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茶馬古道起點--黃花溪

2020-08-28 探索益陽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萬裡茶馬古道的起點在哪裡?其實就在我們安化縣江南鎮的黃花溪緣奇橋開始,古道翻越洞市鷂子尖嶺而得名鷂子尖古道。自南向北分別為大坪歇夥鋪、甘露茶亭、爵公橋、洞市老街、永錫橋、思賢橋至江南鎮資江岸邊五福宮碼頭止,全程長約30公裡。

可玩項目:(1)徒步穿越古道、(2)參觀遊覽古蹟、(3)感受關山峽谷與川巖江峽谷。

推薦行程:兩日遊,第一天上午益陽出發到洞市老街參觀,午餐後徒步6公裡,穿越鷂子尖古道至黃花溪村,村部有遊客接待中心,能夠接納120人的住宿與餐飲。第二天早上緣奇橋參觀後,前往高城感受關山峽谷的險峻。午餐後還可以去川巖江峽谷遊玩。

住:黃花溪接待中心。

吃:農家樂。

行:自駕車、摩託車、包車。

路況:除徒步線路外都是水泥路。

行程:益陽--安化江南鎮--洞市--黃花溪,全程約95公裡,費時2.5小時。

建議:如果人數較多的團隊需要住宿就餐,提前聯繫黃花溪遊客接待中心。現在的關山峽谷、川巖江景區現在不需要門票了,值得前往。


▲幾年前旁邊幾棟木房子發生火災,幸好大火沒有燒過來,要不然就看不到老街了

▲先來個洞市真全貌,圖片下方就是老街位置

▲進入老街

▲如果下點小雨的天去,才是最有詩情畫意的

▲這裡往上就是徒步要穿過的鷂子尖古道,6公裡到黃花溪村

▲這條道是新化過來的重要通道,因為需要翻越鷂子尖嶺而得名鷂子尖古道

▲原名鷂子尖茶亭。清兩江總督陶澍與其父親陶必銓曾多次途經此處,1836年陶澍為其更名為甘露亭。古道上尚存有陶澍及其父陶必銓詩碑與捐碑;石壁上三處摩崖石刻,記載了古道復修的時間、捐資人、工匠等;鷂子尖半山腰中峰茶亭遺址處,一塊捐碑記載了同治六年安化縣捐茶園一塊,新化巨商龔煥章兄弟捐銀一萬二千兩;甘露亭處一塊復修碑上記載了晉商商會組織王姓關公會捐款;民國時期,嶺下竹林溪村曾有晉茶商號天順長、晉裕川、寶聚興等在此設仔莊。

▲古道由於公路的普及逐漸荒廢,後來地方重新修整,才有現在的模樣

▲黃花溪入村口

▲這裡是大坪古歇夥鋪,古道從民居前廊下通過,來往商隊、行人在翻過一座大山之後,在這裡作短暫的休息,安化人稱「打尖」,遇夜會在此住宿一晚;一般有錢人都會住在歇夥鋪內,挑夫們則在前廊座位上將就一晚。從歇夥鋪前塌陷的青石臺階可看出當年這條古道十分繁忙。清代本地茶商羅開來、羅百世、王政光等早年在此開歇夥鋪起家,後發展到專營茶葉生意的「賓主來」、百源隆、裕源隆等茶號。

▲這個位置的感覺還是蠻好的

▲當年的馬幫就是走屋簷下經過

▲千年古樹

▲這就是緣奇橋,是安化茶鄉古道從古縣城梅城進入後鄉鷂子尖古道的起點。橋長30.8、寬4.8、高5.8米,為青石單拱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為浙江商人為主捐修。本地《羅氏族譜》記載,明嘉靖年間,該村附近村民就種植茶葉。緣奇橋橋頭立青石古碑四塊,其中有「緣奇橋」碑和「黃花溪緣奇橋捐碑」,碑上記載,該路為新化、安化二縣之通衢。

