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鴨母捻,大家可能比較疑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是對於潮汕人來說就再熟悉不過了。鴨母捻其實是一種甜品小吃,是屬於潮汕人的童年回憶。每個潮汕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會有一個親切的老伯,推著一輛獨輪車,滿大街吆喝著:「鴨母捻!豆腐花!草粿!」
其實鴨母捻就是糯米湯圓,正宗的鴨母捻常常搭配著一碗甜湯,撒上少許芝麻,鴨母捻甜甜糯糯,帶有絲絲甜香。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鴨母捻不斷變化加料,甜湯之中往往會加上銀耳蓮子紅棗等等,味道也跟小時候的大不相同,讓人嘗過之後,往往更加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那鴨母捻為什麼叫做鴨母捻呢?這個奇異的名字從何而來?其實這個名字來源大致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做好的鴨母捻,形狀與鴨蛋相似,呈橢圓狀,兩頭尖尖,而在潮汕話中稱鴨蛋為鴨母卵,而鴨母捻是用糯米粉加水搓團,最後捻成一個個鴨母捻的,所以叫做鴨母捻;那第二種解釋是因為熟的鴨母捻往往浮在水面,潔白如雪,就像在水中遊泳的鴨子一樣,所以得名鴨母捻。
傳統的鴨母捻有四種餡料:花生餡,芝麻餡,綠豆餡,紅豆餡,現在人們改良創新,漸漸出現芋泥餡,水果餡等各種各樣新奇的口味。鴨母捻通常是一碗四個,別看數量少,個頭算是不小,一般有四五歲小孩拳頭大,四個鴨母捻一放,瓷碗就被填得滿滿當當。其實鴨母捻的精髓在於那餡料中的豬油和甜湯中的蔥油,怎一個香字了得!用湯勺撈起一顆雪白的鴨母捻,輕輕咬一口,流沙狀的餡料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吸一口流沙餡料,順滑絲柔,好像一下子就滑進嘴巴裡,軟軟糯糯的皮微微彈牙,又不粘牙,恰到好處。在夏日的午後,一碗熱乎的鴨母捻下肚,嘴巴裡殘留著餡料的絲絲香味,淡淡的豬油香與蔥油香縈繞舌尖,令人回味無窮,痴痴望著那遠去的甜品車,還想叫住老伯說:「再來一碗!」
一碗甜甜的鴨母捻,不僅承載著千千萬萬潮汕人的童年回憶,更承載著潮汕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它不只是一道普普通通的甜品,更像是一份情懷。甜甜糯糯的鴨母捻不僅包裹著人們的牙齒,更將遊子之情緊緊地包裹在其中。現在潮汕人遍布各地,隨處可見潮汕美食,處處皆是潮汕遊子在異鄉紮根的身影,但是其實他們更想回到家鄉去品嘗那久別的魂牽夢縈的家鄉美食,更想回到那個童年,回歸嚮往已久的童真。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只有到食物原來的地方去品嘗它,才能真正了解它,希望你有一天可以親臨潮汕,去體驗這個特別的甜品小吃,一定會品嘗出不一樣的味道!
我是西卡,歡迎你來潮汕,歡迎你來品嘗最正宗的鴨母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