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古老的商路,它是中國唯一一條至今還在使用的古驛道……這就是享譽世界的中國茶馬古道。
昨天(7月28日)下午《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匯聚了甘肅省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西藏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等八省區十餘家博物館的340餘件(套)文物,多數是首次亮相石家莊。
展覽配以場景和輔助展板及其文字說明,展示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線」的發軔、發展和繁榮的過程,讓觀眾領略茶馬古道沿線的風土人情。展至10月3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2015年11月,《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首次在雲南展出,隨後在甘肅、四川、西藏、青海、遼寧相繼推出,引發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此次在河北展出,是全國巡展的第七站,意義深遠。
從東北到西南邊陲的縱橫山脈組成了中國地形圖上的半月形地帶,從新石器時代直至銅器時代,這一高地延綿萬裡,眾多民族在這裡留下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徵和遺物,有葬具、石質建築,單孔到多孔石刀、動物形飾品。「早期中國」時代,這一廣袤地區的文化也相互影響和滲透。
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開通,東西方交流日漸頻繁。魏晉隋唐時期,隨著「河南道」「唐蕃古道」的興起和發展,西北與西南的聯繫更加緊密,從河西走廊到南海之濱,貫穿中國西部的交通孔道日益通達順暢。唐時,飲茶之風興起。茶葉經巴蜀順長江而下,隨著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茶文化得到廣泛傳播。
宋遼金元是中國歷史上茶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貢茶工藝發展,民間茶風普及。遼墓壁畫、宋代壁畫磚中有「備茶圖」;中原地區考古發現有各種茶具。宋朝廷為獲取重要的戰略物資——戰馬,以遊牧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葉進行貿易,形成「茶馬互市」。
明、清兩代朝廷將「茶馬互市」作為經營西北、西南地區的重要手段。進入「茶馬古道」沿線的商品種類大幅增加,同時,內地對藏區物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茶馬古道」沿線各民族之間的民間貿易不斷繁榮和發展。人們自發組成的馬幫在遙遠而漫長的運輸線上,不僅給沿線的驛站、集鎮留下了文化火種,還溝通了廣袤的漢地和藏區,連接了語言互不相通的少數民族聚落與遙遠的海外異邦。
茶馬古道的起點在四川、雲南,主要的目的地則在西藏,在這條文化線路上,約有60%以上的路段在西藏境內,並延伸輻射至南亞次大陸的所有國家。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茶馬古道蜿蜒在崎嶇的雪山、依傍著洶湧的河流,馬鈴聲迴蕩在雪山深谷,承載著沿線各地人們的寄予和希望,傳遞著人類文明的星火。在這條古道上往來的貨物除了茶葉和馬匹,更有柔軟華麗的絲綢、精美絕倫的瓷器、閃爍的金銀器、華麗富貴的琺瑯、玲瓏剔透的玉器……
攝影:葉琳
展覽時間:7月28日——10月30日
展覽地點:河北博物院15、16號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