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後江蘇三大湖區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2020-12-26 騰訊網

洪澤湖區泗洪濉河半城鎮洪安村漁船拆解點,春陽船廠工人正在現場進行船體切割。 丁蔚文攝

太湖湖區蘇州吳中區金庭鎮震榮漁業村白塔灣漁船集中停放拆解點,高高的塔吊正在將留用的鐵船起吊集中。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離湖不離水」,固城湖漁民轉行塘養蟹

「禁漁退捕後,漁民該拿錢拿錢,轉崗提供崗位,我們漁業村招聘會開了三次,沒房子住的,政府還安置房子。」今年59歲的高淳漁民楊振榮,今年9月退捕後進社保,還拿了11萬的捕撈證和漁船設備補償費。

高淳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固城湖是南京6個水源地之一。早在2005年,高淳就禁止在固城湖人工網圍養殖螃蟹,多年推廣生態化養殖的摸索,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水產養殖標準——全國螃蟹生態養殖標準。照此標準塘養的螃蟹,保持固城湖原有品質,吃口肥美,年產值超過20億。「塘養蟹品質不差,加之固城湖大閘蟹的品牌優勢,禁漁退捕沒有影響到漁業產值。今年三季度,區農業總產值增長達5.9%,螃蟹養殖出了大力。」高淳區農業農村局石光明局長說。

魚塘生態養殖不僅讓漁業可持續發展,還通過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漁事休閒體驗等涉漁產業,為漁民退捕轉產安置提供了「新去處」。「淳溪漁業村306條船,40到55歲的漁民200多人,60%還從事螃蟹魚塘養殖。」石臼湖漁民竺年喜告訴記者,這次退捕,除了心裡有些不舍,安置沒有問題,夫妻兩人社保帳戶有了25萬元,現金拿了12萬,一到退休年齡就拿退休金。眼下,竺年喜夫婦又包了30多畝魚塘養螃蟹。

本次退捕安置,南京共涉及兩千餘名退捕漁民,其中高淳漁民1283名。「十年禁漁」令下達後,高淳在全省率先完成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提前三個月完成建檔立卡、船網回收、漁民保障,643艘「三無」船舶全部清出重點水域,649艘有證漁船清運,以及船網工具補償費、漁民進保費、捕撈權回收補償費、臨時生活補助費發放全部完成。

除了繼續從事特色水產業,高淳還把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幫扶611名漁民轉產就業,有的漁民當上河湖管理員,從「靠水吃水」的漁民,轉變為「養水淨水」的生態保護者。「高淳滿足政策標準的565名退捕漁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險和公共服務保障。」副區長甘曉輝說,高淳已實現從「大養蟹」向「養大蟹」的轉變,「固城湖大閘蟹」品牌更響了,近兩年「螃蟹節」的兩個月,遊客都在兩百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10多億元。

辦起漁家樂,洪澤湖漁民換個方式「吃湖」

今年10月10日起,洪澤湖省管水域全面禁捕退捕,漁民籤約,上交漁船、網具。泗洪縣濉河於臨淮頭流入洪澤湖,記者現場看到,停放拆解的漁船綿延1公裡,一眼望不到邊。泗洪春陽船廠項目經理餘潮揮汗指揮工人切割鐵船,在他的面前,技術總工劉具剛剛完成一艘小鐵船的拆解,這裡的904條漁船,已經拆解了230條,其餘的到11月底要全部完成拆解。

臨淮頭拆解點是泗洪縣26個拆解點之一。「泗洪縣退捕漁船4359艘,佔全省20%; 住家船整治船隻2804艘,佔全省40%。」泗洪縣縣委書記李愛華介紹,泗洪退捕漁船協議籤訂、捕撈權證回收註銷、漁船網具收繳全部完成。

禁漁退捕,除了保護漁業資源,還為杜絕漁船作業、船民生活帶來的汙染。洪澤湖湖面面積2069平方公裡,為南水北調輸水幹線上的主要調蓄湖泊之一,為滿足南水北調水質要求,到2021年,洪澤湖退圍還湖將恢復湖區自由水面50平方公裡,湖區自由水面面積超過2119平方公裡,修復溼地10平方公裡。

濉河拆解點一路之隔,是一排排安置退捕漁民的保障房。臨淮鎮勝利村漁民馬明貴幾代都是洪澤湖漁民,家裡有六條船,四口人。「我們家這麼多代了,都在水上漂。」馬明貴說,退捕後老夫妻進了社保;退捕上岸,他還養螃蟹,兼做批發,每年收入將有十多萬。

