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家庭農場=高效農業

2020-12-19 央廣網

    

  圖為瑞彩農業公司蔬菜基地員工採收豌豆尖。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南陽日報報導:「咱家庭農場生產的蔬菜也能換外匯了!」初冬時節,在方城縣趙河鎮桃園村農民周西林創辦的裕隆家庭農場裡,正採收露地蔬菜的周西林笑著向記者介紹,他的家庭農場以河南瑞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3000畝高效農業基地為依託,採收後的蔬菜就地裝箱,由冷藏車外運至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部分蔬菜還遠銷新加坡、泰國等地。

  今年6月份,在方城縣趙河鎮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革試驗區,慕名而來的河南瑞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700萬元,高品位建設3000畝露地蔬菜生產基地。8月10日以來,蔬菜進入收穫期,每天運至深圳、廣州等地3萬斤以上,另一部分轉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截至目前,短短4個月時間,已銷售蔬菜600多萬噸。

  「公司+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是公司的運營策略。目前,該公司與3個家庭農場結成一體,家庭農場的蔬菜種植面積佔公司總經營面積的一半。「技術上的事根本不用操心,蔬菜的生產風險和銷售風險都由公司承擔,咱就是出個笨力。」裕隆家庭農場的主人周西林向記者介紹,公司對家庭農場進行「四統一」管理——統一安排生產計劃、統一機械化耕作、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市場銷售,家庭農場投資勞動力和部分生產資料。這種模式用公司總經理裴森林的話說,是「肩並肩的合作」。

  蔬菜生產全程都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以微生物發酵後的雞糞、鴿子糞、羊糞等作底肥,蔬菜出芽前補充有機肥,青苗期追施專用複合肥,噴施葉面肥;使用低毒易分解的專用農藥,蔬菜成熟前10天停止使用農藥。種植的蔬菜以廣東菜心、芥藍為主,廣東菜心一年可種8茬,芥藍一年可種4茬,年產量均在1萬多斤,每斤平均價格3~4元。此外,還種植豌豆苗和少量的雪鬥、春菜、江門白等蔬菜。

  身為鎮人大代表、桃園村黨支部書記的周西林是當地第一個當上家庭農場主的,「不為別的,只想讓更多的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從而改變生產習慣和生活觀念,達到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對於蔬菜基地帶來的新變化,方城縣人大代表、孫彰村黨支部書記趙成群如數家珍:「僅10月份一個月,俺們村在蔬菜基地打工的上百名員工共領到工資29萬元。現在村上打牌、聊閒話的人沒有了,大家每天都是風風火火到菜地裡幹活,連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去菜地採摘豌豆尖,蔬菜基地給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說起家門口就業,趙河鎮黨委書記餘瑞平信心滿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俺們今後要引入更多的農業企業,帶動更多的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談起下一步發展打算,裴森林告訴記者:「我們將在『公司+家庭農場』模式的基礎上,以家庭農戶為作業單位,採取面對面合作模式,由公司為農戶提供設施、技術、生產資料,農戶按公司統一生產計劃和技術標準種植蔬菜,與公司籤訂蔬菜回收合同,讓當地更多農民從種植蔬菜中受益。同時,進一步提升蔬菜基地各項生產和管理標準,努力將基地打造成方城縣第一家國家級蔬菜園區,讓瑞彩農業蔬菜品牌成為全國現代農業中一張閃亮的名片。」(記者 孟新生 特約記者 陳新剛)

