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生日在這兩天最有福氣,還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2020-12-15 葉三說

古人認為生日在這兩天最有福氣,還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在中國的廣大地區,很多老百姓還是非常信佛的,這從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十五這兩天,寺廟旺盛的香火就可以感受出來,儘管很多人批判這是一種唯心論,但是對於很多百姓來說,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心安,也就是所謂的「心誠則靈」。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每個月農曆的初一或者十五都被人們稱之為好日子,不過每年有12個初一和十五,到底哪個才是最好的日子呢?關於這點,我們的古人早就形成了共識,甚至認為,生日在這兩天的人是最有福氣的,為此,還有一句專門的俗語,那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我們來看下它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這俗語中的初一指的是正月初一,我們都知道,正月初一是中國的春節,這一天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非常的熱鬧,企業停工、學校放假,人人都在家享受著團圓的喜慶。像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不管離家多遠,在正月初一這一天都會努力地趕回來和大家團聚,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每到春節臨近的時候就會有春運這種特殊的現象,也會出現黃牛倒買倒賣火車票等情況,其實都是看中了人們歸心似箭的心理。

大家想一下,本來正月初一就已經是非常開心和喜慶的日子了,這個時候若是家裡有個女孩子出生,那是不是喜上加喜呢?大家都會打從心理地認為,這個孩子是帶著福氣出生的,她的一生都會大富大貴。

不過大家肯定也覺得很好奇,為什麼要強調女孩子呢?初一的時候生男孩子不好嗎?其實這是因為在民間,人們認為正月初一這一天是屬於娘娘的日子,自然女孩子出生的話比較應景。

在古代,人們認為一個女孩子最好的歸宿是進宮當上娘娘,這就相當於是飛上枝頭變鳳凰,這輩子吃穿住都不用愁,而且身份地位也備受人尊重,要知道,古代的女性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是當了娘娘就不一樣了,自然被人就會對你敬重三分,也能給娘家人帶來一定的幫助,所以當時的老百姓都希望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能生個女兒。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十五的官」,這裡的十五指的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的熱鬧程度完全不亞於春節,很多中國人都會在過完元宵節才出門工作,因為大家認為元宵節也是一年一度團圓的日子,要全家人整整齊齊地在一起比較熱鬧。

而在元宵節這一天,各地也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比如猜燈謎、放煙花等等,傳統的正月十五被認為是文曲星下凡的日子。

我們都知道,文曲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男性,本身又兼具功名,所以人們就將這一天出生的男孩子認為是文曲星轉世,不僅出生就帶著福氣,而且長大後也能像文曲星一樣考取功名,當上大官。其實不管能不能當大官,在元宵節這一天出生,本身就讓人覺得很喜慶,至少很多親人都能到場祝賀,這點和初一出生的娘娘性質是一樣的。

