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環境升級後的王駱殿島白馬湖村
航拍王駱殿島全景圖
寬敞的院子裡,一米左右的大魚,一排十來條,前後掛了三排,陽光下整齊透亮。
「今年備了多少斤魚蝦啊?」過來串門的鄰居問。「100多斤嘞!」趕上過年,43歲的陳大宏這陣子忙壞了,捕魚蝦、制臘腸、做糕點、曬乾菜,時不時他還要開快艇接送遊客進出王駱殿島。
「過了年,天氣暖和了,得多備點漁家特色食材,開春好迎客。」陳大宏是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白馬湖村的村民,也是「湖居人家」漁家樂的老闆。今年過年和往常不一樣:過去,陳大宏養魚、捕魚、賣魚,一年到頭圍著魚轉;去年3月份,他在王駱殿島上開了漁家樂,生意紅火,天天圍著遊客轉。
白馬湖是江蘇十大淡水湖之一,淮安市區第二飲用水水源地。王駱殿島是白馬湖99座島嶼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白馬湖村村民的主要居住地,開船十來分鐘可以到陸地上岸。村支書謝可琴說,400多年前,島上就有人住了,現在有人家有129戶,村民以「王」「駱」兩個姓氏為主。
養魚、捕魚是他們看家的本事,家家戶戶基本都以漁業為生。打從20歲起,陳大宏就和父親一起在白馬湖水域養魚。規模大的時候,他家的魚塘有200多畝,是島上的養魚大戶。
在捕撈旺季,陳大宏經常凌晨3點多就起來了,「收地籠、拉漁網、餵飼料、聯繫魚販……忙的很呦!」漁民們肯苦,腰包也越來越鼓,然而過度的開發讓白馬湖的水質也大不如前,「有時候去捕撈,就覺得湖面太安靜了,小時候常見的水鳥都沒了影子。」
曾經,王駱殿島周邊3000畝水域都是村民的養魚場,以致於只見圍網不見湖面。「高密度養魚,飼料餵得多,微生物瘋狂滋長,影響了湖裡的水質。」謝可琴對記者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2010年起,淮安市開始對白馬湖實行退圩退漁還湖,現已退圩退漁還湖14萬畝,水質由四、五類水提升為二、三類水,並已成為湖泊生態修復的「江蘇樣板」。
王駱殿島上有個回字型魚塘,島中有塘,塘周有島,四周蘆葦叢生,魚蝦、菱角、芡實等水生動植物豐富,還有百畝荷花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王駱殿島開闢了新的生機。搭建遊艇碼頭、修築菜園籬笆、增設燒烤垂釣區、開發荷花蕩……隨著旅遊配套設施逐漸完善,遊客亦慕名而來,僅2018年國慶假期就有近8萬人上島遊玩。
不養魚了,陳大宏也沒閒下來,春秋旅遊旺季,漁家樂生意忙起來一天有近20桌的客人,飯桌都擺到了隔壁鄰居家。「湖裡新捕的魚新鮮美味,價格還便宜,許多人都是回頭客。」第一年轉型嘗試,陳大宏就賺了近20萬元:「不比養魚差,島上的環境還越來越美了。」
和陳大宏一樣,島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新的發展機會來了。最近,57歲的駱明學正忙著為家門口的小碼頭工程收尾。「碼頭建好了,方便接送遊客停船。」老駱的兒子駱康春在秦皇島一家海鮮大酒店當總廚,也動了心思打算回家開餐館。去年,老駱動手把家裡的房子翻新了,乾淨明亮的大院子可以擺下七八桌酒席。等開春以後,他還要著手建景觀涼亭,遊人來了可以觀景、喝茶、摜蛋、聊天。
冬日的陽光照在塘中,波光粼粼,不遠處的湖面上有鷺鳥嬉鬧。「開春的時候還能見到天鵝呢。」村支書謝可琴說。
(責編:黃竹巖、張鑫)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