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在臺灣:心愛的臺灣撤回表白 好心酸

2021-02-14 兩岸青年

輾轉其他城市轉機,自費隔離十五天,平均每晚臺幣三四千元的旅館費用,即使開放了陸生回臺,各種帶有歧視性的政策依然存在著。持有「居留證」的外籍生、港澳生們,可以「居家隔離」,除了那些首次來臺的境外新生,只有陸生們,即使在臺有租房子、有獨立的單人間住處,也必須給付高額的費用,強制住在或許是中央空調、沒有對外窗的一點也不「防疫」的高價「防疫旅館」。「因為疫情,世界旅遊業都受到了衝擊,我們是來振興臺灣飯店產業的」,Nick開玩笑說。

唯獨陸生依然禁入

開放陸生回臺的進程,是分階段的,先是畢業班學生,再是上學期有註冊在學的陸生,最後是因為上半年無法返臺而選擇休學的復學陸生們。烏龍的是,8月5日的時候,臺灣教育部說可以開放此前禁入的所有境外生返臺了,不料,過了不到半小時又忽然改口說,唯獨陸生依然「禁入」。

提到這個讓陸生們特別無言的「髮夾彎」事情,D同學回憶說,「可以入境的消息發布出來後,大家都在歡呼,我身邊有同學就立馬訂了機票,後來又突然說不能回去了,就損失了一筆退票費用。」臺教育部給出的陸生禁入的原因是「兩岸考量」,「多少還是會覺得有點受氣,陸生又被當做特殊群體對待」,空竹表示,「8月的時候,其實大陸的疫情基本已經控制住了,但即使他說是因為『疫情考量』不讓陸生回去,我們都還可以稍微理解,但一提到『兩岸』,就讓人覺得挺憤慨的。」甚至,臺灣陸委會還「推鍋」說是因為大陸不讓陸生入臺,「但其實,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一直是臺灣那邊不給我們回去」,Nick說。

「學校的群組裡面,有臺灣老師說,這個『髮夾彎』事情,就好像你心愛的人跟你表白了,然後過兩分鐘就忽然撤回了、說她發錯了」,空竹表示,「我看到這個哏的時候既心酸又忍不住笑了出來。其實臺灣的老師也希望也希望陸生都能儘快回臺上課。學校的教授聽到我說陸生被『髮夾彎』的事情以後,他也特別憤慨。」

既想回又不想回

等到8月24日,全面開放陸生來臺的新聞發布後,「我們這次學乖了,不敢激動著馬上訂機票了」,Nick回憶,「想說先等等,再觀望一下。」臺灣的老師也提醒陸生們,一定要買那種可以退改籤(或退改籤手續費較低)的機票,因為疫情和政策一直都在變,很可能下一秒又無法入境了。

「我內心挺矛盾的,被禁止入境了那麼久,忽然說可以回去了,有種『既想回又不想回』的感覺。」Nick表示,返臺,對他而言,既有推力、也有阻力。「一方面是在家裡待了大半年,忽然就要和家人分別了,真的挺捨不得的」,Nick坦誠地說,上大學之後,每年只有寒暑假加起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但這次疫情期間,有機會長時間和家人相處,覺得對「家」的感情更深厚了。「另一方面,我不否認,我內心其實滿不想回去做『下等人』的,雖然我喜歡臺灣的氛圍。」

陸生群體中流傳著一種玩笑,自嘲自己是底層人、下等人,不只是處於在臺境外生的最底層,更是處於在臺外籍人士的最底層。隨著臺灣越來越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很多時候,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相較於對大陸,臺灣人的態度和臺灣的政策,對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人,還比較友善。

期待被公平對待

Nick說,「雖然有這麼多的『憤懣』,雖然非常希望能跟其他外籍生一樣被『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返臺,因為,我是做電影的,在臺灣,有更多的創作空間。」更自由、更開放、更包容的環境,是很多陸生即使背負著做「下等人」的心酸,也甘之如飴繼續留臺的原因。「而且,臺灣的影視產業基礎、影視教學、對新人創作者的扶持力度,對影視工作的尊重和濃厚的迷影氛圍,基本上都是華語圈首屈一指的。」Nick打趣地說,「在臺灣,我比較有可能實現『純粹地拍片』這個夢想。」

「『回臺灣』,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因為我是陸生,我要回來上學,能多早回來就應該多早,我希望能持續保持學習的狀態」,空竹表示,「情感層面,我很想念臺灣的朋友、老師、同學,很喜歡回到臺灣這個環境裡面。」

