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 通訊員 黃裕媛 常德報導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近日,在鼎城區草坪鎮放羊村,目之所及是寬敞平坦的村莊道路,房前屋後,綠樹繁花,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麗鄉村畫卷呈現眼前,綠植環繞的休閒廣場,開闊別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廣場休閒娛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
2018年以來,草坪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三面五清」為突破口,以「五步工作法」為總抓手,堅持鎮村主導、黨建引領、群眾主體、鄉賢贊助、協會管理,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摸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整治「草坪模式」,構建起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整治工作格局,讓農村從「面子」美到「裡子」。
以黨建為引領齊心建設美麗家園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努力提升鄉村「顏值」,草坪鎮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選優配強村支兩委班子,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打造特色亮點,整出宜居新面貌,治出環境新氣象,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2017年,草坪鎮抓住村支兩委換屆契機,培養了一批政治強、能帶富、善治理的村級組織帶頭人。楓林口村「四村合一」,村情複雜,時年27歲的支部書記劉慧上任後,帶領全村黨員幹部整治環境、發展產業,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區前列。80後的培訓學校校長陳良凱,放棄年薪30萬的收入,回三角堆村任黨總支部書記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該村由一個省級貧困村變成了國家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2017年9月,草坪鎮在全區率先完成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大部分村建設了百姓大舞臺,其中,放羊坪村被評為全省基層黨建示範點。
構建多元化產業鏈帶動居民增收致富
「安居樂業,是村民們的共同心願。」草坪鎮黨委書記楊國軍說,「在農村,只有生活富裕了,才會去思考如何讓居住環境變美。」
近年來,草坪鎮因地制宜,指導各村發展集體經濟,「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各村集體收入都超過了10萬元。因看準了草坪鎮三角堆村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能為稻米、黃花菜、火龍果種植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等優勢,村裡居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通過運營,2019年實現村級集體收入50萬元。楓林口村建立千畝油茶新造示範基地,同時種植黃桃、中藥材、優質稻,年收入超過20萬。鄉村旅遊來勢很好,今年已經接待遊客超過1萬人。作為文藝之鄉,草坪現有民間藝術團體37支,從業人員900多人,每年演出收入達5000萬元。
不僅如此,草坪鎮還發揮能人作用,吸納社會資本,先後有20多名80、90後優秀年輕人回鄉創業、競選村支兩委幹部,帶領家鄉群眾致富奔小康。如興隆街村的肖卓宇,創辦卓宇合作社,流轉土地超萬畝,吸收社員500多人,為社員每畝增收300元。
打造人性化文化圈讓居民安享生活樂趣
草坪歷來文風鼎盛,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草坪民間歌舞」全國聞名。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曾親臨草坪調研指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小康社會不能只體現在財富積累上,還要體現在村民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風貌等細節上。經歷了產業振興、鄉村治理等階段的草坪,爆發了壓抑已久的對精神文明的追求。
為進一步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大家的素質修養,草坪鎮放羊村,近幾年先後編輯出版了《放羊坪村志》《美麗鄉村——放羊坪》《放羊坪慈善之路》,建成了文化廣場、藝術長廊、休閒廣場、文體娛樂室、圖書室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
在鄉村舞臺上,文藝宣傳隊編排、演唱的是自己譜的詞和曲,講的是身邊的人和事;村民裝裱在庭院的200多副木質楹聯,村裡各種評選的獎牌證書上,也都是草根詩人們為村民量身定製的美文。還有村民誠信檔案、好媳婦、好婆婆、好丈夫、好妻子、好家庭、孝老之星評選,花錢不多卻真正把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帶進了老百姓的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