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斷貨,在家就能挖「文物」,你心動了嗎?

2020-12-17 品牌新發現

盲盒嘛,誰都會做,很多品牌都推出過盲盒。如何把它做出花樣,讓消費者買單,那還真不容易。

河南博物院盲盒,就正是憑藉與眾不同的設計,讓消費者買單的優質案例。

01

想開盒,先考古

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新品盲盒,可謂是圓了各位大齡兒童的一個考古夢。

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

與普通盲盒一款只有6-12個形態的設計不一樣,考古盲盒所包含的「寶物」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應有盡有。這種「不知道會挖出什麼」的未知性,給了大家更多消費刺激與參與感。

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可能會挖空,該設計讓挖土中的緊張刺激增加,挖到「寶貝」的快樂也加倍。不過挖空的人也別傷心,為了彌補你的「小失望」,官方還會再贈送一個小禮品給你。

這款考古盲盒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追捧。據品牌君了解,「考古盲盒」5天的線上銷售額超過50萬元,甚至還成為了一款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點名誇獎的「網紅」產品。

目前,這款考古盲盒已經斷貨了。

02

盲盒經濟給出新方向

「買盲盒是一份快樂,拆開後發現是喜歡的款式就得到第二份快樂。」

現代年輕人購買盲盒時,都伴隨著這樣的心境。這種類似抽獎遊戲的營銷模式,不斷提高著消費者的復購率。

最近一路高歌的泡泡瑪特,使得很多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盲盒可複製性極高,只要找到合適的IP,就能出一套盲盒。比如瑞幸、宜家等品牌的盲盒,就是基於品牌本身IP來設計的。

但是問題也來了,盲盒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開盒那一瞬間,這一瞬間也不過幾秒鐘。如果只是為了這幾秒鐘就花個幾十塊錢,那還是讓人有點心疼的。

於是,有品牌發現了這一點,便在「開盒過程」上做文章。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誕生。

說實話,你要說年輕人會對普通的文物感興趣嗎?除開那些歷史愛好者,品牌君很難保證會有太多年輕人願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裡面只有文物的盲盒。但加上考古過程的盲盒可就不一樣了呀,光是花錢買一次「考古體驗」就已經很值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抖音很火的BittyPrettys娃娃盲杯也是如此。每個娃娃的衣服、頭髮等都放在茶杯裡,在泡水前,沒有人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樣子的娃娃。即便這個娃娃看外形並不能算可愛,但仍然有很多人為了體驗這個「泡水開娃」的過程而花錢。

年輕消費群體對於「體驗」與「好奇」的追求,以及對心情的大力投資,讓盲盒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從「泡水」到「考古」,不知道品牌們以後還會再給消費者們帶來什麼樣的玩法。

如今,盲盒早已經不限於玩具領域,書店、文物、零售等領域都開始跨界到盲盒行列之中。

品牌君還是那句話,只是單純的做盲盒誰都會做,如何在體驗上給予消費者更多刺激,才是接下來品牌推出盲盒時,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賣斷貨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賣斷貨 北京青年報 | 2020-12-09 09:00:11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遊客在河南博物院文創區選購文創產品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 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來源:河南博物院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  而當你把土一塊塊鏟開,就有可能看到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雜件……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河南「考古盲盒」火了!下個「網紅」產品會是...
    12月初,豆瓣網友發圖文帖,直播自己開「考古盲盒」的過程,立馬引發豆瓣網友的關注,300多條評論湧現,價格也比較親民,按照不同等級分為70元、80元、90元三個價位,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好心動」「被種草」。網友的行動力不可小覷,這股從網上掀起的熱潮,迅速蔓延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創店,線上線下頻頻斷貨。
  •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你想體驗這種驚喜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日前,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在挖掘過程中,玩家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近年來「盲盒經濟」十分火爆。
  • 盲盒都安排上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任思雨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 央媒看河南丨當文物考古遇上潮流盲盒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網紅「考古盲盒」由河南博物院出品,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工作人員展示從「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考古盲盒』挖到的寶物都是文物複製品,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玩家還可以學到不少文化知識。」
  • 尋物|「失傳的寶物」5天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到底多「香」?
    現在,你只要通過一款考古創意盲盒,即可實現夢想啦。 最近有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自發帖子直播「考古盲盒」開箱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吸引了無數人點讚創意無限,直接帶火了這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的銷售。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任思雨)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國際在線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 當文物考古遇上潮流盲盒——中國博物館文創新觀察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新華社鄭州12月10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12月初,一位中國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並刨出兔首印章和青銅虎符,吸引大量網友轉發、留言諮詢購買事宜。網紅「考古盲盒」由河南博物院出品,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
  • 媒體關注環遊河南博物院_帶你玩嗨鄭州
    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關於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創建於1927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
  • 開局一把「金鏟」,挖啥全憑運氣!(文末有福利)
    歡迎走進今日【周末奇案】☟☟☟「失傳的寶物」你知道真正的考古工作什麼樣?你見過青銅器、印章、玉佩這些精美寶物從塵封中醒來嗎?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
  • 考古盲盒屢斷貨,博物館文創下一階段走向何方?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一上市即供不應求。在各種傳統行業增長日益乏力之時,文化創意產業的表現卻格外亮眼。中國數千家博物館之中藏有太多寶物,如何讓這些寶物插上文創的翅膀「活起來」,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畢爾巴鄂是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座城市,曾以冶金和化工業而知名,也因為作風硬朗的職業足球隊而被中國球迷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