,可能是概指,有幾個版本,而且不止十八種,還有七十二雜魚的說法。網 灘 上 擺 著 一隻鬥 大 的 香 爐 , 江 邊 停 著 一 只 古 老 而又裝 飾 一 新 的 樺 皮 船 , 船 上 披 紅 掛 彩 , 臥 著 一 只 栩 栩 如 生 的 木 制鰉 魚 , 約 有 七 八 米 長 , 拳 頭 般 的 大 眼睛 在 篝 火 的 輝 映 下 , 一 眨 一 眨 的 , 似乎 要 翻 身 躍 進 江 裡 , 真 有 一 種 神 乎 其 神 之 感。
  • 赫哲全魚宴
    赫哲族歷史上依三江流域生息繁衍,是東北地區典型的漁獵民族。魚類是赫哲族的主要食物來源,經年累月逐漸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食魚習俗,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食魚文化。赫哲族人熱情好客,每有賓客到來,必以全魚宴款待,以示對賓客的尊重。赫哲全魚宴全魚宴的菜餚主要有剎生魚、生魚片、刨魚花、塔拉哈、魚毛、烤魚、魚坯子、炸魚塊、魚籽等。以上多種魚食品,從殺魚、放血、拆骨、加工、製作到搭配調料,各自都有一套特殊的工藝流程和飲食方法。
  • 它是全魚宴界的霸主,一條魚花式玩出10種吃法,還有6.8折!
    它是深圳全魚宴界的霸主只賣脆肉鯇一年4家分店,單店日賣出500斤魚獨創一魚十吃人均80元就能吃到的全魚宴一條魚,在大廚手上能夠變幻出10種吃法,連魚骨都不放過!而且還有三道菜是老餮到店必點,每天限量!就連魚肉的吃法,它家都有好幾種:椒鹽魚粒、沙拉魚柳、香煎魚餅……愛吃魚的寶寶們有口福啦~
  • 為什麼說不吃全魚宴就白來了這座小城,在這裡魚到底有多少種吃法
    到上猶旅遊,一頓全魚宴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怎麼好意思說到過上猶。豐富的水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這裡的魚兒又鮮又美。整條猶江流域的水質就屬陡水湖的水質最好,俗話說:「好水出好魚」,陡水湖的生態魚之所以味道鮮美,最主要是依託了這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和絕佳水質,養出了銀魚、石魚、石伏魚、洋鯨魚、鯿魚、黑桂魚、石斑魚、黑牙角、禾花鯉、草魚、鱅魚等生態魚類。魚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是上猶魚的特色,其中陡水湖全魚宴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 旅遊:美麗的烏蘇里江
    江水清澈,湛藍湛藍的天穹倒映在江裡,使江水也變成湛藍湛藍的了。多麼美的烏蘇里江呵! 江畔的白 樺樹林裡,飄來了一陣甜脆清亮的歌聲:「啊啷!赫赫尼娜,啊啷!赫赫尼娜,赫拉那尼,赫蕾給根....」我不禁抬頭望去,只見一位赫哲族姑娘,肩背一掛潔白透亮的膠絲魚網,口裡唱著旋律優美的赫哲族民歌,直向江灘走來。原來是我們赫哲族房東家的女兒格格(赫哲語,姑娘的意思)。
  • 烏蘇里江驚現一條大魚,漁民捕到又放生!這條魚珍稀如同大熊貓!
    來源:新聞夜航編者按:「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作為黑龍江人都知道,說的是黑龍江及其支流豐富的魚類資源。前不久,虎林市的一個漁民在捕魚時就遇到了一個遠古珍稀魚種,它屬於淡水魚,珍稀程度相當於大熊貓。前幾天,虎林市漁民董旗划著船,在烏蘇里江上直播打魚,收網時,一條大魚讓他眼前一亮。
  • 日出烏蘇里江
    天色尚明,我們信步走到烏蘇里江邊。歌唱家郭頌書寫的「烏蘇里江」石刻矗立在江邊。發源於俄羅斯錫霍特山西側的烏拉河,發源於興凱湖的松阿察河在這裡匯合,所以這裡又有「烏蘇里江起點」的美譽。在虎頭鎮,兩河涇渭分明,在烏蘇里江中形成一條天然的線。據說,江水東流,流出虎林境內,兩河漸漸交融到一起,天然的界線才最終消失。對岸是俄羅斯的伊曼市,小城不大,幾座建築在山巒和林木的掩映下,若隱若現。
  • 九斤多的大鱘魚現撈現歹,100+種吃法,鮮到停不了口~按斤稱魚,菜品無加工費,實惠親民的全魚宴就在這裡喲~
    鱘魚來啦~ 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
  • 上猶客家特色傳統宴席—龍門全魚宴
    為了趕夢中所示的吉時吉兆,黃世奉來不及置辦餞行的酒宴,傖促之間就以船中之魚在岸邊壘石成灶,烹飪出餞行的魚宴。魚宴剛成,知縣龍文光從文峰塔峻工典禮回府的官船路經龍門水域,見江邊情景欣然靠岸。知縣見魚宴餞行雖簡,學子意氣風發可期,不禁大喜讚嘆:「群山拱秀映朝暉,遊鱗竟相躍龍門;蓬瀛之宴留野趣,金榜題名報春回。」
  • 烏蘇里江長又長
    曾幾何時,這裡方圓幾百裡不見人跡,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總匯於此,千百年來養育出廣袤肥沃的黑土地。當知青的腳步伴著鏘鏘的「東方紅」軌鏈聲進入這荒原時,沉睡的黑土地醒了,也要散了野豬狍子的甜夢。        完達山越來越陡,發動機喘的氣越來越粗。車爬到山頂,眼前豁然開朗。
  • 烏蘇里江上珍寶島,赫哲人的打魚船,單車自駕穿越北大荒去撫遠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烏蘇里江,其實是滿語,意為「日出東方」,歷史上的烏蘇里江流域均屬中國,後來被沙俄掠奪平分也實屬弱清的無奈之舉。烏蘇里江上打魚船烏蘇里江上的過眼雲煙千曲百轉的松阿察河自興凱湖一路輾轉反側,終於在虎林匯入了烏蘇里江,從此之後烏蘇里江便成為了中俄兩國的界江
  • 春來烏蘇里江-王曉廉
    不過,我沒有在此久留,因為今日我要訪問一個烏蘇里江上的打魚人,叫焦建松,他也是撫遠市作協副主席。我是離京前在網上查到他的聯繫地址的。來到瞭望塔下遊約一裡遠的通江口灘地,見江中有許多漁船在穿梭行走,那是在下網、收網。烏蘇里江冰封了一冬天,半個月前才開江,正是春天捕魚的好時節,漁民們怎肯浪費如金光陰?
