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業9次都失敗,43歲再創業,憑藉一道菜,讓公司年賺25億

2020-12-13 富豐財經

在很多人眼中,富二代就是這樣一群人:坐享其成的接受父母的安排,一輩子不愁吃喝穿,每天光花錢就行。其實這只是少數人,富二代中也有很多憑藉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人。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就是其中一個,他的名字叫戴勝益。

從零起家,創業9次卻失敗9次

戴勝益就不願意接受家裡的饋贈,他選擇從零做起,不過也是很幸運的,戴勝益第一次創業就賺了1.6億元。可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進行規劃,盲目擴張,所以在很短時間裡,這些錢就被賠掉了。

可是戴勝益卻沒有認輸,他把丈母娘家裡的土地都拿去貸款,希望靠著這部分資金把賠掉的一億多拿回來。結果很不幸,幸運之神沒有再次眷顧他,他很快又虧掉了1億元的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朋友就勸他,向家裡要錢還債,之後回家裡的公司去上班。可是戴勝益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他仍然不服氣,想要再次嘗試。

而他想到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繼續借錢,繼續還債,慢慢周轉。從1990年開始,戴勝益創業了9次,也失敗了9次。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越挫越勇,再次站立起來勇敢向前。

偶然機會,發現牛排店新機遇

戴勝益的好運氣從他43歲的時候才開始。而帶給戴勝益好運的人,也是臺灣著名的傳奇人物,王永慶。

因為工作的關係,王永慶經常會招待外賓,可是王永慶本人卻十分不喜歡血淋淋的牛排。這種情況下,王永慶的妻子和主廚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精心研製出一道全熟的牛排。出人意料的是,王永慶特別喜歡這道牛排,也因此成為了著名的臺塑牛排。

在1992年的時候,戴勝益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吃到了「臺塑牛排」,這道牛排帶給他的感覺特別好。緊接著,戴勝益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如果在自家虧損的全國牛排店,放置像臺塑牛排這樣的一道菜,那生意會不會變好呢?」

基於這個想法,戴勝益東拼西湊,一共借了270萬,他在自家虧損的牛排餐廳裡,放置了招牌菜,這也是著名的「王品臺塑牛排」。

憑藉「臺塑」光環,王品成臺灣最大連鎖餐飲集團

因為帶有臺塑的光環,再加上給客人提供了「一頭牛僅供六客」的食材挑剔,王品牛排在很短時間裡成名了。

不到幾年的時間,戴勝益就還清了之前的巨大債務,還把王品做成了品牌。而通過王品牛排的成功,戴勝益也意識到之前9次創業失敗的原因,就是主業不聚焦,三心二意,所以導致了一事無成的結果。

所以,戴勝益堅定了只走一條路的決心,那就是只走餐飲。所以在2012年的時候,王品集團在臺灣上市,當時的市值也超過400億新臺幣。直到現在,王品集團已經發展壯大,它在臺灣和大陸一共有400多家的直營店,在2016年的時候,集團的營業額已經接近40億元。而王品集團的菜品也不止「王品臺塑牛排」一個了。

靠一道菜,讓200多個員工成為千萬富翁

同時,戴勝益也在不斷創新,逐漸摸清客人的「心思」。所以推出了套餐模式。而這一標準不但解決了顧客的「選擇困難恐懼症」,還大大縮減了廚房採購和製作壓力。同時還讓王品的品牌逐漸得到了又快又有品質保障的評價。

之後,戴勝益在經營王品的過程中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人才和服務也是餐飲的一大挑戰。所以戴勝益加強了對人才的管理。

他給了員工很大的實惠政策,第一是全員分紅,只要公司賺錢,每個月就會拿出來一部分利潤分享給員工。第二是員工持股,只要在王品工作超過1年,那麼店長、主廚等管理人員就可以加入員工持股的計劃。

也因此王品的人才流動率只有5%,高管流動率更低,還不到1%。而因為員工持股的計劃,在王品上市5年的時間裡,有超過200個員工成為了千萬富翁。

而人才戰略在每個集團都是適用的,不管是馬雲的阿里巴巴,還是馬化騰的騰訊,他們在集團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招募人才,提升內部員工對集團的認同感。

