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看臺灣臺灣,你好

2021-01-20 兩岸青年

     2016年2月14日,我搭上飛機來到臺灣。原定是預備2015年就來臺灣的,結果家中突發變故,遂拖了一年才來到臺灣。原本想放棄,結果在母親的堅持下,還是來了。在來灣灣的飛機上,我就在想,原來想要去的地方,真的最終會到達。

     初到灣灣,一切和想像中的都那麼不一樣,卻又那麼一樣。來之前,我就知道,臺灣並不是多麼繁華的大都市,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低矮的小樓和窄窄的街道。相較於國內的高樓大廈和熱鬧喧騰,臺灣最繁華的臺北也顯得沒有那麼繁華。

     我就讀於淡江大學,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對面是觀音山,附近就是淡水老街和漁人碼頭,整個城市是慵懶的、小小的感覺。



     淡水,正如其名,是個多水的城市,它的天氣就如黛玉妹妹的淚,說來就來。在灣灣,最令我煩惱的就是連綿不斷的雨天。


     原本從大陸來臺是想過來避寒的,結果來了灣灣之後,陰雨加大風形成了「化學攻擊」,能讓人凍到骨子裡,不得不又去買了兩件厚衣服來禦寒。結果還是不幸中彈,常常在半夜咳醒,一個月跑去四次醫務室,最後一次醫生說鑑於我感冒時間過長,推薦我去大醫院看看,遂去醫院拍片,發現肺部沒有問題,醫生推斷我是由於突然發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過敏性咳嗽。由於陸生在臺沒有健保,因此所有費用只能自行負擔。


      所以來灣灣的小夥伴們一定要保重身體,一般來臺生病醫療費基本都在一兩千臺幣左右,如果病情嚴重可能會更貴。我朋友半夜生病掛急診,掛號就花到了快一千臺幣。希望在小英時代,能夠結束陸生無健保的歷史。除了對於天氣的不適應,來臺之後最大的不適應可能在於飲食。灣灣偏甜的飲食,對於我這種無辣不歡的人而言,真的有點難受。

      數盡完完灣灣的不好,我要來數數灣灣的好。灣灣的景美,遇到的大多數的人也美。來灣灣之後,已經去過了高雄、墾丁、基隆、花蓮和臺中。看過了象山夜景,俯瞰一個城市的燈火;看過了燈節,見過了眾人吐槽的「醜猴子」;去過了高雄,觀過了西子灣的夕陽夕照;去過了墾丁,看到了夢中的那片藍色大海;去過了那些年的平溪,看過了數百盞天燈同時點亮夜空;去了臺北動物園,在水晶貓空纜車上看臺北夜景;去彩虹眷村,感受斑斕世界的美妙色彩;去花蓮,泛舟賞鯨爬山賞石;去野柳,看到最美的夕陽。



     美景處處都有,而人則不然。從來之前,就一直聽到一句話,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我對臺灣人,最強烈的印象是秩序井然和素質很高。在上手扶電梯的時候,一般會空出左邊位置,讓著急的人可以通過左邊快速通過;在尋求服務的時候,一般服務人員的態度都非常棒;在學校附近用餐的時候,有老闆聽出來你不是本地口音,還給你贈送小食物;在學校,灣灣同學對我非常友好,有一個妹子知道我特別喜歡吃,每周都帶我到學校附近的不同餐廳吃飯;在臺灣,垃圾一定是會自主分類的,除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外,還有例如廚餘、寶特瓶、塑膠袋等各種分類,而在大陸這一意識相當淡漠。

     沒去灣灣之前,總覺得它是一個富饒而美好的地方,去了之後才發現,她也只是一塊土地,也存在著許多亟待改善的方面,但是,我仍舊覺得她是美好的。在臺灣的一百多天,也會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一段時光。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 關於臺灣。

註:以上圖文為作者授權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投稿郵箱:

