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不少知名外企的食品和日用品紛紛遭遇「信任門」,究竟是誰扮演了其中的「深喉」角色?
「深喉」1:專業消費者
【事件回放】可口可樂:內含廉價毒品
「檸檬健怡可口可樂」含毒品?2004年8月25日,天津市從醫人員李繼成與可口可樂公司在天津開發區法院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但直到法官宣布休庭也沒有得出結論。此前,李繼成買了一瓶「健怡」飲料,在閱讀配料表時,發現該飲料同時含有咖啡因和苯甲酸納,李繼成又閱讀了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其他飲料的配料單,但這種情況並不存在,「比如雪碧中只含苯甲酸鈉,而可口可樂中僅有咖啡因。」
隨即,記者採訪了可口可樂北京公司,外事部經理張雷認為此說法毫無根據,「苯甲酸鈉與咖啡因混合併不等於安鈉咖。」他表示,「健怡」中確實含有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但含量均少於每千克0.2克和0.15克的國家標準,「我們的產品完全符合衛生標準。」據他講,在該飲料中,苯甲酸鈉是防腐劑,而加入咖啡因是給飲料添味道。另外,張雷告訴記者,實際上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其他飲料中也同時含有兩種成分,「只是配料表上沒有標明罷了」。
記者又找到國家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一位化學專家表示不想對可口可樂公司發表看法,他告訴記者,「安鈉咖」又名苯甲酸鈉咖啡因,在醫療上用作中樞神經興奮藥,濫用會成癮,在《精神藥品管理辦法》中將安鈉咖進行嚴格管理。
【事件回放】耐克氣墊鞋:不能護腳反崴腳
「耐克公司宣傳氣墊鞋氣墊鞋就相當於運動鞋裡的『松糕鞋』,而誰都知道,鞋跟越高越容易崴腳」今年5月19日,從事體育教育的鄭慶生老師告訴記者,這次官司是一個公益官司,也可以說是學術界的觀點和商業宣傳的較量,「雖然我沒有請律師,但我一定會和耐克理論到底。」
【記者調查】暫不發表看法
5月19日,耐克公司助理公關經理楊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氣墊緩衝保護」技術一直是耐克十分重視的技術,是與世界一流運動專家合作研究的,而且耐克公司對這項技術非常有信心。耐克氣墊鞋技術的每一次更新進步,都經歷了數千次嚴格的測試。
5月20日上午8:45,記者致電位於上海的美國耐克公司中國總部,楊爽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開會討論,不方便就此問題作出回答。」但同時表示,耐克公司就此已擬訂一份聲明,而截至當天記者發稿時,並未收到耐克公司的此份聲明。
「深喉」2:相關政府部門
【事件回放】雀巢奶粉:「免檢產品」碘超標
「六一」節即將來臨時,浙江省工商機關對兒童配方乳粉等三類商品進行了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兒童配方乳粉合格率為91.7%。而在不合格名單中,雀巢奶粉赫然名列其中。
在抽檢報告中,有如下內容,「在此次乳粉抽檢中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即元素『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要求,如標稱黑龍江雙城雀巢有限公司生產的雀巢牌『金牌成長3+』奶粉。」
按照程序,廠家有15天的法定質疑期,廠家可以在這個期間內對檢測結果提出質疑或再檢測。雀巢在此期間的態度被描述為「非常傲慢,沒有任何舉動」。
【記者調查】
2002年,雀巢奶粉被國家質檢總局定為免檢產品,有效期3年。
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曝光後,雀巢方面反而搞起大規模的促銷活動。
直到10天後,雀巢公司工作人員才表示,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只有2004年9月21日生產的這個批次碘超標。6月18日,處於「碘超標」風波中的雀巢公司技術總監顧德等高層人士公開亮相併再次表示道歉。
按照國家規定,免檢產品在有效期內發生質量事故的,將視情節責令企業整改、停止使用免檢標誌、收回免檢證書、予以公告,並依法追究企業的產品質量責任。
「深喉」3:受害者
【事件回放】SK-Ⅱ:含燒鹼
今年3月,江西消費者呂萍聽信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SK-Ⅱ關於「連續使用28天細紋及皺紋明顯減少47%」的廣告宣傳,購買了一支SK-Ⅱ緊膚抗皺精華乳,使用28天後非但沒有出現上述效果,反而導致皮膚搔癢和部分灼痛。為此,呂女士委託打假人唐偉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3月底,寶潔公司SK-II公關經理馮佳路說,SK-II已得到國家衛生部的認可,其產品是安全的。
【記者調查】
「我剛看到呂萍時,她臉上局部還有紅色斑塊。」呂的代理人唐偉說,那時,她看了「連續使用28天細紋及皺紋明顯減少47%」的廣告宣傳,購買適應了緊膚抗皺精華乳,結果導致皮膚搔癢和部分灼痛。