其實「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只是人們一種迷信的說法。

想要當娘娘或者當大官,不是看你在哪一天出生的,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自身的努力奮鬥,只有自己優秀了,別人才會看中你;只有自己優秀了,才能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當然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運氣,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呢?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耳朵大的人有福氣,這句話正確嗎?
    俗語是中國在千百年來發展的一種口頭禪。它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雖說有帶著一些迷信封建的成分,但是並不影響它有一些地方還是存在的道理。所以說,對於這些古人所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去帶的正確的價值觀眼光去看待。
  •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
    識人俗語:「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啥意思?老祖宗說的有理嗎分析問題,我們常用的步驟是由點及面,即通過一個小的方面來分析,進而覆蓋全面,找出問題所在。而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來識人,只不過是通過人的外貌來識別對方。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在過兩天便是我們地地道道的七夕情人節了,作為民間唯一流傳千年的情人節,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最為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會因此熱鬧一番,而作為大多數傳統節日的發源地農村來說,不僅僅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還留下了寶貴的處世智慧和社會經驗,它們隨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歡聲笑語流傳至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想來又讓人回味無窮。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聽起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在古代這話可是很有講究的。
  • 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思緒萬千,決定回到農村老家走上一趟,一路向西,向西,歷經兩天的路程終於到家,壓抑的心境豁然開朗,繁重的思緒瞬間消失,因此在這裡能感受到的是清新甘甜的空氣,潺潺的溪水,淳樸善良的民風。不過在農村生活,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和長輩們在一起暢聊場景,大家經常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說笑笑,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
  • 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
    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說起俗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們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一種形式。為了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或者表達某種特殊的習俗,他們往往以俗語的形式呈現出來,並逐漸被越來越的人所接受,最後流傳至今。也許,很多的俗語都包含著迷信的成分,但是這終歸是一種最美好的祝願和希冀。今天,我就要給大家帶來一個俗語。很多人肯定聽說過這前一句。早上和晚上不能幹的兩件事,古人留下了一句俗語,有道理嗎?
  • 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老祖宗這麼說有啥依據,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積攢下來的經驗,雖然有些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但是並不代表這句俗語完全沒有道理,每句話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就比如說老祖宗關於福氣的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這只是俗語的上半部分,字面意思非常簡單,就是說六月生下來的孩子都是有福氣的,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不過古人這麼說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古代的生活比我們現在差遠了。
  • 俗語「有福之人春秋生」,春秋季節出生就有福氣,這話有道理嗎?
    俗語「有福之人春秋生,無福之人夏冬生」,是什麼意思?在春秋兩季出生的孩子就有福,在夏冬兩季出生的孩子就無福嗎,不是的,這句俗語是說,母親生產的時候,如果在春秋季節,在產後的休養,也就是坐月子期間,會比冬夏兩季生產更舒適一些。
  •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農村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寡婦年」這個詞語,老一輩的人們應該都知道,年輕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寡婦年就是「兩頭不見春」這一個年份,就是指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就已經立春了,而這一年結束的時候,立春的時間也還未到,這個年份後來就被人稱作了寡婦年。按照那個時候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年裡人們是不能結婚的,寓意是不好的。大家肯定會覺得這個年份離我們似乎很遙遠,其實今年2019年就是寡婦年,大家可以看看日曆,很符合這個「寡婦年」的具體要素。
  • 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現實的人際關係,下一句更經典!
    就像我們今天要了解的這句俗語「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它就是古人通過觀察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而總結出來的,並將此關係形象貼切的用俗語表達而出!其實這句俗語公分兩句,我們先來看看這第一句!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此話真理嗎?
    引言古人對於幸福也有著自己的定義。在古代,大多數人都是農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和事也比較單一,因此對於幸福也有著樸素的定義。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幸福就是家庭美滿,家人身體健康。甚至古人把幸福觀編纂成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難道腿毛和幸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到底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 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什麼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但是如果這一年有旱災水災,就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也就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所以老一輩人總結出很多俗語,以供後人參考。比如我們熟悉的一句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就是描寫天氣的俗語,如果中秋佳節雲彩遮住了圓月,那麼在正月十五那天就會天降大雪。
  • 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有道理嗎?
    這些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濃厚的哲理,但是有些俗語也充滿了迷信色彩,例如:「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就是人們把運勢和身材,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來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說到這句俗語的由來,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話說一日,曹操見到孫權時,看到孫權騎在馬上,上身修長,下身較短。
  • 農村五句大實話,說出來能「噎死人」,卻句句在理!
    農村俗語是農民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在常年累月的生產和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這些俗語幾乎涵蓋方方面面,現在依然得到農民的廣泛應用。當村子裡的老少爺們都非常實在蹲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拿一些俗語來調侃同伴或者教育晚輩。雖然說出來能噎死人,但是仔細體會卻發現說都是大實話,也句句在理。
  • 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總結的句句在理
    相比一些高雅的文化,一些聽起來比較「俗氣」的文化也流傳了下來,像農村俗語就是一個例子。俗語沒有詩詞歌賦的高雅,更沒有琴棋書畫的韻味,但是它裡面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作為古人對於生活的總結,俗語都非常簡短,只要是認真分析,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
  • 「有錢別省,有福別等,有氣別忍,有恨別記。」古人說得太好了!
    「有錢別省,有福別等,有氣別忍,有恨別記。」古人說得太好了!相比現代,古人的受教育水平要差許多,但是,古代所接受的「人生教育」卻並不比現代人差多少,因為,聰明的古人善於總結,能將深奧的人生哲理與養生秘方簡潔明了地表達出來,讓人易記、易懂,因而,也更容易接受。比如民間的一句老話「有錢別省,有福別等,有氣別忍,有恨別記」,表達了古人的生存智慧,即使是放到現在,這句話聽來也仍有幾分道理,值得借鑑。
  • 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說出生的富貴時間嗎?
    農村老人遇到事情喜歡引用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人們在勞動中,運用智慧的思維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很多簡單又朗朗上口,還方便記憶。今年農曆9月因老表喜得千金,我特意趕回家祝賀。老表比我小點,我倆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所以哪家有大事小事,正常都要親自去幫忙的。
  • 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是什麼意思?有講究嗎?
    俗語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是什麼意思?有講究嗎?俗語,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俗話,這些語言大多都無跡可尋,不知道是從誰的口中說出來的,更多的是先輩們一代代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雖然通俗卻也不乏哲理,其每一句話都有它自身的道理,而這些俗語涉獵之廣,範圍之大,怕是我們這輩子都記不完了。
  • 俗語「麻面青須不可交」,什麼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說麻面青須的人不能交往,很多人認為麻面與青須是一種人,其實不然,麻面與青須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面相。麻面是滿臉麻子且凹凸不平的人,古人認為這種面相的人往往天庭尖窄,做事顧前不顧後,隨心所欲。
  • 俗語「面不仰臥,腿不張胯」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字字在理!
    它不同於那些束縛於條條框框之中的高雅文化,老祖宗在創作俗語時,都會用接近於白話的形式來體現,言語簡練,通俗易懂,用簡短的幾個字就能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的透徹又鮮明,讓世人在日常聊天時就可將其引入其中,不但不會覺得彆扭還為聊天內容添加了生動有趣元素。俗語,可謂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傳於後世的珍貴財富!
  • 寶寶屬相:老人為何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最有福氣?漲知識了
    文|文兒我表妹家寶寶馬上就要一歲了,從寶寶出生到現在,周圍的老人一聽說她家寶寶是豬年正月出生的,就會說上一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寶寶真是有福氣啊。屬豬的寶寶,正月出生就是有福氣?沒錯,一些老人總是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