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城市丨萬科造城,值得我們再次閱讀

2020-12-10 建築檔案

建築檔案走進北京·臺湖

對話萬科城市之光·東望

-

在我的記憶深處,城市是屬於理想的。

創建和開始城市的那一刻起,人的習慣已經被城市的理想所包藏。

一種自我的理想和一個城市的理想裡,

人,顯得越來越渺小。

高度、寬度、尺度,卻如何也無法安放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我們創建的城市,在恍惚之間,人的形象開始消隱。

也許,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造城」,更是要學習如何認真客觀的「城市與生活的連接」。

北京,過去的一切終將過去

北京,新生的街道裡,也正在發生著新的故事。

走進臺湖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的這塊土地,同時在想:究竟我走進的是北京,還是北京的某個角落。依然是北京,也不知從哪個時刻開始,我們開始更多關注新北京。一群人,帶來了一群新的、不一樣的城市理想。構建者總是忐忑的,創造者走的也比較艱難,一個城市的另一端,不一樣的故事裡,這個角落的綻放,像是浸透了古今中外的城市思想,看到的是一個地鐵城市新的尺度。

選擇了走進一座城

也是在選擇一種城市生活

軌道成就的地鐵城市,給予生活更多自由

-

為什麼要在城市生活?我們的前途在哪裡?我們如何選擇城市?什麼時候是一個城市最好的時機?理性視角來看,城市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生地狀態、半熟地狀態、熟地狀態。城市處於半熟地狀態之下,理應是我們走進城市最為合適的時機,資源交替開始了新的格局,人口活力也基本充足,基礎設施處於一個發力迅猛時段,城市空間的內容也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也具備高頻次城市內容進駐的可見度。

在此之上,地鐵對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就是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提供更寬闊的生活視野,更長遠的生活觸點,以及更加彈性的生活方式。通過地鐵,你能看到一個城市最具律動的呼吸。軌道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板塊價值的提升和城市發展的進程,這是從「荒原地區」到「新大陸」的本質區別。就像是一個都市大磁場,吸引著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成片區的生活、消費中心。這既能讓住戶享受成熟的配套、便捷的都市生活,還能實現資產增值。

北京·臺湖就是這樣的板塊,即將通車的地鐵,副中心的多元內容發展疊加與交融,城市政策紅利的傾斜,看到見的城市速度裡,沉澱著不一樣的「未來」。臺湖這塊版塊突出的價值之一就是地鐵,這裡有黃金動脈17號線,連接城中心的亦莊線,與副中心連接的M102號線,還有連接兩大機場的21號線,四大地鐵線路的匯聚使得臺湖逐漸成為東南城市的樞紐。

同時佔據兩站一街的規劃優勢,同時作為亦莊經濟開區和通州區、CBD區域交界處,同時在經濟開發區的規劃中,密集的交通路網讓其成為對內對外的承接集中地段。

這是一座地鐵城市的共通與無邊界,也是新時代下的一種先進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區域內的高密度路網還是17號線的7站國貿,這都給到了現代人們所需要的城市生活。

城市不僅僅是一代人的,

也是為了下一代的。

-

城市的出現,總是在嘗試連接一種時間,這種連續性,以空間的邏輯出現在我們的日常之中,形成了每一個城市時代的連接點。咋一看,仿佛我們曾經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座城市,我曾經來過,有關一個片區的空間序列,書寫的自然是那種我們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這種來自於人、城市、自然之間的歷史歷史性關聯。我,可以去到哪裡?我們又在哪裡?我和我們要去到哪裡?空間裡,總有一條通道是通往人心的,城市空間裡,總有很多種連結,可以把我們帶到未來。

