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吳哥巴方寺為什麼建石板橋?這一點連考古都沒有說

2020-08-27 哎呀頂


巴方寺的外門樓已經坍塌,是外圍牆的一部分,從這進入巴方寺。

柬埔寨吳哥旅遊,如是打卡式旅遊的話,你看到的除了石頭還是石頭,但若深入考究的話,你會覺得有些史實的解讀可能低估了柬埔寨高棉人的智慧,你還會發現很多千年不解之謎,甚至會發現連考古都沒有說的歷史。

這是約200米的石板橋參道,這裡是否藏有千年不解之謎?


巴方寺金字塔式建築

現在去柬埔寨吳哥城的巴方寺看看,那裡就有一個令我不得其解的廟宇建造配套工程:從鬥象臺廣場二米多高的階梯進入巴方寺的外圍牆門樓,就可以看到大約200米長的石板直橋,石板直橋直通到巴方寺一層迴廊階梯,石橋的橋墩是由密密麻麻約1米多高的圓石橋柱組成,石圓柱分成三排,然後在石圓柱上鋪上大石板做橋面;橋的兩側是人工湖,雨季湖水蓄滿時,石板橋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過水橋。

精美雕花的石板橋圓柱陣

進入巴方寺的一、三層迴廊和臥佛前廣場,也會發現迴廊與階梯之間同樣布滿了這種石圓橋柱陣,擺放的方式與外石板橋相同,且按照走道的方向連接各個階梯、出入口,形成一個石板橋互通通道,可惜現時橋面的石板已經不復存在了。

巴方寺一層平臺上的石橋圓柱陣,布局與外石橋柱一樣是三排陣列,石橋石面板已經缺失。攝影師:岑國生


從巴方寺一層平臺瞭望石板橋參道。攝影師:岑國生


圓石橋柱陣的排列方向縱橫交錯連接各階梯、出入口。攝影師:岑國生

為什麼巴方寺裡外都建有石板橋?查看網絡資料,只看到如下的描述:

蔣勳《吳哥之美》:巴芳寺目前已是一片廢墟,唯一清楚留存的是長達172米的引道。引道從入口塔門開始,用1米高的圓石柱架高,上面鋪石板,圓石柱間距很密,上下都有柱頭雕花。用這樣密而講究的列柱支撐,使引道顯得特別莊嚴,好像為特定人物鋪的紅毯一般。

巴芳寺修長筆直的引道,走在上面,使人產生肅穆安靜的感覺,反而會忽略寺院正殿的存在。


石板橋參道連接一層平臺階梯

又如其他的網絡資料:

一踏進東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條長約200米、高約2米的圓石柱架起來的「空中參道」。這條參道同樣也是具有連接地上和天界的彩虹橋的含義。據說在雨季,這條長長的參道兩旁滿是水,走在參道上,會有一種水中漫步的感覺。

這些遊客對於巴方寺石板橋參道的觀感描述只是說了石板橋的景觀現象,並沒說出修建的原因,難道建這些石板橋是印度教廟宇建築風格的要求?縱觀吳哥王朝遺存下來的600多座廟宇,在大型的廟宇建造中會有設置道路式參道。小吳哥幾百米參道是石板道路式參道,連跨過護城河的參道也是截水修建石板路;女王宮的參道同樣是道路式參道,只有巴方寺是石板橋式參道。可見修建石板橋參道不是印度教的教議要求,那這裡必然有它不同作用和不解之謎!

密密麻麻的石板橋圓柱,形成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讓人穿越時空了解遠古的高棉文化。


小吳哥的石板路參道


女王宮石板路參道

再看看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記載:

城郭

州城周圍可二十裡,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橋之兩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面向西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門之兩傍,鑿石為象形。城皆疊石為之,可二丈,石甚周宻堅固,且不生繁草,卻無女墻。城之上,間或種桄榔木,比比皆空屋。其內向如坡子,厚可十餘丈。坡上皆有大門,夜閉早開。亦有監門者,惟狗不許入門。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曾受斬趾刑人亦不許入門。當國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餘座;石屋百餘間;東向金橋一所;金獅子二枚,列於橋之左右;金佛八身,列於石屋之下。金塔至北可一裡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鬱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數間。又其北一裡許,則國主之廬也。其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來有富貴真臘之褒者,想為此也。石塔出南門外半裡餘,俗傳魯般一夜造成魯般墓。在南門外一裡許,周圍可十裡,石屋數百間。東池在城東十裡,周圍可百裡。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臥銅佛一身,臍中常有水流出。北池在城北五裡,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數十間,金獅子、金佛、銅象、銅牛、銅馬之屬皆有之。