「除了養殖,搞漁家生態旅遊,比打魚掙錢多多了。」淮安市洪澤區張福河村副支書化勇祖祖輩輩也是洪澤湖漁民,兩年前和8位村民合夥辦起洪澤區漁家風情旅遊,吸納本村漁民入股,做起了餐飲、民宿、水產銷售生意。漁村讓城裡人感覺很新鮮,今年國慶假期,來了3000多名遊客,坐遊船、釣螃蟹、採菱角、摘水果、吃農家菜,感受漁村獨特的風情和文化。漁家樂收入不菲,光是遊船一項,優先聘用貧困村民擔任船工,開一趟船工資50元,一年最低也能增收五六千元。

漁民交船上岸後,漁民作為一個職業消失了,但是通過生態養殖、漁家旅遊,讓漁民找到了新職業。在洪澤湖湖區,像馬明貴、化勇這樣的退捕漁民,依託水生態優勢,養魚養螃蟹,轉行漁家樂的越來越多。「靠湖吃湖,以前靠捕魚,現在靠漁家文化。」化勇說,漁家樂留住了洪澤湖漁家文化,留住了小漁村記憶。

「太湖三白」,沿湖現代漁業園來生產

10月1日起,太湖水域收回漁業生產捕撈權,停止捕撈作業,太湖沿岸蘇州、無錫、常州、湖州4市15區(縣、市)的49個專業漁村(社區),5370條漁船上的1萬多名漁民,從此告別幾十年的捕撈生涯。退捕前,最後一批野生白魚、白蝦銷售一空,太湖花鰱、白鰱也成了搶手貨。

「禁捕前,太湖花鰱成了蘇州人的禮品,9月份我送了好幾趟,每次十幾條,最大的一條18斤,市場上買不到,都是從船上買的。」蘇州市吳中區東山楊灣農家樂老闆張建中告訴記者,以前白鰱、花鰱不值錢,三四斤一條的沒人要,漁民捕上來後餵給鴨子吃,今年價格翻了幾倍。「太湖貨漲瘋了,市場上買不到,跟漁民『預訂』才有,大家都怕以後真吃不到了。」來自上海的幾位遊客對記者說,「十一」長假期間,「太湖三白」幾乎成了遊客必點菜品。

太湖退捕,是不是意味著「太湖三白」從此告別市場了?「退捕不意味著不捕。長江幹流明確暫定10年禁捕,太湖是退捕,是改無序捕撈為有增殖、有配額的捕撈,更有效地保護好魚蝦資源。」太湖漁管會主任王小林解釋說,很多魚蝦壽命也就一兩年,不捕撈同樣會造成浪費。今後40萬畝太湖保護區以外的水域,將由第三方機構對太湖漁業資源評估,制定新的捕撈政策,以專業捕撈公司的形式對太湖水產有組織地捕撈。

雖然湖區退捕,但沿湖現代漁業園,將為市場提供豐富的「太湖水產」。吳江區七都鎮鎮長王瑋告訴記者,今年七都的太湖浦江源,萬畝太湖蟹生態養殖示範園太湖蟹獲得豐收。在吳中區臨湖鎮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漁業基地,每個池塘養殖白魚達5000公斤,生長周期也從常規的兩到三年縮短到了一年。「蘇州沿太湖周邊,要打造太湖三白優質水產品。」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茂友說。

太湖退捕後,作業網具將按照「專業化、資源化、無害化」進行處置。吳中區漁船、漁具、網具集中拆解和處理後,形成無害化處置閉環。東山鎮漁民移交漁船760條,截至目前,已處理710條,剩餘50條情況較好的船隻予以保留,用於打撈水草、清理水面垃圾。(記者 丁蔚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日報