「陸生都急著要回去,趕快畢業。」D同學說,這次回臺的最大原因是為了在兩年內讀完研究所,按時畢業。

疫情之下,也有陸生選擇了就此不再返臺。

今年已經讀到了畢業班的Kira說,從1月底開始被禁止入境,一直到「4月中旬左右,我和家人分析之後,覺得這學期應該是無法返臺了。」於是,Kira選擇了在線遠程進行論文口試。

提到在線口試的經歷,Kira覺得自己還挺幸運的,「我遇上和我同一個指導教授的同學特別好人,我不能返臺這一學期,跟論文所有的相關都是她幫我處理的,我才得以順利走到在線口試這一步。指導教授、系所的秘書,都挺幫助我的,擔心我在線口試出問題,特地提前一天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和我練習了好幾遍,確保聲音、影像、ppt都正常。雖然正式口試的時候還是出問題了,放映ppt的時候沒辦法動,但大家都特別理解我,口試委員也一直叫我放輕鬆,沒關係,給了我很多鼓勵,雖然沒有達到完美但也達到了完結。」

選擇了不再返臺,該如何處理在臺灣的個人物品,Kira說,「我麻煩在臺灣的朋友去打聽郵寄的信息,通知房東退租,安排朋友幫忙打包行李,把留在臺灣的東西寄回大陸。五個箱子結束了我在臺灣五年的生活。」

寄回物品和畢業證書的過程,也經歷了一些波折,Kira回憶,「之前聽說有學妹的畢業證因為有『ROC』字樣,被海關扣了,所以我從我的畢業證寄出的那一刻,就沒放下過心。」

「我每天都上網查快遞訊息,追蹤我的畢業證書寄到哪了。」Kira說,「後來就一直卡在廣州海關留存待驗,我就跟別人開玩笑說這是我們海關負責任,畢業證都需要隔離十四天!後來留存了差不多十四天,真的就收到了,還滿好笑的。」不止畢業證書被「隔離觀察」,Kira寄回大陸的個人物品也被扣稅了,「好像除了我,我身邊沒有一個陸生被扣稅了。覺得憤憤不平的是,本來陸生不能返臺收拾行李這件事已經很慘了,迫不得已寄回來的時候還得被扣稅,簡直雪上加霜。我也嘗試過給海關打電話,從廣州海關打到北京海關總署,想要給自己討個說法,但他們的回應都是這就是硬性規定,沒有得到上級通知陸生物品不扣稅。我覺得海關應該通融一下,不要讓陸生的私人舊物也被扣稅。」

(《求學臺灣,半是蜜糖半是傷》之五)

