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穆墩島:「退漁還溼」後新老漁民的變與守

2020-12-21 人民網江蘇頻道

錢其坤和妻子馬長平在穆墩島上的家裡。閆峰攝

穆墩島上僅有的一排居民樓。閆峰攝

編者按:江蘇通江達海,河湖密布,水網縱橫。今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我們把目光投向水韻江蘇的「島」生活。不論江洲、海島還是湖島,島居生活較之陸地終有不同;與此同時,這些洲島也一樣同步邁進了新時代。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生態環保等重大社會主題,在這些島上激起了什麼時代浪花,發生了哪些新人新事?敬請關注。

50來歲的錢其坤,三個養蟹塘口已退了兩個,僅存的一個「不知道哪天也要退了」。「退漁還溼是大勢所趨,我們會響應政策要求。」他說。

老錢是江蘇泗洪縣穆墩島上為數不多的老漁民了。作為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上唯一有人居住的湖島,穆墩島上戶籍人口2800多人,實際在島居住的已不足200人。曾經,這裡網箱蟹塘星羅棋布,水環境每況愈下。十幾年來,洪澤湖沿湖地區相繼啟動「退漁還溼」等一系列生態恢復工程,無節制的捕撈行為也受到限制,漁民們要麼就地轉產,要麼選擇走出去。

錢其坤明白這種形勢,兒子們到別處承包塘口了,他和妻子暫時留守在島上,這裡有他們的家和依戀。

老漁民「退漁」

靠著多年水產養殖的積累,漁民的經濟條件並不差。靠水吃水,祖輩相傳下大閘蟹的養殖技術,「我們這裡40歲上下的,幾乎人人都會養螃蟹」。錢其坤個頭不高,初遇生人沉默猶如冬日裡的洪澤湖水,但聊起養蟹來就判若兩人,從採購蟹苗到種植水草,從調理水質到投餵管理,講得頭頭是道。

年輕的時候,錢其坤在運河上「跑船」,把北方的水泥、煤炭運到上海、杭州,再把南方的陶瓷、建材運到徐州、濟寧。1996年,到了孩子上學的年齡,他把船賣了上岸,在島上圈起一塊塘口開始養魚,「跑船也好,養魚也罷,都很辛苦,勉強能養家吧。」

十年前,老錢開始跟著人養起洪澤湖大閘蟹,他家的塘口很快發展到三個、近150畝。「趕上那兩年市場行情好,每年差不多有30多萬元收入。」有了些家底,他為兩個兒子在鎮上買了房成了家,他也和妻子馬長平在前年搬進了村裡在島上新建的康居樓。140多平米的三室一廳,四面牆上貼著瓷磚,顯得很敞亮。55寸液晶電視,雙開門冰箱,各樣家電齊全。「房子16萬買的,裝修花了快30萬。」他對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

適應生態環境改善的需要,「退漁還溼」按計劃逐年推進。「說心裡話,動員漁民退塘,就如同動人家祖墳一樣難。但是,全村剩餘9000多畝養殖塘口最終都要全部退完。」穆墩島村村委主任殷茂膽說。老錢夫婦配合村裡這項工作,三年前已主動退出兩個,留下一個45畝的塘口,「等這個塘口再被收回,我們整個穆墩島將不會有人工養殖塘存在了。」他們的兩個兒子則離開島村,到龍集鎮附近承包了別人的塘口繼續養蟹的營生。

「一方面,大家掌握了養蟹這門技術,捨不得丟下;另一方面,四五十歲的年齡,到工廠裡打工也沒人要,還不如養蟹時間自由。」殷茂膽說,養蟹能賺錢,這是「退漁還溼」後村裡多數人外出繼續養蟹的主要原因。

不一樣的新生代

和錢其坤一樣,段夫剛也是首批「退漁還溼」的支持者。退塘之後,他把家安到了7公裡外的安河口,在那裡承包了一處50畝的塘口繼續養蟹,另外還開了一間「魚藥」店。讓段夫剛沒想到的是,這個店有可能影響他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段元璋今後的職業選擇。

作為穆墩島的第三代人,嚴格意義上講,段元璋還算不上是漁民,但他的志趣是希望自己將來從事水產養殖職業,「請注意我說的是職業而不是工作。」

「這是一臺採用光透原理來分析水質的檢測儀。比如要測氨氮成份,樣本滴入後通過光透原理可以看到絮凝狀物,透光比例不一樣,最終測出的PH值就不一樣,再根據PH值和氨氮之間的數據關係來分析硫化氫和亞硝酸鹽的含量,最終來確定水質的好壞。」很難相信這些聽起非常專業的化學術語,是出自一位攝影專業大學生之口。