之後10天,唐偉顯示出打假人的功力。他在精華乳的瓶子外表看到,有一張粘得特別牢固且很平整的中文貼紙。他費了很大功夫才把中文貼紙撕下來,被遮蓋的是七八十個看不懂的日文字,其中有一個詞明明白白寫著:硫酸。
兩人通過朋友又發現,SK-Ⅱ還含有氫氧化鈉,即燒鹼,腐蝕性很強,能灼傷人體皮膚。
為此,呂萍委託唐偉向法院提起訴訟。理由是:使用絕對化語言違反了我國產品相關法律法規。
「深喉」4:群眾和「群眾」
【事件回放】
哈根達斯:源自地下加工廠6月16日上午,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羅湖分局等單位接「群眾」舉報,稱一家地下加工廠在生產著名的哈根達斯品牌冰淇凌蛋糕。執法人員發現,這個無牌無證的地下作坊,竟是哈根達斯深圳品牌經營店的正宗「加工廠」,且供應著當地全部5家品牌經營店的貨源。
事件同時引起各界的關注。之後,哈根達斯高層立刻從上海飛抵深圳。目前,哈根達斯已將深圳的問題冰淇淋蛋糕下架封存,永久關閉「無證作坊」振華大廈1004室的廚房。
【事主回應】
「那個舉報的『群眾』,手機關了,永遠關了。」深圳晚報記者周海濤說,事實上,早在10多天前,深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羅湖分局就接到了那個舉報電話。電話中,舉報人說,振華大廈1004室有個地下加工廠,沒有許可證,專門加工哈根達斯。
經過周密準備,深圳市有關部門16日採取行動,進入1004室的廚房後發現,現場基本符合舉報情況。
「當時,那個群眾舉報後曾留下手機,但16日當天,我撥通後,一直是忙音。」周海濤說,根據舉報人對情況的熟悉程度,有可能是哈根達斯內部工作人員。至今,他一直在打這個電話,不過好像永遠關機。
人人都可以做「深喉」
雖說沒有幾個人會認同「月亮是外國的圓」,但「東西是外國的好」,想必很多國人還是深以為然的。前段時間,英國某公司給廣州發來傳真,提示一百年前由它們提供的鋼鐵至今已到檢修期,這則消息讓很多人感嘆:「外國人做事情就是有始有終。」言下之意,國內企業真是差得太遠了。
我無意否認一些外企的負責任態度,實際上我對包括這家英國公司在內的很多外企業都抱著深深的敬意。不過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外企在我國一直享受著超國民待遇:年度免檢、稅收優惠、審批手續一路綠燈,這些都是國內企業做夢都盼不到的。
國人講究「投桃報李」,被我國上下如此禮遇的外企,照說也該本分經營,對產品負責到底才對。然而今年以來發生的雀巢、SKII、哈根達斯諸事件卻讓筆者頗為疑惑,如果它們是籍籍無名的小公司那倒也罷了,偏偏出事情的都是「大腕」,其中的很多更是出入高級商場,動輒被作為時尚象徵的品牌。再有想像力的人,也不會想到這些平時「道貌岸然」的外企,竟然也會出現質量問題,而且一出問題就是接二連三地來。且不論其他,單就感情而言,這些外國佬便太對不起咱們的一片盛情了。筆者的一位「洋務派」朋友就怎麼也想不明白,她最鍾愛的哈根達斯怎麼也會出這種低級的醜:「大概被豬油蒙了心,儘是些忘恩負義的東西」。
氣話歸氣話,質量問題終究非同小可。在「外企就是質量保證」這一「準鐵律」被打破之後,怎樣對它們進行監管就成了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們自然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那是質檢部門的事情,但質檢部門不是萬能的,而且如今提倡的「小政府」理念,也決定了可以動用的行政手段極其有限。所以筆者以為,要對外企的產品進行監管,除了嚴格控制「免檢」的口子,完善產品召回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外,還需要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深喉」的行列裡面來:可以是技術專家,可以是受害者,甚至可以是王海式的職業打假者……不過「深喉」最大的來源,卻應當是普通的消費者。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人人都是消費者,人人都是監督者」,那麼在對包括外企的產品質量監管問題上,「人人都可以做『深喉』」。
■相關連結
強生嬰兒護膚液:「含有害成分」
3月17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與藥物管理部門官員稱,他們已經要求美國強生公司取消部分產品的「嬰兒使用」標誌,因為這些產品中含有對嬰兒有害的成分,它們分別是強生嬰兒油、強生嬰兒髮油、護膚液和洗髮液。22日,強生發表聲明稱所有嬰兒產品符合質量標準。
高露潔:「可能致癌」
今年4月,一則「高露潔牙膏含有化學物質三氯生,長期使用可能致癌」的消息在國內不脛而走,成為眾多傳媒熱炒的話題,不少地方的超市考慮將該產品暫時撤架,據某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90.16%的網民表示將不會考慮購買該品牌牙膏。然而,該領域的研究者對於高露潔牙膏是否含有致癌物質「還沒有定論」,質檢總局也表示「密切關注」。此外,研究者特別強調媒體斷章取義,「牙膏癌症警告」是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