相關焦點

  • 陸生在臺灣:理解臺灣人的恐懼 陸生必修課
    不只是陸生,新婚陸配無法赴臺團聚,沒有取得臺灣身分證的陸配子女(新聞中常用「小明」代稱)無法回到父母身邊,2020年,對於這些與臺灣有著連結的大陸人而言,都充滿著艱辛。疫情之下,2020年上半年的這一個學期,臺灣因為沒有受到非常大的疫情影響,學校都還是照常線下授課,但因為陸生被禁入、無法返臺,學校也都發布了「安心就學」措施,協助陸生們上網課。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陸生看臺灣臺灣,你好
    2016年2月14日,我搭上飛機來到臺灣。原定是預備2015年就來臺灣的,結果家中突發變故,遂拖了一年才來到臺灣。
  • 萬一臺灣人「不幸」愛上陸生
    聯合晚報刊載社論稱,如果一個臺灣人愛上了來臺讀書的大陸生……。這是個假設句,但並非不可能發生。此一情節應加上「不幸」二字描述,因為萬一真的發生了,且雙方愛戀到想要結婚,那可是非常麻煩的事哦!「立法院」繼續在火爆氣氛中討論大陸生來臺就學的法規,昨天新添了陸生能否與臺灣人結婚的話題。
  • 臺灣高校招2134名陸生
    N中新 新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方面21日公布招收大陸學生就讀臺灣高校學士班(本科)簡章,即日起至6月17日下午5時,凡參加今年高考的8省市陸生都可報名。今年臺灣共有135校招收大陸學士生,其中公立49所、私立86所,陸生名額共2134人,其中公立282人、私立1852人。
  • 臺灣大學生當學伴 變身陸生「守護天使」(圖)
    圖自臺灣《旺報》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為了讓大陸學生到臺灣念書能儘快適應臺灣的生活,臺灣多所大學都設有「陸生學伴」制度,徵選熱心服務的臺灣本地學生作陸生的「守護天使」,同時也提供兩地學子深入交流的機會。
  • 陸生,臺灣「健保」為何還是沒你的份?
    這天,臺灣立法機構要討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以便讓陸生可以參加臺灣的健保(醫保)。 該修正案由國民黨提出,與此前引起軒然大波的「服貿」等議題不同的是,民進黨並沒有放話要強力阻攔。這形勢,讓人們一度認為陸生健保已經水到渠成。
  • 臺灣口罩難買 陸生自備入境卻被查扣!
    陸生返臺推動組臉書 中評社臺北9月15日電/最近陸生陸續返臺就學,很多人怕在臺灣買不到口罩,從家裡帶足一年或半年的用量,卻在進入臺灣海關時被扣,焦急不已。
  •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2012年12月14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首屆陸生赴臺4年 帶回滿滿化妝品和地道"臺灣腔"
    杭州女生李亦晗對臺灣人的熱情感觸最深,她坦言在臺灣觀察幾年後,自己比大一來時更加懂得感恩,而這些好的質量也會成為她的「伴手禮」被帶回大陸。(圖/翻攝自李奕晗臉書)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常常被掛在嘴邊,而現在,它又和伴手禮劃上等號。第一屆陸生畢業,他們都帶了怎樣的伴手禮返鄉?在臺灣4年的學生生涯之後,是什麼特別的伴手禮讓他們想不遠千裡帶回家?
  • 臺灣高校招收陸生名額公布 逢甲臺大最多
    視頻:臺灣有限制通過「陸生三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2月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今天公布核定2011學年度臺灣大學校院招收陸生赴臺名額,大學體系1123名、技職校院體系共877名,兩者合計2000名,其中逢甲大學以74名拔得頭籌,臺灣大學以73名居次。
  • 臺灣放寬入境政策 部分在臺就讀陸生得以返校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媒體消息,臺灣教育部門政務負責人劉孟奇22日下午宣布,即日起將開放所有國家/地區應屆畢業生申請入境,陸生也包括在內,但必須依規定在防疫場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應屆畢業陸生約有3千人。
  • 「很多臺灣學生以為大陸疫情都和武漢一樣嚴重」,陸生感嘆:民進黨...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臺灣大學攻讀研究生的王同學目前還在家中,他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臺灣放開陸生返校的政策遙遙無期,他已經做好本學期全程上網課的準備。「我是從媒體上得知,臺當局宣布禁止陸生返回臺灣。」
  • 臺灣各大學探路陸生赴臺 先爭取交換陸生
    受少子化影響,臺灣的大學生年年減少,學校擔心幾年以後面臨「招嘸人」窘境,陸生因此成為「新生源」。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校長歐善惠以數字貼切描述:「大陸每年有一千多萬人考大學,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來臺就讀,就可以解決臺灣的窘境。」
  • 陸生說「我來自大陸」 臺灣老師竟問:非洲大陸還是南美洲大陸?
    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刊登陸生所寫的《求學臺灣,半是蜜糖半是傷》文章,其中提到一位赴臺求學的陸生回憶,「曾經,在課堂上,老師問『你從哪來』,我說『我來自大陸』,老師問『哪裡的大陸?非洲大陸還是南美洲大陸?』我當時愣了一下,老師接著對全班同學說,「要叫中國!
  •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5月11日09:19   人民網5月11日電 民進黨已決定有條件放行「陸生三法
  • 陸生談民進黨當局差別待遇:在臺灣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對此,有應屆畢業的陸生寫信給臺「教育部」稱,大陸經歷年初的疫情後,已建立嚴格的防控排查機制。近兩個月,許多省份病例清零。該陸生表示,不能參加畢業典禮已是很大遺憾,盼能放行有緊急需求的應屆畢業生,讓他們在臺灣的求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記者也輾轉聯絡到一位在臺灣政治大學讀博的江蘇籍陸生。
  • 臺灣在線支付麻煩、購物不便 雙十一陸生無購買慾
    但部份在臺陸生表示,在臺灣用淘寶購物不便,在線支付手續麻煩,加上跨海運費高、時間長,因此對「雙11」購物並不熱衷,興致缺缺。 據報導,江旭華與羅音吟兩人都來自浙江寧波,分別就讀銘傳大學媒體與傳播管理學系及新聞學系。
  • 臺灣高校損害陸生權益一味催學費,教育部暫停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4月9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當務之急,要解決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這則消息的發布也意味著今年高考就不能報臺灣的學校了,同時大學畢業生也不能申請臺灣高校的研究生了。這對兩岸關係和一些學生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在國家利益面前,學生自身利益就要往後放放了,畢竟,臺灣不同於其他地區,而且,近年來,臺灣的種種做法,一直不友好,突破了我們的底線。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其實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臺灣有關官員在解釋回臺政策時用「小明」舉例,才有了這個統一的稱呼。「小明」主要包括兩類人:一是臺灣人與大陸人的婚姻在大陸地區生的孩子,第二類是大陸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大陸籍子女。據陸委會公布的數字,至今滯留在大陸的「小明」有2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