走入一個城市建造的歷史中去

閱讀並靠近一個屬於城市未來的真相

-

深讀一個城市的精彩片段,在自我的建立和城市的再創造的過程之中,我們和我們同樣重要。每每提及城市我們會談論什麼?什麼是城市應有的精神?09年的北京,在奧運之後開始新一輪城市格局的思考,截止2019年,十年之後的北京,呈現了一部北京區域擴展與中心轉移的東西南北四部造城史。1.0的造城模式營造的更多是構建在配套完整度之上的便利化生活,是基礎建設維度的城市底板設計和城市賦能。2.0的造城模式重點是結合現存的地脈資源,從物理空間的營造上升到空間與精神生活的聯繫,地鐵是手段,賦予城市一個更具精神文化內核的美好生活畫卷。

每一個城市的空間故事斷面具備其特殊性,北京的新都市空間結構裡,從一個地點的空間,到一個地方性的空間形態的塑造城市,開放,不應是一種口號,也不能僅僅停留於擺放。北京,這個城市,需要開發者和設計者賦予其新的空間記憶。初心也理應如此:嘗試性的塑造一個美妙而異於其他地方的生活場景,並通過連接的方式,讓形態各異的空間成為一個整體。

土地,還在土地生長的那個地方

我們需要在每一塊土地上

勾勒出一個來自當下和未來的理想

-

兩代「造城概念」的探索裡:從「現代城市的基礎版圖搭建」到「一個新北京人文城市脈絡的再次梳理」之間。原有的居住形態裡以更加多元的開放城市主張,社區的概念被建築的思考所替代;從改變城市物理空間界面到城市間隙的人文精神的自我覺醒與空間動能再造;

原來的商業僅僅是停留於商業的買賣之間,如今,體驗性商業街區與開放式商業空間的向外延伸,嘗試突破一種思想邊界,在新、半新、舊、半舊之中,拉開了一種新的城市交往氛圍;基礎配套已經不能滿足一種互聯結構之下的生活轉變,人文的刻畫需要跟家柔順的語言結構和空間訴求;

從建設、建造、創建、創造的十年城市衍變之中不難看出:依舊紮根於對城市的精神的探索、建設著的是人們對城市新的認知架構、創建的不僅僅是一次新造城運動、也帶來一種新的城市氣息與情愫、正在創造著的則是屬於我們共同擁有的城市未來。

職住平衡

平衡的是我們對於生活日常的時間

-

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著不一樣的城市日常,「職業」與「住區」之間成為我們城市人口的主要動線,若想尋得職住平衡並尋得良好的交通解決方案,才有了臺湖這個地塊的未來版圖。職住平衡,也決定了一個區域的發展潛力和區域的城市幸福感。

一條生態軸和一條金融商務軸,加上「高端總部基地」的定位,臺湖的整體規劃更加注重城市的高效實用,或將成為新時代城市樣板。扇形的交通機構和TOD的中心特性,更是提升城市效能的核心工具。位於東南部的臺湖就具有著扇面交通的特質,17號線貫穿北京南北,連接三城一區,三條高速交匯,臺湖形成了東南部中樞。任何一條交通發生擁堵,你都有立體9宮格式的路網選擇,這也是一個人的不一樣的城市日常。

地鐵,與城市更緊密的結合

八載的深耕,遇見更好的城市模型

-

在造城的過程中,地鐵一直是這座城市的核心。萬科從2012年開始入主臺湖,深耕八載從公園裡到城市之光·東望,在區域原有的TOD模式上,建設打造了超110萬方綜合大盤,從住宅、辦公到自建的商業街,代建的樂跑公園,引入的學校,以高效的彈性連接,打造出一座交通+全物種所營造新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名副其實的「地鐵城市」。「城市」內部提倡步行社區的新城主義開發模式,小街區密路網的先進規劃對城市新升代人群實現的生活方式升級。