周達觀也沒有對巴方寺作詳細描述,只是記錄了巴方寺的方位和概況:金塔至北可一裡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鬱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數間。

巴方寺是金字塔式的五層建築,在一、三、五層建有連廊和平臺。

在20世紀60年代,法國人準備修復巴方寺,將坍塌的石塊及位置做好標註,拆解再重新拼裝,但1970-1992年間柬埔寨20年的內戰,將所有的重修計劃擱淺和資料盡毀,整個重修工程已經變得寸步難行、毫無頭緒,因此,寺內的石板橋修復已經變得無能為力了,要還原石板橋的功能就難上加難。

準備重修拆下來的石塊鋪滿了巴方寺後外廣場。


這些石塊可以清晰看到當年拆下來所做的編號,但由於資料的銷毀已經無法找到它原來的位置,現在只好長眠以此

但是,巴方寺為什麼要建石板橋通道呢?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探究,是否可以通過探究巴方寺的建造過程找到蛛絲馬跡呢?

據網絡資料: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於1060年修建獻給溼婆神(Shiva)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現巴揚寺西北200米,緊鄰皇家宮殿的南圍牆。巴方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

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二世在1060年修建巴方寺,目的獻給溼婆神,並將此寺定位為當時吳哥王朝的都城中心,重點借力溼婆神彰顯君權與神權的合一,向人們展示自己就是代表天神在人間的統治者。

巴方寺遺存比較完整的佛塔和連廊


巴方寺三層的連廊

在吳哥王朝從九世紀到十四世紀的幾百多年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都清楚柬埔寨只有雨季和旱季,雨季的水災與旱季的旱災往往令農業生產顆粒無收,如果沒有糧食、農產品等基礎物資的支撐,國家的命運是毫無保障的,因此,吳哥王朝的每一個朝代都傾力開挖龐大的人工湖和水利工程來抗旱減災。

吳哥旅遊地圖:左邊藍色的湖就是西大人工湖;右邊淺泥黃色的湖是乾涸的東大人工湖,現在已經乾涸了。


吳哥王朝時期開挖龐大的東大人工湖、西大人工湖和運河、溝渠系統就是治水、用水的例證,高棉先人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發展農業,為固本強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高棉人的聰明智慧。

但水利系統開挖往往受制於當地的實際地理地質條件,這條件對水資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吳哥城位於湄公河的下遊,地表層屬於河道灘涂沙土地貌,沙土的特性是吸水不保水,水渠和水庫都會因沙土失水而漸漸水位低下,從而失去了水利的功能,吳哥王朝先人們開挖的東大人工湖就因為嚴重失水而逐漸乾涸;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主政吳哥王朝時高度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在修建巴方寺的同時下令開挖西大人工湖來代替東大人工湖。

光影下的橋底圓柱顯得很神秘


修建巴方寺和開挖西大人工湖這兩項重大工程同時開工,在項目共性方面必有相關的聯繫,因此,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修建巴方寺時特意將寺外圍牆修建成約2米多高的厚石圍牆,建成方形的超大水池(寺內人工湖),雨季的時候整個圍牆內就能蓄滿約2米深的水;同樣的原理,在巴方寺的一層、三層迴廊平臺及臥佛廣場平臺,也特意建造成淺水池。

由此可見,巴方寺石板橋參道、通道是因水而修!雖然我們無法看到幾層水池滿水的景色,但石板橋肯定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紅地毯通道」,也不是「空中參道彩虹橋」的美麗畫面。

每根圓柱都有精美的花紋,青苔地衣成為了圓柱的印記。

因此,巴方寺建造圓柱石板橋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對水的高度重視和認知,是吳哥王朝高棉人治水、用水聰明智慧的表現。這一點連考古都沒有說,你認為我的見解對不?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注「哎呀頂」,更多文化、攝影和旅遊資訊與你分享。

