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鴨母捻居然長得像它?吃起來口感令人驚嘆!秘訣在於……

2020-12-21 覓食星人

小的時候嘴饞,總愛吃甜的東西,每到冬至或者元宵,媽媽總是會親自做甜湯給家裡人吃。身為潮汕人應該都知道,這碗甜湯就是我們口中的「鴨母捻」。乍一聽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特別奇怪,聽起來有點雲裡霧裡的。換一種說法。其實它就是我們熟知的糯米湯圓。

看看這一顆顆湯圓是不是像鴨蛋一樣大呢~

一般傳統的鴨母捻呢,每碗有三粒,每一粒都有著不同的餡料。有豆沙餡的,芋泥、還有黑芝麻等,嘗進嘴裡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口感。正宗又好吃的鴨母捻滑膩十足,有著獨特的清香,形狀就像剝下外殼的荔枝一樣不僅潔白如雪,還狀似鴨蛋。一碗三粒就能把你的肚子填得滿滿的。輕輕咬下一口黑芝麻餡的鴨母捻,芝麻香氣直衝鼻間,黑芝麻流沙毫不猶豫地滑進了嘴裡,含在嘴裡還能夠感受到一些芝麻顆粒,香脆十足,絲毫不甜膩。再來則是用糯米製成的湯圓皮了。好的湯圓皮不僅軟糯,還十分有嚼勁。

這個糯米皮可是有講究的,要選用正邏糯即我們熟知的泰國糯米。要製成香滑柔軟的皮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首先要將糯米放在水中浸泡上2個小時,之後用石磨將糯米磨完放在桶中備用,接著再用石墨磨,這次需要將所有水份擠幹,最後在揉制湯圓皮時往皮裡加水,這樣揉制出來的湯圓皮不僅有韌性還十分軟滑。

一碗正宗的鴨母捻除了湯圓好吃之外,它的甜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會加入熬製好的銀耳、番薯丁、白果等。一碗下肚十足甜蜜呀~嚼勁十足的銀耳、綿軟清甜的番薯丁、香糯可口的白果、再加上香、滑、嫩、甜的湯圓,簡直是一碗完美的鴨母捻。這樣一碗養生又美味的鴨母捻,你們一定要嘗試一下。

這麼一大碗甜湯,一定要搭配上我們潮汕的春卷。一口春卷,一口甜湯,酥脆鮮香的春卷搭配上香甜豐富口感的甜湯,絕對是正確的選擇。現在就讓小編給你們介紹一下潮汕春卷吧。

味濃香鬱的春卷製作難度稍大的要屬春卷皮了。首先需要準備製作薄餅皮的麵粉,往麵粉上加上適量的水揉成麵團,薄餅皮不宜太厚,所以只需要在放了一層薄油的鍋上刷上薄薄的一層與水糅合的麵粉。接著慢慢轉悠鍋,確保溼麵粉均勻的攤開。最後將準備好的內餡即去皮綠豆片、蒜頭白、香菇等調入配料,用攤好的餅皮包起來,炸至金黃色即可開吃!

金黃酥脆的潮汕春卷口味繁多,香味四溢,不僅有韭菜或芹菜肉絲餡,還有香菇、蝦仁等等。酥炸鮮美的潮汕春卷外皮酥脆,內餡嫩滑柔軟,一口咬下會有」咔擦咔擦」的聲響。春卷油而不膩,肉餡入口即化,既有韭菜特有的清香,蝦仁的嫩滑、柔軟的鮮肉、還有嚼勁十足又不失鮮美的香菇。小小的春卷,在金黃色外衣下竟有如此豐富的內餡,實在令人驚嘆,這簡直就是我們吃貨星人的福利呀!

個人而言,春卷好吃的吃法是要搭配甜辣醬一起吃。如果只蘸甜醬反而會太過甜膩,最好的選擇就是加了點辣椒的甜辣醬。辣中帶甜,加上春卷的鹹香,香、鹹、甜、辣,一口春卷帶您體會多重口感,給味覺帶來靈魂般的升華。

