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江南小鎮一樣,杭州也有著縱橫交錯的背街小巷,白牆黑瓦、木窗閣樓、院子水井……千百年來,這些小巷就如同這座城市的歷史捲軸,承載著她特有的歷史文化,蘊藏著她特有的人文內涵,訴說著她特有的市井故事。
與其他江南城市不同的是,杭州人對麵條的熱情絲毫不遜於北方人。片兒川、蝦爆鱔、三鮮面、大排面、豬肝面、腰花面……縱橫交錯的小巷便是一代又一代麵條愛好者們的根據地。
「面香不怕巷子深」,上月啟動的「小巷麵館」活動,不僅是一次找尋小街小巷故事的文化之旅,也是一場品味杭州面的吃貨之旅。小巷麵館,有巷,有面,有故事。
經過1個月的探尋,我們找出了30條小巷和30家麵館,從即日起至7月17日17時,只要關注每日商報官方微信,回復「投票」,即可在文章下方給自己喜歡的小巷麵館投票,每人每天可以投1票,快來參與吧!
白傅路為紀念白居易而名,現在已經成為美食一條街。有家麵館名叫「弄面」,裡頭的拌川一根根炒至金黃,吃起來噴香筋道,大排滷蛋也很入味,套餐形式非常獨特。
地址:白傅路星遠裡3弄10號
小河直街坐落於京杭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交匯處,也是歷史的交匯點。曾經的板凳面,如今的老橋頭麵館,那鍋燒了20多年的老湯尤其醇厚,一碗麵有兩塊大排,味道鮮美,價格實惠。
地址:小河直街1-6號
明朝時,這裡住過一位工部侍郎江曉,死後被追封為「學士」,江家五代出了七名進士,大家便叫它「學士路」了。在學士路菩提寺路口有一家龍翔麵館,三鮮面用了異於傳統的蝦、鵪鶉蛋和烤雞,給人一種別樣的感受。
地址:學士路30號
大學路是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所在地,破舊的麵店、記憶超強的老闆娘和鮮嫩的豬肝都是許多人的記憶。雖然麵館改了名,但那碗豬肝面的味道還是沒有變。
地址:大學路53號
錢王令人開鑿九十九眼井,這條小巷也因此而稱「百井坊巷」。如今的小巷已經是武林商圈的最核心區域,巷裡多的是川渝風味餐館。相比杭幫面,重慶小面配料豐富,麵條爽滑,香氣撲鼻,鮮辣爽口,獨具一番滋味。
地址:百井坊巷24號
金釵袋巷曾是南宋時榷貨務所在地,每天都門庭若市,精細的小物件大多盛放於「金釵袋」中,故名「金釵袋巷」。巷子裡的方老大面用料實在,招牌面「特色腰花片兒川」裡脊腰花鮮嫩,雪菜筍片爽口,麵條爽滑,湯頭鮮美,廣受好評。
地址:撫寧巷50-1號
宋元時,麒麟街北邊是禮部貢院,就是科舉考試的考場;一次鄉試時,有一形似麒麟的神獸甪(lù)端馳過,因名。巷子裡有家「英英麵館」,片兒川、大排面、蝦爆鱔……每一碗都是老底子的杭幫味,吸引著周邊的居民和白領。
地址:麒麟街28號
長壽路因長壽寺而得名,如今人們找這條路大多是因為邊上的嘉裡中心。去年這裡還多了一家「大碗面」,馬坤山博採眾長,精選食材,燒出了這碗「味道好一點」的片兒川,再配上各種鮮香的澆頭,自然成了白領們的食堂。
地址:長壽路9號
被綠地、遠洋、水晶城包圍著,長樂路20弄已經成了一個城中村,八角麵館在這裡已有16年,門口的無花果樹也已經「亭亭如蓋」。招牌的豬肝面極具特色,秘制的豬肝、略粗卻爽滑的麵條,還有11種秘制辣醬,讓人一吃就忘不了。
地址:長樂路20弄6號
河東路即運河以東的路,它還是一條夜宵美食街,小龍蝦、海鮮、杭幫菜……應有盡有。這裡還有一家來自桐鄉的阿能麵館,阿能面很細卻不失嚼勁,湯少而濃稠,口味偏甜,獨樹一幟。