相關焦點

  • 禁漁退捕後江蘇三大湖區不少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 【新春走基層】江蘇淮安王駱殿島:漁民轉型漁家樂 島美人旺新生活
    航拍王駱殿島全景圖寬敞的院子裡,一米左右的大魚,一排十來條,前後掛了三排,陽光下整齊透亮。「今年備了多少斤魚蝦啊?」過來串門的鄰居問。「100多斤嘞!」陳大宏是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白馬湖村的村民,也是「湖居人家」漁家樂的老闆。今年過年和往常不一樣:過去,陳大宏養魚、捕魚、賣魚,一年到頭圍著魚轉;去年3月份,他在王駱殿島上開了漁家樂,生意紅火,天天圍著遊客轉。白馬湖是江蘇十大淡水湖之一,淮安市區第二飲用水水源地。王駱殿島是白馬湖99座島嶼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白馬湖村村民的主要居住地,開船十來分鐘可以到陸地上岸。
  • 無錫謝埭蕩村畝均漁業純收入達九千 領先江蘇全省
    村黨總支書記楊玉興介紹說,據江蘇省海洋漁業局日前考評,該村養殖水面水質均屬優良,畝均漁業純收入達9000元,整體養殖水平領先全省,成功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雙贏」。  前年,謝埭蕩村獲評省「最美鄉村」,如何讓村民們有更多「獲得感」,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頭等大事。該村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生態布局,因地制宜繼續做優「水文章」。
  • 「離湖不離水」,固城湖漁民轉行塘養蟹
    「禁漁退捕後,漁民該拿錢拿錢,轉崗提供崗位,我們漁業村招聘會開了三次,沒房子住的,政府還安置房子。」今年59歲的高淳漁民楊振榮,今年9月退捕後進社保,還拿了11萬的捕撈證和漁船設備補償費。高淳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固城湖是南京6個水源地之一。
  • 沛縣舉行漁民文化廟會
    沛縣安莊依託微山湖生態資源以及獨特的漁民和紅色文化底蘊,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建設了宜居宜遊的美麗安莊漁村。為了保護安莊漁村紅色文化、漁民文化,沛縣大屯街道辦事處在安莊漁村舉辦廟會這一傳統又新鮮的活動,全面展示大屯風土人情的同時,引入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內容,塑造「漁民文化廟會」的旅遊品牌。
  • 複合型漁家樂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民轉型之路
    複合型漁家樂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民轉型之路2016-11-09 14: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沿海捕魚產業在衝擊中開始了轉型,一些世代捕魚的漁民「洗腳上岸」,藉機發展起了漁家樂,這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體驗式」旅遊方式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  近年來,由於捕撈過度、海洋水體汙染,東海漁業資源逐漸變少。沿海捕魚產業在衝擊中開始了轉型,一些世代捕魚的漁民「洗腳上岸」,藉機發展起了漁家樂,這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體驗式」旅遊方式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
  • 三門大力推進拆改結合 違規養殖棚變身漁家樂
    7月27日下午,三門縣外宣辦主任楊政看到自己這條微信朋友圈的點讚和評論數在不斷地增加。  「周末帶朋友慕名去花橋紅旗塘體驗漁家樂,隨手把現場拍的照片在朋友圈曬了曬,沒想到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朋友還打電話諮詢具體的位置和消費的情況。」楊政笑著說。
  • 海洋捕魚陷賠錢怪圈:漁民出海一次虧千元
    漁家樂吃海鮮 發展牡蠣養殖 乳山市傳統捕撈業轉型有高招  每天傍晚是乳山南泓漁港最繁忙的時候,出海了一天的漁船,在這個時候都紛紛返港,魚販和附近的居民都會到這裡採購海鮮,下午5點多家住南泓南村的漁民宋吉福,也駕船歸來了。  記者:今天收穫怎麼樣?  漁船老闆宋吉福:不好,什麼都沒有。
  • 長島一漁民"手工"打造高端民宿,轉型成民宿型漁家樂
    島上各檔漁家樂近千家,同質化問題嚴重,有特色的很少,如何讓自家的漁家樂「與眾不同」?不少遊客對食宿要求越來越高,在漁家樂轉型升級過程中,漁民孫長志便將目光瞄向了高端民宿型漁家樂。愛折騰的孫長志用和大海有關的物件、木頭、石頭搭配結合,將過去的「家庭式招待所」改造成充滿濃鬱漁俗文化的民宿型漁家樂。
  • 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港漁村千戶漁民無一年輕人子承父業
    「那些都是報廢和待修的,可以用的漁船前幾天都出去了。」金菊生是金虎生的弟弟,兄弟倆每天結伴下湖捕魚,忙完手裡的活,金菊生蹲在船邊堤岸上和記者拉家常。每年2月到8月是太湖禁捕期,也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9月1日開捕後,絕大多數漁民都下了湖,吃住在船上,直到過年才回來,只有少數人會每天來回,金家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 春季北方地區水產養殖魚塘管理技術重點
