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價格走低,不少市民給餐桌換換口味
□楚天都市報記者 曹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愛吃家常小海鮮的武漢人現在口福不淺。記者連日走訪多家市場了解到,沿海地區豐收的小海鮮一直在大量進入市場,武漢街頭一隻小鮑魚最便宜只要2元出頭,各種家常貝類小海鮮比雞、鴨、魚、豬肉都便宜。
一隻小鮑魚2元出頭
近日,家住漢口古田二路的朱女士致電記者稱,她在家附近的超市裡買魚時發現,在售的不少小海鮮特別便宜。「基圍蝦只要二十多塊錢一斤,鮑魚幾塊錢一隻,扇貝也只幾塊錢一斤。」朱阿姨最後買了一斤9個頭的鮑魚和三斤貝類,總共花了不到百元。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古田二路附近的超市裡,發現生鮮區裡不少市民正在挑選小海鮮。其中,12個頭的小鮑魚只要2.4元一隻,9個頭的大鮑魚也只要7.9元一隻,選購的市民幾乎都是10隻起買,現場就可以烹飪。
「這麼大的琵琶蝦蠻便宜啊,跟基圍蝦都差不多價錢了。」已經買了20隻小鮑魚的林先生又準備買點琵琶蝦:「20到30個頭的琵琶蝦平時都是將近50元一斤,現在只要38元了。」林先生說,不管是琵琶蝦還是鮑魚,價錢比9月前便宜了三到五成。
家常海鮮供應充足
隨後,記者又探訪了多家有家常小海鮮在售的連鎖超市,十幾個頭的小鮑魚按規格每隻從3元到5元不等。作為小海鮮市場的「風向標」,貝類海鮮與往年相比身價明顯下跌,最低5元就能買到一斤品質比較好的花甲。
在漢口後湖大道的一家超市裡,生蠔、毛蛤都是不到10元一隻,扇貝、美貝、花蛤、月亮貝等,每斤都在7元到8元之間,最便宜的花甲只要3.8元一斤,選購的市民絡繹不絕。
一位工作人員稱,市場供應充足是秋冬季節小海鮮性價比高的重要原因:「如果按每斤的單價來看,小海鮮比有些雞鴨魚肉都便宜多了。」
記者注意到,這裡的冷鮮雞肉每斤10元左右,豬肉每斤20元上下,鯽魚、鯿魚等每斤也在9元到12元之間,對比以後小海鮮確實相對比較便宜。
記者隨後從批發市場了解到,9月以來,東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區的禁漁期陸續結束,來貨量不斷增多,慢慢影響零售終端,11月開始價格出現逐步回落。
親民價格將成常態
市場人士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進口海鮮消費不旺,但武漢本地市場還是以國內養殖類海鮮為主,在嚴格的防疫生產措施下,安全沒有問題,產地豐收的影響效應在11月才開始反饋到零售終端出現降價趨勢。
不過,海鮮價格步步走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內小海鮮養殖、供應的種類和數量增多,正在讓「親民價」成為常態。
餐飲觀察人士也認為,武漢的小海鮮消費量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從宵夜、大排檔市場裡的海鮮菜、海鮮燒烤,到後來風靡全城的現蒸海鮮,消費量的增長刺激了家常海鮮的市場供應。
專家提醒,大眾海鮮市場仍以國內養殖類的家常小海鮮為主,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不大,而來自沿海地區的生猛大海鮮價格依然處於高位,消費量相對較小,所以市民想吃到價格親民的大海鮮還需看市場變化。
(作者: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