相關焦點

  • 它叫聖果寺 也叫勝果寺 還叫崇聖寺……杭州這座曾經建在鳳凰山...
    也許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和想像。 在過去的2019年,市考古所在杭州完成17個考古發掘項目,其中有479座墓葬,出土了文物標本6532件(組)。 2020年,我們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開設《杭州寶藏》欄目,來一個個講講考古背後的那些生動有趣且有歷史溫度的故事。
  • 【原創】柬埔寨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
    柏威夏寺是柬埔寨的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暹粒以北二百多公裡的柬埔寨與泰國的邊界線上寺院建於九世紀耶蘇跋摩一世時期,吳哥東南十幾公裡羅洛士地區的羅萊寺也是修建於耶蘇跋摩一世時期,十一世紀蘇利耶跋摩一世又進行了擴建,是一座印度教寺院與一般的吳哥寺院不同,柏威夏寺坐南朝北,朝向泰國方向,寺院狹長,從北到南有大約八百米寺院建在山頂,乘車到達山下後要換乘皮卡車才能爬上陡峭的山峰
  • 柬埔寨 周薩神廟和茶膠寺的故事
    帶著一本書遊走柬埔寨,一本lonely planet貫穿整個旅程,真真正正地做到了邊讀書、邊行走……離開了巴戎寺,帥氣的司機Mak載我們到達了不遠處的周薩神廟,這座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神廟。與其北邊相距170 米的託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
  • 柏威夏寺之爭:泰國和柬埔寨為何因一座寺廟而大打出手?
    在2008年柬埔寨將柏威夏寺及其周邊地區一起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泰國以爭議領土不能申遺為由,強烈反對柬埔寨的申遺行為,自此後的三年雙方衝突不斷。▲柏威夏寺位於柬埔寨境內,與泰國的邊界位置一座控制在柬埔寨手裡的寺廟為什麼會引發雙方的爭執不斷,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呢?
  • 柬埔寨吳哥塔普倫寺只見「蛇」不見寺?當地人說是天意
    在這,我只見「蛇」不見寺,整座寺到處盤滿了大大小小的那伽「蛇」,我認同當地人說的是「天意」,可這「天意」究竟在哪?是否還藏有不解之謎?巴肯寺再放大仔細看看各個寺廟地圖,唯獨在塔普倫寺周圍的樹木形狀和顏色與其它寺廟的都不一樣,是否這裡樹木的種類和數量都與眾不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
  • 這是錢鏐老宅改的光孝明因寺 也是蘇軾宿過夜的淨土禪寺
    既然是吳越王要建的寺院,自然是很大。以目前找到的遺址來看,翁彥博說:「只是找到了寺院的一小塊,很可能連大雄寶殿都沒找到。」 有水井,有灶,推測目前找到的,只是寺院後半部分的僧人生活區。要是繼續找的話,就要往北面繼續挖,很可能寺院的大雄寶殿、山門等,都「躲」在了吳越街的地下。 說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寺院南面是無名小山頭,北面是臨安博物館。
  • 在柬埔寨人心中,這個寺和小吳哥同等重要,為它與領國紛爭了百年
    吳哥窟令人驚嘆和難忘,此生不應只來一次,但還有另外一個地方,在柬埔寨人心中和小吳哥具有同樣地位,卻極少人去,它就是柏威夏。入住的青旅前臺有包車前往的價目表,但因為距離暹粒市區較遠,費用也高,所以選擇去的人很少,一開始它也沒有被列入我的行程中。
  • 吳哥窟中最天然樸拙的建築—茶膠寺,為什麼沒有建完就被放棄了?
    從觀感來說,因為未完成,這座建築還沒有做外部的裝飾和最後的精雕細琢,我們得以見到吳哥窟寺廟建築的「骨架」,了解那些精美繁複的雕刻下面是怎樣堅實的基石。而且,這樣的未完成,也無意中賦予這座建築不一樣的滄桑、粗獷、天然、原始的美感。從考古與建築的角度來說,茶膠寺對於揭示吳哥窟建築的建造過程有很重大的意義。
  • 沒有鼓樓的天童寺|寺,曾相識
    這連義興禪師都很驚訝。直到天童寺的禪堂建好後,童子才對義興禪師解釋說:我本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因為禪師的行為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命我化為童子前來幫助禪師。現在寺院初成,我也要回去復命了。說完,童子駕雲而去。正是因為這個傳說,所以天童寺所在的大山被稱為太白山,為紀念太白金星化身天童相助的事跡,這座寺院就叫天童寺了。
  • 都說柬埔寨又窮又亂,那麼現在去柬埔寨買房合適嗎?
    很多朋友連東南亞有多少個國家都未必知道,更不要說去投資了。特別是大家一聽到柬埔寨、緬甸、印尼這些名字,第一會想到的是什麼?應該是一個大寫的「窮」。窮倒是真的,但如果認為投資只能投發達國家,不能投窮國家,未必就對了。投資一個地方的房產不能只看它現在便宜或者貴,更要看它未來有多大的潛力和空間。投資一個國家也一樣,不能因為它現在窮就否定了它的上漲空間。反過來看,「窮」不就代表更大的空間嗎?