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

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相關焦點

  • 陸生在臺灣:理解臺灣人的恐懼 陸生必修課
    不只是陸生,新婚陸配無法赴臺團聚,沒有取得臺灣身分證的陸配子女(新聞中常用「小明」代稱)無法回到父母身邊,2020年,對於這些與臺灣有著連結的大陸人而言,都充滿著艱辛。疫情之下,2020年上半年的這一個學期,臺灣因為沒有受到非常大的疫情影響,學校都還是照常線下授課,但因為陸生被禁入、無法返臺,學校也都發布了「安心就學」措施,協助陸生們上網課。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陸生在臺灣:心愛的臺灣撤回表白 好心酸
    「因為疫情,世界旅遊業都受到了衝擊,我們是來振興臺灣飯店產業的」,Nick開玩笑說。唯獨陸生依然禁入開放陸生回臺的進程,是分階段的,先是畢業班學生,再是上學期有註冊在學的陸生,最後是因為上半年無法返臺而選擇休學的復學陸生們。烏龍的是,8月5日的時候,臺灣教育部說可以開放此前禁入的所有境外生返臺了,不料,過了不到半小時又忽然改口說,唯獨陸生依然「禁入」。
  • 萬一臺灣人「不幸」愛上陸生
    聯合晚報刊載社論稱,如果一個臺灣人愛上了來臺讀書的大陸生……。這是個假設句,但並非不可能發生。此一情節應加上「不幸」二字描述,因為萬一真的發生了,且雙方愛戀到想要結婚,那可是非常麻煩的事哦!「立法院」繼續在火爆氣氛中討論大陸生來臺就學的法規,昨天新添了陸生能否與臺灣人結婚的話題。
  • 臺灣高校招2134名陸生
    N中新 新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方面21日公布招收大陸學生就讀臺灣高校學士班(本科)簡章,即日起至6月17日下午5時,凡參加今年高考的8省市陸生都可報名。今年臺灣共有135校招收大陸學士生,其中公立49所、私立86所,陸生名額共2134人,其中公立282人、私立1852人。
  • 陸生,臺灣「健保」為何還是沒你的份?
    這天,臺灣立法機構要討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以便讓陸生可以參加臺灣的健保(醫保)。 該修正案由國民黨提出,與此前引起軒然大波的「服貿」等議題不同的是,民進黨並沒有放話要強力阻攔。這形勢,讓人們一度認為陸生健保已經水到渠成。
  • 臺灣大學生當學伴 變身陸生「守護天使」(圖)
    圖自臺灣《旺報》   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為了讓大陸學生到臺灣念書能儘快適應臺灣的生活,臺灣多所大學都設有「陸生學伴」制度,徵選熱心服務的臺灣本地學生作陸生的「守護天使」,同時也提供兩地學子深入交流的機會。
  • 你好臺灣
    你好臺灣!我們整整分別了六十年,今天終於可以重逢。你好臺灣!你好臺灣!當我走上寶島,才發現,八天時間實在太短!你好臺灣!你好臺灣!人說到臺灣不要忘了靜靜感受日月潭的恬靜、花東海岸的浪漫;我說到臺灣不要忘了靜靜感受臺灣人的儒雅和「jia beng」的美餐。只有去過臺灣的人,才能感受到離開臺灣時那不舍的眷戀。
  • 臺灣口罩難買 陸生自備入境卻被查扣!
    陸生返臺推動組臉書 中評社臺北9月15日電/最近陸生陸續返臺就學,很多人怕在臺灣買不到口罩,從家裡帶足一年或半年的用量,卻在進入臺灣海關時被扣,焦急不已。
  •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2012年12月14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陸生談民進黨當局差別待遇:在臺灣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對此,有應屆畢業的陸生寫信給臺「教育部」稱,大陸經歷年初的疫情後,已建立嚴格的防控排查機制。近兩個月,許多省份病例清零。該陸生表示,不能參加畢業典禮已是很大遺憾,盼能放行有緊急需求的應屆畢業生,讓他們在臺灣的求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記者也輾轉聯絡到一位在臺灣政治大學讀博的江蘇籍陸生。
  • 臺灣高校招收陸生名額公布 逢甲臺大最多
    視頻:臺灣有限制通過「陸生三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2月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今天公布核定2011學年度臺灣大學校院招收陸生赴臺名額,大學體系1123名、技職校院體系共877名,兩者合計2000名,其中逢甲大學以74名拔得頭籌,臺灣大學以73名居次。
  • 臺灣放寬入境政策 部分在臺就讀陸生得以返校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媒體消息,臺灣教育部門政務負責人劉孟奇22日下午宣布,即日起將開放所有國家/地區應屆畢業生申請入境,陸生也包括在內,但必須依規定在防疫場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應屆畢業陸生約有3千人。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15日晚間宣布,7月22日起開放日本、韓國等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的境外學位新生來臺。不過開放的國家及地區中,不包括中國大陸。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一是歧視,二是雙標。
  • 首屆陸生赴臺4年 帶回滿滿化妝品和地道"臺灣腔"
    (圖/翻攝自李奕晗臉書)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常常被掛在嘴邊,而現在,它又和伴手禮劃上等號。第一屆陸生畢業,他們都帶了怎樣的伴手禮返鄉?在臺灣4年的學生生涯之後,是什麼特別的伴手禮讓他們想不遠千裡帶回家?
  • 臺灣各大學探路陸生赴臺 先爭取交換陸生
    受少子化影響,臺灣的大學生年年減少,學校擔心幾年以後面臨「招嘸人」窘境,陸生因此成為「新生源」。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屏東大仁科技大學校長歐善惠以數字貼切描述:「大陸每年有一千多萬人考大學,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來臺就讀,就可以解決臺灣的窘境。」
  •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5月11日09:19   人民網5月11日電 民進黨已決定有條件放行「陸生三法
  • 臺灣銘傳大學處長:陸生一年貢獻學費1.6億新臺幣,若歸零影響大
    針對陸生議題,臺灣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長劉廣華接受訪問時表示,兩岸關係中,教育是中性的,可以不談意識形態,他強烈認為應該要恢復兩岸教育交流、開放陸生來臺。劉廣華說,今年全臺的新陸生已經歸零了,未來3、4年很難恢復榮景,後續就看兩岸官方的善意才會開放,否則就是陸生大二、大三生持續畢業後減少到零。  劉廣華指出,有7成陸生改變對臺灣的概念,他不知道不讓陸生來臺的政治因素是什麼,但他認為陸生來臺的好處太大了,不只是財務挹注而已,從學術層面、思想到生活方式等都是。
  • 臺灣在線支付麻煩、購物不便 雙十一陸生無購買慾
    但部份在臺陸生表示,在臺灣用淘寶購物不便,在線支付手續麻煩,加上跨海運費高、時間長,因此對「雙11」購物並不熱衷,興致缺缺。 據報導,江旭華與羅音吟兩人都來自浙江寧波,分別就讀銘傳大學媒體與傳播管理學系及新聞學系。
  • 陸生看臺:讀懂臺灣 從「我愛臺妹」談起
    然後在上升一層則是學術上可能面對到的英文翻譯與專有名詞之間的不同:基辛格與季辛吉其實是同一個人,屏蔽其實等於屏蔽。再往上,就是一些文化的,歷史解讀的差異,比如說,大陸在1964年說「中」法建交,但是臺灣這邊卻說1964年「中」法斷交,若是擺在一起看的時候,著實會有十足的錯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