    春季北方地區水產養殖魚塘管理技術重點出處: 作者:屈新家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08:24:00養殖品種大多數以鯉魚、草魚、鯽魚、花白鰱等魚類為主。養殖模式多數為精養高產魚塘,且大多數養殖區域為春季一次性放苗,少數是經過上年越冬的二齡成魚。在前多年春季魚塘的發病率較低,但近幾年由於水體汙染、魚種退化、池塘老化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使北方魚塘在春季也發生大批死魚現象,往往給漁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而筆者就春季魚塘的管理建議應抓好以下幾點工作。
  • 廣東陽江魚鄉子養殖基地上演漁民版「爸爸去哪兒」
    廣東陽江魚鄉子養殖基地上演漁民版「爸爸去哪兒」2015-04-11 20: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4296 次 我要評論   ■&nbsp《海洋與漁業》記者&nbsp陳石娟/文&nbsp黃祖健/圖  熱衷水產的80後  魚鄉子水產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位於廣東省陽江市
  • 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漁莊:江南古村漁樂多
    徜徘在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漁莊,頭頂金色華冠,腳踩金色地毯,眼見的是金色漫天飛舞的迷人景色。這個周末,我們去荻港漁莊賞江南水鄉漁家景,品江南水鄉漁家菜吧。  荻港漁莊地處千年歷史水鄉古村荻港村,距杭州僅百餘公裡,杭寧、申嘉湖等高速公路可直達,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交通圈內與南潯古鎮、安吉風景區、莫幹山等知名景點相連,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 江蘇主要淡水魚養殖市場形勢分析
    雖然淡水魚養殖面積和產量在全國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和其它水產養殖省市不同,江蘇淡水養殖魚類主要為常規、低端品種,中、高端品種並未形成規模優勢,且各品種的養殖區域、養殖模式長期固定,多年來並不曾因市場變化而有太多改變。
  • 《星露谷物語》魚塘養殖什麼最賺錢
    《星露谷物語》新版本中增加了魚塘養殖功能,玩家可以在魚塘中自由的養魚,但是養魚畢竟是一個新項目,收益的多少還不太清晰,下邊就給大家帶來魚塘最賺錢的養殖方法,大家可以來看一看。魚塘最賺錢養殖方法分享鱘魚(特殊魚子醬),巖漿鰻魚(最貴的基礎魚),但是有一說一,玩魚塘不要太功利,回本周期太長,前期血虧後期垃圾(那點收入在釀酒面前雞肋都算不上),當做點綴農場還可以,靠這個賺錢還是省了吧魚子價格本來是跟著魚價走的,巖漿鰻魚貴是因為魚價本身就貴
  • 110平方米的養殖水槽產量勝過20畝的魚塘!神奇模式吸引歐美20多個...
    ,其產量勝過20畝的傳統養殖魚塘,你相信嗎?圖為高密度養殖水槽,水槽水深2米多,水面110平方米,養殖密度達到100公斤/立方米,養魚產量達到5萬斤。在江蘇鹽城建湖縣,一種新的池塘工業養殖模式正迅速被廣泛應用:建設深2米、面積約110平方米的水槽,配備壓縮空氣推水和自動排汙的自動化裝備作為養殖區,進行工廠化的高密度養殖。
  • 水產養殖不可不知的保險知識,讓你安心養殖
    養殖設施保險 養殖設施保險,是指在保險有效期內,如果發生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導致的養殖設施的損失,影響了水產養殖的日常運行。 保險公司需要對水產養殖設施進行相應賠償。水產養殖設施險目前我國開展得並不多,還處於探索階段。
  • 陝西省乾縣:萬畝魚塘風生水起 魚米之鄉舞動風採
    如今,王村鎮沿黃河一帶的連片水產養殖面積已達到1.5萬畝,成為河南省最大的無公害淡水魚養殖基地,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黃河鯉魚連片養殖基地。&nbsp&nbsp&nbsp&nbsp王村鎮水產品生產基地南依邙嶺,北瀕黃河,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宜漁土地3萬畝,邙嶺和黃河把這裡與外界自然隔斷,沒有工業汙染,具有發展無公害、綠色養殖和休閒漁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 巢湖姥山島漁村轉型旅遊業 漁民「上岸」開「漁家樂」
    乘坐快艇登上姥山島後,處處可見漁村的漁家樂,村民正興致勃勃地炸著剛剛捕來的魚蝦。據了解,以前村裡的村民靠打魚為生,自從旅遊發展起來後,許多村民都開起了漁家樂,一些外出工作的村民回到了姥山島,收入也增加了。乘著旅遊業的東風,漁村實施了汙水治理、道路改造、清理改造等等綜合整治,成功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漁民「上岸」當起「漁家樂」老闆,這個歷史悠久的小漁村展露了新顏。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