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匆匆閉門|醜聞始末與最新發展

2021-02-10 值點網

10月15日,「重慶大學」四字以石破天驚之勢,成為內地網際網路熱搜關鍵詞。起因卻不是什麼好事,而是這間著名學府耗資RMB 600多萬興建的博物館,竟然被指是「贗品博物館」,而展出的低仿假貨更是由該校教授捐出。事情一發不可收拾,一時間烽煙四起:博物館慌忙關閉、涉事教授有賣假畫前科、館長原來是涉事教授的兒子、博物館原來從未獲得文物局審批……值點網按時間線為大家整理風波始末,並持續更新最新消息。

▲ 重慶大學博物館揭幕禮

重慶大學博物館隆重揭幕,同時舉辦開幕展「大象有形 - 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由於今年是重慶大學90年校慶,故新建博物館被視為其中的重要慶典。據《新京報》報導,博物館展廳總投資RMB 605萬,建築面積1494平方米,位於虎溪校區藝術樓,由連廊改造而成,包含展廳、會議室、辦公室、精品儲藏間等等。

當地傳媒報導,展覽呈獻「佛教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展館牆壁上,還有系統介紹青銅器歷史、制玉工序、各種紋飾圖案含義的文字說明和圖表等,充分展現中國古典造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魅力。」而這些展品,乃是由該校教授吳應騎捐出。

翻查資料,吳應騎捐贈予重慶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逾600件。當中300多件於2016年捐出,另外342件於今年2月捐贈,涵蓋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2016年捐贈時,他曾向傳媒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鑑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佔到60%以上。我希望重慶大學的博物館能建設成全國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館。」

▲ 涉事「元代瓷器」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漢代玉跪人」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展覽開幕首周,氣氛平靜,內地媒體不見有後續採訪。直到10月14日,微信公眾號出現了一篇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平地一聲雷,把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了風浪尖上。

全文3,000餘字,雖然以嘻笑怒罵的行文來指責展品是低仿假貨,但筆者不但圖文並茂點出展品問題所在,更不時以著名博物館的展品作比較,明顯做足功課。圖片來源方面,似乎有網絡流傳的,以及筆者拍攝的。

文章筆者自稱老江,指近日到訪重慶大學博物館,保安和職員卻千方百計不讓他拍照,令他心生疑竇。結果一看之下,駭然發現滿館都是贗品。以下為文章段落節錄,主角是一乘銅馬車展品:

▲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秦始皇陵銅車馬,現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國家一級文物

「……粗略看過幾十件展品後,我好像是明白一點了。尤其是那件改裝版秦始皇陵銅車馬映入眼帘時,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從腦子裡閃過:莫非,吳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這太匪夷所思了,我差點就嚇死了自己……

改裝版銅車馬體量碩大,通體錯銀。在馬的造型和車的制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銅車馬中的一件,儘管形制有些彆扭,做工頗感粗糙,細節也不怎麼講究,但人家馬多呀,比秦始皇座駕還多了兩匹馬。四前兩後,整整六匹,馬力強勁。秦皇漢武,輸掉哪裡只是文採……

搞這麼大排場,大概是循了"天子駕六"的意思。《尚書》《春秋》《史記》都曾經曰過:周天子的座駕有六匹馬。但真正的"天子駕六",卻只在河南洛陽出土過一處早已朽壞的東周真車真馬遺蹟,而且,六匹馬是一字排開的……

▲ 涉事軺車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除了這個,展廳裡還有一件迷你版軺車,電鍍工藝,新潮輪轂,嵌玉鑲寶。車上坐著一土財主模樣的人,抄著雙手,縮頭縮腦,神情呆滯。一副生無可戀、信馬由韁,愛特麼去哪兒去哪兒的樣子……

據我所知,這種軺車一般是沒有後車箱板的。這顯然不太符合當今的安全規範,萬一乘客不小心摔下來咋辦?所以,廠家對車箱結構進行了合理改進,車蓋的柱子加粗了好幾倍,還加裝了厚實且完全焊死的防撞後擋。這樣一來,雖然上下車會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絕對是有提升的。而且一舉多得,平時拉個貨、買個菜什麼的,也特別實用……

▲ 涉事「漢代雁魚銅燈」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 涉事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高達一米多的漢代雁魚銅燈plus!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省掉了不少細節,體積卻比它們大了十倍有餘。這麼龐大的銅燈,重博竟有一對兒,興許是漢代大街上當路燈用的吧……