內部覆蓋亦莊、17號線兩條地鐵線,分別實現了和亦莊、通州、CBD的連結。同時17號線首發站規劃了地鐵上蓋綜合體,未來和城市之光大盤的互動會給區域帶來巨大的發展活力,從而形成區域發展的重要紐帶。各個功能區之間提供高效便捷的連接之外,讓地鐵與生活更加緊密的結合,也讓「地鐵城市」成為與城市其他地域和居住、辦公、消費、娛樂等功能的接口。邁出地鐵,就是一個NEW WORLD。一個圍繞地鐵骨幹,生成的高密度資源覆蓋的超級生活區,城市之光·東望,作為一個重要的起訖點,讓快捷和便利為新升代生活提供更多想像。

類比曼哈頓的城市轉變之路

北京·臺湖也有著新的城市空間生態邏輯

-

經歷著建築作品到城市產品的思考變化,也是對於正在這個城市生活著的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新的認知體系的塑造,城市內外和城市之間的連結的那部分,亦或是微小城市細胞在裂變中誘發的諸多思考,需要我們多一些細微的參與和體驗。邊界,從一段一段的現場空間開始,更加碎片化的散落於我們生活的日常之間。

1609年,哈森帶領荷蘭人佔領曼哈頓,荷蘭人按照阿姆斯特丹的方式來規劃曼哈頓島,因此在島的尖部規劃運河,整個島由很多街坊構成,北邊界做了城牆,於是就變成了現在的華爾街。紐約的空間擴張從美國建國後便開始發展。從下城區逐漸蔓延至整個曼哈頓。曼哈頓被網格的格局填滿,這種格局便是開放式街區,開放式城市的基本構想。好的城市綱領也是如此,在聚與流之間,也在當下與未來。

每一個綜合住區都是一個IP,它有著自己最與眾不同的「IP形象」,以「北京曼哈頓」作為萬科的IP,採用了開放式街區的理念,由四個小街區的地塊組成,其中一個地塊是一個刀把型的L型嵌套著一個教育用地,本著開放包容的出發點,犧牲了一部分規劃資源,將「刀把」切出一個方塊跟教育用地結合,打造成了整個社區四個組團彼此連接共鳴的社區之心,這樣的IP運營模式化被動切割到主動開放,體現出一個城市的包容和對當代新城市人新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由此,在不同的組團地塊之間,尺度,成為城市未來的標尺。過密的尺度會使得整個住區變得擁擠,而過寬的尺度則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漸行漸遠。萬科城市之光·東望項目在行車車道和人行道路上有著獨特的考量,組團之間100-200米的最佳尺度可以連接各個地塊,形成相對集中的活動、景觀區域,也可以呈現出開放、健康的社區狀態。

還需要存有一種藝術修養,

讓城市看起來不那麼單調。

-

藝術,不僅僅是看的見可觸摸的藝術品,未來的城市值得我們帶著極高的藝術素養走進來,使得這裡的街巷、生活的日常、社區的溫度能夠複合我們的想像。通過設計可以改良的,也是讓這種美好的願景,以空間的給予,可以讓我們值得與這個城市共同前行。一幅畫、一曲音樂、一部電影、一場搖滾,空間裡臨摹的總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老去。這是屬於我們的城市,我們創造了一個大片區的空間文化生態底板,也需要與當下和未來的人一起來書寫空間裡美妙的序曲。

城市界面需要更加豐富

繼而釋放城市骨子裡的能量。

-

美國傑出的人本主義城市規劃理論家Kevin Lynch曾在1960年出版了對現代規劃最有影響的著作《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理論認為,人們對城市的認識並形成的意象,是通過對城市環境形體的觀察來實現的。這些形體環境要素主要包括地標、邊界、節點、路徑、區域。

綜合住區的意象可以說是城市意象中的一部分,城市之光·東望應用了Kevin Lynch的五要素,用現代化的規劃設計實現了街區與城市的功能分區。建築設計上則通過建立「hierarchy」主次層次結構來幫助實現主次關係,城市界面界定,組團識別性等核心建築組團設計理念。這樣的住區意象賦予了社區更多新鮮感與活力,就好像賦予了每一棟建築語言的能力。

