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個人觀點來看,中國人「吃狗」與日本人「吃鯨」,雖同為血腥殺戳的飲食文化,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日本人以感恩、追悼、祭奠等各種方式,來完成一種自我救贖,實現著島國文化的雙重性;而我們中國人,則是在吃完豬肉狗肉之後,再附加上一句「豬狗不如」的國罵,來實現一種自我優越,完成一種中華飲食的「以人為本」。
----
文/唐辛子
(作者系旅日華人作家。自我介紹為——唐辛子,在日文中就是「辣椒」的意思,唐辛子就是「糖辣椒」,一個既甜且辣的人。)
每年夏至到來時的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動靜真的很大。隔著千山萬水,我在大海這邊仿佛都聽聞到玉林狗肉節上的雞飛狗跳,屠刀霍霍。一想到被宰殺的成堆狗狗屍體,瞬間進入玉林人的胃袋,並融化成血液般的營養,成為食狗者身體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裡未免便有些惶恐悽然。
當然,我並非「狗粉」,所以,雖然自己不吃狗,但也並不反對他人吃狗。因為,作為一名每天都在吸取著各種動植物的營養來保全自我性命的人,我無法想像自己在吃完豬肉牛肉雞肉以及各種肉之後,擦擦嘴巴,然後去捍衛狗肉。不僅不許別人吃,還要橫加指責說「你吃狗肉!你不道德!」——雖然不敢說這樣的做法未免太裝,但最起碼是缺乏公平的。
吃豬肉牛肉固然無法體現一種樂善好施,吃狗肉也無法證明就是一種喪心病狂。沒有這回事。都是一丘之貉,誰也不比誰更道德,誰也不比誰更善良,不過所食動物的肉種不同而已,都一樣的殘暴,都一樣的自私罷了——連同我自己在內,只要還在靠進食來維持生命,就沒有人能脫離干係。
所以,從這一點而言,儘管我並非基督徒,但我是支持基督教中「原罪論」這一觀點的。我為了自私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必須犧牲動物食用它們的肉體,對此,我內心深處是有負罪感的。所以,我不敢浪費食物,也所以,儘管我食用動物們的肉,但卻並不敢罵它們侮辱它們。
也因此,儘管我真的並不反對吃狗,但看到玉林狗肉節的浩大聲勢,以及被屠宰的狗狗們哀怨的悲鳴,還是情不自禁地心有悽悽然。反而是我身邊的一些日本朋友,他們對「中國人吃狗」表示了一種跨國度的、大尺寸的「理解」與「寬容」,說:「噢!食品多元化,吃狗肉是一種文化傳統,這跟日本人吃鯨魚完全相同。」
我當然相信中國人「吃狗」是一種文化傳統,就像我並不懷疑日本人「吃鯨」也是一種文化傳統一樣。
但中國人「吃狗」和日本人「吃鯨」完全相同麼?這個我倒是並不這麼認為。
(資料圖:日本近海捕鯨產業,CFP供圖)
日本人吃鯨,並認為吃鯨屬於大和民族的傳統文化。按日本人自己對捕鯨歷史的自我考證,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日本繩文時代前期。而且,古代日本曾因為佛教信仰,有過禁肉歷史。因此富含豐富蛋白質的鯨魚肉,一度成為過去的日本人寶貴的營養源(在日本人的概念中,動物的肉才叫「肉」,而「魚」就是「魚」,「魚」不是「肉」。鯨魚雖然是哺育動物,但因為生活在海裡,一般是被作為魚的同類看待的)。
正因為如此,鯨魚在日本,是被當成海神一般來崇拜的。作為對漁業安全的祈禱、對於鯨魚的感謝與追悼,日本各地還修建有鯨魚神社,裡面供奉著鯨魚骨作為神體。在千葉縣和田浦等日本為數不多的捕鯨魚港,至今還一直保存著「鯨魚祭」的傳統活動。
這是一種日本式的宗教觀。日本人以這樣的感恩方式,來完成一種自我救贖。當然,隔海遠觀這種日本式宗教觀的中國人,難免會覺得不倫不類,甚至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日本式「偽善」:吃完鯨魚的肉,再將其骨頭供奉起來,作為「神體」加以崇拜——天哪!還有比這更「偽善」的事麼?即使以大陸文化之博大精深,也難以理解這種島國文化的雙重性。
但令人嘆息的是:日本人居然還能將這種「偽善」世世代代地承傳下來,甚至千百年不變地一直保存至今。到現在,即使是日本的小孩子,從生下來會說話會自己吃飯開始,就會被母親教導說:用餐前要雙手合什,說「いただきます」。用餐後也要雙手合什,說「ごちそうさま」。
(資料圖:日本小朋友學習用餐禮儀。)
這是兩句日文敬語。「いただきます」是「得到」「領受」的敬語,而「ごちそうさま」則是表示「承蒙款待」的敬語。儘管在中文裡,這兩句話被簡單地翻譯成「我開始吃飯了」,「我吃飽了」。但在日文原意中,這兩句敬語含有更為深層次的意義。這兩句敬語所真正表達的,是「感謝動植物犧牲自己生命,來延續我的生命」。是對自然的恩賜、對成為自己食物的動植物們的一份虔誠的感恩之心。