▲由於20多年前公路修通,古老的山道就沒有人走了,這戶人家就霸佔了橋頭位置,修建了這座房子,據說房子修好後沒有多長時間,男主人壯年就去世了,女主另外找了一位男人,很不幸的是,也沒有多少時間這位男人也不幸去世,可能覺得不太吉利,女主人帶著孩子搬遷到外地去了,房子就一直空閒著,幾年前村裡聯繫房主,打算出幾萬塊補貼拆除,房主開出的價格村裡無法接受,所以就一直這樣廢棄著。


▲橋下的小水壩風景還是很不錯的

▲遊客接待中心還是很不錯的,房間是120一間,人多時如果需要餐飲就要提前打電話預定

後語:黃花溪到已經廢棄的茶馬古道關山峽谷與川巖江,只有十幾公裡車程了,建議沒有去過的朋友順道過去感受一下。

相關焦點

  • 西雙版納茶馬古道風景區
    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茶馬古道風景區是雲南省茶文化、茶科技、茶產品的重要窗口,集觀光旅遊、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訓、良種繁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園區。西雙版納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的。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茶馬古道是千百年來由一條條的古山道、古驛道互相連接、延伸、發展形成的,主要路段還用青石塊、青石板鋪設。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雲南茶馬古道主幹線有兩條:1.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西雙版納→
  • 羊樓洞在明代就可能是萬裡茶馬古道源頭
    萬裡茶馬古道由蒙古到俄國直至歐州,行程萬裡,影響全世界的飲食文化。其源頭和時間則爭論不休。有三種說法:其一是福建五夷山。其二是湖南安化。其三是湖北羊樓洞。福建五夷山在明代萬曆年就由晉陝茶商經營由漢口到蒙古已成定論。湖南安化也找到論證。只有羊樓洞僅以因為擁有最早青磚茶在清中期也經由漢口到蒙古勉強成為萬裡茶馬古道之一。它在明代好像沒表現。
  • 走那柯裡小鎮,賞茶馬古道文化
    坐落在雲南普洱的茶馬古道的那柯裡小鎮古香古色的建築,保留千年的每一處遺蹟,都彰顯了深厚的古茶文化底蘊,不愧是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運茶出倉的古起點。「我在那裡等你」,這一句句通俗的話語,道出古鎮茶馬古道文化的無限魅力!
  • 茶馬古道——白嘟祺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說思茅是茶馬古道的起點,斑鳩坡茶馬古道已有180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這條曾經的「茶鹽官道」在植被茂盛、綠樹成蔭、鳥語啾啾的森林中向北延伸,自然天成的大氧吧令人神往。白嘟祺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
  • 這裡是貢茶入京的起點:千年南絲路——普洱茶馬古道
    那麼,來到普洱,不得不去遍布茶園的茶馬古道景區瀏覽一番。普洱自古以來便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滇南茶葉集散貿易中心,素有銀思茅、東南亞陸路碼頭之稱。​茶馬古道是中國知名線性文化遺址之一,景區內的茶馬古道遺址是茶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
  • 茶馬古道上,依然響著禪音
    然而,旅途中偶然的乘馬車活動,卻讓我對茶馬古道產生了深深地好奇,驅使我追尋著,去探求它的起源與歷史。」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
  • [茶馬文化]普洱茶:茶馬古道,古道茶香
    節選精讀古道茶香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國飲,上自帝王貴胄、文人名士,下至販夫走卒,無不飲茶。茶早就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馬古道以茶樹的發源地雲南西雙版納、四川雅安為起點,茶葉理所當然是古道上最重要的貨物。
  • 遠行│茶馬古道的傳奇故事
    茶馬古道的起始和終結,很難確定在兩個具體的點上,一般來說,是從雲南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到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西端,包括著中國的西藏和境外的尼泊爾、印度等等國家和地區。號稱植物王國的雲南,為茶馬古道提供了最基本的貿易貨物。
  • 漫步|茶馬古道
    在四川雅安與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間,橫亙著一條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為壯麗、文化歷史最為厚重,以馬幫和人力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也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綠色走廊。