段夫剛經常去外地聽一些關於水產養殖的專家講課,「有時候講座和出蟹時間衝突,我爸就會讓我去聽。」段元璋說去年他替父親去華中農業大學聽了一堂水產課,一周時間聽課費就花了5000多元,他覺得值,「學了很多水產知識,包括混養技術、魚病學、微生物的培養等。在淨化水方面,不光在養殖中能用得到,放大了說包括城市汙水處理都能用得到。」

「將來我會把學到的知識用到水產養殖這份職業中,選擇我們技術的人,就能分享我們家的養殖經驗,大家一起富嘛。」段元璋代表了穆墩島新生代漁民的想法。他們視野開闊,有想法也有胸懷。30歲的田千春早在2015年就在網上開辦了穆墩島第一個水產品銷售店鋪,除了銷售自家養殖的螃蟹外,還幫著村民在網上銷售,以及幫助一些有需要的村民註冊開網店。

「年輕人的活法與我們確實不一樣。」錢其坤也這麼說。在段元璋看來,他們是「自帶流量」的一代人,要做的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新漁民。而作為旅遊項目打造的穆墩島,未來也需要他們更多的參與。 

(責編:張妍、張鑫)

相關焦點

  • 江蘇泗洪 退漁還溼之後
    上世紀90年代後,這片水域曾經網箱蟹塘星羅棋布,粗放的養殖方式和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捕撈行為,破壞了洪澤湖溼地的生態環境。2014年,泗洪縣政府頒布《江蘇泗洪洪澤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漁還溼工程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退漁還溼工程規劃),計劃用7年的時間,拆除保護區內22萬畝養殖圍網。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 打魚變護魚
    收繳處置船舶只是禁捕退捕的第一步,「上岸後人往哪裡去」成為保障退捕漁民轉得出、穩得住的「後半篇文章」。在洪澤湖打魚24年的唐真洲如今已經住進岸上的新家。「岸上居住環境好,敞亮,到泗洪縣城或者鎮裡辦事也方便多了。」他說。  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村民段廣玉打小就生活在水上,靠捕魚為生,和妻子劉銀結婚時,簡陋的船艙就是婚房。如今一家人上岸住新居,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
  • 禁漁退捕後江蘇三大湖區不少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 揚州沿湖村退漁還湖奔小康:「漁花子村」變「美麗新漁村」
    揚州沿湖村退漁還湖奔小康:「漁花子村」變「美麗新漁村」 2020-09-30 19:57: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周馳
  • 泗洪洪澤湖溼地菊花展、非遺表演等超多精彩等你來!
    中秋節和國慶節將至19年不遇的「國慶撞中秋」的↓ 8天長假也來了 ↓夏日的尾巴已退去煩人的暑氣秋高氣爽,很適合出遊勢必要給自己與家人提前安排好一場旅行了泗洪洪澤湖溼地景區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雙節」活動喜迎中秋國慶,快了解一下
  • 秋日泗洪,「漁」你相約,繪出心中的詩與遠方
    不僅是風景優美的生態家園更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遠近馳名的洪澤湖八鮮自然的水韻美景……泗洪「漁」你有約繪出心中的詩與遠方漁•趣漁船滿載而歸,漁民們吆喝著,新鮮的魚蝦一隻只活蹦亂跳,秋日的泗洪就是這般鮮活、喜悅!在湖水裡,撈魚摸蝦,不僅帶來舌尖上美味,更是帶來無窮的樂趣。
  • 泗洪:做活青山綠水新文章
    生態優先 全力推動5A創建泗洪自啟動5A創建工作以來,泗洪縣便將創建工作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建立鳥類救護站和水生植物保育區,創新設置昆蟲驛站,大力推進退漁還溼、退漁還湖工程,魚類資源增加至68種,鳥類增加至206種,水生植物達到210餘種,洪澤湖溼地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真正成為「水生世界」「鳥類天堂」,「遊大溼地,做深呼吸」旅遊品牌越叫越響。
  • 禁漁後江蘇三大湖區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 巢湖十年禁漁,「老」漁民的新生活
    「老」漁民羅太山(右一)和兒子正在準備正月十八營業時的滷菜。 劉鴻鶴 攝巢湖全域禁漁後,當地政府開始幫助漁民們謀求出路。政府幫扶的同時,漁民們繼續發揚著「捕魚人」勤勞肯幹的精神,自主學習,創新發展。在長臨河鎮四頂社區吳大海村,吳前勇家二層樓的老房子搖身一變「網紅民宿」。吳前勇介紹,退漁禁捕工作開展後,一家人主動退捕上岸,他將房子進行出租開辦民宿,同時自己和家人也可以在民宿裡打打零工,增加收入。
  • 江蘇宿遷泗洪縣一個鎮,是古徐國都城所在地,擁有穆墩島景區
    半城鎮生態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風光明媚,是外地遊客遊覽泗洪的首選之地,位於半城鎮附近的「穆墩島」是洪澤湖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也是英雄穆桂英的故鄉,最具溼地自然風貌,最具湖島特色,最具煙波湖光,被譽為「湖上明珠」、「不沉寶島」。