而這種對自然的恩賜、對成為自己食物的動植物們的感恩,在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卻是極少看到的。
不說別的,就說豬吧。儘管愛狗者們總說「狗是人類的朋友」。但仔細想想:豬,其實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老朋友呢!作為一個以豬肉為主要營養源的民族,我們中國人的「食豬史」是源遠流長的。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先祖們就有養豬記錄了。中國人能幾千年經歷各種天災人禍,卻依舊頑強存活至今,與中國豬在這幾千年當中,無知無覺地奉獻了它們的血肉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我們可曾有誰感謝過豬呢?更不用說為豬們修一座「豬寺廟」,裡面再供奉一架全豬骨骼——那簡直匪夷所思。不但沒有感謝,在吃完豬肉之後,對於看不順眼的,我們還會罵上一句「跟豬一樣」——我們吃著豬肉,但心裡卻是瞧不起豬的,自然也並不感謝它們,它們活該為我們犧牲生命。我們常說「以人為本」,在飲食文化的傳承上,我們是實實在在做到了「以人為本」的。
(資料圖:愛狗人士進行抵制活動。)
有了這樣的文化傳承,因此,即使是那些愛狗人士,跑到玉林的狗肉節,因阻止玉林人吃狗而遭遇拒絕時,也會憤怒得放聲大罵「吃狗肉者,連狗都不如」!
這,真是愛狗者的表現麼?我以為不是的。愛,必須是包含有尊重在內的。每一條生命,都是有尊嚴的,即使一條小狗狗也毫不例外。既然愛狗,又怎忍心作「狗罵」呢?
愛狗者既是如此,更遑論那些吃狗者——「狗」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種肉。而單純一個「肉」字,就已經剔除了一切生命跡象,只剩下饕餮之欲了。
所以,依個人觀點來看,中國人「吃狗」與日本人「吃鯨」,雖同為血腥殺戳的飲食文化,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日本人以感恩、追悼、祭奠等各種方式,來完成一種自我救贖,實現著島國文化的雙重性;而我們中國人,則是在吃完豬肉狗肉之後,再附加上一句「豬狗不如」的國罵,來實現一種自我優越,完成一種中華飲食的「以人為本」。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自:騰訊·大家
----
【周刊君招募會員:有趣有聊愛抽獎!】
為啥招募?
為了今後能和小夥伴們更愉快地玩耍~
咱們的會員叫「周粉」,周粉的大本營叫「周粉邦」!
周粉有啥特權?
艾瑪,特權可多了!專享每周《周刊精選》& 優先參與各種抽獎、送書活動,還有高大上的科技酷玩優先試用在等你。
咋能成為周粉?
點擊底端菜單欄「周粉邦」or 回復 會員→點擊彈出界面→填寫微信號、生日神馬的→提交→OK,周粉一枚!
現在註冊就能參與抽獎,我要是你,就果斷回復 會員,試試手氣再說!
----
認識周刊君的小夥伴
上輩子500次回頭,才換來今天一次關注。周刊君想介紹幾個小夥伴給你認識,他們的共同特點就一個字:靠譜!
各位,閃亮登場~
大人的玩具(ID:adult_toy)
手機、數位相機、平板電腦、外星人以及各種黑科技都是大玩捕獲的對象。在這裡,你將看到萌妹紙如何在實用性、趣味性與惡趣味性之間糾結。
肚子問題(ID:loving-dudu)
深夜美食誘惑、定期鐵桿福利、探店舌尖之旅,權威可靠的食品安全報導、豐富實用的飲食百科。每天摸摸肚皮,之後聽肚肚告訴你:關於飲食的那些事兒,真不簡單!
AutoMan(ID:AutoMan-No1)
很Man,超酷,小壞,我是汽車人—AutoMan,小名Man哥,為你提供有情趣有情義的能源、汽車新聞,帶你愛上汽車,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不器(ID:shenghuoxiangyang)
致力於生活方式探究,專注對生活細節的思考與感知。挖掘工業設計背後的理念,從建築風格、家居裝飾到生活物品。與態度設計師對話,將生活美學放大。
財迷(ID:money_fans)
一顆小小財迷心,一點微微發財夢!這裡不做宏大敘事的宏觀經濟,不提日進鬥金的理財方法,只講普通人看得懂的理財。
反觀(ID:dongdianlishi)
掌門人「小史」恭候,以史窺今 & 定期送書。信小史,漲姿勢!
都挺有個性的吧?與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全在這了,果斷粉之。
關注方法:點擊通訊錄→搜索id或直接查找公眾號。搞定!
順便點擊 閱讀原文,進周刊微社區,小夥伴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