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曾從省府取走1200萬,這些錢都去哪裡了?

2020-12-24 騰訊網

閻錫山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實權人物,從辛亥革命以來,他牢牢地掌控著山西的軍政大權,成為了山西的「土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山西並不是一個富庶的省份,經濟相較於廣東、浙江等地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為了養活手下的一眾官兵,閻錫山極盡搜刮之能事,在山西大肆斂財,不過,縱使如此,晉軍的裝備仍然比不上蔣介石的中央軍。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圍攻蔣介石,結果被蔣介石的「金錢政治」擊敗,閻錫山失敗後,無法在山西立足,只好秘密離開山西太原,逃亡到大連避難。閻錫山也算是一位「好上司」,在離開山西之前,他曾給一些老部下分了一些錢,比如趙丕廉、朱綬光等人得到了3萬元,加上其他一些文官、武官的分潤,閻錫山在這方面的支出達到了90萬元。

不過,這些錢相比於閻錫山從省府中取走的錢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事實上,在離開太原之前,閻錫山從省府取走了1200萬元,要知道,這對於一般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那麼,除了那90萬元的支出外,閻錫山是如何花這剩下的1100多萬的?

事實上,閻錫山秘密來到大連後,住進了大連郊外濱海地區的黑石礁寓所,這裡是有名的高檔公寓,租金非常昂貴,閻錫山吃、穿都非常奢靡,又有一大幫傭人,還要打點關係,他在這裡住了將近10個月,花費了超過300多萬元。

然而,幸運之神似乎非常眷顧閻錫山,他剛來到大連之時,便大量買進了日幣,原本日幣的匯率非常穩定,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就在閻錫山準備起身前往大同之時,日幣的匯率突然大漲。閻錫山立馬將日幣兌換成中國鈔票,僅這一買一出,他竟賺了多達300多萬元,也就是說,他在大連的10個月,基本上算是沒花錢。

不過,閻錫山還有另外一筆600萬元存放於德商銀行之中,原本他是打算用來買軍工器材,不過,德國方面一看閻錫山失敗了,便想要將這筆錢吞沒,閻錫山幾次想要取錢,都遭到了拒絕。此後閻錫山回到大同,又從大同前往太原,他一回到太原,便開始召集舊部,當年的老部下都對閻錫山還算是忠誠,紛紛響應,不久之後,閻錫山重新執掌山西的軍政大權。

德商銀行方面見閻錫山重新執掌大權,才承認了這600萬元,不過,德商銀行認為這筆錢屬於山西省政府,不屬於閻錫山個人,只能用來購買路況器材,不能直接提取。閻錫山頗感無奈,最後只能以山西省政府的名義,從德國購買了一批鐵道器材,用來修建同蒲鐵路。事實上,早在這事前,閻錫山曾在修建正太鐵路時使用了德商提供的窄軌鐵路器材,這一來,也就方便兩條鐵路進行對接。

總而言之,閻錫山從省府提走的1200萬元,一部分用於自己的奢靡生活,一部分用於修建同蒲鐵路,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相關焦點

