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反擊,眾人笑稱:這就是郭沫若的一生

2020-12-12 妙筆君

別看民國時期文豪們一個接一個,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共同為推動新文化做著貢獻;實際上卻經常三五抱團,你來我往,用文字譜出一段硝煙瀰漫的戰爭。

文人多傲骨,人人都想掙個第一,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自古就有,文筆上爭高下哪有那麼容易?再加上文學上的立場不同,自然就容易互相攻訐,吵得天翻地覆,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翹楚。

魯迅跟民國時期諸多文人都有過文字上的較量,比如說跟梁實秋持續了大半輩子,直到去世才終結的「罵戰」;再比如跟胡適等人在文學上立場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但要說到跟魯迅吵得最狠的,還是郭沫若了。魯迅跟郭沫若的矛盾,倒跟他們的文學立場沒啥關係,主要來自於私生活。

魯迅跟民國很多著名文人一樣,都有一個來自包辦婚姻的髮妻,他的原配妻子名為朱安。1878年的出生的朱安比魯迅大了3歲,她是魯迅母親相中的兒媳,在魯迅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跑去朱家「請庚」,相當於求婚。

1902年,魯迅公費赴日留學,本來朱家人挺樂意有個喝過「洋墨水」的女婿;但隨著朱安年紀一天天增大,雙方父母也不禁心裡泛起了嘀咕。於是在1906年,魯迅的母親將魯迅從日本騙回國,讓他跟朱安成了婚。

魯迅一開始對這段婚姻也不是全然放棄,雖然成婚後他立刻就回了日本,但也寫了信,希望朱家人能送朱安去新式學堂讀書,並且為她放腳(也就是不再纏足)。但魯迅的這些要求在當時傳統家族被視為驚世駭俗,因此朱安還是只忙著照料雙親。

後來朱安一直在老家照料魯迅父母,魯迅則在外工作闖蕩,並在47歲的時候,跟學生許廣平走到了一起。魯迅一直沒跟朱安離婚的原因在於,朱安跟張幼儀她們不一樣,如果魯迅跟朱安離婚,她可能將面臨死亡;但同時魯迅也一輩子沒有碰過朱安,僅負責給其提供資金讓其照料父母,可以說比起是魯迅的妻子,朱安更像是一個錢貨兩清的保姆。

因魯迅跟朱安的這些往事,再加上魯迅文辭犀利,導致郭沫若直接罵其為「衣冠禽獸」。這4個字很快就傳到了魯迅耳中,但魯迅想不明白,郭沫若到底有什麼本事抨擊自己?因此多加了1個字回了他5個字:「才子加流氓」。嘿,沒想到這個形容還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認同。

講實話,在私生活方面,魯迅還是比郭沫若好些的。郭沫若先是跟張瓊華結婚,後又去日本結識了佐藤富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安娜」。沒想到抗日戰爭一起,郭沫若直接不見蹤影,安娜帶著5個孩子追到中國,郭沫若卻在1938年的時候跟於立群住在了一起。

重點來了,於立群其實還有個姐姐叫於立忱,在1934年因肺病去到日本成為特派記者,跟郭沫若有了關係。1937年初,於立忱回國,誰知卻在同年5月份的時候自縊而亡。而妹妹於立群在1978年的時候,也選擇自縊結束生命,並且去世原因很耐人尋味:「和姐姐一樣,受『精神和病痛折磨』。」