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把電鍍工藝和人造寶石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

▲ 涉事「商代獸面紋鼎」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漢代琉璃」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漢代琉璃子母龍水滴」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唐代絞胎騎馬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此外,懷疑是低仿假貨的展品還有許多,包括「商代青銅器」、「漢代琉璃」、「漢代玉器」、「唐三彩」、「元代瓷器」、「清代官窯瓷器」等等,五花八門,令人目瞪口呆,大呼不可思議。
文章同時指出,「所有藏品均由重慶大學教授、著名收藏家吳應騎捐贈」,以及「據說,吳教授的公子和兒媳現在都供職於重大博物館(即重慶大學博物館),分別擔任館長和展覽部主任,全家人都在為博物館事業做貢獻!」

同日夜晚,有內地媒體聯繫上文章筆者。筆者直指展品是仿製品,工藝粗糙,顛覆文物常識,普通參觀者也能發現破綻,稱願意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 涉事「三彩駱駝載樂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唐三彩仕女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10月15日 下午

上述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成為內地網際網路熱搜詞彙,以逾600萬搜尋登上百度搜索熱點三甲位置,內地傳媒當然亦加入報導採訪行列。

眾報導當中,《澎湃新聞》尤為全面。首先,記者實地走訪,證實重慶大學博物館已經暫時閉館。這間上海媒體引述曾任職內地著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指展品「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及「就重慶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展品,這就不是爭議了,而是假得離譜」。報導又引述重慶市文物局消息,指重慶大學博物館是民間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局方已介入調查事件。

同日下午,事件主角 - 吳應騎教授的女兒 - 吳曉妮向《澎湃新聞》確認,重慶大學博物館現任館長吳文廈是她的兄長,亦即是吳應騎兒子。她稱,父親吳應騎從來沒有利用職務權力,把兒子調到身邊。至於哥哥吳文廈,在重慶大學工作十多年,「資歷沒有問題,在這點上我們問心無愧」。

▲ 涉事「清乾隆瓷器」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涉事佛教造像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同日稍後,吳文廈接受《澎湃新聞》訪問,強調自己在重慶大學工作已有十餘年。他擔任館長之前,在該校藝術學院教導繪畫,平時也會負責策展工作。重慶大學成立博物館後,他是經過學校考察研究,方得到任命。

吳文廈又表示,其父吳應騎捐獻藏品被指贗品一事,重慶大學正在調查,學校宣傳部門將統一對外發布。重慶大學亦作出官方聲明,指校方「高度重視事件,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該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據重慶大學資料,吳應騎教授為該校「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青年時嗜收藏,精於鑑賞,喜愛書畫和瓷器,專攻中國美術史。為專業研究曾南下雲南麗江東巴文化、元謀人的發祥地及大足石窟等,並對中國的各主要博物館進行了考察。直接受業於啟功、徐邦達、謝稚柳等名家,又與李可染、劉開渠等大師交往甚篤。」

▲ 事件主角吳應騎教授

▲ 重慶大學博物館已暫時閉門

《新京報》表示,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曾於2016年1月撰文,指2015年12月時, 重慶大學邀請國內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評估重慶大學教授吳應騎擬捐贈之藏品,並談論籌建重慶大學博物館與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是否可行。

報導同時指出,「中央美術學院前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盛楊,北京電影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教授胡德智,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喬萬寧等表示,『吳應騎藏品種類齊全,數量眾多,體系完善,是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符號,部分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學研究價值,擬捐贈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價值,對於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與《澎湃新聞》都刊登了爆炸性訪問。受訪人是原四川美術學院教師林木,與吳應騎那時為同事,直指後者早有賣假畫前科。當時吳應騎是院報《當代美術家》主編,與一位楊姓人士合作開設畫廊。90年代時,兩人曾經以一、兩百元在成都買入一幅傅抱石假畫,再以五萬元轉手售予一位北京買家,結果東窗事發,鬧得沸沸揚揚。