9次創業失敗,再創辦王品集團年賺25億

在這裡,小編很佩服戴勝益的勇氣,戴勝益不服氣失敗,所以寧可借錢也要再次創業,真的很難想像,戴勝益在7年裡創業了9次,也失敗了9次。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越挫越勇,再次站立起來勇敢向前。

所以說,戴勝益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堅持,也離不開他對員工的態度。戴勝益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工作,所以戴勝益減少了自己的利潤,把一部分股份分給了他的員工。這一舉措的效果也十分明顯,更多的員工有了這樣的意識,那就是為集團努力,就是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

而戴勝益為了和自己的員工打成一片,更是直接賣掉了自己的豪車,辭掉了跟了自己好多年的司機,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地鐵的,而戴勝益的這一舉動也得到了員工的充分信任,因此給企業帶來了很好的效果。

小編覺得,戴勝益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堅持,他9次創業失敗卻沒有放棄,也因為如此,他再次靠一塊牛排,創辦王品集團,並且年賺25億元。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3次創業都失敗,第四次時他「扶搖直上」,成中國首富
    其實在馬雲之前,我國有一個人經歷了3次創業失敗,不過他依舊沒有放棄,最後終於創業成功,還一度成為中國首富。這個人就是三一重工的,梁穩根。1956年出生於湖南的梁穩根,從小家庭環境一般,家裡是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好在,梁穩根學習成績非常優秀,還成功考上了大學。
  • 「最慘」富二代:創業連續失敗九次,最後竟被全熟的牛排所救?
    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創業者叫戴勝益,關於戴勝益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他所創辦的王品集團,旗下包括王品牛排、西提厚牛排、陶板屋你一定在街邊見到過,還有不少人進店品嘗過。1993年,戴勝益的第一家王品牛排在臺北開業,主打全熟牛排,在王品牛排成立之前,戴勝益經歷過九次創業,但是都沒有成功,王品臺塑牛排是他的第十次創業,可謂是九死一生。戴勝益在1990年到1997年的時間裡,先後創業做過遊樂場、餐廳、經紀公司、博物館。前九次的創業中,無一例外的是戴勝益在創業的第一年收入暴增,但是第二年收入就銳減了一半,到了第三年經營就陷入困頓,走入絕境導致創業失敗。
  • 8位名人勵志創業故事分享,他們都有一個特點,一般人做不到
    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為了公司項目,他借過高利貸,甚至9天9夜沒睡覺。為了發工資,他帶領所有員工當過「倒爺」、拉過板車、在中關村擺過地攤,賣過的商品琳琅滿目,包括運動服、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被認定投機倒把罰款100萬,被認定走私罰款300萬,40多歲的他,仍舊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聯想已經成為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徵。柳傳志說:我當時打死都不會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辦成今天這個樣子。
  • 首次創業開包子鋪失敗了,痛心講述創業失敗故事
    創業失敗的故事不是什麼光彩事,但是希望將自己的失敗故事講述給同行,以此共勉。「我從小就夢想自己創業,好不容易,去年在成都開了一家包子鋪,半年不到卻垮了。」每個人骨子裡都是嚮往自由的,沒有人想被別人捆綁,在別人的壓榨下賺錢。
