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魚之味美,宋代詩人範大成早有詩作流傳於世:細搗橙姜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在魚的生長過程中,水質是至關重要的。「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黑龍江省舉世無雙的天然環境孕育了無數純綠色魚鮮。
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中,烏蘇里江流域人煙稀少,位置得天獨厚,森林草原沼澤廣布,水域豐盈,又處於鳥類遷徙繁殖的重要地帶,給珍禽異獸提供了生棲、休歇、覓食、活動、繁殖的良好場所。所以這一帶是虎狼麋集之地,又是雉鳥薈萃的地方。過去曾有「榛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之說。
烏蘇里江,就是這樣一個讓吃貨們心馳神往之地。於軍就是生長在這一片土地上的美食締造者。
於軍,從業三十餘年,他曾多次獲得烹飪大賽金獎,技藝早已爐火純青。
在他手裡,一條魚能做出一桌子菜。一條魚,可以做出十二甚至十六種吃法。魚鼻子、魚頭、魚筋、魚塊、魚尾、魚雜、魚腹,魚的每個部位,都可以單獨做成菜,變成一桌全魚宴。一魚多吃,絕對是舌尖上的多重味覺享受。
於軍自家的店,漁公館,便是一家專門吃魚的餐廳。全魚宴的食材一共有三種選擇,黃魚、馬哈魚、江胖頭魚。三種魚均出自烏蘇里江。除了用魚做菜,他家最有特色的莫過於連主食都跟魚相關。魚肉湯飯、黃魚餡兒餃子,就連白米飯,都選用稻花香,用礦泉水蒸熟,現點現蒸,保持一桌飯菜的鮮甜口感。
全魚宴簡介
鰉魚是黑龍江中特有的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活化石」「水中大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現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
鰉魚的嘴又尖又長,有點象鯊魚。身體兩側各有5行黃褐色菱形骨板,每行13塊,上面長著利刺,當地漁民稱之為「鐵甲鱗」。鰉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名貴魚類。鰉魚籽尤為難得。一條雌鰉魚可產5公斤多魚籽,約15萬粒,每粒大如黃豆,三粒鰉魚籽就抵得上一個雞蛋的營養價值。魚鰾可制魚肚,脊索可制魚膠,魚骨均為脆骨,晶瑩透明,曬乾後為珍貴的美味,鰉魚之鼻也能烹製宴上的名餚。用鰉魚的各個部位可烹製成一席著名的鰉魚宴,非一般宴席可以比擬。
鰉魚魚宴
扒鰉魚鼻子
鰉魚頭燉土豆
拌鰉魚筋
香煎魚塊
清蒸魚尾
蔥油鰉魚絲
鮑魚燒紅燒肉
香燻笨鵝
青菜兩道
大馬哈魚又稱鮭魚,是一類典型的洄遊魚類。每年秋風一開始刮的時候,中國的烏蘇里江裡聚滿了大馬哈魚。居住在兩岸的赫哲族人這時就會歡呼雀躍的喊:「達依馬哈」,意思是說定時往來的魚兒到了。這就是大馬哈魚名字的來源。
它們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卻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長大。大馬哈魚是肉食性魚類,它們的本性兇猛,到大海後以捕食其他魚類為生。而在幼魚期則以水中的底棲生物的水生昆蟲為食。大馬哈魚可以長到6公斤,它們是珍貴的經濟魚類,深受人們的喜愛,其卵也是著名的水產品,營養價值很高。大馬哈魚素以肉質鮮美著稱於世,歷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
江馬哈魚魚宴
馬哈魚頭燉蘿蔔土豆
蔥燒馬哈魚腹
香煎馬哈魚肉
炒馬哈魚雜
拌生馬哈
炒馬哈魚丁
香燻笨鵝(半隻)
椒麻鮑魚
青菜兩道
胖頭魚,學名鱅魚,個體通常在10千克以上,最大者可達50千克。其體質健壯,味道鮮美純正,肉質細嫩富有彈性。魚體富含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
江胖頭魚魚宴
家燉魚頭
紅燒魚尾
拌生魚
塔拉哈
蔥燒魚腹
孜酥魚條
手撕雞
紅燒排骨
青菜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