▲ 2007年,「吳應騎教授家族收藏展」在重慶舉辦

▲ 吳應騎(右)與餘秋雨(左)一同客串《天機:富春山居圖》

據訪問內容,買家得悉購得贗品後,把吳應騎告到重慶,當時《重慶商報》也有報導。至於林木本人,稱自己當時寫了一篇《假教授賣假畫》的文章,在北京《文藝報》頭版刊登。為什麼叫吳應騎做「假教授」?林木回應指,是因為吳應騎在四川美術學院屬於行政部,而非教育部。林木又聯同學院多位老教授聯署,寫信向時任重慶市委書記、市長、教委、新華社上告。最終,重慶教委罷免了吳應騎的職位,而吳應騎也把金錢退還給受害人。
四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唐允明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也指學院領導班子當時開了黨政聯席會,對吳應騎免職,證實了林木的說法。吳應騎女兒吳曉妮回應《新京報》查詢時,確認上述的假畫事件,但否認父親曾遭免職。內地傳媒翻查資料時發現,吳應騎曾與著名作家餘秋雨,一同客串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吳應騎當時向傳媒表示,導演認為片中最後的典禮場景,除了主角以外,亦應該出現一些文化界名人。由於他在「美術史的研究有一定成就」,劇組便邀請他參加拍攝。