地址:河東路190號
賣水果的、賣衣服的、賣小玩意的……每天晚上,原本安靜的新市街便會化身成熱鬧的夜市。逛完夜市正好來老街麵館吃一碗牛腩面,牛腩不僅量足,而且鮮美入味,麵條在汆水後進行了衝涼,吃起來格外筋道。
地址:新市街148號
中山路歷史悠久,一直是杭州的主要商業街道之一,著名的奎元館就位於此。有人說「到杭州不吃奎元館的面,等於沒遊過杭州」,其蝦爆鱔面鮮香脆嫩、獨具特色,早已成為杭幫面的一大招牌。
解放路154號
黃姑山橫路屬於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多的是創業園和大賣場,還有一家特別牛的麵館:自稱拌川王。肉絲、香乾、豆芽、韭黃透著噴香的鍋氣,牛肉用的是牛腱子,燒面時不放鹽,這碗牛肉肉絲拌川燒得十分地道又不油膩,看來「拌川王」絕非浪得虛名。
地址:學院路58號華星創業大樓103商鋪
望江門、復興路一帶是杭幫面的發源地,復興南街的小狗麵館便是這一帶的「扛把子」,麵館主打拌川,豬肝、腰花、大腸等澆頭無不為人稱道。來吃麵的人都喜歡用一高一矮兩條塑料凳蹲坐在路邊吃,這也成了麵館獨特的一條風景線。
地址:復興南街113號
中河南路不是一條繁華的路,但這裡有杭州最牛的麵館——菊英麵店。麵館只做到中午,還要放寒暑假,一碗片兒川要賣22元,但每天的食客仍然絡繹不絕。如今麵館已經準備搬遷,但中河南路12號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回憶裡。
地址:中河南路12號(將搬至中山南路368號)
城隍牌樓巷坐落在城隍山腳,是宋朝時有名的集聚地, 現在聚集了許多老式居民樓和角落頭美食。榮興麵館在這條小巷中已度過26個春秋,裡頭的片兒川不放高湯,新鮮的食材、勁道的麵條、白開水和簡單的調味品足矣,鮮而不膩,十分落胃。
地址:城隍牌樓巷96號
河坊街位於吳山腳下,是南宋時期城南貫穿御街的繁華通道,如今已成為老店和美食的集中營。這裡有家百年老店「狀元館」,裡頭的蝦爆鱔面充分吸收了鱔魚的香味,爽口勁道、汁濃面鮮,配上鮮嫩的蝦仁、香脆的鱔魚,味道十分鮮美。
地址:河坊街87號
長生路靠近西湖,沿街的美食讓人目不暇接。作為新生派,「東坡撈麵」的開店時間並不長,卻以獨特的口感俘獲了許多食客的胃,大排面充分吸收了高湯的精華,勁道的麵條配以酥爛的大排,令人回味無窮。
地址:長生路33號
觀巷靠近觀橋,清朝時種滿了柳樹,如今坐落著許多店鋪,對面的流芳麵館,是周邊市民鍾愛的一家麵館,店裡招牌的豬肝拌川,焦香鮮嫩的豬肝搭配爽口的拌川,十分可口。
地址:中山北路190號
孩兒巷裡有一幢著名的建築——「孩兒巷98號」,據說陸遊曾在此居住,著名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便作於此。往西走幾步有一家「軍兒麵館」,這是杭州有名的連鎖麵館之一,牛腩燉煮入味而不失嚼勁,搭配爽口的青菜和爽滑的麵條,深受小巷居民的喜愛。
地址:孩兒巷155號
與東邊松木場和西邊黃龍的繁華不同,這段隱藏在梧桐樹下的西溪路顯得有些幽靜,卻是吃貨們的天堂:著名的方林富炒貨,浙大西溪校區學生們最愛的留學生食堂,還有這家松木場麵館。招牌的「雙腰拌川」,雙份腰花讓你一次吃過癮,不少食客只認準松木場的面,更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松木場味道」。
地址:西溪路27號
