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在山西修建同蒲鐵路,為什麼選擇了窄軌

2020-12-16 不沉的經遠

閻錫山在民國時期也算一位風雲人物了,他自辛亥革命以後長期控制山西,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山西王」。和一般只會搜刮地皮的軍閥不同,閻錫山比較注重地方建設。他統治山西期間,建設了包括煤礦、鐵礦、鋼鐵、兵工、華工、水泥、造紙、捲菸等一系列輕重工業的西北實業公司,還修建了同蒲鐵路,對於山西的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積極作用。

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

不過閻錫山建設的同蒲鐵路(從山西大同經太原到芮城縣風陵渡,部分工程延續到了解放後)非常有特色。和當時國內普遍使用的1435毫米軌距的標準軌道不同,同蒲鐵路用的是1000毫米軌距的窄軌。而閻錫山這麼做,主要是出於經濟因素考慮。

當時修建鐵路使用1435毫米軌距的標準鋼軌時,每公裡的軌道需要耗費鋼材38590千克。而使用1000毫米軌距的窄軌鋼軌,每公裡的軌道只需要耗費鋼材15900千克。光鋼軌鋼材的使用量來說,就差了一倍以上。

而且當時國內不能自己生產鐵路鋼軌,都需要進口。窄軌作為一種比較落後的鐵路,已經遭到大部分國家的淘汰。各國閒置了不少窄軌鋼軌和窄軌火車頭,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此外山西是多山地區,修建鐵路的土方工程開銷也不小。窄軌軌道佔地面積更少,這樣工程量相對較小,工期也相對較短。這就意味著土方工程的開支會小,還可以更早修好鐵路,投入運行,實現創收,相對來說工程的成本也就更低。

在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當時修浙贛鐵路時,每公裡的造價大約是7萬多銀元。而同蒲鐵路的每公裡造價則只有2萬銀元多一些,大約只是前者的三分之一。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國內經濟不景氣,閻錫山兜裡錢也不夠,自然要考慮鐵路的造價問題。

實際上早在清末時,山西巡撫胡聘之在山西修建正太(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鐵路時,就因為經濟因素選擇了使用窄軌。從這點來說,同蒲鐵路還可以和正太鐵路直接連通,其經濟效益就更可觀了。

所以閻錫山經過測算以後,認為使用窄軌修建同蒲鐵路,只需要二十年就可以實現盈利。而如果用標準軌,那麼就要一直虧本。為此他專門編寫了一本書,叫作《山西修築窄軌鐵路之理由》,詳細介紹了使用窄軌在經濟上的好處,並最終決定在同蒲鐵路上使用窄軌。

當然,使用窄軌以後,山西的鐵路和其他地方的鐵路因為軌道不同,火車頭也不能通用。從經濟上來說,不利於對外交流,從軍事角度來看,利於自守。如果從全國角度來說,有一定的弊端,但是閻錫山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對於他來說這就利大於弊。他選擇使用窄軌,也許有這方面的考量吧。