  • 泰國和柬埔寨為什麼會因一座寺廟而爭鬥不休?
    這座寺廟在柬埔寨一側是懸崖,只能從泰國一側進入。而且該地區還是一望無垠的柬埔寨北部平原的制高點。 某種意義上控制住了柏威夏寺地區,就可以威脅到整個柬埔寨北部平原。如此重要的邊境要地,泰柬雙方自然都不想放棄。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他們有何區別?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佛教起源於中國,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考察,佛教最早源於印度,而我國的佛教也是從印度傳入的,正因如此,它的很多詞語的原意和現在的含義都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寺」和「廟」這兩個字,「寺」為什麼叫「寺」?
  • 考古調查:大同市陽高縣,消失的禪房寺
    寺在半山石縫中鑿洞,外邊接建屋簷,亦在六十年代末期被毀被毀,抬眼望去,只剩下兩個黑洞了,右階也大半破毀,難以登臨了。過了頭溝村不遠東邊有一小溝岔,便是禪房溝了,溝很窄小,窄處幾米,寬處也不過十幾米,西邊山崖峭立,天成一線,沿溝而上約三裡許,忽然開朗,四面小山環圍,仿佛進入一小城堡,便是禪房村了。
  • 柏威夏寺世界遺產保護專家會議詳細報導
    柏威夏寺的保護是繼吳哥的保護之後,國際援助柬埔寨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項目。中國作為柏威夏寺-世界遺產保護協調委員會(ICC)聯合主席國,不僅推動了柏威夏寺的保護的國際合作,而且深化了中國對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參與,並成為推動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最為積極的力量。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國「從陪跑到跟跑,逐漸並跑,今天已到了領跑的位置」。中國已成為這一國際合作項目的主導者。
  • 柬埔寨為什麼叫「柬埔寨」? 吳哥窟為什麼叫「吳哥窟」?
    一說是源於一個國王的名字。高棉人英雄坎布領導當地的民族建立一個王國,該民族被稱為坎普查人,其王國被稱為坎普查國。這一名稱經後世以訛傳訛,結果變成現在的國名——柬埔寨。還有一說,「柬埔寨」的英譯為Kampuchea。因為當年移居到柬埔寨的中國人中,廣東人居多,在廣東話裡的」柬埔寨「跟」Kampuchea「發音類似,所以這個國家就被叫成了」柬埔寨「。
  • 為什麼說定陵挖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但是,定陵的挖掘卻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要挖掘定陵?聊天中對郭沫若等人說:「永樂皇帝就埋在長陵,如果挖掘長陵,建個博物館,把長陵中的文物展示出來,肯定對研究明史有重大推動作用。」郭沫若等人深表贊同。於是,一份《關於挖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便送到了國家政務院,並很快得到了批准。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堅決反對,但反對無效。
  • 柬埔寨吳哥窟旁「再現」地下巨城 規模可與金邊匹敵
    規模可與金邊匹敵   英國《衛報》11日報導,澳大利亞考古學家達米安·埃文斯率領的考古團隊2015年使用機載雷射雷達探測了大約1900平方公裡的區域,經過圖像和數據分析,還原出這片熱帶雨林下的數座城市遺蹟。   「我們在森林下面發現了一些完整的城市,先前沒人知道那裡有城市,」埃文斯說,其中一些城市規模可與金邊匹敵。
  • 柬埔寨旅遊,購物餐食住宿交通情況,多少都要了解一點
    這五天中旅遊景點方面的情況,前面已經陸續作過介紹。這裡把柬埔寨五天中的餐食、住宿、交通、購物等方面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出入海關方面,由於柬埔寨對中國遊客實行落地籤證,加上是旅遊團辦理團體入境、出境手續,所以出入柬埔寨海關就要簡單得多,這裡就不多說。
  • 越南佔領柬埔寨十年後,為什麼會突然從柬埔寨撤軍?
    至此,柬埔寨就成了越南的囊中之物,一切軍政大事都由越南說了算。但是奇怪的是,越南佔領柬埔寨10年後,也就是1989年的時候,越南突然單方面宣布從柬埔寨撤軍,並在一年內撤出全部駐紮在柬埔寨國內的越軍,讓柬埔寨實現真正的獨立。那麼越南為什麼會從柬埔寨撤軍呢,為什麼會甘願放棄已經到手十年的肥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