  • 泗洪洪澤湖漁民告別「水上漂」,可以在新房裡過年了
    當天上午,泗洪縣農房改善項目集中交房啟動儀式暨臨淮鎮勝利家園生態搬遷入住儀式現場,勝利村村民劉俊高代表勝利村新搬遷的村民發言,說出了很多漁民們的心聲。據悉,泗洪縣這次共有2800餘戶搬遷農戶和無房的特困戶,可以在春節前住上新房。 儀式上,10位村民代表拿到了新房的「鑰匙」。
  • 江蘇宿遷泗洪縣三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看看有你喜歡的嗎?
    泗洪縣:隸屬於江蘇宿遷市,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淮河下遊,洪澤湖西岸。泗洪是中國酒都,十大名酒之一雙溝大麯出產於此。泗洪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是中國螃蟹之鄉、全國最美健康養生旅遊名縣、國家園林縣城。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洪澤湖溼地公園、穆墩島、柳山湖景區等。
  • 「飛閱」泗洪,慢享秋日時光
    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飛閱」泗洪盡攬秋日秀色!泗洪洪澤湖溼地景區位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西岸,總面積5.2平方公裡。洪澤湖溼地/深秋自啟動5A創建工作以來,泗洪縣便將創建工作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建立鳥類救護站和水生植物保育區,創新設置昆蟲驛站,大力推進退漁還溼
  • 鄉鎮書記話農房改善丨江蘇泗洪臨淮鎮:告別「水上漂」,住上「暖心...
    「漁民上岸補貼了3萬,岸上兩間瓦房徵收補償了1.5萬,自己添了3萬多。」上岸後的孫永愛成了「上班族」,他在鎮上的旅遊公司開船,每月有2000元收入。孫永愛新居所在地勝利家園小區距離鎮區入口處僅400米,是小鎮上炙手可熱的「明星」小區。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泗洪」發改篇|擦亮「兩山」招牌 厚植營商沃土
    中國江蘇網12月20日宿遷訊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十三五」期間,在泗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主動作為、加壓奮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聚力做好泗洪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首批國家級「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成效顯著、新能源發展成為全國碳中和「領頭羊」,營商環境成為泗洪招商「窪地」,吸引一大批投資企業落戶泗洪……編制「兩山」規劃 書寫生態新篇章
  • 老漁民李元祥上岸記
    原創系列報導,記者兵分多路深入馬鞍山長江段一線,探尋、記錄這座城市在新時代的航道上,繪就「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新氣象、新作為、新經驗。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李元祥今年63歲,是薛家窪老漁民。十幾歲時,他就以漁船為家,江面為地。
  • 泗洪「三篇文章」,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綑紮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
  • 江蘇泗洪:金秋溼地醉遊人
    江蘇泗洪洪澤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泗洪縣東南,洪澤湖西北部。每年秋季,這裡層林盡染,猶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令遊人流連忘返。新華社發(許昌亮 攝)↑10月29日在泗洪洪澤湖溼地拍攝的水杉(無人機照片)。
  • 水上「護魚員」空中「瞭望眼」 江蘇泰興構築起長江保護「立體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並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釋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強烈信號。佇立在江蘇境內沿岸,總書記萬裡長江繪宏圖,就推動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提出了譜寫「新篇章」、打造「新樣板」、構築「新高地」、塑造「新優勢」的「四新」要求。
  • 「強富美高」新江蘇特別報導——環境美,江蘇生態底色更綠了
    在灌雲縣燕尾港鎮漁港碼頭,漁民們忙活著將一筐筐漁獲搬上岸,記者上前一看,筐裡有梭子蟹、毛蝦、香螺、蝦爬、梭丁魚……「又是個大豐收!」接貨的鑫旭海產品加工廠老闆林海亮很是興奮。林海亮今年51歲,家裡從太爺爺起便是漁民,發展到他這一輩,投資入股了十幾艘漁船,這裡上岸的漁獲都由他加工銷售。  燕尾港鎮是灌雲縣的出海口。灌河口水質好、餌料豐富,是遠近聞名的優良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