咬下一口春卷,感受滿滿的春意,絲絲春意融入唇齒,喝下一口鴨母捻,給全身帶來暖暖的蜜意,甜到心間~你還不心動嗎~

相關焦點

  • 每日潮汕美食:鴨母捻
    鴨母捻是潮州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
  • 潮汕名小吃分享之鴨母捻
    其實這個名字來源大致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做好的鴨母捻,形狀與鴨蛋相似,呈橢圓狀,兩頭尖尖,而在潮汕話中稱鴨蛋為鴨母卵,而鴨母捻是用糯米粉加水搓團,最後捻成一個個鴨母捻的,所以叫做鴨母捻;那第二種解釋是因為熟的鴨母捻往往浮在水面,潔白如雪,就像在水中遊泳的鴨子一樣,所以得名鴨母捻。
  • 【揭秘】潮州傳統名小吃「鴨母捻」與「鴨母」究竟是什麼關係?
    >「鴨母捻」與「鴨母」是什麼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第一次聽見「鴨母捻」這三個字是從阿嬤口中講出來的那時候就覺得很神奇又趣味的名字聽阿嬤說「這是一顆大點的湯圓,再撮出一個像鴨子尾巴一樣的形狀."因為每碗都有三粒又大又白的鴨母捻配上紅、綠豆沙和香芋加上各種配料口感香甜到難以忘記!
  • 回味|一碗潮汕老牌的鴨母捻,讓你忘卻冬天的冷!
    「鴨母捻」原名為糯米湯圓,後來由於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是一道潮汕地區有名的特色傳統小吃,甜而不膩,深受食客喜愛。今天的《尋味揭陽》,我們一起來品嘗「鴨母捻」。錫場鎮錫西市場的一間甜食店裡,市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爐臺前,店主林文端熟練地抓起一團糯米糰子,舀起一勺芋泥,雙手一合,揉作小球,順手拋到滾燙的鍋裡。林文端告訴記者,要做好「鴨母捻」首先要在這層糯米粉表皮上下功夫。
  • 在潮汕,鴨屎香是茶葉,鴨母捻是湯圓,反沙只是一種烹飪手法
    朔本求源才知道,原來是當年的魏春色怕被人偷取茶穗故意給它取了個噁心的名字,好讓其他人打消覬覦樹種的念頭。其實人家真正的名字叫大烏葉單叢。 潮汕美食也有很多你壓根猜不到是什麼食物的名字,比如說鴨母捻,其實它一開始的名字是鴨母瀲,形容它像鴨子在水波瀲瀲中浮沉的樣子,很美有沒有,很有意境有沒有,其實它不過就是湯圓罷了
  • 春江水暖鴨母捻
    鴨母捻(niǎn)是潮州傳統名小食,類似北方的湯圓,但鴨母捻是橢圓形。傳統製作要求嚴格。
  • 《今日廣東·鄉音》——鴨母捻
    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一道廣東名小吃,南方版的湯圓。美食的溝通是無障礙的,代替了語言上的交流障礙。粿、打冷、魚飯……聞所未聞的詞語不斷湧現,小鞏不得不用筆記本記錄下來,隨時更新。滷水鵝肉、牛肉火鍋、觀塘魚生……食物在刀工、溫度、調味料、味蕾中煥發著勃勃生機,賦予了靈魂和生命力。
  • 潮汕美食之鴨母捻 怎麼做?
    鴨母捻,又被稱為潮州鴨母捻,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食俗。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得名。原本是元宵節的甜品小吃,故又稱為元宵。現一年四季均在潮汕甜品店裡可吃到。
  • 一個「勺勺客」眼中的潮汕「鴨母捻」
    在「雞和鴨講」的潮汕話鄉音中,竟有意外收穫,嘗到了一種叫「鴨母捻」的美味。一道廣東名小吃,南方版的湯圓。 當兩碗熱氣騰騰的鴨母捻端了上來,阿燕左右開弓,一勺一個鴨母捻塞進櫻桃小嘴裡。
  • 湯圓盼團圓,碗中寄情絲,從「湯圓」鴨母捻看潮州人的鄉土情懷
    碗中漂浮著幾枚看起來像鴨蛋的丸子,團團的樣子特別可愛,聞起來更是糯香撲鼻,咬上一口,沒想到裡面竟有著芝麻、花生等等餡料,糯而不沾、特別可口。這樣的味道是教書先生從未體驗過的,而此時,教書先生更是大口大口地品嘗著從未吃過的甜品並不斷地稱讚,說著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此好吃的美食。
  • 對不起,我們潮汕人冬至不吃湯圓只吃這種鴨母捻
    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吃湯圓是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各地的湯圓吃法都大同小異,唯一的區別是在於湯圓中有沒有包餡料。在潮汕地區,普通的湯圓是不包餡料的,而且有的地方湯圓還是鹹的,而在汕頭市區,人們在冬至往往會做一種很特別的美食——鴨母捻(潮汕話半浮半沉的意思)。
  • 舌尖上的揭陽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爐臺前,只見老闆林文端正熟練地抓起一團糯米糰子,舀起一勺芋泥,雙手一合,揉作小球,順手拋到滾燙的鍋裡,加上一勺白糖,攪拌均勻,待晶瑩雪白的糰子像鴨子一樣鑽到水面,即可出鍋。  「鴨母捻」,是潮汕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現說法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
