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

2020-12-20 聰明食譜

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

鴨母捻,這個名字聽起來雖然很奇怪,但是吃起來確實很好吃的,這是一道潮汕那邊的一道比較傳統的小吃。

做好之後的鴨母捻外形像個剝了殼的荔枝,顏色潔白如凝脂,吃到嘴裡也是爽滑清甜的,剛煮熟的鴨母捻和放涼之後再吃的鴨母捻都是各有特色的。其實鴨母捻和我們平時吃的湯圓差別不是很大,對於鴨母捻這個名字的來源也是有兩個說法的

一個就是這湯圓形狀和顏色都和鴨蛋極其相似,而鴨蛋在潮州話裡又被叫做鴨母卵,最後說著說著就成了我們現在說的鴨母捻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煮好之後浮在水面上的湯圓像白色的鴨子在水上浮著。

【今日美味】:鴨母捻

【所需材料】:糯米粉250克、豬油(或黃油)20克、白芝麻200克、黃晶老冰糖(根據口味取適量,煮湯用)

【烹飪過程】:

步驟1

首先在做這道鴨母捻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這道甜品與要用到的食材,我們需要用到糯米粉250克、豬油(或黃油)20克、白芝麻200克、黃晶老冰糖。

步驟2

把糯米粉放到一個合適的盆子裡面,然後把熱水少量多次的加入到糯米粉裡面,邊加邊攪拌,一直把麵粉攪拌成,均勻的面絮,將較好的面絮放到一邊晾涼,等到不燙手的時候,再往裡面加入適量的清水,將糯米麵揉成光滑的像耳垂一樣柔軟不粘手的麵團,用這種冷水和熱水混合和出來的麵團外表滋潤,而且還不愛開裂,把揉好的麵團放到面盆裡面,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或者溼毛巾,溫室中醒發10分鐘左右。

步驟3

我買的是那種生芝麻,所以在製作之前要先將白芝麻用平底鍋炒熟,炒好之後把熟芝麻放到料理機裡面,把芝麻打成粉末狀,然後把芝麻從料理機中倒入和適量的白砂糖混合均勻,這個就看個人能吃甜的程度了,再往裡面添加室溫軟化好的黃油或者豬油都可以,攪拌均勻,我們混合好之後,用手拿起來一點芝麻餡,用手攥一下,如果可以成團就算是調好了,如果太幹不能成團的話就稍微加點水,水要少量多次的加,加到白芝麻成團就可以。

步驟4

這時候麵團醒發鬆弛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拿出來簡單揉搓幾下之後,把麵團分成一個一個等份的小劑子,如果想吃稍微大一點的鴨母捻就把面劑子分的稍微大一點,但是不能過大,過大的話煮不透,而且面劑子的大小要均勻一些,把面劑子搓圓之後用手心按扁,將我們團好的芝麻餡料包到麵皮裡面,然後收口之後輕輕地用手掌搓圓,像這樣將所有的麵皮和餡料包完。

步驟5

小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把黃晶老冰糖放到水裡面,開火將裡面的冰糖煮化水沸騰,然後就可以將我們包好的湯圓下鍋了,湯圓下鍋煮到沸騰之後就把鍋轉到中火煮,一直把鍋中的湯圓煮到在水中浮起,然後繼續在煮半分鐘就可以撈出來吃了。

【烹飪小貼士】:

1.大家在做的時候裡面不止可以放芝麻餡料,還可以放綠豆餡、紅豆沙、芋泥,如果不喜歡吃芝麻餡還可以試試其他餡料哦!