  • 創業失敗兩次的他、再創業,卻靠阿香嫂鍋巴土豆月入十幾萬
    彌燕婉創業已經失敗兩次的王先生,對於再次創業這件事情已經並不看好了,所以當親戚提出要加盟一家阿香嫂鍋巴土豆時,王先生根本不看好,還用自己之前的創業經歷苦口婆心的勸阻親戚,希望他不要成為下一個自己。馬老闆也是自己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現在自己公司旗下已經打造出了三個小吃品牌,而每一個小吃品牌都成為了公司的代表標誌。王先生和馬老闆見面後,兩人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在馬老闆對阿香嫂鍋巴土豆進行一個全方面的介紹後,王先生有些心動了,他感到馬老闆是真的有些東西。
  • 創業失敗的四大坑
    回看2016年上半年倒閉的公司,上半年死亡的既有愛私廚、小e管飯、大師之味這樣的美食餐飲O2O,也包括蜜桃網、美味七七、車易拍、博湃養車以及藥給力這樣巨頭投資的「未來獨角獸」公司。  資本寒冬從去年一直延續到今年,2016年過半,無數的創業公司倒下,我們好奇的是那些創業失敗者的歸宿。這些創業者們如今都在從事什麼職業?又二次創業了嗎?還是進入了大企業繼續充電?
  • 創業失敗20次,最終將一袋堅果賣出百億,成安徽首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食品的消費品質也越來越高,幾十年前,我們解決的是吃飽的問題,現在解決的是吃好的問題,人們不僅要吃正常的一日三餐,還要吃各種美味的休閒零食,而堅果就是人們最愛的選擇之一。很多人都吃過「三隻松鼠」的堅果,但卻很少人知道這個品牌創始人——章燎原的創業故事。
  • 他4次創業失敗,做線上蛋糕年賣蛋糕10億,目標成為中國蛋糕第一
    小學畢業,4次創業找到門道幸福西餅的創始人袁火洪,只有小學文化,16歲當了學徒做蛋糕烘焙,18歲那年,袁火洪雄心壯志來到嚮往的深圳,像憑著一身技藝在深圳闖下一番事業。袁火洪到深圳後,租下一個店面開始了人生活中的第一家蛋糕店,這是他的一次創業,但是由於經營不善,蛋糕店很快就關門大吉了,但是這並沒有擊倒袁火洪的信心,之後他又陸續開了2次蛋糕店,但最後都失敗了。
  • 41歲創業的百億富翁,不通英文8次拒籤,他才是真華人之光
    袁徵是名副其實的英年早婚。他和女友在中學時代結識,22歲讀研究生時就結婚了。讀書期間,袁徵和女友分處兩地。每逢寒暑假,18、9歲的袁徵便搭乘10個小時的火車去與女友見上一面。遇言姐說,如果當年那位籤證官知道被自己拒了8次的小子,將成為億萬富翁,又會作何感想呢?跟對貴人是件多麼幸運的事第9次籤證終於成功後,袁徵來到美國。那是1997年,第一波網際網路泡沫正在快速形成,馬雲靠賣中國黃頁剛賺了500萬。
  • 創業公司的失敗與復興的17個典型案例
    國外媒體近日對創業公司的失敗與復興作了盤點,選取了17個典型案例,為有志創業的人們提供了從公司財務到創業者個人情緒到公關危機等各個方面的經驗教訓。  失敗的教訓  WPMU DEV公司CEO James Farmer:如果要說一個是失敗的教訓的話,我想,在創業開始時和另一位創始人平分股份是我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我現在覺得,他當時完全可以接受30%,甚至是25%的股份)。我當時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那是「正確的事」。
  • 在55歲時開始創業,拜訪41次成功拿下紅牛,憑藉這樣東西年入50億
    細數在國內出名的「高齡」企業家們有,44歲決定創業的任正非,42歲才做生意的宗慶後,40歲才去創建聯想的柳傳志等。所以創業年齡真的不是問題,現在國內女性有錢人也很多。年齡較大的女性富豪中,陶華碧的知名度較高,但實際上有55歲開始創業的「老太太」。靠的竟然是「微不足道」的生意發財。
  • 那些死掉的創業公司和不死的創業精神——178個創業失敗案例分析
    那些死掉的創業公司和不死的創業精神——178個創業失敗案例分析 2016-12-05 11:43
  • 40歲「拋棄」滑冰夢改行賺25億,67歲撩到小鮮肉,她的人生叫傳奇
