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潮汕美食:鴨母捻

2021-02-17 潮汕風味

鴨母捻是潮州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


寫在前面

潮州傳統名小吃

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

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

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

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

要求皮柔韌,餡軟滑

傳統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


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

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

還有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

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歷史典故

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湯圓

本為元宵節的小吃

是潮州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人民傳統節日元宵節

每到這一天傍晚,各地都張燈結彩

人們觀燈猜謎,吃著甜香味美的「元宵」

那時的元宵是「實心丸子」

沒有餡心,經過傳統的改良

鴨母捻加了餡心,味道更加美味


秘制工藝

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

鴨母捻的餡有四樣

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

每粒的餡約15克

將糯米磨成漿,壓去水分

調成糯米漿皮分別包裹豆沙、芋泥等餡料

揉搓成形似鴨蛋狀,放入甜湯煮熟

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皮要選用正邏糯(泰國糯米)

放水中浸2小時,然後用石磨磨兩次

第一次磨畢放桶中

第二次磨完後就要擠幹水分

揉皮時再加水,這樣製成的皮就十分軟滑


品食須知

鴨母捻的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

可製成甜湯,配料多達十幾種

芋頭、番薯、銀耳、綠豆、白果,鵪鶉蛋等

放鍋裡一起煮熟,可根據口味加糖

剛煮熟好吃,煮得過熟也好吃,

口感清香軟滑

是清淡可口的滋補食品

既養顏,又美味

超市買回的鴨母捻多是急凍食品

煮時免解凍,甜湯煮沸後,將鴨母捻倒入

加蓋再用大火煮8-10分鐘即可

一道獨具的地方特色的甜品就完成了

相關焦點

  • 潮汕美食之鴨母捻 怎麼做?
    鴨母捻,又被稱為潮州鴨母捻,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食俗。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得名。原本是元宵節的甜品小吃,故又稱為元宵。現一年四季均在潮汕甜品店裡可吃到。
  • 潮汕名小吃分享之鴨母捻
    其實鴨母捻就是糯米湯圓,正宗的鴨母捻常常搭配著一碗甜湯,撒上少許芝麻,鴨母捻甜甜糯糯,帶有絲絲甜香。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鴨母捻不斷變化加料,甜湯之中往往會加上銀耳蓮子紅棗等等,味道也跟小時候的大不相同,讓人嘗過之後,往往更加懷念小時候的味道。那鴨母捻為什麼叫做鴨母捻呢?這個奇異的名字從何而來?
  • 美食|在潮汕,有一種滿足,是在寒冷的夜來一碗熱騰騰的--鴨母捻
    鴨母捻是潮汕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汕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寫在前面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傳統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汕話又叫鴨母卵還有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 一個「勺勺客」眼中的潮汕「鴨母捻」
    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一道廣東名小吃,南方版的湯圓。 當兩碗熱氣騰騰的鴨母捻端了上來,阿燕左右開弓,一勺一個鴨母捻塞進櫻桃小嘴裡。
  • 潮汕鴨母捻,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吃
    潮汕鴨母捻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糯米丸子,相傳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當時的鴨母捻就是一個實心的湯圓,是元宵的小吃,後來經過改良,鴨母捻加了餡心,味道更加美味。這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小一碗就可以飽腹,閒時舀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湯,鴨母捻恍若一位俏麗的女子,容貌甜美,話語嫻靜,讓人心動不已。鴨母捻的製作要求特別嚴格,它要求皮要柔韌,餡要軟滑:潮汕鴨母捻。原料:糯米粉、黑芝麻、芋泥、蓮子、銀耳、白果、白糖。
  • 元宵節,來一碗潮汕「鴨母捻」,香滑清甜,讓人回味無窮!