長按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捐贈捐出特一級國寶,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力挺重慶大學博物館捐獻者!
    起因卻不是什麼好事,而是這間著名學府耗資RMB 600多萬興建的博物館,竟然被指是「贗品博物館」,而展出的低仿假貨更是由該校教授捐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銅車馬鑑於重慶大學博物館「贗品」風波調查開始以來,所謂的一種默契就是「大家都沒有發聲,不想惹麻煩」,相信很快就會有一個所謂的結果,且看事件的繼續發展吧
  • 大學「贗品博物館」仍閉門!導引重點介紹六匹馬的秦始皇陵銅車馬
    10月14日,一篇微信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把重慶大學和剛開館一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一起推上風口浪尖。 10月28日10時許,南都記者走訪發現,重慶大學博物館門前的花籃和紅毯已經撤去,橫幅和招牌仍然保留。門口貼著閉館公告,「本館接到上級通知,進行核查。
  • 封聲|重慶大學博物館陷贗品風波 雕刻藝術家朱成:是藝術品還是文物...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事件背景】10月15日,經過連續幾天的發酵,重慶大學博物館開館8天之後已經閉館。重慶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重慶大學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該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風波背後:混圈子、產業眾多的吳家人
    博物館外,數個花籃簇擁,路邊懸掛7幅紅色的展覽海報,門口放著一尊綁著紅綢花的銅鼎,由重慶交通大學贈送,上鑄「鼎盛」二字。然而,開館短短一周後,博物館就遇到了麻煩。10月14日,收藏界自媒體「江上說的」發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懷疑館內多件文物為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品真假之爭
    剛舉辦完90周年校慶,嘉陵江畔的「雙一流」高校重慶大學被推上了輿論風口浪尖。有收藏愛好者在網絡上公開指出,於校慶前夕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充斥大量贗品,花費600多萬辦了一座「贗品博物館」。10月14日,該收藏愛好者表示,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 重大博物館陷贗品漩渦 部分高校博物館存監管盲區
    重慶大學博物館身陷「贗品」漩渦,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高校博物館管理法規欠缺10月上旬,剛剛舉辦完90年校慶的重慶大學陷入輿論漩渦。10月14日,某收藏界自媒體發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直指剛正式開館一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內充斥著贗品。
  • 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品真假之爭續:展品尚未鑑定 捐贈人發起維權
    澎湃新聞近日獲悉,博物館展品捐贈人吳應騎已聘請律師為自己維權,也有文物鑑定機構表示願意提供援助,參與展品鑑定,儘早還原事情真相。  10月14日,有收藏愛好者在網上發文指出,於校慶前夕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充斥大量贗品,花費600多萬元辦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 臺媒:蘇富比陷贗品風波 掀藝術界"世紀最大醜聞"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 臺媒稱,許多藝術家喜歡收藏名畫,不過最近卻傳出歐洲市場上流有不少的贗品,知名的拍賣公司蘇富比(Sotheby's)也名列受害名單中。德國畫家老盧卡斯(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約1472年-1553年)的《維納斯》、哈爾斯的《一名未知的男子》以及義大利畫家真蒂萊斯基(Orazio Lomi Gentileschi,1563年-1639年)的《戴維看著歌利亞的頭沉思》等知名的畫作,都在售出或展示過後被發現是贗品,據傳這些作品都是來自懷思之手。
  • 世界十大奇趣博物館,帶你長見識開眼界 | 世界博物館日
    2011年,獲得歐洲博物館年授予的「歐洲最具創意博物館獎 」。電影製片人歐琳卡 • 維什蒂查和雕塑家德拉仁 • 格魯比西奇,共同創建了這個失戀博物館。他倆曾相戀四年,卻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兩個人在處理共同物品的時候,開玩笑說需要建立一個博物館來存放,沒想到三年後竟然實現了。
  • 見證特殊年份博物館行業發展
    一圖了解《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詳情北京老城保護最新定調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發布「全文發布」《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今日在上海大學成立2020北京地區博物館新春聯誼會召開全國首個「博物館聯盟(論壇)」成立!
  • 趣味博物館
    俗稱方便麵博物館,創辦人均是泡麵的主要發明人,「方便麵之父」安藤百福先生。四樓是為小學生年齡以下人群設置的,方便麵製作過程體驗場:「方便麵公園」;旁邊是可以吃到全世界麵條料理的「麵條集市」。橫濱泡麵博物館,真的是非常適合闔家歡樂的地方。
  •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博物館
    雖然在公元前270年,博物館建築被毀,但其教育和研究職能卻一直持續到五世紀,並為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博物館」,這個帶有濃重科學、歷史、文化和藝術氛圍的空間,承載了太多人類文明的積澱和迴響,其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價值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城市都是不能被忽視的。好似一個地區的內核與寶藏,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和慢慢咀嚼。
  • 「香港面面觀 攝影圖片展」安陽站在安陽博物館揭幕
    「香港面面觀 攝影圖片展」安陽站由11月15日開始在安陽博物館舉行。河南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自文、安陽市副市長李長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河南聯絡處主任劉錦泉、安陽市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秦建華和安陽市文物局副局長魏愛霖一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 「最新」人教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匆匆》課文解析
    《匆匆》是人教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八課。拓展閱讀「初小銜接」知己知彼:相差只一年,語文教材卻有大不同「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石灰吟》知識點串講名著自測專題——部編版語文六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知識點串講「停課不停學
  • 風情萬種的「御茶之水」──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街道
    「御茶之水」(御茶ノ水)是日本近代教育的發源地,不僅有湯島聖堂、東京復活大聖堂等異國風情的歷史遺蹟,周邊還有明治大學、東京醫科牙科大學、日本大學等大學,以及多所專門學校,堪稱日本首屈一指的學生街。車站前更有日本最大的樂器街,神保町舊書街也在步行可及範圍內,為御茶之水更增添了文化氣息。跟著「樂吃購!日本」來探訪這個歷史悠久的街區吧!
  • 世界十大奇趣博物館,帶你長見識開眼界,你有去過嗎?
    2011年,獲得歐洲博物館年授予的「歐洲最具創意博物館獎 」。電影製片人歐琳卡 • 維什蒂查和雕塑家德拉仁 • 格魯比西奇,共同創建了這個失戀博物館。他倆曾相戀四年,卻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兩個人在處理共同物品的時候,開玩笑說需要建立一個博物館來存放,沒想到三年後竟然實現了。
  • 用「世界最美便條紙」撕開一座博物館
    創造出「世界最美便條紙」的日本品牌TRIAD又有最新力作──「奇美博物館」,這也是TRIAD推出的「OMOSHIROI BLOCK」系列便條紙中,首次出現臺灣建築。憑著150張便箋凋出一座「森林中的博物館」,細膩精緻的頂尖工法再次令人嘆為觀止!連日本都買不到的奇美博物館便條紙版本,文具控們一定要珍藏啊~
  • 世界級合作 佛陀紀念館呈獻「與佛同行」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發表佛教界最重要的考古報告。圖說: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帶領觀眾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生活的歷史現場,與佛同行。
  • 丈量城市:「華高名詞」「MLCC」
    插畫:李民 攝影:李忠內容來源:丈量城市公眾號「華高名詞」是1/6圖片工作室聯合華高萊斯共同推出的又一「可視化」產品,旨在將華高萊斯原創或從國外率先引進的城市發展領域的最新理念,用通俗、易懂「MLCC」:集博物館(Museum)、圖書館(Library)、俱樂部(Club)、休閒餐飲(Cafe)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在區域開發中,這種小型文化綜合體,一般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帶動物。
  • 「氣象博物館」和「木文化博物館」兩大主題任選,讓孩子真正讀懂博物館!
    最近,變色龍推出了新的博物館硏學課程,包括「氣象科學」和「木文化」兩大主題,讓孩子們與多領域的知識產生碰撞,擴展孩子們的科學視野,收穫成就感,長久保持學習的熱情。你喜歡什麼樣的天氣?是風和日麗的晴天?還是淅淅瀝瀝的雨天?抑或是雪虐風饕的大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