林司後得名於南宋時巷子南面的翰林司,它不寫文章,卻負責給皇帝出遊、宴飲做後勤。翰林司地位不高,小巷也落落向隅,倒是小巷北口有家方傳麵館,招牌面特色腰花片兒川,裡脊腰花鮮嫩,筍片清脆,麵條筋道,整碗面給人感覺清爽而不油膩。
地址:鳳起路269號
「塍」字本意是田裡的土埂,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鏐養了好多馬,為了方便管理,就將養馬場用田埂隔開,這個地方也就叫「馬塍」了。馬塍路上有家蘭溪手擀麵館「喜大元」,將蘭溪面與杭幫面相結合,紅燒牛腩拌川裡頭用了牛腩、黑木耳、青椒、包菜和胡蘿蔔等原料,配上香酥入味的牛腩和筋道的麵條,色彩鮮豔,口感豐富,獨具特色。
地址:馬塍路10-3號
大福清巷曾經是名醫們的聚集地,如今,名醫們早已不知何處去,卻多了一家日式拉麵店——神田川。特色是用豚骨、豬腳、豬皮、雞骨架、豬瘦肉、包菜、胡蘿蔔等精心熬製8個小時而成的湯,味道鮮香濃鬱,配上精選的麵條和特製的叉燒、溏心蛋、木耳等豐富配料,這就是人氣之星——招牌豚骨拉麵。
地址:慶春路130號
武林路匯聚了各類女裝品牌,被譽為「中國時尚女裝第一街」;它還是吃貨的天堂,火鍋、小龍蝦、日料、西餐、甜點等各類美食應有盡有。在桃花河弄有家陝西麵館,最著名的就是biangbiang面,筋道的麵條上蓋臊子、番茄、雞蛋、豆芽、胡蘿蔔、土豆、蔥、木耳、青菜、蒜蓉、辣椒末,再淋上一勺熱油,大口下肚,這便是北方面特有的爽快。
地址:桃花河弄7號
清泰門外原先有座「蔡湖橋」,湖裡又多荷花,再加上杭州話裡「蔡湖」和「採荷」很接近,「蔡湖橋」就漸漸成了「採荷橋」,這一片也就叫「採荷」了。這裡有家支和麵館,號稱「採荷面王」,片兒川、豬肝、腰花等味道都很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秘制醬油:不僅增添了鮮味,而且顏色與眾不同,讓人一看就胃口大開。
地址:百合路25號
趙伍路不像杭州的歷史老街那麼有故事,但卻是杭州為數不多保留市井氣息的地方。這裡有家麵館,名字就叫「大排面」,做好的大排要放入秘制的六年老湯裡燉上兩個小時,慢慢入味,讓老湯的味道細緻地滲透到肉裡,這樣大排的肉香才更濃鬱,讓人停不下嘴。
地址:趙伍路89號
上世紀20年代,杭州大力相應「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在今天的解放路百貨商店的地址造起了一座國貨陳列館,邊上的這條路也被改稱為「國貨路」。路上有家夫子面,點了碗蝦仁片兒川,片兒川中規中矩,但蝦仁是選用新鮮的河蝦仁,只只飽滿,晶瑩剔透,可謂點睛之筆。
地址:國貨路4-2號
新華路是杭州絲綢工業的起源地,機梭聲聲,晝夜不息,今天,這裡更是以「絲綢一條街」之聲名蜚聲海內外。這裡還有一家很文藝的麵館——山家清作,招牌的酥鴨大面精選老鴨、德清筍乾、冬瓜、枸杞等多種原料,湯鮮味美,再配上德清細面,特別適合在炎炎夏日食用。
地址:新華路115號
朝暉路穿過運河,本是杭州南北物資交流的必經之路,因艮山門外有鷺鷥灘,清王修玉《松壑集》有「鷺鷥灘上棹扁舟,薄霧朝暉暗戍樓」句,故名。這裡有家海鮮麵館——北緯30°舟山海鮮面,進店就能看到一個大冰櫃,裡頭擺滿了魚、蝦、貝殼類等各式海鮮,可以自助挑選並組成一碗私人訂製的海鮮面。手擀麵配以美味海鮮,獨具特色,回味無窮。
地址:朝暉路1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