責編:牛閃閃

相關焦點

  • 家庭農場 農業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康怡家庭農場負責人餘培英難掩興奮。這家農場經營土地120畝,家庭勞動力4人,主要生產食用菌、核桃、蔬菜,年產值達到110萬元,去年純收益實現20多萬元。欣欣向榮的家庭農場,正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
  • 陵城區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標準化產業化打造「放心農場」
    □冷相釗    6月30日,全市首批23家「放心農場」授牌儀式舉行,陵城區御耕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金穗豐家庭農場、康深牧業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近年來,陵城區委、區政府搶抓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良機,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為保障,按照「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品牌化引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特色、高效、安全農業,全力加快京津冀魯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
  • 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家庭農場」有法可依,農業再譜新篇章
    上海為家庭農場立法,是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松江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探索家庭農場,創造「松江模式」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家庭農場試點的地域,早在2007年,松江區開始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多次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肯定。2013年,松江的家庭農場模式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
    會議通報表彰了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30 強企業、家庭農場 100 佳、農民合作社 100 佳,並為30 強企業、農民合作社 100 佳、家庭農場 100 佳代表授牌。省領導杜家毫、烏蘭、張劍飛、隋忠誠分別授牌。 湖南是農業大省。
  • 農業農村部答覆關於加強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農業...
    一、關於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農業農村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指導地方在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時,積極支持農民合作社
  • 我國傳統農業仍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
    目前,我國傳統農業仍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家庭農場市場潛力大,空間大,抗風險能力強。在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傳統農業一般仍存在著財政投入少、人工成本高、技術成本高等問題。因此,對當前家庭農場市場進行細分會產生新的發展機遇,以下兩個方面可以簡單作為參考。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模式推進精準...
    作為全國知名農業龍頭企業,溫氏近年大力推行「公司+家庭農場」模式推進精準扶貧,從而為各地鄉村振興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近日,記者從溫氏獲悉,由新興縣政府及溫氏股份共同打造的全省首創的扶貧養殖小區即將建成。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有你...
    會議通報表彰了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30 強企業、家庭農場 100 佳、農民合作社 100 佳,並為30 強企業、農民合作社 100 佳、家庭農場 100 佳代表授牌。省領導杜家毫、烏蘭、張劍飛、隋忠誠分別授牌。湖南是農業大省。
  • 上海松江:家庭農場點亮都市農業
    松江的家庭農場別出心裁,是高度「計劃性」的「定人定產」農場,規模在100畝到200畝之間,農場主是本地職業化的家庭成員,基本不超過3人,只從事糧食生產和養豬。恰恰是這個看上去與市場格格不入的家庭農場,自2007年推出到今年6月止,已發展到1173戶,經營面積佔全區糧田面積的77.3%,戶均經營面積114.1畝,戶均年收入10.1萬元。
  • 農業農村部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提供給各有關單位、家庭農場經營者學習借鑑共性經驗。資料圖:江西新餘一家有機蔬菜種植園。 趙春亮 攝  農業農村部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及各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 鎮江這個農場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批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鎮江市如花家庭農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入選。這也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家庭農場。據了解,本次公布的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既有個性特點,又有共性經驗,具有貼近小農戶的特點,符合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要求。同時,這些典型案例還兼有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生產經營,因地制宜實現最佳規模效益,注重現代農業科技運用的成功經驗,他們的諸多做法能夠給廣大農民啟迪作用。
  • 家庭農場方案_2020年家庭農場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 Partners   「Heckfield Place」是古文物研究者Horace Walpole的故鄉,這裡後來被改造為輕鬆愉悅的鄉村旅館,其中有著美麗的臥室、兩間餐廳、一家私人影院、Little Bothy水療中心、酒窖、花園,以及家庭農場,這些功能區域的設計策略都堅持可持續和生物農場原則。
  • 《中國好食品》特別推薦——花好月圓家庭農場
    「花好月圓家庭農場」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烏山鎮,屬湖南八曲河生態種養殖基地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專門研究、試驗、開發和推廣的農場,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
  • 家庭農場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的主流經營形式
    「家庭農場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形式,至今世界上的現代農業,幾乎都是家庭農場,特別是糧食生產。」5月20日,在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的辦公室,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不僅早在1948年,便幫助解放區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拖拉機手,1949年之後,韓丁亦多次來中國訪問和工作,並圍繞農業機械化問題做了大量調研。  而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盛亞飛說,在1974年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做報告說,到本世紀末要實現四化。但農業現代化是什麼樣子呢?  盛亞飛說:「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一個基本形式就是家庭農場。」
  • 投資家庭農場機會已然顯現 農業經營模式正在變革
    「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一時間,家庭農場廣受關注。毫無疑問,家庭農場是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它的出現,也讓更多投資者又多了一個選擇,即當個家庭農場主。
  • 春暉家庭農場:工廠化模式讓農業生產全程可控
    上月底,記者來到位於袁莊鎮戴南村春暉家庭農場,只見巨大的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翠綠的秧苗在秧田整齊地排立著。袁莊鎮竹園村12組村民繆丙紅是春暉家庭農場的插秧機機手,當天,他正和別的工人一起,幫著春暉家庭農場插秧。目前,春暉家庭農場流轉土地4000多畝,種植小麥和水稻。
  • 發展家庭農場,打造農業致富「新引擎」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在我市,一個個「小而精」、「小而新」的家庭農場星羅棋布,在發展新型農業助農增收的同時,也為周邊市民帶來不同體驗。
  • 濉溪縣一家庭農場獲評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十大家庭農場
    日前,濉溪縣龍邦家庭農場獲評「2018年全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十大家庭農場」榮譽稱號,成為淮北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家庭農場。 濉溪縣龍邦家庭農場是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和安徽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 「家庭農場」建進農業科技生態園
    □記者 姜言明 通訊員 桑學陽 報導  本報寧陽訊 寧陽縣伏山鎮馬廟村農民李正,藉助當地一家農業科技生態園龍頭企業提供的種苗和科研技術優勢,毫不費力地建起30個蔬菜大棚,每年只需精心管理,每個大棚年純收入便可達到4萬元。
  • 達州市:把家庭農場培育成為壯大農業產業的主體
    近日,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專家組前往開江縣,對全國21家先進典型家庭農場示範場之一的開江縣「鴻發家庭農場」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中,專家組一行在該農場了解到農場主方慶林回鄉發展養殖業的驅動力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專家組對當地農戶的帶動情況及養殖技術環節給予指導,對「鴻發家庭農場」未來做了科學規劃。專家組提出,要引導家庭農場使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延伸生產鏈條、提高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