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傑: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

2020-12-07 澎湃新聞

傅伯傑: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與系統治理

2020-11-0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今年,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明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為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切實履行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職責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9月,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正著力推進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夯實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履行數據基礎。

那麼,什麼是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為什麼要構建以及怎樣構建這一體系?專家們對此進行了解讀。

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與系統治理

傅伯傑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領思想之一。自然資源部發布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通過系統重構山水林田湖草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體系,適應流域和區域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的需要。從生命共同體視角下的生態文明建設需求出發,本次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在總體設計上具有三點先進性。

一是系統重構自然資源調查指標體系,適應「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的需要。有別於從用途出發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監測方式,《總體方案》更加注重資源—資產—資本的系統理解,尤其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對生態資產有更深入的認識。直觀用途屬性相對薄弱的荒漠、冰川等自然資源所具有的地表過程參數特徵及其潛在自然資本與生態資產屬性得以強化。例如將冰川凍土納入水資源調查範疇,從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角度評估沙地、裸地、沙漠等自然資源的綜合治理需求和潛力。作為新加入的重要調查內容與指標,地表基質及其地球物理化學性質指標成為多門類自然資源之間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繫的紐帶。通過調查監測指標體系重構,不僅展現了資源生態屬性與生產生活屬性的同等重要性,而且凸顯了地表過程參數指標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是立體劃分自然資源空間層次,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要素的整合。不同於以往對農、林、牧或土地利用類型要素的分門別類獨立調查監測方式,本次《總體方案》建立空間位置上重疊的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和管理層,並統籌考慮地下資源層。可以認為,包含地質地貌、土壤屬性等要素的地表基質層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形成基礎,包含耕地、森林、灌木、草地、河流、湖泊、沙漠等要素的地表覆蓋層是生命共同體的表現形式,包含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等要素的地下資源層是生命共同體的潛在特性,而包含各種功能區與控制線在內的自然資源利用管理界線則構築了生命共同體的外部保障。通過立體組織結構,有效表達自然資源要素之間及其與人類社會要素在空間上的整體聯繫,形成了對生命共同體思想的系統詮釋。

三是全面開展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特徵的評估。並列於全國國土調查等對自然資源共性特徵的基礎調查,本次《總體方案》以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生態功能等為內容設置專項調查,為立體反映自然資源綜合特徵提供定量依據。針對「山水林田湖草沙」不同要素類型,設計具有針對性、相互關聯並可以用於建模評估的調查監測指標體系,一方面有助於對作物、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要素的認識從單一的數量底線思維走向數量底線和質量底線的結合,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自然資源要素的理解從直接觀測指標的羅列走向對生命共同體系統組織結構和功能效應的綜合評價。在相同空間位置、一致空間尺度上的自然資源專項調查,將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結構與功能協同治理和優化提供有力工具。