  • 1930年的中原大戰,蔣介石集團為何能取勝?
    尤其是閻錫山過度自私和小心,是反蔣聯軍失敗的重要原因。閻錫山聯馮打蔣時,曾對馮許過「晉軍有什麼,西北軍也有什麼」的諾言。但閻錫山只是在戰爭開始之初可以完全保障西北軍的補給供應,越到後來越少,而且不能按時領到。西北軍彈藥和戰鬥器材的補充,幾乎到了百呼而不一應的程度,因此西北軍對閻錫山很是反感。結果在戰爭中雙 方不能相互配合,以致被蔣介石各個擊破。
  • 晉系和桂系的領導人白崇禧與閻錫山去臺灣後待遇為何不同?
    作為曾經的晉系和桂系的領導人,閻錫山和白崇禧跟隨蔣介石到了臺灣後,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與之抗衡的政治力量,所以有何境遇完全由蔣介石左右。1960年,閻錫山在臺灣病逝,6年後,白崇禧在臥室莫名其妙死亡,死因至今眾說紛紜。
  • 閻錫山修築同蒲鐵路的趣事
    所以要是說鐵路接軌,其實修成窄軌和標準軌都可以的。修窄軌可以聯絡河北,修標準軌可以聯絡北京、綏遠,其實更好。2、前期三次籌款築路的失敗雖然標準軌看起來很美,但是實際上卻多次失敗。同蒲鐵路在閻錫山之前,已經經過了三次籌款融資修建失敗了。
  • 閻錫山下野後,在東北轉一圈,半年後他用一「妙」招重新上位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閻錫山反對蔣某人,發動了中原大戰,可是失敗了,面對蔣某人給他發出的通緝令,以及催促他立刻下野出洋的電報,閻錫山嘴角起了一圈的火皰,可是上火歸上火,讓他離開念茲在茲的山西,他怎麼會捨得?他便分別派榮鴻去往南京,派梁汝洲去奉天,向蔣某人,以及張少帥去交涉。
  • 中原大戰期間,反對蔣介石的地方軍閥,哪一家實力最強
    這就是歷史上稱之為的中原大戰。當時反對蔣介石的地方軍閥有八家,為了方便統一指揮反蔣聯軍被編成八個方面軍,桂系軍閥為第一方面軍,西北軍閥為第二方面軍,晉系軍閥為第三方面軍,石友三為第四方面軍,東北軍為第五方面軍(但並沒有參戰),川軍的劉文輝為第六方面軍,湘軍的何鍵為第七方面軍,鄂軍樊鍾秀為第八方面軍,八個方面軍加在一起約80萬人,而蔣介石約60萬。
  • 戰敗後的閻錫山為何能夠再次崛起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軍爆發了很多的戰役,由於當時日本軍隊的裝備和素質更加的優良,導致大戰中,中國軍隊的傷亡遠遠大於日軍的傷亡。閻錫山作為國內老牌的軍閥,已經看淡了失敗,在他的心中,活著就能夠重新崛起,雖然身邊還剩下不到4萬的殘兵敗將,但是還沒有全軍覆沒,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是時間不等人,隨著國內戰事的逐漸急劇,閻錫山必須要考慮如何能夠將自己的晉綏軍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壯大和補充,其中有兩個方案一個是重新在山西徵兵,另一個就是接納其餘的部隊。
  • 修鐵路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閻錫山為何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
    1932年,閻錫山成立了晉綏兵工築路局,親任總指揮,並調3萬兵工修建同蒲鐵路。這個時間離中原大戰剛過去兩年,閻錫山與蔣介石在爭奪政權時失敗。閻錫山已經感覺到與其他軍閥爭奪天下,自己的優勢並不明顯,還不如穩固在自己的老巢山西好好經營。為了維持自己割據勢力的獨立性,避免其他軍閥染指山西,尤其對蔣介石的中央軍的滲入。
  • 民國軍閥中,閻錫山算是一個好男人,終他一生僅有一妻一妾
    這些財大氣粗的軍閥們除了在政治、軍事上你爭我鬥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妻妾成群,多的上百人,少的也有十幾人。唯獨山西王閻錫山是個例外,他一生中只有兩個女人,即一妻一妾。閻錫山是典型的商人出身,早在他16歲的時候,由父親和繼母做主,娶了同鄉徐一敬的大閨女徐竹青為妻。儘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閻錫山與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
  • 閻錫山的西匯別墅
    舊《五臺縣誌-徐鴻鳴》載有「後歲屢飢,輒出藏粟活眾,滹沱河水漲,人艱於行。秋冬架木橋,春夏募水手八人送渡,鄉人立碑頌之」等語,可為明證。後來秋冬所架設的臨時木橋,很可能是由我村與對岸東冶鎮合資辦理的。至於那八個水手,都姓楊,是鴻鳴公出資從外鄉僱來的農民,他把他們安頓在我村西北2裡許臨河的一座孤山東面,撥地若干畝以維持生活。河水漲時,則輪流去河邊值班,護送來往行人平安渡河。
  • 中原大戰後的軍閥勢力格局:西北軍瓦解,中央軍一頭獨大
    文/寂寞的紅酒 1930年,西北軍首領馮玉祥聯合晉綏軍的閻錫山以及桂系的李宗仁,三大軍閥聯合倒蔣,中原大戰爆發。中原大戰規模空前,是民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軍閥混戰,雙方出動了上百萬軍隊,混戰長達數月,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而告終。
  • 大孝子閻錫山為父親辦喪事,有人送來輓聯:教子無方,禍國殃民
    後來,閻錫山考入武備學堂,被派赴日本留學。閻錫山回國後,擔任教練官和標統等職務,他每月的薪俸,大部分給父親去還債。辛亥革命後,閻錫山被舉為大都督。之後,他派人到五臺縣按原欠六成付款,徹底清理了父親的債務。閻錫山發家後,閻書堂的生活奢華無比,人稱老太爺或閻老太爺。