    40歲」拋棄「滑冰夢改行賺25億,67歲撩到小鮮肉,她的人生叫傳奇其實,說到姐弟戀,他們都弱爆了。婚紗女王王薇薇和世界冠軍伊萬·萊薩切克這一對,才是「標杆」!1949年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上東區的富裕華裔家庭。她的父母都是上海人,父親王澄清先後在燕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讀書,是很有名望的華人企業家。母親吳赤芳則是將門之後,曾任聯合國擔任翻譯。外祖父是民國時代奉系軍閥吳俊升。
  • 在賺到了第一個100萬後,我開始重新思考創業
    作者從2018年9月開始創業,到今年春節前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在二十餘歲的尾巴終於有了吹牛的資本。之前我有一位實習生每天都願意幹到最後一班地鐵再回家,可他一天的產出只不過是另一位實習生1小時便可完成的內容,這本質上就是個人能力與崗位要求不符,即使他再努力,也必須得辭退。我因為實在不捨得如此拼命的小夥伴,他留在我身邊近1個月,結果是教他的時間比我自己工作的時間更多,嚴重影響了我自己的工作進度。裁員永遠是殘酷的,絕不存在優雅的裁員。
  • 清華學霸27歲坐牢,43歲創業失敗,如今靠「買」成江湖最壕大佬
    但他認為自己頂多算個性情男人,像動物一樣,勝利了慶祝,失敗了舔傷。本是聯想「太子爺」,卻被柳傳志送進了監獄1988年,孫宏斌從清華水利系碩士畢業,加入了聯想。當時的聯想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憑藉著聯想漢卡,聯想迅速成為了一家規模不小、聲名顯赫的公司,但創業元老把持著各個重要崗位,創業精神已經逐漸消退,嚴重阻礙了公司的發展。為了讓公司重新煥發活力,柳傳志大量招聘年輕人,並且大膽提拔了一批年輕管理層,孫宏斌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個。
  • 創業「師兄」對談創業大學生:不怕失敗 堅持理想
    21日晚在廈門大學舉行的IDG校園創業大賽廈門大學宣講會,吸引上百位青年學子前來尋找自己創業之路的助力。現場還有幾位同樣出自廈大的「師兄」,希望以自己的創業經歷,給師弟師妹們帶來助益。  不過,無論是93級廈大學生,廈門乃至福建最火的城市生活網站「小魚網」COO姚錦程;還是06級學生,大名鼎鼎的「師兄幫幫忙」CEO申磊,對師弟師妹們都濃墨重彩地說到自己「失敗」的經歷。
  • 創業失敗負債230萬,焦慮如何3年還清,30多歲的人做哪些項目恰當呢?
    焦頭爛額,創業奮鬥這一路就像進入了一個圍城,奮力拼搏卻怎樣也無法賺到理想的錢財來還債。一個30多歲的人,在焦慮創業失敗中承擔的230萬負債,怎樣3年內還清,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做恰當的項目呢?今天就分析幾個,適合這個年齡段的人值得做的項目來參考。
  • 不到20歲時,他們如何創業成功?
    對此,許多創業導師都曾諄諄教導,年輕人要積累經驗再開始創業更好;更何況,我們今年也看到了很多曾經被追捧的90後創業者的項目跌落雲端……那麼,年輕人該不該開始創業呢?黑馬哥倒是認為,創業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最重視的,是創意、能力和資源,而不是年齡和資歷。
  • 創業失敗後,是應該東山再起繼續創業,還是打工賺錢?
    創業當老闆這是每一個人都想過的事情,多數人都會覺得當老闆很有「面子」,員工對自己畢恭畢敬,自己也能一呼百應的做事情。實際上老闆的壓力很大,他不僅要將公司的事情做好,還要保持每個月都有一定的收入進帳,否則時間長了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很有可能會被寫字樓的租金、員工工資、公司運營成本等等給拖垮。
  • 工作8年的朋友想要辭職創業,不知道怎麼開始,我告訴他這4點
    現實當中,許多工作了多年的優秀員工總會認為自己經驗豐富,然後想要自主創業,但是萬事開頭難,創業的第一桶金永遠是最難的,不知道怎麼開始,開始了不知道怎麼實施,大多數都是堅持不下去而導致創業失敗,如果你現在正在準備創業或者創業陷入了迷茫,那就來學習一下,掌握了這四點,幫助你快速積累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