相關焦點

  • 你所不知道的閻錫山:為什麼山西王閻錫山會把同蒲鐵路修成窄軌?
    被閻錫山修成窄軌的鐵路,是指同蒲鐵路。同蒲鐵路是貫穿山西中部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也是山西省境內最重要的鐵路。如此重要的鐵路,閻錫山為什麼會把它修成窄軌呢?他將同蒲鐵路,按照法國一米標準,修成窄軌,從而使同蒲鐵路與省外的鐵路無法直接相連,省外的火車無法直達山西,從而達到封閉和割據的目的。
  • 民國時期,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不是你想像的那個...
    民國時期,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原因!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山西五臺縣人,字百川,號龍池,他是民國政壇上活躍人物。 從1912年清朝滅亡,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民國也不過37年的歷史。
  • 閻錫山為什麼在山西修窄軌鐵路
    閻錫山在山西修窄軌鐵路,主要是從資金、材料、歷史和軍事這四個角度考慮的。一、首先是資金角度,修建窄軌鐵路比較省錢,也符合山西省的財政能力。1.同蒲路修建早就開始,但是因為不符合實際停滯20多年。閻錫山要修同蒲鐵路,標準軌預算太大花不起。1927年起閻先後聘請德國工程師穆蘭和王鼎為測量隊長主持山西省境內的同蒲鐵路測量工作,到1931年,同蒲鐵路測量工作全面完成。當時按照測繪預計,做的預算是如果修標準軌按9萬一公裡造價,1056公裡的同蒲路修完需要9500萬元!
  • 閻錫山為何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原因
    閻錫山起於山西,興於山西,獨霸山西達38年之久。總的來說他治理山西還算不錯,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當時的完讀率達70%,居全國之首。然而當時山西鐵路卻被人詬病,原來當時山西的兩條鐵路,正太鐵路和同蒲鐵路都是窄軌,窄軌咋了?
  • 修鐵路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閻錫山為何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
    但是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山西王」閻錫山把持下的山西,所修的鐵路是窄軌,比標準1435毫米軌道少435毫米,閻錫山修的同蒲鐵路使用就是1000毫米軌距的窄軌。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一,為了山西自治。
  • 民國時期,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不是你想像的那個...
    民國時期,閻錫山為什麼要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呢?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原因!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山西五臺縣人,字百川,號龍池,他是民國政壇上活躍人物。 從1912年清朝滅亡,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民國也不過37年的歷史。
  • 閻錫山為何把山西鐵路修成窄軌?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原因
    閻錫山起於山西,興於山西,獨霸山西達38年之久。總的來說他治理山西還算不錯,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當時的完讀率達70%,居全國之首。然而當時山西鐵路卻被人詬病,原來當時山西的兩條鐵路,正太鐵路和同蒲鐵路都是窄軌,窄軌咋了?
  • 閻錫山修築同蒲鐵路的趣事
    幹活不給錢還得自己買工具:閻錫山修築同蒲鐵路的一些趣事經常有人說閻錫山修窄軌鐵路,是為了防止其他省的軍隊打進來。這其實是不對的。他的同蒲路修成窄軌鐵路,其實主要原因是一個很俗的理由:省錢!下面詳細說一下:一、決定修築窄軌鐵路的原因和決策過程。
  • 回顧歷史:閻錫山修窄軌鐵路難道僅僅為了隔斷外界交流?
    山西王閻錫山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年紀輕輕就統治了山西地區。讀過歷史的同學們都知道,當年閻錫山主政山西的時候修建了一條同蒲鐵路,但是比較特殊的是這條鐵路是窄軌鐵路。
  • 閻錫山修窄軌鐵路並非出於軍事目的,同蒲路反而淪為日軍罪惡工具
