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鐵路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從晚清開始,中國人就一直修鐵路,國家修,地方軍閥也在修。中國近代鐵路大多從英國引進的技術與設備,所採用的是通用標準。但是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山西王」閻錫山把持下的山西,所修的鐵路是窄軌,比標準1435毫米軌道少435毫米,閻錫山修的同蒲鐵路使用就是1000毫米軌距的窄軌。
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
一,為了山西自治。
1932年,閻錫山成立了晉綏兵工築路局,親任總指揮,並調3萬兵工修建同蒲鐵路。這個時間離中原大戰剛過去兩年,閻錫山與蔣介石在爭奪政權時失敗。閻錫山已經感覺到與其他軍閥爭奪天下,自己的優勢並不明顯,還不如穩固在自己的老巢山西好好經營。為了維持自己割據勢力的獨立性,避免其他軍閥染指山西,尤其對蔣介石的中央軍的滲入。他將同蒲鐵路,按照法國的標準1000毫米,修成窄軌。從而讓山西的鐵路與外省的鐵路無法接軌,省外來的火車到山西必須要換乘山西的火車。從而達到封閉和割據的目的。
二,同山西境內的「正太鐵路」接軌。
山西境內第一條鐵路是「正太」鐵路(正定到太原),是晚清朝廷通過出賣路權換來法國巴黎銀行貸款而修建的鐵路。當時,法國人給的理由,山西地勢險阻,工程艱巨,要修標準軌鐵路,需要再追加1億法郎的造價,當時清政府一聽,造價如此的高,就按照法國說省錢的辦法修建了正太窄軌鐵路。
正太鐵路是東西橫向的,閻錫山決定修一條南北縱向的鐵路,從大同到蒲州的同蒲鐵路,這樣必須和正太鐵路接軌。在中原大戰前,1928年,閻錫山聘請了德國工程師對同蒲線進行了勘測。德國勘測隊給閻錫山匯報的內容裡,談到山西地形複雜,線路多在山嶺中穿梭,技術難度大,費用非常高,建議同蒲鐵路修建成窄軌鐵路,這樣也能方便與正太鐵路接軌。
閻錫山在1932年組織晉籍留學生再次鐵路勘測,他們給出的建議也是修建窄軌鐵路。
三,為了省錢,閻錫山經濟帳算的透徹。
閻錫山比較來比較去,還是決定修建窄軌鐵路,他的理由是這樣的,他說:「我之所以採用1公尺軌距,是我參考日本和正太鐵路的仔細研究的結論。主要原因是受山西眼前財政和經濟限制。試想修築一條標準軌距的鐵路,只就鋼軌及枕木兩項,每公裡就要一萬現大洋以上,其他土地、路基、橋梁、涵洞、隧道、車站、機車及電訊,所費更屬龐大,同蒲全線就要花6000萬到7000萬元之巨。可是用錢是要算利息的,以最低年息1分計,就要年付息金600萬至700萬之巨。在鐵路通車後,初期營運的開支,哪有盈餘來支付利息。這樣日積月累,恐怕修了同蒲鐵路,將來就是賣掉山西,還不夠不夠還債務的。
閻錫山的帳算得很是清楚,如果標準軌距鐵路,50年內不但賺不了錢,累計還要虧損。那麼修窄軌鐵路呢,20年內除收回全部投資外,還可盈利600多萬元。
閻錫山要用小的資本辦大的事情。
四,閻錫山能要回法國銀行的存款。
閻錫山有一筆存款以本家叔叔的名字存在法國銀行,因為本家叔叔死了,法國銀行拒絕支付這筆巨款,有700萬之巨。經過反覆交涉,法方同意以閒置的窄軌機車和鐵軌支付存款。閻錫山無奈只得同意,這種方式要回自己的存款,正好把修建同蒲鐵路,這樣法國給的機車、鐵軌全部都能用上。閻錫山也算個人投資了同蒲鐵路,以後同蒲鐵路的盈利分紅自己都能佔到大頭。這也算閻錫山修建山西窄軌鐵路的之一,盤活自己的資金,並且能創收。
1933年5月,北同蒲鐵路與南同蒲鐵路同時開始施工。1935年8月1日太原至原平通車;1937年3月通車到陽方口,同年8月鋪軌到大同十裡河橋南岸,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工,距離大同僅差8公裡未能全線鋪軌。1939年日本侵略者強迫民工繼續北同蒲線。從1943年起,面對抗日軍民的不斷抗擊與破壞,日軍控制的北同蒲線僅勉強通車。1945年日本投降後,閻錫山又掌握到山西大權,北同蒲鐵路又屬於他的管轄內了。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6月7日成立了太原鐵路管理局,1957年1月,同蒲鐵路技術改造工程開始,太原鐵路局放棄近90%的舊線路,另築新線,於1959年10月全線貫通,全部是標準軌與全國鐵路接軌聯網。
山西窄軌鐵路是在特定政局環境及地理環境下修建的特殊鐵路,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