相關焦點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在我們的文壇,郭沫若和魯迅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互懟經常發生,1928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的氣量和年齡》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也寫了一些文章來批評魯迅。此外,郭沫若與魯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魯迅不情不願地與朱安結了婚,但在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婚後的第五天就離開了家鄉,從此與他的妻子張瓊華在1927年沒有見面。郭沫若雖不與張瓊華同住,但兩人亦未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的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沒有子女。
  •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只回了10字,郭沫若氣的話都說不出來
    這二位就是魯迅和郭沫若。魯迅因為性格比較直率,可以說他敢於評價任何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而郭沫若就是歷史上被魯迅罵的最慘的一位文人。在當時那個時代,一個女人倘若失去了丈夫,那就相當於失去了全世界,這一點可以從郭沫若拋棄他的第一位妻子,讓她一人一生都在等待著郭沫若,從未改嫁,而郭沫若卻轉身娶了另外兩位妻子,就能看的出來郭沫若的不負責任。
  •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回復了五個字讓郭沫若無地自容
    魯迅是當時中國的文壇巨匠,而且魯迅為人耿直,對於看不慣的事情就會去罵,當時雖然是國民政府統治,但是國民黨的那些高官仍然被魯迅罵了不止一次,不過魯迅死後,蔣介石對其還是非常尊重的,給魯迅寫下了魯迅先生千古。
  • 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郭沫若是被他罵得最慘的一位
    這句罵語被很多網友稱作經典之作,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是現代人編撰的,並不是魯迅先生說的。但是魯迅的確喜歡罵人是狗,罵得最兇的的確也是郭沫若。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魯迅為何喜歡罵人是狗?魯迅從小就不喜歡貓,母貓叫春的時候,他就會用竹竿去打,還曾拿氰化鉀毒殺貓。但是狗不同,魯迅喜歡聽狗叫,說「犬吠如豹」。
  • 郭沫若此人到底怎樣,魯迅先生為何給他「流氓痞棍」的四字評價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愛用文章去揭露社會,揭露人物的醜惡,這一方面是當時的革命形勢所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魯迅先生冷靜的刀筆吏性格,據統計,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罵」過的人有百人上下;而與其論戰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如此之多,要說到一個文人有如此大的魄力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是十分少見的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這首詩,辭彙驅遣、意象選擇以及內涵的表達,都較為繁複,理解起來有相當難度,何況又是贈送給有語言隔膜的外國人。毛澤東估計到了這一點,便對日本友人說:這首詩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譯一下。郭沫若與日本,有極深的淵源。年輕時到日本求學,他後來自稱這是其一生中「最勤勉的一段時期」;1928年,又再赴日本,開始了流亡十年的日本生涯。
  • 康生:郭沫若那字也叫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他寫的強!
    如果要說近代書法,就必須提到兩個爭議人物,康生和郭沫若。兩人的書法都是一絕,但是康生卻瞧不起郭沫若的字,而且還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書法,如此狂傲當屬世上少見。那康生和郭沫若的書法到底誰更勝一籌呢?這是一幅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的便籤。
  • 魯迅半夜氣得睡不著,隨手寫下這首七律,郭沫若有意模仿卻學不來
    這段話是魯迅回憶兩年前的一個不眠之夜時寫的。1931年2月,在客棧避難的魯迅,聽到了一個讓他氣憤的消息:柔石、殷夫等23位青年遇害。柔石是魯迅的學生兼好友,魯迅十分欣賞這位年輕人,聽到29歲的他就這樣被秘密處決,魯迅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於是就在這個深夜裡,氣得睡不著的魯迅隨手寫下了一首名為《無題》的七律。
  • 「郭沫若說話向來是算數的!」
    原標題:「郭沫若說話向來是算數的!」 作為中國20世紀的文化巨人,郭沫若在文學、歷史、考古等諸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他的詩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本文作者就是這些青年中的一個,60年前,還在北京大學就讀的他,一次機緣巧合與郭沫若談詩、和詩,成為了他一生難忘的記憶。
  • 看了魯迅的改寫《七步詩》,再看郭沫若的改編,水平高下立現!