建築本體的語言需要配合住區的區塊劃分,城市之光·東望採用了現代美式三段式手法,強調橫向、橫縱、十字交叉線條拉開豐富的空間層次,下三層段首二三層採用石材和磚材,打造高品質感的近人尺度感受。中間層段採用仿石塗料及仿磚塗料,形成與下三層的材質呼應和互動。上三層段採用顏色和材質的變化打造豐富多變的城市天際線,同時在屋頂設置金屬構架,強調建築的領域感和歸屬感。

著名建築師沙裡寧有一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追求什麼文化」。城市色彩是人們對城市留下的第一印象,建築同樣如此。萬科城市之光·東望的色彩哲學提取了美國紐約的城市元素和符號記憶,有標誌性城市象徵的布魯克林大橋磚材的米灰色,有與行道樹交相呼應不同層次街道建築的棕褐色,立面設計上也跳脫單一的建築色彩,增加了對城市建築的理解,讓建築色彩和社區生活產生的交互面和識別感。

每一個值得交往的空間

都存在著良好的空間交互習慣

-

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在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位於紐約中央花園以南,它包含商業辦公,酒店,零售,戲院,公共藝術中心,室外溜冰場等多種物業形態,同時在地下還設有商業廣場,貫穿眾多布滿商店和餐廳的地下商業街。

在城市之光·東望中就有個這樣的800m「洛克菲勒廣場」,採用了同樣的下沉式的手法豐富垂直方向的空間體驗,它是一個對城市、對社區、對市民開放的廣場,不僅居住在綜合住區內的業主可以到這裡,住區之外的人也可以享受到「洛克菲勒廣場」的禮遇。以此為框架,我們將500m的社區商業街統領起來的是在四個地塊之間交匯的十字軸,這個十字軸稱作Brooklyn Corner,它將四個地塊有機的織補在了一起,通過四種立面模數的處理,形成豐富多變的底層公共空間,結合道路斷面及行道樹設置外擺和宜人的步行尺度、景觀小品等,一系列交往空間的設計形成了這個綜合社區的生態地板。

圍繞在「洛克菲勒廣場」的是一個社區會所,這裡可以滿足在戶內得不到解決的空間和內容,菜市場、雲中圖書館、健身會館、咖啡廳、生活方式零售、童玩天地、主題餐飲、酒吧等都包含其中,整個廣場更像是一種社區精神與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化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將重新界定住區、商業、廣場、景觀等等城市元素的基本概念,一座城裡有一群人,我們要做的是:造一座城,讓這裡有幸福的人們。

商業街連接著城市之光·東望的東與西,由東至西的步行路程僅僅只有五分鐘,這也意味著從住區中的任何一個地方走到商業街的任何一個店面中,僅需要五分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城市商業空間的體驗。

餐飲、零售、咖啡廳、蛋糕房、寵物店、無人超市、親子教育、社區醫療等等配套設施都讓人難以想像這在一個住區中就可以實現,在一個綜合住區中就能享受完整的生活服務。

我們的房子,是唯一一個我們可以回去的地方,我們會把屬於「自我」的時間、故事、情緒等等全都放置進來,自我向外的習慣,有了社區與街區;自我向更遠的的地方有了「城市」與鄉村,可能還有更美的風景;自我與城市之間的那部分,是軟的,這需要略軟質一些的情感設計。

我們經常出入的社區,也總是給予我們一種情感的穩定歸屬,每一個我們經常到達的空間,都會給人一種有關生命歡愉的穩定性。我們總需要到達城市裡的一個地方,或者幾個地方,我們才可以真的感受到自己和城市之間的關係,但也只有我們經常回去的那個房子,才可以讓我們感受這個城市的溫暖。

