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民國時期文豪們一個接一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共同為推動新文化做著貢獻;實際上卻經常三五抱團,你來我往,用文字譜出一段硝煙瀰漫的戰爭。
文人多傲骨,人人都想掙個第一,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自古就有,文筆上爭高下哪有那麼容易?再加上文學上的立場不同,自然就容易互相攻訐,吵得天翻地覆,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翹楚。
魯迅跟民國時期諸多文人都有過文字上的較量,比如說跟梁實秋持續了大半輩子,直到去世才終結的「罵戰」;再比如跟胡適等人在文學上立場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但要說到跟魯迅吵得最狠的,還是郭沫若了。魯迅跟郭沫若的矛盾,倒跟他們的文學立場沒啥關係,主要來自於私生活。
魯迅跟民國很多著名文人一樣,都有一個來自包辦婚姻的髮妻,他的原配妻子名為朱安。1878年的出生的朱安比魯迅大了3歲,她是魯迅母親相中的兒媳,在魯迅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跑去朱家「請庚」,相當於求婚。
1902年,魯迅公費赴日留學,本來朱家人挺樂意有個喝過「洋墨水」的女婿;但隨著朱安年紀一天天增大,雙方父母也不禁心裡泛起了嘀咕。於是在1906年,魯迅的母親將魯迅從日本騙回國,讓他跟朱安成了婚。
魯迅一開始對這段婚姻也不是全然放棄,雖然成婚後他立刻就回了日本,但也寫了信,希望朱家人能送朱安去新式學堂讀書,並且為她放腳(也就是不再纏足)。但魯迅的這些要求在當時傳統家族被視為驚世駭俗,因此朱安還是只忙著照料雙親。
後來朱安一直在老家照料魯迅父母,魯迅則在外工作闖蕩,並在47歲的時候,跟學生許廣平走到了一起。魯迅一直沒跟朱安離婚的原因在於,朱安跟張幼儀她們不一樣,如果魯迅跟朱安離婚,她可能將面臨死亡;但同時魯迅也一輩子沒有碰過朱安,僅負責給其提供資金讓其照料父母,可以說比起是魯迅的妻子,朱安更像是一個錢貨兩清的保姆。
因魯迅跟朱安的這些往事,再加上魯迅文辭犀利,導致郭沫若直接罵其為「衣冠禽獸」。這4個字很快就傳到了魯迅耳中,但魯迅想不明白,郭沫若到底有什麼本事抨擊自己?因此多加了1個字回了他5個字:「才子加流氓」。嘿,沒想到這個形容還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認同。
講實話,在私生活方面,魯迅還是比郭沫若好些的。郭沫若先是跟張瓊華結婚,後又去日本結識了佐藤富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安娜」。沒想到抗日戰爭一起,郭沫若直接不見蹤影,安娜帶著5個孩子追到中國,郭沫若卻在1938年的時候跟於立群住在了一起。
重點來了,於立群其實還有個姐姐叫於立忱,在1934年因肺病去到日本成為特派記者,跟郭沫若有了關係。1937年初,於立忱回國,誰知卻在同年5月份的時候自縊而亡。而妹妹於立群在1978年的時候,也選擇自縊結束生命,並且去世原因很耐人尋味:「和姐姐一樣,受『精神和病痛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