為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中值得進一步關注以下四方面關係。一是格局與過程的關係。自然資源的空間格局既包含規模屬性,也包含空間布局特徵,土壤侵蝕過程、汙染物傳輸過程等地表過程不僅受自然資源規模影響,也與其空間布局方式有關。在相匹配的時空尺度上同時監測自然資源空間格局指標和地表過程指標,有助於深入理解地表過程的形成原因,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空間配置提供依據。二是變化與穩態的關係。為有效貫徹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治理方針,需要建立特徵指標判斷自然資源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穩定性、恢復力。通過長時間監測數據序列的構建,判讀自然資源穩態轉換的臨界點,識別影響生命共同體系統恢復力的關鍵結構參數,為「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提供明確指標和閾值。三是近程與遠程的關係。綜合治理的效應並不一定發生在本地,需要強化調查指標的空間精確性、監測序列的時間對應性、模型評估的參數可用性,從而深刻理解上遊生態保護與下遊陸海輸沙、旱區風沙源治理與城市空氣品質、大規模造林固碳與產業發展的關係,為「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效應評估提供全域視野。四是服務與福祉的關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了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必須進一步規範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度量標準,從而通過評估指標倒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指標。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和地域文化下,民生福祉的表現形式可能是多樣的,因而服務與福祉的關係需要本地化而不能直接照搬國際經驗。在國家主體功能區和生態功能區劃基礎上,確定增強區域人類福祉的代表性生態功能或生態系統服務指標,用於自然資源系統治理的效應評估和監測預警,將為提升民生福祉目標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搭建從自然到社會、從科學到決策的橋梁。(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原標題:《傅伯傑: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 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統一管理與系統治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系統思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十四五」時期,要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推動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修復的新格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開好局起好步。  一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認知體系。充分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生命共同體的內在機理和客觀規律,有利於落實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理念和要求。
  • 綠色發展要聞丨國家林草局召開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專家諮詢會
    綠色發展要聞丨國家林草局召開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專家諮詢會 2020-09-17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色發展要聞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今年8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並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實現的目標是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其工作內容是系統全面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是系統完整的,也是水土保持事業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有所作為、強力支撐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黨組書記、局長郝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主動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具體行動。郝影表示,「十四五」期間,要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全面加強我區森林、草原、溼地、荒漠休養生息和保護修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分區施策,統籌推進黃河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建設,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黨組書記、局長郝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主動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具體行動。面對新形勢,如何謀深謀準謀實「十四五」規劃?
  •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黨組書記、局長郝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主動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具體行動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實現的目標是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其工作內容是系統全面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是系統完整的,也是水土保持事業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有所作為、強力支撐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馮德乾來神調研紅鹼淖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示範點建設情況
    11月18日,國家林草局三北局黨組書記馮德乾來神調研紅鹼淖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示範點建設情況,並召開座談會。神木市委書記楊成林主持會議。榆林市林草局局長賀強介紹綜合治理示範點建設整體情況,神木市政府副市長孟向平匯報紅鹼淖綜合治理示範點情況。
  • 黃河寧夏段自然資源「家底」已查清
    本報訊(記者李鯤鵬)12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該廳已完成黃河寧夏段397公裡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家底」調查。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一河三山」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可靠、真實的基礎數據支撐。
  • 北京:山水林田湖草將統一監管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是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近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方案》。結合北京實際,《改革方案》將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自然資源作為有機整體來監管,年底將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資料圖 吳鏑/攝改革之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項產權相互獨立,如同「九龍治水」,導致的後果就是「家底」不清,尤其是一些邊緣交叉領域,常常出現糊塗帳。
  • 我國加快重構山水林田湖草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體系
    我國加快重構山水林田湖草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體系 2020-09-1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完成
    規劃合理確定了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目標和相關指標,確定重點項目空間、時間布局,為「貴安新區成為資源能源富集、生態環境脆弱、經濟欠發達地區轉型發展和綠色崛起的先進典範」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貴安新區最終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提供了遵遁。
  • 集成現有森林、草原清查等數據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底圖年底將完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集成現有森林、草原清查等數據成果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底圖年底將完成本報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朱雋)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正在加快構建。根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2020年底,將發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成果,建立調查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形成調查監測「一張底圖」。長期以來,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存在「數出多門」的問題。例如,海岸帶、濱海溼地和沿海灘涂在不同部門管理中採用不同名稱,實際範圍也存在交叉,因此需要統一界定並開展調查監測。
  • 構建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體系 讓生態修復項目不再無處安放—新聞...
  • 研究所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系列分類標準研究
    研究所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系列分類標準研究 2020-03-23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家底」被全面摸清1
    12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自2019年底寧夏啟動黃河寧夏段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以來,目前已完成各項調查監測任務,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的「家底」被全面摸清。據介紹,此次調查監測南至中衛市南長灘翠柳溝,北至石嘴山市惠農區頭道坎北麻黃溝,沿河兩側至黃河標準化堤防外側坡腳10米及河道管理紅線範圍外200米之間均為調查監測範圍,涉及全區10個縣(市、區)的196個行政村,總面積為87300.23公頃。
  • 一路看遍山水林田湖草沙 多彩242 旅遊新地標
    萬畝葵海     在巴彥淖爾有這樣一條公路,連接中蒙邊境和市府臨河,似蛟龍蜿蜒起伏天邊遊,全長僅183公裡,卻風景如畫、步步皆景——  它顏值爆表,集聚「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條路 看遍「山水林田湖草沙」  國道242甘臨一級公路始於甘其毛都口岸七路與外環線平交口處,途經巴音前達門、杭蓋、東烏蓋溝、狼山鎮,止於京藏高速臨河連接線JK0+902.316處。全線四個標段四處風景,讓人目不暇接、驚喜不斷。
  • 守護山水林田湖草 擘畫石嘴山的綠水青山
    近年來,石嘴山市堅持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全域治理,開展了賀蘭山整體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出森林公園、華夏奇石山景區、北武當生態旅遊區;通過堅持系統治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
  • 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這篇大文章
    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近年來,磴口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原則不動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發展特色,推進生態、生產、生活和諧共生,營造和諧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