    曹植一邊走一邊吟詩,七步未走完而詩成,這就是後世人盡皆知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為汁。 這首詩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沒有第二、三句,還有一個版本就是上面這個。故事是否為真,正史《三國志》中未見記載。但是曹植用豆萁煮豆來比喻骨肉相殘,引發了世人無限同情。特別是看重親情的宗族社會,這首詩千百年來卻傳誦不絕。
  • 遊北京魯迅故居紀念館
    門口「魯迅故居」四個字是居然是郭沫若寫的。我回來後一查證,上海魯迅故居的門口也是這四個字,很讓人無語呀。上海魯迅故居「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仔細一看,原來是郭沫若先生。」雖然這句話是否出自魯迅之口,已無法考證,但民國時候,魯迅因為對郭個人作風的鄙視是盡人皆知的。
  • 魯迅:遠看一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仔細一看,郭沫若!
    畢竟,功夫這東西,上臺來自然能分出個一二。總能夠有個輸贏出來。而文人之間的爭鬥呢?你寫的文章好看還是我寫的文章好看?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了吧。你不喜歡也不代表我差,我還覺得你沒文化不懂欣賞呢!孤芳自賞就是這麼個意思。沒人覺得我好,老子還是覺得自己天下第一。這也是習武之人瞧不上文人的酸腐氣息的原因吧。
  • 日本學者拿怪字刁難中國學生,郭沫若一番話讓其啞口無言
    正當玩心大起,輕鬆愜意的時候,忽然發現盤山路西側的石壁上篆刻有「丿蟲二」幾個字。日本學者看這個比較有意思,就起了興致。研究半天也沒得出一個結果。就問隨行的中國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還真把在場所有人難住了。此時有幾位學者面露譏笑之色,嘲笑在場的學生連自己國家的漢字都不認識。
  • 魯迅一生當中從沒有罵過蔣介石,魯迅離世後,蔣介石送給他6個字
    毛主席以前說過這樣一句話:魯迅的骨頭是最為堅硬,他並沒有分毫的奴顏和媚骨。這可是很高的點評,魯迅先生是非常有節氣的人。魯迅先生的文本是一柄匕首,講那時候社會的慘澹分析給人們看。被魯迅先生罵過的人不計其數,可是蔣介石,魯迅先生則是從未曾罵過的,這也讓很多人不理解,至於各種緣故,應當僅有先生自身知道了。
  • 他說魯迅是中國的唐吉坷德—唐魯迅,直到晚年也看不起魯迅
    (《畢竟是「醉眼陶然「罷了》) 這個把魯迅稱之為中國的唐吉坷德,就是攻擊魯迅的急先鋒—成仿吾。魯迅所言「批評家成仿吾先生手掄板斧,從《創造》的大旗下,一躍而出」(《「題未定」草》),像黑旋風李逵一樣不問青紅皂白「掄板斧」「排頭砍去」。
  • 郭沫若做了什麼?為什麼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後來讀的書多了,也知道了一些郭沫若的風流韻事或者是個人成就;他是中科大首位校長,還是「甲骨四堂」之一,為甲骨文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還是有很多人「談郭色變」,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郭沫若德行有虧。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歷史人物離我們太過遙遠,有郭沫若這樣一個典型,會有更多的人對他做出評價。其二,和郭沫若同時代的文人,對他的評價,給了後人借鑑。脫離歷史環境評價歷史人物的行為是在耍流氓。和郭沫若同時代的文人比如魯迅先生,用了「流氓文人」四個字評價郭沫若,可謂十分恰當了。
  • 魯迅提的廈門大學,為啥門字少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寓意是什麼
    上世紀20年代初,陳嘉庚創辦了廈門大學,後於1937年7月1日,又經他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了國立,但幾天後七七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如果仔細看過廈門大學門匾上的「廈門大學」四字,其實不難發現其中的錯別字,「門」字少了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這又是怎麼回事?
  • 看郭沫若挖掘定陵的後果,難怪被罵60多年
    看郭沫若挖掘定陵的後果,難怪被罵60多年關於郭沫若此人,大家對他的評價可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友人說他是繼承魯迅的又一個文學大家,有人說他是歷史罪人,更有人說他是「人渣」,那麼,為什麼郭沫若的一生會被人這麼關注呢?除了在感情方面的「渣」,其實,在中國考古歷史上,郭沫若的所作所為,足以讓大家罵他幾十年了!到底,郭沫若都做了什麼事情呢?
  • 才女贈詩表達仰慕,郭沫若詩興大發送她首妙詩,開篇就狂出新高度
    很多人愛把郭沫若和魯迅放在一起比較,畢竟兩人曾鬥了數年。在筆者看來,兩位都是值得我們欽佩的大師,但從二者的文字上來看,卻有本質的不同。魯迅先生的文字,可用一個「傲」字來概括,一身傲骨傲然面對世間種種不平事,正是「橫眉冷對千夫指」;郭沫若的文字,可用一個「狂」字來概括,一身不羈之氣直面人生起落。在前幾期,筆者已經和大家分享了魯迅先生的多篇詩文作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郭沫若的「狂」。郭沫若先生在世時,女粉絲其實是不少的,其中有一位來自西康的才女名叫李紹樸。
  • 郭沫若寫的2個字拍出1610萬天價,憑什麼?專家:那根本不是字
    郭沫若寫的2個字拍出1610萬天價,憑什麼?專家:那根本不是字 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一位有著多方面建樹的文化名人,對於他的書法家身份,也有很多人表示認同,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中最典型的有「郭體」的美譽,但是也有人大加鄙薄,稱其為「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