本文圖片由萬科地產提供

相關焦點

  • 地鐵萬科天空之城:首發 | 萬科攜手地鐵 天空之城的智慧軌道城市實驗
    地鐵萬科天空之城:首發 | 萬科攜手地鐵 天空之城的智慧軌道城市實驗 2019-04-23 09:59 來源: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 / 記者: / 編輯:張安陽
  • 從「造房」到「造城」 上海萬科的區域復興探索
    來源:中國經營報從「造房」到「造城」 上海萬科的區域復興探索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在充滿魔性的「魔都」上海,靜安區地處中心城區,曾是上海棚戶簡屋較為密集的城區之一。同年底,萬科在公告中透露,以53.95億元入股靜安中興路該項目,入股後持有49%的權益。四年之後,上海萬科交出了中興路一號這一帶有「城市文化新地標」光環的答卷。
  • 城市進化論丨萬科的潘多拉魔盒裡還有什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城市進化論丨萬科的潘多拉魔盒裡還有什麼因此,萬科在十年區域布局的基礎上,將依託 12 號線地鐵和新二環區位優勢,打造萬科在武昌的首個地鐵商業綜合體——萬科城市之光。總體量約 63 萬方的萬科城市之光項目,包含約 13 萬方的洪山萬科廣場。
  • 成都萬科錦園值得投資嗎
    成都萬科錦園值得投資嗎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14
  • 萬科青龍湖百億造城,今天!世界級湖畔小鎮又落一子
    從良渚文化村到萬科長陽半島,再從長陽半島到萬科世界湖畔文化小鎮,萬科始終以「造城」思維賦予人居魅力、賦能區域發展。8月22日,以「中國湖畔的世界倒影」為主題的世界湖畔文化小鎮發布會暨萬科·雲廬全球首發盛典在京隆重啟幕。
  • 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有沒有預售證?
    新房是否五證齊全,有沒有預售證是買房人特別關注的。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於2020-11-06拿證,預售證號:蕭售許字(2020)第01421號,獲證樓棟:2-3,21。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於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預售信息。
  • 萬科帶給城市的「期待」:在天空之城 與上海「共生」
    地鐵,似乎是一個能帶著人「穿越」的東西,因為它貫穿著整座城市的生命,連通著城市和人的時間與空間。  從浦東到虹橋,以前一遇上堵車就得耗很多時間,而在地鐵的牽引下可以一個小時「穿越」上海東西;以前住青浦的人,在張江上班,這種事情簡直無法想像,如今有了地鐵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地鐵,正成為讓城市變得更好的一種可能。
  • 地鐵萬科天空之城:天空體驗中心,看見未來的模樣
    地鐵萬科天空之城:天空體驗中心,看見未來的模樣 2019-10-27 12:00 來源: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 / 記者: / 編輯:葉迪
  • 萬科地鐵·天空之境怎麼樣 萬科地鐵·天空之境電話
    長沙萬科地鐵·天空之境是長沙雨花的新樓盤, 開發商暫無資料, 萬科地鐵·天空之境花園洋房產權為70年,住宅底商產權為40年, 開盤時間待定, 價格待定。萬科地鐵·天空之境周邊配套設施包含:自建幼兒園、砂子塘萬科魅力之城小學、黃興鎮高塘坪小學、榮河小學、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臨床指導醫院、湖南省長沙縣第二人民醫院、吾悅廣場、保利MALL、旭輝MALL生活配套設施齊全。萬科地鐵·天空之境,比較值得投資。該項目交房的時候就帶裝修了,雖然是簡裝,但是還是省時省力了不少。
  • 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綠化率是多少?
    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位置、配套設施、戶型等,綠化率也受到了廣大購房者的關注,成為衡量小區質量的重要標準。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綠化率是多少?還有哪些宜居的特點?
  • 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容積率是多少?
    容積率是指一定地塊內,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容地鐵萬科彩虹天空之城容積率是2.6。