    潮汕的元宵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潮汕的元宵節以正月十一日上燈起,至正月十五為整個節日的高潮,到正月十八日落燈止。潮汕的大多數美食都聚集在古色古香的牌坊街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鴨母捻莫屬了!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的食俗。
  • 潮汕不能錯過的經典美食,鴨母捻好吃又好玩,普寧炸豆腐外脆內嫩
    而且在吃牛肉丸的時候蘸本地的沙茶醬就會讓牛肉丸更好吃了,所以來潮汕不吃上一碗牛肉丸粿條湯就不算來過潮汕。鴨母捻這道菜名真的很有趣,其實它是潮汕的一道甜品,因為上面飄著的三顆白白胖胖的湯圓很像母鴨在水中遊玩而得名。
  • 《今日廣東·鄉音》——鴨母捻
    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一道廣東名小吃,南方版的湯圓。美食的溝通是無障礙的,代替了語言上的交流障礙。粿、打冷、魚飯……聞所未聞的詞語不斷湧現,小鞏不得不用筆記本記錄下來,隨時更新。滷水鵝肉、牛肉火鍋、觀塘魚生……食物在刀工、溫度、調味料、味蕾中煥發著勃勃生機,賦予了靈魂和生命力。
  • 對不起,我們潮汕人冬至不吃湯圓只吃這種鴨母捻
    在潮汕地區,普通的湯圓是不包餡料的,而且有的地方湯圓還是鹹的,而在汕頭市區,人們在冬至往往會做一種很特別的美食——鴨母捻(潮汕話半浮半沉的意思)。準備好糯米粉、黑芝麻粉、白芝麻粉、還有花生粉,都需要炒香加糖碾碎。
  • 春江水暖鴨母捻
    鴨母捻(niǎn)是潮州傳統名小食,類似北方的湯圓,但鴨母捻是橢圓形。傳統製作要求嚴格。
  • 【揭秘】潮州傳統名小吃「鴨母捻」與「鴨母」究竟是什麼關係?
    在潮汕話裡母鴨,我們叫「鴨母」而有一種潮州傳統名小吃叫「鴨母捻」
  • 回味|一碗潮汕老牌的鴨母捻,讓你忘卻冬天的冷!
    「鴨母捻」原名為糯米湯圓,後來由於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甜而不膩,深受食客喜愛。今天的《尋味揭陽》,我們一起來品嘗「鴨母捻」。錫場鎮錫西市場的一間甜食店裡,市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爐臺前,店主林文端熟練地抓起一團糯米糰子,舀起一勺芋泥,雙手一合,揉作小球,順手拋到滾燙的鍋裡。林文端告訴記者,要做好「鴨母捻」首先要在這層糯米粉表皮上下功夫。
  • 舌尖上的揭陽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夏日午後,來一碗清香的「鴨母捻」甚是享受。「鴨母捻」是潮汕地區一道有名的甜品小吃,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鴨母捻」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甜而不膩,深受潮汕人民喜愛。「膚如凝脂,晶瑩剔透」本該是形容美女的肌膚,但用來形容潮汕美食「鴨母捻」也是適合不過。近日,筆者走進揭東區錫場鎮的一家百年老店,品嘗這一深受人們歡迎的潮汕小吃。百年老店 門庭若市  在錫場鎮錫西市場內的一間小店裡,食客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
  • 湯圓盼團圓,碗中寄情絲,從「湯圓」鴨母捻看潮州人的鄉土情懷
    一、鴨母捻的來源關於鴨母捻,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則特別有趣的故事。相傳,潮州城有一家專門售賣甜湯的小店。有一次,一位教書先生下學照例來到甜湯小店嘗嘗百吃不厭的甜湯,而這一次,店老闆卻端出了一碗教書先生從未見過的甜品。
  •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夏日午後,來一碗清香的「鴨母捻」甚是享受。「鴨母捻」是潮汕地區一道有名的甜品小吃,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鴨母捻」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甜而不膩,深受潮汕人民喜愛。「膚如凝脂,晶瑩剔透」本該是形容美女的肌膚,但用來形容潮汕美食「鴨母捻」也是適合不過。
  • 延禧攻略美食大揭秘!藕粉圓子和鴨母捻都是些什麼東西?
    其中一集,高貴妃「賞賜」給瓔珞的七碗藕粉圓子,可讓小編流下了口水,想起了家鄉的味道,這不是和潮汕的鴨母捻差不多嘛!先說說藕粉圓子,藕粉圓子是江蘇的傳統特色美食,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百多年了。和傳統的湯圓不同,藕粉圓子顧名思義,是用藕粉做的。它的餡料也很豐富,有桃、杏、棗、瓜子等。
  • 在潮汕,鴨屎香是茶葉,鴨母捻是湯圓,反沙只是一種烹飪手法
    潮汕美食也有很多你壓根猜不到是什麼食物的名字,比如說鴨母捻,其實它一開始的名字是鴨母瀲,形容它像鴨子在水波瀲瀲中浮沉的樣子,很美有沒有,很有意境有沒有,其實它不過就是湯圓罷了
  • 胡榮泉鴨母捻——潮州最正宗的甜品小吃
    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是潮州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有兩種解釋,一為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故稱為鴨母捻;二為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 【美食百科】每碗三粒,每粒餡不同--鴨母捻
    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
  • 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
    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鴨母捻,這個名字聽起來雖然很奇怪,但是吃起來確實很好吃的,這是一道潮汕那邊的一道比較傳統的小吃。做好之後的鴨母捻外形像個剝了殼的荔枝,顏色潔白如凝脂,吃到嘴裡也是爽滑清甜的,剛煮熟的鴨母捻和放涼之後再吃的鴨母捻都是各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