  • 錫場有家「鴨母捻」,香甜軟糯!
    百年老店 門庭若市  在錫場鎮錫西市場內的一間小店裡,食客們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碗中的「鴨母捻」。爐臺前,只見老闆林文端正熟練地抓起一團糯米糰子,舀起一勺芋泥,雙手一合,揉作小球,順手拋到滾燙的鍋裡,加上一勺白糖,攪拌均勻,待晶瑩雪白的糰子像鴨子一樣鑽到水面,即可出鍋。
  • 美食|在潮汕,有一種滿足,是在寒冷的夜來一碗熱騰騰的--鴨母捻
    鴨母捻是潮汕傳統名小吃,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潮汕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寫在前面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傳統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汕話又叫鴨母卵還有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遊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 潮汕鴨母捻,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吃
    潮汕鴨母捻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糯米丸子,相傳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當時的鴨母捻就是一個實心的湯圓,是元宵的小吃,後來經過改良,鴨母捻加了餡心,味道更加美味。這高顏值、高營養的小小一碗就可以飽腹,閒時舀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湯,鴨母捻恍若一位俏麗的女子,容貌甜美,話語嫻靜,讓人心動不已。鴨母捻的製作要求特別嚴格,它要求皮要柔韌,餡要軟滑:潮汕鴨母捻。原料:糯米粉、黑芝麻、芋泥、蓮子、銀耳、白果、白糖。
  • 潮汕不能錯過的經典美食,鴨母捻好吃又好玩,普寧炸豆腐外脆內嫩
    牛肉丸肉質比較細嫩,口感比較爽滑。而牛筋丸裡加了嫩筋所以咀嚼起來更有嚼勁一些。正宗好吃的牛肉丸必須是全手工製作的,靠機器打出來的牛肉丸是一顆沒有靈魂的牛肉丸。牛肉丸一般是放在粿條粉裡的,一大碗香濃的牛肉湯裡臥著雪白有韌勁的粿條,而粿條上面飄著幾個大大的牛肉丸,再撒上一小把蔥,看著就很來勁。而且在吃牛肉丸的時候蘸本地的沙茶醬就會讓牛肉丸更好吃了,所以來潮汕不吃上一碗牛肉丸粿條湯就不算來過潮汕。
  • 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
    潮汕小吃「鴨母捻」,潔白如去皮荔枝,你可能沒聽過但你一定吃過鴨母捻,這個名字聽起來雖然很奇怪,但是吃起來確實很好吃的,這是一道潮汕那邊的一道比較傳統的小吃。做好之後的鴨母捻外形像個剝了殼的荔枝,顏色潔白如凝脂,吃到嘴裡也是爽滑清甜的,剛煮熟的鴨母捻和放涼之後再吃的鴨母捻都是各有特色的。
  • 藕粉圓子和鴨母捻都是些什麼東西?
    其中一集,高貴妃「賞賜」給瓔珞的七碗藕粉圓子,可讓小編流下了口水,想起了家鄉的味道,這不是和潮汕的鴨母捻差不多嘛!先說說藕粉圓子,藕粉圓子是江蘇的傳統特色美食,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百多年了。和傳統的湯圓不同,藕粉圓子顧名思義,是用藕粉做的。它的餡料也很豐富,有桃、杏、棗、瓜子等。
  • 元宵節,來一碗潮汕「鴨母捻」,香滑清甜,讓人回味無窮!
    潮汕的大多數美食都聚集在古色古香的牌坊街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鴨母捻莫屬了!潮汕鴨母捻是一道廣東省有名的漢族小吃,節日的食俗。它是一種有餡的糯米粉制湯圓,取其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撰名。「鴨母捻」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甜而不膩,深受潮汕人們的喜愛。原本是元宵節的甜品小吃,故又稱為元宵。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潮汕甜品店裡吃到。「鴨母捻」,甜而不膩,讓人讚不絕口!
  • 市場裡的這碗鴨母捻只要5元,已經第6代了
    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平常無奇這家文端甜食店處處透露著老舊的氣息他家主打的鴨母捻甜湯卻是不少街坊心中第二個胃的港灣鴨母捻是潮汕傳統小吃,「鴨母捻」這個名字很有趣,是取自它的形狀,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