  • 萬科翡翠西湖值得買嗎
    青龍湖萬科翡翠西湖位於北京豐臺區王佐鎮青龍湖地區,長青路與洛平東路十字路口西南角,目前在售戶型建築面積為三居90平米、下躍180平米、合院330平米,均價約3萬-4.1萬元/平,總價約335萬元/套起。
  • 實地測評|翡翠西湖案場火爆成交慘澹 萬科「造城」失敗?
    , 2019年第38周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638套,環比大幅跌33.40%,為全國10個重點城市中唯一下跌城市,可見「金九」北京樓市整體正處於「消沉」態勢。而翡翠西湖是2021年年底交房,三年之後的劃片情況更加撲朔迷離,且非京籍屬於單校劃片的末尾順序,就是說買到了房子,也未必能上人大附中,有適齡入學的家庭不容忽視。2)交通說起翡翠西湖項目的交通配套,我們將從陸路交通和軌道交通說起。翡翠西湖項目位於高速路出口,北京南北城便利通達。
  • 惠陽淡水太東萬科四季花城價格?-請諮詢我們。
    惠陽淡水太東萬科四季花城價格?-請諮詢我們。太東萬科四季花城位於惠州市惠陽區與深圳坪山距離約240m,與深圳地鐵14號線沙田站約1.8KM,終點直達福田崗廈北,輕鬆實現深惠雙城生活,鄰深圳坪山必定是深圳紅利外溢、融城的首要承接者片區未來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 萬科黃運林:深鐵與萬科迎佛山TOD時代 天空之城首推11層洋房
    期間,萬科南方區域事業集團執行合伙人、佛山公司總經理黃運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下國內很多城市正在對TOD進行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隨著廣佛同城的深化及軌道交通的不斷完善,佛山作為新一線城市,迎來發展TOD的嶄新時代,萬科當然不願錯過這樣的發展機遇。
  • 太原萬科×太原地鐵|2020太原首張最美地鐵聯名卡正式首發面世
    太原萬科洞察、挖掘人們的需求內核,以「地鐵」為突破口,率先推出太原首張地鐵聯名卡。彰顯「未來城市、交通先行」的品牌主張。太原首套城市文創地鐵聯名卡面世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地鐵不單單是一種公共運輸工具,更是一種城市文化的象徵。
  • 萬科探索TOD模式:天空之城的試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謝敏敏 萬科位於徐涇板塊的天空之城於10月1日正式開放參觀。該項目是上海萬科首個地鐵上蓋項目,採用了國際主流的TOD模式開發建設。所謂TOD,是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城市綜合體規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運輸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萬科天空之城借鑑了東京TOD項目二子玉川站的運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做出落地化的調整。二子玉川站是東京急行電鐵(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的主要車站,亦是大井町線的終點站。
  • 萬科城市之光屬於什麼檔次 萬科城市之光怎麼樣
    萬科城市之光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吧,但是在買房時一定要深入了解,看下是否值得選購。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看萬科城市之光屬於什麼檔次?萬科城市之光怎麼樣?萬科城市之光屬於什麼檔次萬科城市之光是屬於中高檔次的樓盤,因為萬科是知名的開發商,旗下的樓盤質量都還可以,設備也比較齊全,而且出現房產糾紛的現象很少,所以說是中高檔次的樓盤。
  • 200億造城!萬科將為豐臺青龍湖帶來怎樣的想像力?
    北京的長陽半島,萬科連摘7宗地塊,以168萬平方米的恢宏體量,在京西南打造了一座涵蓋居住生活、購物消費、休閒娛樂、教育等於一體的「城中之城」,讓一片原本的不名之地實現了區域價值的騰飛。當下,北京萬科的「馬良之筆」又揮灑向北京豐臺青龍湖區,投資超200億,一個集資源配套、文化藝術、生活住宅為一體的湖畔文化小鎮規模初成。
  • 萬科投百億京西造城 建青龍湖國際會都「世界湖畔文化小鎮」
    在2016-2035版北京新總規中,確定了行政向東,文化向西的城市功能疏解戰略。多項政策助力下,青龍湖被定位為國際文化會都,其建設將對標達沃斯等國際著名會議文化小鎮。萬科則已經宣布將投百億在青龍湖「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