  • 憶江南,古鎮如畫,它是唐代茶馬古道的起點
    束河古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唐代茶馬古道的起點,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較完好的重要集鎮,2005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古樸的民居門前擺著各色鮮豔的花,古道上響著鈴鐺的馬,一夢千年,恍若置身於當年的茶馬古道之中
  • 雅安,藏茶村,茶馬古道起點;騎行川藏線,說走就走的旅行?錯!
    熊貓大道茶馬古道出城以後,先後途徑藏茶村,茶馬古道等景點,讓人印象深刻!雅安,是中國藏茶原產地,也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藏茶村距離雅安約有2公裡左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對茶的了解並不是很深,只知道在我國的茶葉中,有綠茶,紅茶,黑茶之分,而藏茶則是屬於黑茶範疇,有著西藏黑金之稱!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而位於普洱的這段茶馬古道,是當年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如今她作為景區向公眾開放,不收取大門票,遊覽起來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項目,更加靈活。
  • 太行山上的茶馬古道
    今天咱們不講上古的,也不講二千年前的,只講一下黎城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黎城有嗎?如果我要說黎城有,有些人會認為我瞎說,究竟有沒有呢? 山西這茶馬古道起源於何時?具體的明確地講,形成茶馬古道在明朝中期,而茶馬古道起源於元朝。 自從晉商發達以來,茶馬古道就就成了一條通途。這條線路是目前公認的焦作到祁太平一線,當然是經過長治了。
  • 茶馬古道——帶茶去遠方
    踏上雅安的土地,才讓我真正了解了這座城市的標籤「茶馬古道起點」。從古至今,中國聯通世界,最最重要的就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地圖,經西藏進去印度「茶馬古道」每個中國人都聽說過的地理名詞,大多數人都說不出具體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我中華文明的標籤之一「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亞洲的「天堂走廊」
    、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從上面給出的範圍你應該就知道「茶馬古道」並非是幾條明確的道路就能說清的,它甚至沒有確切的起點和終點。有人把它比作是人體的主動脈、靜脈和其他毛細血管,在著名的「主脈」周圍還分布著許多不知名的「毛細血管」。所以說,它是一個以我國西南地區為中心,延伸至國內西北地區和周邊國家的龐大交通網絡。
  • 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貢茶入京的起點,雲南這個小鎮你知道嗎?
    千百年來,茶馬古道猶如一條中華文化的血脈,橫跨數千裡,而其中的一些重要驛站與集散地,逐漸發展並形成了今天的多個中小城市。 本期「神鵰俠旅」就帶大家深入普洱的一座美麗小鎮那柯裡,一起來看看有關茶馬古道的記憶! 千年茶馬古道的記憶——那柯裡 「這裡是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是貢茶入京的起點;拂去歲月塵埃,這裡不再是繁華的商貿通道 ,而是人們感受茶馬古道文化的好地方。」
  • 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
    絲綢之路最早起源於秦漢時期,西漢時的起點為長安,東漢時的起點為洛陽。它的交通方式分為陸路和水路,從中國出發,目的地有北方草原、中亞地區、南亞地區、西亞地區、歐洲等。相比於它的悠久歷史,絲綢之路得名就比較晚了。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今天,作為「萬裡茶路」起點之一的安化,古道、黑茶早已融入其傳奇而神秘的歷史與現實之中…… 壹 神秘緯度帶上的安化 安化與埃及金字塔、瑪雅文明、百慕達三角同處於北緯30°神秘文化帶,以安化為中心的這片區域,自古至今就屬中華文明繁衍的重要地帶
  • 足不出莊就能讓你走一次茶馬古道 做一回馬幫人
    2015年11月,《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首次在雲南展出,隨後在甘肅、四川、西藏、青海、遼寧相繼推出,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此次在河北展出,是全國巡展的第七站,意義深遠。從東北到西南邊陲的縱橫山脈組成了中國地形圖上的半月形地帶,從新石器時代直至銅器時代,這一高地延綿萬裡,眾多民族在這裡留下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徵和遺物,有葬具、石質建築,單孔到多孔石刀、動物形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