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人間天堂
藏語「吉隆」的含義是舒適、快樂的幸福之鄉。相傳8世紀初,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時路過吉隆,蓮花生大師見此地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不勝感慨,便欣然命名「吉隆」,以表達無限讚譽之情。當時所說的吉隆,是指現在吉隆鎮政府所在地的吉隆村,北距吉隆縣城宗嗄鎮70公裡,南距中尼邊境的熱索村25公裡。
戰時期,曾有一名英國老兵在回憶錄中稱吉隆為第二天堂,這應該是文字資料中第一次稱吉隆為天堂。現在人們常說的人間天堂吉隆溝,主要指的是吉隆鎮所轄的吉隆藏布流域的高山幽谷。有人這樣描繪吉隆美景:「玉峰籠紗帳,銀瀑傾珠簾。臨山觀飛鳥,隔江聞啼猿。幽谷隱藏舍,絕壁展經幡。雪域現奇景,仙境在人間。」吉隆村及周邊是最能代表吉隆風光的核心區域。
吉隆美景,美在大氣磅礴。吉隆村地處吉隆藏布峽谷中段,周圍雪嶺連綿,冰峰高聳,雪線下危崖峭立,蔥鬱滿坡,平壩上綠草如織,繁花似錦,溝谷中幽澗飛瀑,氣勢恢弘。神奇的吉隆風光,恰如一處自上而下立體分布的濃縮盆景,仿佛把不同季節、不同緯度的景觀集於一身,層次分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讓人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視覺的衝擊、心靈的震撼。尤其是天氣晴好的清晨或傍晚,太陽的餘暉為吉隆村周圍的雪嶺冰峰披上了一襲橘黃色的外衣,把它們裝扮得像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天光浮雲中,似乎有一種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會把人們虔誠的靈魂帶入傳說中的香巴拉。
吉隆美景,美在自然和諧。吉隆村村南相對低矮的姆拉山由東北向西南,斜跨吉隆溝谷地,在姆拉山北形成了地勢平坦開闊的壩子。偏枯崗日山脈的雪山冰川融水沿吉隆溝東側的高山溝谷一路瀉下,經吉隆村西的溝谷匯入西山腳下的吉隆藏布。清澈的澗水把吉隆村的平壩斜斜地分割成近三角形的兩部分,吉隆村建在東南平壩上,西北平壩現在是茂密的草場、灌叢和少部分農田,這裡是吉隆鎮遠期發展規劃的建設新區。澗水上遊是吉隆鎮自來水的水源地,下遊靠近吉隆藏布峽谷的斜坡上有一處小型水電站,為全鎮居民提供生活用電。
吉隆村平壩東南的姆拉山林地邊緣,是一片地勢開闊的牧場,常有成群的綿羊、蝙牛和牧馬在這裡悠閒地啃著青草。草場上,森林中,野鴿群飛,山鳥鳴啼。偶有村民在這裡搭帳篷過林卡,飲酒歡歌。草場中央地勢低洼,春夏季節吉隆溝豐富的雨水會在這裡形成一個水塘。草場上、水塘邊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清新溼潤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平靜的水面倒映著純淨的藍天、低浮的白雲和高大的雪山。實物和倒影交相輝映,夢想伴鴿群一起飛翔。置身這自然和諧、不加雕琢的美景,讓人如夢如幻、如醉如痴,仿佛步入了人間天堂。
吉隆美景,美在輕靈婉約。吉隆村海拔2800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無霜期近200天,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每年5~9月是吉隆溝的雨季,飄浮在峰頂、坡前、谷底的那些縹緲的雲霧會把吉隆的山水裝扮得楚楚動人,如一位羞澀的出浴少女,在薄紗掩映中展露著曼妙的身姿。這些幹姿百態的雲霧,有時像一朵朵盛開的雪蓮,停留在坡前;有時像潺潺的溪水,沿著山脊輕輕瀉下;有時像嫋嫋的炊煙,在山谷崖前婀娜地升騰;有時像飄逸的哈達,在村頭田間縈繞。有人曾這樣描述雲霧中的吉隆:「天光浮雲粼粼波,淡霧微風舞婆娑。薄紗嫋嫋流雪嶺,銀絮朵朵蕩碧坡。玉煙起伏舞幽谷,驚濤跌宕震山歌。翠柳揮袖撫藏舍,經幡頷首醉青稞。」雲霧繚繞中,吉隆風光變化無窮,讓人目不暇接,儼然步入了仙境天國。
吉隆美景,美在古樸厚重。歷史悠久的吉隆近些年發展建設速度很快,村鎮規模三年擴大了一倍。三縱三橫的街道寬敞整潔,一座座藏式風格、尼泊爾風格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排排安居工程新房整齊排列。村子中央是具有尼泊爾風格的幹年古剎帕巴寺。垂柳輕拂的巨大樹萌下,經幡獵獵,香菸繚繞,虔誠的村民們常來這裡轉經誦佛。新建的帕巴寺廣場和步行街更是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每逢重要節日這裡都會有村民們自娛自樂的歌舞表演。路遇村民,他們會對遊客彎腰點頭,微笑吐舌,以示友好和尊重。隨便走入一戶藏族民居,淳樸好客的村民,都會熱情地獻上飄香的青稞酒和純正的酥油茶。
村西溝谷裡,散落著三四處用澗水做動力的年代久遠的石砌水磨坊,經常有村民背著炒熟的青稞到這裡自行加工。據說用這種方式磨出的青稞面做的糌粑,不僅營養豐富,味道也特別純正。磨米的姑娘們常用高亢婉轉的嗓音,唱出一曲曲原生態的藏族民歌。水磨坊四周碧草萋萋,流水潺潺,碾磨轆轆,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田園風光畫。吉隆,處處散發著濃鬱的傳統氣息,展現著獨特的雪域風情。吉隆,正因為隱身雪域高原,才擁有這神奇的風光和獨特的風情;正因為歷經幹年風雨,才積澱下這厚重的歷史和美麗的故事。走進吉隆,便進入了雪域聖境;走進吉隆,就會觸摸到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