    肯定有人會說,閻錫山修鐵路那是在為山西做「貢獻」,這就是對軍閥的本質看得不清楚,還是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吧!閻錫山為什麼修建「同蒲鐵路」?那是為了把山西盛產的優質煤賣出去換錢,為什麼又修成「窄軌鐵路」?那是因為修路的錢得閻老西自籌,使用標準寬軌則預算太大,晉省財政負擔不起。
  • 閻錫山為什麼要修窄軌鐵路?算完這筆帳後,不得不佩服他的理財能力
    這個人物就是閻錫山,著名的「山西王」。 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到1949年,38年主政山西。閻錫山手下的部隊也是著名的「西北軍」,作風彪悍。 中學歷史課本上,關於閻錫山有這麼一件事,就是他故意把山西的鐵路修成窄軌。為什麼這麼做呢?就是讓山西和外界的聯繫從此隔斷,道路互相不通,便於他做土皇帝。
  • 「窄」改「準」,同蒲鐵路傳奇往事
    因此,這座車站,也是同蒲鐵路前世今生的見證者之一。窄軌修建之謎  同蒲鐵路修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它北起山西大同,南至蒲州,後延至風陵渡,是一條貫穿山西省中部的鐵路幹線。並以省會太原為界,分為北同蒲和南同蒲。
  • 【河東映像】與同蒲鐵路共存的秀麗槭 ——走進永濟蒲州火車站
    與同蒲鐵路共存的秀麗槭——走進永濟蒲州火車站
  • 同蒲、津浦、平綏、南潯,才是高大上的抗戰「熱詞」
    鐵路連通著國內重要城市,是戰時的交通大動脈 ,抗戰期間的作戰行動多在鐵路線周圍展開。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侵華日軍先佔領了北寧全線,然後沿著津浦、平漢、同蒲、平綏四條幹線鐵路,迅速向南、向西推進。
  • 蔣介石為何說:別再提學德國日本,要學就學閻錫山
    五民國時期,山西的鐵路(正太路、同蒲路)都是窄軌鐵路,而同期全國其他地區的鐵路都是標準軌距。閻錫山為何要修建窄軌鐵路呢?有兩種說法:一是出於安全考慮。閻錫山害怕其他省的軍閥,尤其是蔣介石中央軍的滲入,於是將同蒲鐵路按照法國的標準修成窄軌,從而使外省的火車無法直達山西,以免被突然襲擊,這種說法不足為信。
  • 中原大戰失敗後,閻錫山曾從省府取走1200萬,這些錢都去哪裡了?
    閻錫山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實權人物,從辛亥革命以來,他牢牢地掌控著山西的軍政大權,成為了山西的「土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山西並不是一個富庶的省份,經濟相較於廣東、浙江等地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為了養活手下的一眾官兵,閻錫山極盡搜刮之能事,在山西大肆斂財,不過,縱使如此,晉軍的裝備仍然比不上蔣介石的中央軍。
  • 山西窄軌實際與閻錫山無關:系法國人堅持要用
    圖為百團大戰八路軍破襲正太線  多少年來,山西窄軌一直是外地人(也包括好多不明事理的山西人)笑話閻錫山封閉的話柄。實際情況是什麼呢?  清政府反對法國人用窄軌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接受張之洞七年前的建議,決定修建蘆(溝橋)漢(口)鐵路,並且以該路為幹線,鄰省可修建支線與之銜接。  山西巡撫胡聘之推崇張之洞「利用晉鐵」的主張,於同年五月(公曆6月)疏請修建太原至正定的鐵路支路,由山西商務局借外債興造。公曆7月8日,得到光緒皇帝批准。
  • 百年前中日合璧建築變身「博物館」見證山西早期鐵路建設
    中新網太原5月23日電 題:百年前中日合璧建築變身「博物館」見證山西早期鐵路建設  作者 楊佩佩 胡健 原茜  經過7年修繕,山西太原教場巷22號,建於民國初期的教場巷日式住宅對外開放,該建築是山西早期修建鐵路時,為外籍工程師、築路專家和技術人員居住所建。
  • 「山西王」閻錫山幾則軼事,真是一位被軍閥耽誤的經濟家
    民國時期,風雲變幻,政壇人物走馬燈式地更換,但是,有這麼一位牛人,自從辛亥革命爆發後,開始掌握山西政權,一直到1949年才逃離山西,時間長達38年之久,他就是「山西王」——閻錫山。在閻錫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說閻錫山是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政治家、經濟家,我們從下面幾則趣事看出一二來。
  • 80年前,從平遙古城開往汾陽的那條鐵路
    兒時,對閻錫山的了解,源於小學課本上的《劉胡蘭》,印象是個十惡不赦的人物。近些年來,看了不少資料,對這位曾經把山西治理成「模範省」的閆督軍看法有所改觀。對歷史人物,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說一個人好,就容不得別人談論他的汙點;也不能因為說一個人壞,就把人家說的一團糟,這都不是歷史唯物主義。