  • 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波及20多省的長達7個月的中原大戰
    1930年從春到冬,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之間發生了一場「閻馮倒蔣」戰爭,這也是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一次大規模混戰。因戰場主要在中原地區沿隴海路、津浦路和膠濟路展開,故又稱中原大戰。這場中原大戰歷時半年之多,雙方投人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裡,可謂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戰爭。
  • 中原大戰,張學良出兵助蔣介石,並非無利可圖,反而獲益匪淺
    文章引言:說起張學良,大家都是想到「西安事變」,之後就是他悲催的囚禁生活。說他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可定有人會懷疑。今天小編就從他在中原大戰中的表現,詳細的介紹一下張學良的軍事素質,有多強。矛盾逐漸的計劃,一直到1930年,在中原地區,爆發了一場規模龐大的內戰。中原大戰初期,閻錫山、馮玉祥軍事力量強大,蔣介石的中央軍裝備精良,可是說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戰事處於膠著狀態。在這種形勢之下,遠在東北的張學良,就顯得非常重要。
  • 中原大戰隴海之爭,國軍德械師首戰失利,蔣介石為何卻奠定勝局?
    民國初年,由於北伐戰爭結束後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了規模浩大的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紛紛揭竿而起,組成了反蔣聯盟軍。蔣介石雖然在北伐戰爭之後佔據了江南膏腴之地,其麾下中央軍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面對聲勢浩大的反蔣聯盟軍,仍舊顯得捉襟見肘。
  • 中原大戰城下之盟,反蔣聯盟退守太原,為何卻被恥笑為偏安南明?
    1930年10月,中原大戰的戰局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三人均同意與蔣介石進行和談,而蔣介石也因為急於回師江西蘇區而表示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雙方在閻錫山、馮玉祥二人是否下野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最終雙方的第一輪和談以失敗而告終,蔣介石的城下之盟也未能達成。
  • 中原大戰東北軍入關,張學良親近反蔣聯盟,為何卻突然反戈一擊?
    中原大戰初期,由於中央軍在各處戰場均難以取得勝利,因此蔣介石開始準備以和談的方式結束戰場,該計劃被命名為「和平運動」。在蔣介石的計劃之中,和平運動的目標主要有兩人,其一是資歷較深的汪精衛,其二便是一直聲明中立的張學良。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第二位虎將名叫徐永昌,他也是山西人,中原大戰期間擔任整個晉綏軍的總指揮。閻錫山對他十分信任,中原大戰失敗後他被迫下野前,把山西的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了徐永昌。
  • 18歲女孩取走奶奶養老錢,給男朋友還債買車?老人得知後崩潰
    鄭州有一個18歲的女孩,她取走了奶奶28萬的養老錢,她取這些錢不是為了自己花,而是為了給男朋友消費,老人得知真相後感到很崩潰,聯繫上了孫女的男朋友,那麼對方又給出了怎樣的說法呢?28萬養老錢不翼而飛程奶奶家住鄭州,早年間他的兒子就去世了,程奶奶一個人帶著孫女生活這麼多年,過得很不容易,她兒子去世的時候留下10萬元錢,程奶奶自己有一些積蓄,加在一起總共28萬,這些錢存在銀行,存的是孫女冉冉的名字。
  • 中原大戰和平談判,蔣介石有意寬大處理,為何卻意外吞併西北軍?
    1930年10月6日,蔣介石麾下嫡系陳誠師攻佔鄭州,中原大戰基本塵埃落定,以閻錫山和馮玉祥為主導的反蔣聯盟也再無還手之力。其實在陳誠攻佔鄭州的前一日,閻錫山、馮玉祥以及組建了北平民國政府的汪精衛就一同致電張學良,表示願意罷手言和,希望張學良可以從中斡旋。
  • 閻錫山督造三百門大炮,九個炮團忻口戰役殺敵過萬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各方勢力縱橫,但實現最基礎槍炮彈藥自給的僅有三個勢力,第一就是民國正統蔣介石,第二是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東北軍,第三則是閻錫山的晉綏軍。蔣介石掌握民國中央政府家大業大,前清留下的主要兵工廠都在其掌握之中,軍火自給並不難理解;而張作霖則是靠著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兵工廠奉天兵工廠為軍隊輸血,閻錫山則依靠太原兵工廠為晉綏軍提供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