2.做這種湯圓的時候很多朋友都習慣只用冷水來和面,其實和面的時候往裡面加上一點熱水,這樣和出來的面更柔軟,包湯圓時不容易散開

文案編輯:今晚去捕月

相關焦點

  • 元宵節,來一碗潮汕「鴨母捻」,香滑清甜,讓人回味無窮!
    潮汕的元宵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潮汕的元宵節以正月十一日上燈起,至正月十五為整個節日的高潮,到正月十八日落燈止。潮汕的大多數美食都聚集在古色古香的牌坊街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鴨母捻莫屬了!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的食俗。
  • 潮汕美食之鴨母捻 怎麼做?
    鴨母捻,又被稱為潮州鴨母捻,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食俗。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得名。原本是元宵節的甜品小吃,故又稱為元宵。現一年四季均在潮汕甜品店裡可吃到。
  • 美食|在潮汕,有一種滿足,是在寒冷的夜來一碗熱騰騰的--鴨母捻
    鴨母捻是潮汕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汕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汕話又叫鴨母卵還有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 潮汕名小吃分享之鴨母捻
    說起鴨母捻,大家可能比較疑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是對於潮汕人來說就再熟悉不過了。鴨母捻其實是一種甜品小吃,是屬於潮汕人的童年回憶。每個潮汕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會有一個親切的老伯,推著一輛獨輪車,滿大街吆喝著:「鴨母捻!豆腐花!草粿!」
  • 每日潮汕美食:鴨母捻
    寫在前面潮州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傳統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還有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 春江水暖鴨母捻
    其皮要選用正邏糯(即泰國糯米,潮汕地區至今仍稱泰國為暹羅),餡有四樣可選,即綠豆沙、紅豆沙、芋泥、瓜冊芝麻糖。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
  • 潮汕鴨母捻,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吃
    潮汕鴨母捻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糯米丸子,相傳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當時的鴨母捻就是一個實心的湯圓,是元宵的小吃,後來經過改良,鴨母捻加了餡心,味道更加美味。這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小一碗就可以飽腹,閒時舀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湯,鴨母捻恍若一位俏麗的女子,容貌甜美,話語嫻靜,讓人心動不已。鴨母捻的製作要求特別嚴格,它要求皮要柔韌,餡要軟滑:潮汕鴨母捻。原料:糯米粉、黑芝麻、芋泥、蓮子、銀耳、白果、白糖。
  • 舌尖上的揭陽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夏日午後,來一碗清香的「鴨母捻」甚是享受。「鴨母捻」是潮汕地區一道有名的甜品小吃,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鴨母捻」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甜而不膩,深受潮汕人民喜愛。「膚如凝脂,晶瑩剔透」本該是形容美女的肌膚,但用來形容潮汕美食「鴨母捻」也是適合不過。近日,筆者走進揭東區錫場鎮的一家百年老店,品嘗這一深受人們歡迎的潮汕小吃。百年老店 門庭若市  在錫場鎮錫西市場內的一間小店裡,食客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
  •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夏日午後,來一碗清香的「鴨母捻」甚是享受。「鴨母捻」是潮汕地區一道有名的甜品小吃,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鴨母捻」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甜而不膩,深受潮汕人民喜愛。「膚如凝脂,晶瑩剔透」本該是形容美女的肌膚,但用來形容潮汕美食「鴨母捻」也是適合不過。
  • 一個「勺勺客」眼中的潮汕「鴨母捻」
    「勺勺客」(陝西藍田一帶廚師的俗稱)小鞏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陪著新婚的妻子阿燕回粵東娘家。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
  • 真正的鴨母捻居然長得像它?吃起來口感令人驚嘆!秘訣在於……
    小的時候嘴饞,總愛吃甜的東西,每到冬至或者元宵,媽媽總是會親自做甜湯給家裡人吃。身為潮汕人應該都知道,這碗甜湯就是我們口中的「鴨母捻」。乍一聽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特別奇怪,聽起來有點雲裡霧裡的。換一種說法。其實它就是我們熟知的糯米湯圓。
  • 回味|一碗潮汕老牌的鴨母捻,讓你忘卻冬天的冷!
    「鴨母捻」原名為糯米湯圓,後來由於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甜而不膩,深受食客喜愛。今天的《尋味揭陽》,我們一起來品嘗「鴨母捻」。錫場鎮錫西市場的一間甜食店裡,市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爐臺前,店主林文端熟練地抓起一團糯米糰子,舀起一勺芋泥,雙手一合,揉作小球,順手拋到滾燙的鍋裡。林文端告訴記者,要做好「鴨母捻」首先要在這層糯米粉表皮上下功夫。
  • 桌球粿、鴨母捻,盤點潮汕十大著名小吃,不吃等於白來!
    要知道,潮汕的小吃其實還是很多的,不管是在廣東還是整個中國,潮汕的小吃都是特別出名的,還經常會有人特地跑去潮汕吃這些小吃。在潮汕小吃其實有很多,今天就帶你看看潮汕十大小吃,讓你在去了潮汕之後能夠知道吃些什麼東西。
  • 【揭秘】潮州傳統名小吃「鴨母捻」與「鴨母」究竟是什麼關係?
    在潮汕話裡母鴨,我們叫「鴨母」而有一種潮州傳統名小吃叫「鴨母捻」
  • 潮汕不能錯過的經典美食,鴨母捻好吃又好玩,普寧炸豆腐外脆內嫩
    潮汕的小吃種類真的很多,不僅每一樣的風味不同而且每一樣的都獨具特色。所以潮汕是很多小吃貨的天堂,因為在這裡每天都可以嘗到新的不帶重複的小吃。雖然潮汕屬於廣東,但因此比較靠北所以融合了不少其他地區的風味。各種風味總會有那麼一兩樣適合你的。
  • 胡榮泉鴨母捻——潮州最正宗的甜品小吃
    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有兩種解釋,一為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故稱為鴨母捻;二為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 湯圓盼團圓,碗中寄情絲,從「湯圓」鴨母捻看潮州人的鄉土情懷
    如果你去過潮州,品嘗過滷水鵝肉、牛肉火鍋,那些迸發在味蕾上的生機也讓很多人體會到了潮州獨特的美味與生命力。在潮州,從宋代以來就有元宵節大家品嘗湯圓的習俗,更是取平安吉祥、團圓之意。南方的湯圓兒與北方卻有著很多形式上的不同。尤其在潮州地區,當地有一道特別傳統的小吃,是一種包裹著餡料用糯米粉製成的湯圓,又名鴨母捻。
  • 《今日廣東·鄉音》——鴨母捻
    □劉妍「勺勺客」(陝西藍田一帶廚師的俗稱)小鞏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陪著新婚的妻子阿燕回粵東娘家。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一道廣東名小吃,南方版的湯圓。美食的溝通是無障礙的,代替了語言上的交流障礙。
  • 吃貨攻略:來到潮汕,你就會見到美食天堂!
    說起潮汕,除了富豪很多、一輩子都喝不完的功夫茶、名目繁多的古 俗和讓人一頭霧水的潮汕話之外,想必最聲名遠播的就是布滿大街小巷、各式各樣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了!潮汕人在對待食材上面的精細勁兒和精氣神兒,實在讓人歡喜敬佩!
  • 對不起,我們潮汕人冬至不吃湯圓只吃這種鴨母捻
    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吃湯圓是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各地的湯圓吃法都大同小異,唯一的區別是在於湯圓中有沒有包餡料。在潮汕地區,普通的湯圓是不包餡料的,而且有的地方湯圓還是鹹的,而在汕頭市區,人們在冬至往往會做一種很特別的美食——鴨母捻(潮汕話半浮半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