  • 靜靜的烏蘇里江
    原標題:靜靜的烏蘇里江   靜靜的烏蘇里江  吳莉莉  烏蘇里江,中俄邊界上一條美麗的河。早年,歌唱家郭頌將《烏蘇里船歌》唱紅了大江南北,那時我們誰不會哼幾句?「阿拉赫尼拉,阿拉赫尼拉……赫勒——給根」,鼻音綿長拖得九曲十八彎,沒有中氣的人唱不出那韻味。
  • 黑龍江、烏蘇里江魚類銳減 政協委員建議休漁
    新華網哈爾濱1月30日電(記者崔峰)針對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生態環境惡化、魚類減少的實際,黑龍江省部分政協委員建議,在加強全流域生態保護的同時,還應實行3到5年的「休漁」制度,以加快「兩江」流域的生態恢復。  「棒打狍子瓢舀魚,山雞飛進飯鍋裡」,形象地概括了當年生物資源豐富的北大荒及「兩江」流域的生態。
  • 全魚宴,一條魚做出六種味道!一魚6吃,美味又划算
    全魚宴,一條魚做出六種味道!一魚6吃,美味又划算愛吃講究吃更是一種習慣。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升高,很多人已經對吃的挑剔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不是美食就不吃,沒有味道做好也不吃。這就是現代人就美食的追求。一魚六吃;一條8斤多重的花鰱魚,能做六種味道,不到100元。這是魚頭燉湯,湯鮮味美。這是涼拌魚皮。涼拌的魚皮,吃起來,q彈爽口,配合黃瓜挺利口。這是剁椒魚。魚肉鮮美,辣的過癮,這是蒜蓉魚。蒜香四溢,配合原汁原味的魚肉,鮮!這是炸魚肉。
  • 家鄉的烏蘇里江
    四月中旬,冰封的烏蘇里江要開江了。它是黑龍江東北邊陲的中俄界江,對岸就是俄羅斯遠東。「百川東流,同歸於海」,烏蘇里江卻有悖這一常理,秀水滔滔,一路向北,成為黑龍江中遊的一大支流。烏蘇里江由發源於俄羅斯烏拉河和刀畢河匯合而成,流至我國的泥口子,與源自興凱湖的松阿察河匯流後又折向東北。在下遊分出兩岔,分別在撫遠和哈巴羅夫斯克注入黑龍江。
  • 山裡一種魚,人稱「牛尾巴」,記住它外貌,野生190元一斤
    摘要:山裡一種魚,常被誤認成黃辣丁,一般人分不清,請辨認好,當今190元一斤我國地大物博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在農村的山裡不僅有各種野生植物,同時清澈的溪流裡還生長有許多野生魚。在野生魚裡面,有一些魚雖然不是同一物種但是外形上卻非常相似,猶如是魚類裡面的「雙胞胎」或者是「三胞胎」甚至更多,不熟悉的人遇見了常誤認是同一種魚,即便是生活在農村的人也常認錯。在東北地區,人們用「棒打狍子瓢舀魚」,「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形容野生動植物的豐富。
  • 廣州久負盛名的三文魚全魚宴
    店子不大,藏身在海珠區江燕路商場的角落裡,但卻因食材新鮮、超高性價比、帥哥老闆的十足誠意,一直在日本料理圈內享有好評。店家的三文魚全魚宴更是享有盛譽,挪威原條三文魚全魚宴,12斤重,適合十二個人,上好的魚背肉、魚腩肉被用來做刺身、甘怡肥美、入口即化;魚頭用來日式紅燒、魚骨用來鹽燒,其餘部位魚肉又被加工成火焰三文魚腩壽司、花之戀壽司、彩虹卷、戰神、火影卷等多款創意壽司;一番刺身、壽司、燒物車輪戰之後,芝多三文魚和三文魚焗飯登場,三文魚與芝士的完美融合,一級正點!
  • 烏蘇里江的前世今生
    好在我國幅員廣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烏蘇里江這條我國高緯度區的河流,聽一聽它的前世今生。「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烏蘇里船歌》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動感圖畫,把祖國北部邊陲的大好河山和生活在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幸福漁獵的場景逐一展現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